主营业务:饲料、饲料原料贸易、动保、畜禽和水产养殖及肉食屠宰加工等业务。
经营范围: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以上项目由分支机构凭许可证经营)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畜禽、水产品的养殖、加工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以上产品及饲料原料、农副产品的批发、佣金代理(拍卖除外)及进出口业务(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专项规定管理的商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粮食收购。
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科技为主导的中国农业龙头企业,1998年成立于广东广州,目前业务涵盖饲料、种苗、动保疫苗、智慧养殖、食品加工等现代农牧全产业链,在全球拥有分子公司逾600家、位列2023中国企业500强第238位、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87位。
在核心主业饲料领域,海大集团实现饲料销量2440万吨,稳居全球第二,其中水产饲料销量规模全球第一。
在水产领域,海大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资源储备和产业化规模,虾苗和鱼苗年销量居全球第一。
2009年11月27日,海大集团成功登陆深圳A股市场。
农业发展在仰仗和利用资源的同时,也高度依赖相关领域的技术输入。
集团通过全面的技术服务体系帮助农民,以产品叠加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也为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海大拥有10000余名具备专业能力和服务热忱的团队,为近百万户养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包括优质苗种、养殖结构设计、养殖技术辅导、环境改良、病害防治、行情信息、管理技术到金融服务等,全面帮助养殖户提升健康养殖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已带动千万养户通过养殖业致富,实现劳动增值。
养殖户的信赖已是海大业务持续发展最坚实的基础。
10000+人服务热忱的专业团队近15年来,海大集团累计科研投入超46亿元,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海大研究院。
目前,海大研究院实验室总面积6400多平方米,先进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公司建设有国内外三大研发中心,在广东、湖北、福建、山东、越南等地建有十余个研发中试基地,基地固定投资近3亿元。
公司汇聚了超3500人的研发团队;建立了从动物遗传与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医学与生物制药、微生态工程、生物化工、蛋白质工程到健康养殖等七大专业研究体系。
广泛布局健康养殖研究,辅之高效的研发机制,海大在水产和畜禽饲料、鱼虾苗种、动保等农业领域的丰硕研发成果,拥有发明专利技术200多件,荣获2014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年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017年荣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8项省级奖项,其中有2项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荣获广东省专利金奖,其他4项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或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以科研助推企业持续快速成长,已经逐步转变为海大独特的竞争力!海大集团怀着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赤子之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大胸怀和强有力的使命文化融合了一支年轻热情、理念一致、勤奋敬业、专业精湛的经营管理团队,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以“专业化、服务型、科技型、国际化”企业为目标,以智慧、坚守、激情书写着公司发展的璀璨篇章。
农业是关系食品安全的健康产业,也是影响国民生存质量的根基产业,还是探寻人与万物关系的生命产业。
海大的未来,将向着成为世界级的科技型农牧企业不断前行。
(一)公司经营概述1、2025年上半年,公司饲料销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公司实现饲料销量约1470万吨(含内部养殖耗用量约105万吨),同比增长约25%,外销增量绝对值已接近2025年全年目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分品种来看:禽饲料外销量约730万吨,同比增长约24%。
上半年,禽养殖行业供应与需求格局的矛盾凸显,禽肉和蛋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养殖端压力巨大。
目前,禽主要养殖品种从育种、饲料、疫苗兽药、养殖模式、屠宰、流通上已形成高效产业链,效率持续提升、成本进一步下降,导致供应增大,聚焦养殖端成本的同质化产品竞争白热化,产业链利润被极大地压缩甚至行业整体亏损。
公司积极发挥研发技术储备和专业优势,直达食品公司和终端消费者需求,寻求并建立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满足食品公司和市场终端多样化的产品需求,提高养殖品种整体价值,为产业赋能,积极扩大市场份额。
猪饲料外销量约340万吨,同比增长约43%。
上半年,生猪养殖行业呈现复苏态势,养殖端盈利可观,显著提振养殖信心,刺激补栏需求释放。
过去几年,生猪养殖发生了剧烈变化,养殖趋势从散户化走向规模化。
公司积极适应养殖趋势的变化:①主动调整客户结构,以优质产品、团队转型、专业服务体系为抓手,重点开拓具备养殖优势、生命力较强的生猪家庭农场和规模场,为未来几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②积极开发生猪专业养殖集团,为其提供原料采购、饲料配方技术、饲料生产、品质监控、防病治瘟等多种服务,并整体输出为其托管饲料工厂综合服务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养殖集团类客户的饲料产品销量增长迅猛;③技术驱动产品力提升,给市场提供更专业的产品。
公司不仅在育肥料推陈出新,更在母教乳浓等前端猪料产品上以技术引领变革,上半年公司前端猪料同比增速约50%,产品销售取得良好进展。
水产料外销量约280万吨,同比增长约16%。
上半年,水产养殖行业在经历前两年较为明显的产能去化后,大部分品种触底反弹,养殖端盈利,存塘量增长;具体来看:①虾蟹养殖产量平稳、管理趋精细化:养殖户根据市场行情波动、天气等综合因素调整投苗节奏及方式,主动降低养殖密度,动态转变为追求规格、成活率、健康度、错开出售高峰等,养殖季节性有所熨平,对全年最终产量影响不大;②特水鱼投苗、价格双回升:二季度特水鱼价格回暖,叠加塘租、饲料价格等生产要素成本下降,养殖户的养殖热情及投喂积极性均有恢复;③普水鱼行情向好,盈利可观:过去几年普水鱼养殖量逐年减少,存塘量少,从去年开始普水料行业止跌回升,迎来增容;报告期内养殖利润普遍较好,投苗投料积极性较强。
公司对行业竞争方式有清晰的认知与理解,通过为养殖户提供苗、料、药、养殖管理指导的整体优化解决方案,为养户创造价值,构筑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在南美白对虾上已初具成效,并将该范式逐步推广到其他水产品种上:如罗非鱼、鲤鱼等。
分地区来看:海外地区上半年饲料外销量同比增长约为40%,已有布局区域发展稳健,积极开拓新区域。
在成熟的采购、技术、服务等产品竞争优势基础上,结合当地养殖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改良、升级,在海外逐步布局种苗、动保产业,提前匹配客户和市场未来的竞争需要,将国内成熟的竞争范式和核心优势复制到海外市场,将目前海外“饲料产品力+服务体系”两个维度的竞争优势拓展到“优质种苗、优质饲料、优质动保、健康养殖模式、全面养殖管理指导”的养殖全链条的多维竞争优势。
2、种苗、动保业务持续投入,积极开拓新品类报告期内,公司种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
在对虾育种方面,构成高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库,并拥有多个专业化对虾育种中心、扩繁和测试基地,保证公司对虾种苗产品的强大竞争力。
公司在鱼苗产业持续坚守和投入,突破传统繁育模式,引进室内工厂化繁育;公司罗非鱼品种在育、繁、养环节都取得较大突破,预计未来几年将快速形成产业优势;在生鱼、黄颡鱼等品种上率先实现单性苗种的规模化。
从地域上看,公司已在越南、印尼等国家投建水产和禽的种苗场,开启国际化战略布局。
动保业务整体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
公司在动保领域精耕细作,依靠强大研发能力,紧贴市场需求实现产品创新升级,陆续推出功能料、保健料、酶制剂等各类创新产品,将动保产品与饲料合二为一,持续提升为养殖户保驾护航的能力。
3、下游养殖控风险,稳健发展生猪养殖业务,公司持续聚焦生猪养殖团队能力建设和轻资产模式创新,着力摸索并推行“外购仔猪、公司+家庭农场、锁定利润、对冲风险”的运营模式,随着团队专业能力提升以及模式的摸索迭代,轻资产、低风险、稳健的生猪养殖模式越来越清晰,总体养殖风险可控、盈利可观。
水产养殖方面,公司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是对虾等特种水产品。
工厂化对虾养殖通过工厂化科学设计、循环水系统、生物饵料技术及严格生物防控,与传统养殖模式比具有安全可控、质量稳定等优势,能够在上市时间、产品规格等方面与传统产品形成错位竞争。
公司适当控制生鱼养殖规模,不断提升养殖专业水平。
受累于上半年禽肉价格低迷,公司探索性布局的禽养殖、屠宰相关业务录得亏损。
4、复盘及展望上半年公司逆势突围,饲料销量增长带来的规模优势放大、内部运营效率提升,在饲料行业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和较低的费用构建出基本的运营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产品领先和客户亲密的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公司有着清晰的战略规划——饲料业务作为第一核心业务,2030年达到5,150万吨销售总量,稳步提升国内产能利用率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快海外饲料业务的拓展。
公司将紧咬战略目标,践行运营卓越、产品领先、客户亲密的发展路径,实现公司自身成长,赋能行业升级,为社会创造价值。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以围绕动物养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产业链业务布局,主要产品包括饲料、优质动物种苗、动保、生猪、水产品等,业务运营已覆盖各类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全部业务环节。
具体而言,公司产品包括鸡、鸭、鹅、猪、鱼、虾蟹、反刍等动物饲料,生猪、虾、鱼等养殖品种,虾苗、鱼苗等种苗品种,畜禽、水产生鲜产品和预制菜品,以及畜禽和水产养殖过程中所需的生物制品、兽药、疫苗等动保产品。
1、主要业务和产品(1)饲料、种苗和动保三体联动,为养殖户创造价值。
饲料、种苗和动保是公司最核心的业务,营业收入占公司80%以上。
饲料业务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积累了广泛的客户资源,通过向客户提供市场稀缺的优质动物种苗、高性价比、强产品力的饲料产品,依托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带动疫苗、兽药、生物制品等动保产品发展,通过全套养殖解决方案能帮助客户养殖成功,客户在实现健康养殖的同时,能够控制养殖成本,获得终端产品的竞争优势。
(2)养殖业务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轻资产、低风险养殖模式在饲料、种苗、动保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公司在养殖环节上进行模式探索。
在畜禽养殖上,公司目前主要是生猪养殖,养殖专业能力持续提升,养殖成本不断优化,风险可控。
在水产养殖上,公司利用自身优质种苗、饲料和动保产品,聚焦公司已具备整体优势的对虾工厂化养殖。
在养殖业务上,公司控制养殖规模,建团队、降成本、完善体系,正在构建核心竞争力。
2、主要经营模式(1)饲料、种苗和动保业务经营模式公司饲料业务为公司核心业务。
经营管理主要采用原材料集中采购决策、分点生产布局、销售产品和技术服务紧密结合的经营模式。
1)对农产品等大宗原材料采用“集团+区域中心”的集中采购模式、结合套期保值等方式能获得较好的采购优势和风险控制;2)生产环节以最为贴近市场、物流便利、资源丰富为目标,在养殖区进行多点布局生产,目前工厂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的二百多个城市;3)公司侧重本地化服务营销,充分组建经销渠道以高效地解决养殖户的资金和运输需求,同时公司通过在养殖区布局设立技术和服务团队直接深入到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形成销售和服务、渠道和养户的功能互补与协同;4)优质动物种苗、生物制品、兽药、疫苗均成为公司提供养殖技术服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和工具,构成了一揽子的整体养殖解决方案。
(2)养殖业务经营模式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基本采用“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即公司为家庭农场主提供种苗、饲料、疫苗等养殖必需产品,商定养殖过程主要技术要求后由家庭农场主完成养殖过程,公司回收成品对外销售。
公司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水产品养殖主要品种为对虾,凭借公司优质种苗、饲料、动保和技术优势,进行标准化、工厂化养殖。
原广东海大集团有限公司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设立的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经商务部商资批(2007)905号文批准,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号440000400000891。
公司于2009年11月6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600万股。
于2009年11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