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利集团 - 002309.SZ

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9-11-27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Jiangsu Zhongli Group Co.,Ltd
成立日期
1988-09-05
董事长
许加纳
注册地
江苏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中利集团
股票代码
002309.SZ
上市日期
2009-11-27
大股东
常熟光晟新能源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0 %
董秘
廖嘉琦
董秘电话
0512-52578888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邱小娇;陈丽红;贾伟
律师事务所
北京观韬(上海)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205007317618904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江苏
成立日期
1988-09-05
法定代表人
许加纳
董事长
许加纳
企业电话
0512-52578888,0512-52571188
企业传真
0512-52572288
邮编
215542
企业邮箱
zhonglidm@zhongli.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江苏省常熟市东南经济开发区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和特种线缆业务板块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电线、电缆、光缆及附件、PVC电力电缆料、电源插头、电子接插件、电工机械设备、有色金属拉丝、通信终端设备、移动通信终端设备;销售:光纤及光纤预制棒;相关产品的服务;金属矿石;煤炭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研制开发环保新材料、通信网络系统及器材、车辆安保产品。

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江苏常熟,成立于1988年。

通过30多年的不断科技创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集团企业,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国企业500强、中国自主创新十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最具竞争潜力100家、全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示范单位、江苏省民营企业纳税大户。

中利在江苏、辽宁、青海、宁夏等省市已发展拥有九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已形成产业板块包括:电缆及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板块、光纤预制棒及光缆产业板块、光伏全产业链板块等。

同时,不断创新光伏产业链延伸发展,中利集团已累计投资建成光伏电站已达10GW以上,是创新推出“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和“贫困村光伏农场”的行业领跑企业。

中利集团不断加大高科技领域投入发展,目前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高分子材料研发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光电缆研发中心,新能源光伏研发中心。

先后研制开发20多项高新技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独家和联合起草了10多项国家和部级行业标准,中利集团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标杆企业。

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热潮的兴起,近年来在新加坡、德国、美国、瑞士、意大利、英国、日本、香港、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建立了研发生产基地和光伏电站。

中利集团产品重点销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通信行业、设备制造行业、轨道交通行业、电力行业、工矿行业、船舶及海洋工程行业、太阳能新能源行业等提供了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并与全球客户建立了良好和稳定的战略合作。

中利集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理念,继续秉承“诚信、敬业、团结、创新”的企业精神,为全球市场持续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以及高效优质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和期望,将中利集团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企业。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仍然保持“一体两翼”特种线缆+光伏的业务体系架构。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1.线缆行业线缆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性配套行业,对经济与社会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我国线缆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特征:市场参与者众多,涵盖大型高端制造企业与中小型通用制造企业,形成了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大型企业凭借品牌、技术及资金优势,主导高端市场;而中小企业则依托成本优势,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产品同质化突出的中低端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近年来,受益于电力、石油、化工、城市轨道交通、汽车、造船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电网改造提速、全球电线电缆产业向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转移等多重因素驱动,我国线缆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已跃居电工电器行业第二大细分领域。

预计到2030年,行业销售收入将突破1.5万亿元。

同时,伴随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领域的蓬勃兴起,新兴应用市场不断拓展,线缆行业正加速由“规模领先”向“技术引领”的战略转型,构筑核心竞争力。

2.光伏行业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光伏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

历经数十年发展,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从技术追随到全球引领的跨越,目前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绝对主导权,各环节产能及产量全球占比均超80%。

据CPIA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期上修至570-630GW(原预测531-583GW),我国新增装机预期上修至270-300GW(原预测215-255GW)。

伴随全球能源转型深化及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走低,行业将维持高景气度,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212.21GW,同比激增107%,累计装机突破1,000GW,正式迈入太瓦时代。

然而,国内制造环节普遍面临产能过剩,企业大面积亏损局面未改。

与此同时,美国、印度、欧洲等主要市场加速构建本土组件制造能力,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构成严峻挑战,行业“反内卷”迫在眉睫。

当前,化解困境的主基调聚焦于:推动上游硅料产能结构性优化、强化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

中央层面已多次统筹部署综合整治,旨在加速落后产能出清,引导行业结构性调整,并辅以市场化机制与企业自律协同,以期纾解行业困局。

此外,海外本土化浪潮加剧国际竞争,中国企业亟需提升技术实力与合规经营能力,分散化开拓新兴市场将成为破局关键。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及其经营模式1.线缆业务公司主要线缆产品涵盖阻燃耐火软电缆、舰船用电缆、高铁及铁路信号线缆、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线缆、液冷电缆、数据通信线缆、海洋工程平台用电缆、光电复合缆、光纤预制棒及光纤等,可满足各类特定场景的专业化需求。

公司持续深化线缆业务在销售区域与应用领域的双向拓展,业务版图已覆盖国内全区域及澳洲、美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同时,产品应用领域随市场需求持续拓宽,例如公司自主研发的充电桩大功率液冷电缆,凭借高功率传输、耐高温、耐久性等卓越性能,赢得了海外客户高度认可。

公司特种线缆业务主要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及战略合作等渠道获取订单,并严格遵循“以销定产”原则。

公司统筹考量产能布局与区位优势后,统一协调相关子公司按订单需求组织生产及配套物流服务。

该模式能显著降低库存风险、提升运营效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有效增强客户黏性及拓展能力。

2.光伏业务公司专注于单晶高效光伏电池及大尺寸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光伏组件产品涵盖P型(单面、双面、轻质)及全系N型TOPCon组件(含全黑组件);产品规格覆盖48片至78片等多种版型,功率范围395W-735W,全面满足主流应用场景需求。

依托自建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及控股股东的供应链优势,公司向客户销售高品质、高可靠性的“腾晖”品牌产品,并提供售前售后一站式服务。

同时,通过与BC、HJT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公司融合其技术优势和自身市场资源,能够加速产品商业化量产与市场推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公司持有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并具备新能源专业乙级设计资质,拥有承接各类型光伏电站的EPC总包工程及运维服务的专业能力。

公司确立了“产品+光储系统+服务”一体化发展战略,依托光伏制造和渠道优势,深耕工商业分布式、户用分布式及集中式地面电站的开发建设,同时提供配套储能系统服务。

通过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公司着力打造“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三)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1.线缆行业作为国内特种线缆细分领域专业制造商,公司拥有逾三十年的深厚研发、生产和管理沉淀。

公司曾首创国内第一根阻燃耐火软电缆,填补行业空白,市场占有率峰值超过65%。

旗下“中利”电缆、“海豹”船缆两大知名品牌,产品深度应用于通信设备及机房、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及融合装备、城市/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力等核心领域。

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如GB/T33594-2017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及行业标准(如YD/T1173-2024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YD/T3717-2020通信电源用铝合金导体阻燃软电缆)。

公司始终以研发创新为基石,持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聚焦优势领域深耕细作,巩固并扩大领先优势。

2.光伏行业公司自2011年进入光伏行业,经过十余年的积累与沉淀,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商及光伏电站EPC总承包商。

腾晖光伏在全球设立45个分支机构,产品与服务深度覆盖80多个重点国家和地区,构建了成熟的全球营销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累计组件交付量达40GW。

凭借丰富的全球项目经验(覆盖国内、欧美、亚太等地区),腾晖光伏致力于为优质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支持,通过灵活的融资方案与专业的金融服务,加速客户绿色能源项目落地,助力可持续发展。

(四)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7亿元,同比下降33.59%,主要是光伏业务的生产经营尚处于恢复阶段,同时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规模效应无法良好体现,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下降;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减少亏损1.95亿元,降本提质初见成效,有息负债规模同比大幅缩小,期间费用同比大幅减少,上半年亏损幅度同比明显收窄。

2025年半年度末,公司总资产为50.9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8.10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完成董事会改组换届,调整经营管理团队,引入先进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了经营决策机制。

同时,公司如期完成了摘星摘帽的工作,公司基本面实现实质性好转、核心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内控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上半年,公司召开董事会8次、股东大会3次、独立董事专门会议2次、审计委员会7次、提名委员会3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1次,审议了《公司章程》等60项议案。

董事会严格按照股东会的决议和授权认真执行公司股东会通过的各项决议。

董事会下设各委员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履行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独立董事们在涉及公司重大事项方面充分表达意见,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中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1日。

本公司系由中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截止2007年6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按2.424432:1的比例折合股本10000万股。

2007年8月6日,本公司取得了江苏省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现注册号为320500000045339,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

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自2017年2月8日起原股票简称“中利科技”变更为“中利集团”;原英文简称“ZHONGLSCI-TECH”变更为“ZHONGLIGROUP”。

公司本次更名后证券代码不变,仍为“002309”。

自2019年12月31日起公司英文名称由"JiangshuZhongliGroupco.,Ltd"变更为"JiangsuZhongliGroup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