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电气 - 300035.SZ

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9-12-25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Hunan Zhongke Electric Co.,Ltd.
成立日期
2004-04-06
注册地
湖南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中科电气
股票代码
300035.SZ
上市日期
2009-12-25
大股东
余新
持股比例
11.76 %
董秘
张斌
董秘电话
0731-82203875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张恩学;胡苗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306007607108300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湖南
成立日期
2004-04-06
法定代表人
余新
董事长
余新
企业电话
0730-8688891,0731-82203875
企业传真
0730-8688895
邮编
414000
企业邮箱
cseco@vip.sina.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湖南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岳阳大道中科工业园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锂电负极业务、磁电装备业务

经营范围:电磁、电气、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及销售(不含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及国家监控电子产品);普通机械加工;机电维修;电磁技术咨询服务;新能源发电与节能装备的研制;计算机系统集成、电子产品(不含无线电管制器材和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通讯产品(国家禁止销售的除外)的设计、制造及销售,安防工程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维护,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以及新型石墨(硅基石墨体系复合材料、硅负极)的研究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生产、加工和销售,自有房屋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并于2009年12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内电磁行业上市公司,是国内电磁冶金行业品牌企业;是致力于电磁冶金整体解决方案、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负极材料解决方案、节能减耗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创新,集现代制造和现代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

近年来,公司深耕于以电磁冶金为核心的磁力装备产业外,开放发展,战略布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领域,现已成长为“磁力装备+锂电负极”双主营的多元化、国际化集团企业。

公司实力雄厚,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型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省冶金电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冶金电磁能量变换技术工程实验室”、“省企业技术中心”、“长沙市动力型锂电池负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科技成果多次获得省及国家科技奖励。

公司磁力装备业务涵盖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工业磁力设备以及锂电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主要产品为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与精炼系统、连铸电磁搅拌(EMS)成套系统、连轧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起重磁力设备、除铁器、磁选机、卷筒、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负极材料磁分离器成套设备、锂电正极材料磁分离器成套设备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钢铁、交通运输、造船、机械、矿山、锂电等行业。

其中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50%-70%,基本替代了国外产品,累计为国家节约外汇20亿元以上,产品远销各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涵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碳素材料的石墨化加工服务。

其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品包括消费类锂电负极材料、动力锂电负极材料,储能锂电负极材料等,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等电动大巴的电池材料供应商;碳素材料的石墨化加工服务可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电极、等静压石墨、模压石墨进行石墨化加工,是国内先进的石墨化加工的专业供应商。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振兴民族产业为己任,以磁电应用为领域,电磁冶金技术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电磁冶金行业的领先优势,做磁电技术革新的领头羊;同时,立足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坚持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力争成为新能源关键材料等相关领域的行业领先。

商业规划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1、锂电负极业务行业发展情况公司锂电负极业务处于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行业上游关键材料领域,终端市场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储能市场、消费数码市场等,终端市场的发展造就了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

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增长。

其中,国内市场方面,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叠加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及消费体验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在终端需求的驱动下实现进一步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累计渗透率44.3%,同比增长9.1%。

海外市场方面,欧洲在碳排放考核等政策的驱动下,欧洲传统车企持续推进电动化转型,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8.3万辆,同比增长23.7%;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受关税等政策变动影响不及预期但仍呈小幅增长,根据中信建投证券数据,美国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77.20万辆,同比增长2%。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持续扩大。

根据SNEResearch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04.4GWh,同比增长37.3%。

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储能市场来看,2025年上半年储能市场延续高增长态势。

国内市场方面,受新建新能源项目自2025年6月1日起不再强制要求配置储能,以及储能市场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影响,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94.91GW/222GWh,功率/能量规模同比增长113.57%/124.24%,锂离子电池凭借技术的成熟和成本优势使其在新型储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海外市场方面多点开花,欧洲在库存去化完成和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储能需求回暖;美国受关税政策及大而美法案影响短期囤货及抢装效应明显;中东等新兴市场众多大储项目完成招标并逐步落地,这些都助推了海外储能市场的发展。

根据ICC鑫椤储能数据库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258GWh,同比增长106%,其中中国储能电池出货252GWh,同比增长109%。

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消费数码市场来看,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传统消费市场的回暖与消费升级,以及新兴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消费数码市场保持增长态势。

根据IDC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6.001亿部,同比增长4.40%。

国内市场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政策,3C市场消费增速明显,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消费数码锂电池出货量增速超25%。

综上,2025年上半年,在下游终端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负极材料行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产量为130.25万吨,同比增长34.7%,其中中国负极材料产量128.1万吨,同比增长34.56%,全球占比98.35%。

然而,当前负极材料市场仍处于供需结构性、阶段性错配阶段,行业竞争激烈。

同时,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锂电产业链亦面临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在此背景下,内外兼修,既能苦练内功提升产品竞争力,又能结合全球资源禀赋积极进行海外布局的负极材料企业才能突出重围,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2、磁电装备业务行业发展情况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主要处于电磁冶金行业和锂电装备行业。

其中,电磁冶金行业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特点为制造厂商众多,中低端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日益缩减。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处于新一轮深度调整阶段。

2025年上半年,国内钢铁行业在国家政策调控和行业自律共同作用下,钢铁产量同比减少,行业利润合理回升。

但钢铁行业强供给和弱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及海外贸易政策对行业带来一定影响。

同时,钢铁行业作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数智化发展也在提速,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趋势增加了对相关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智能制造设备的需求,为电磁冶金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

锂电装备行业是一个具备较高的技术要求以及设备厂商与应用厂商深度绑定的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因此,随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将会有力推动锂电装备需求的增加。

(二)公司主要产品和业务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类、储能类、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组成材料之一,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充放电倍率以及低温放电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二十余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客户渠道资源,同时,具备负极材料全工序、全产线设计、建设、运营的工程化应用能力,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可有效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

此外,公司自行设计建造的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相较于传统石墨化加工产线具备电耗成本低、炉芯耗材费用少、自动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优势,在国内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

并且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在磁力分选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数值模拟分析、工程化应用以及装备制造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能为锂电负极业务生产装备的持续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因此,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

2、磁电装备业务公司磁电装备业务涵盖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工业磁力设备以及锂电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主要产品为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与精炼系统、连铸电磁搅拌(EMS)成套系统、连轧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起重磁力设备、除铁器、磁选机、卷筒,以及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等锂电装备,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钢铁、交通运输、造船、机械、矿山、锂电等行业。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凭借产品线的完整程度、产品技术领先程度、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行业内优势明显,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稳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锂电专用设备在配套自身负极业务新增产线建设需求外,积极开拓对外销售市场。

长期以来,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持续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扩展产品线,延伸业务领域,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保持稳定发展。

(三)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实行“以产定购、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采购模式,进行采购过程精细化管理。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全部由采购部门在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的厂家中进行充分比价后择优采购。

公司新供应商的开发均需经过技术、品质、采购、生产等相关部门的资格审查,通过评审的才能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单》。

每个年度,公司从产品质量、供货速度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对供应商进行持续考核评分和分类,并在后续合作中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采取差异化的采购策略。

2、生产模式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根据行业特性以及主要客户群体较为稳定的情况,实行“按订单生产、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生产模式和精益生产方式,依据与客户签订的合作协议及客户的采购惯例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磁电装备业务因用户对设备配置要求差异较大,规格与技术参数等指标均须按用户实际需要确定,因此主要采取“按订单生产、单套量身定制”的生产模式,同时,部分标准化的工业磁力设备,在以订单为主的前提下,采用少量库存的生产模式,以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3、销售模式公司产品采用直销模式,其中锂电负极业务采取大客户紧跟战略,积极响应锂离子电池客户的需求,加快自身技术和产品的升级速度;磁电装备业务经过多年的业务开拓,与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大型冶金工程承包商均建立了稳定通畅的业务关系。

(四)报告期内的主要业绩驱动因素2025年上半年,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实现营业收入361,283.45万元,同比增长59.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28.46万元,同比增长293.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206.56万元,同比增长219.04%。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概述如下:报告期内,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快充车型以及储能市场需求增长的带动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出货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同时,2025年一季度焦类原材料价格波动给负极材料企业带来一定成本压力,此外,负极材料行业供需结构性、阶段性失衡局面仍未根本性扭转,市场竞争仍然激烈,行业企业利润空间普遍承压。

对此,公司稳步推进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提高石墨化自给率和产线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供应链合作机制,实施战略库存管理,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着力推动快充负极等优势产品迭代的同时,加速低成本储能类负极和新型负极产品的开发应用;持续推进精益管理,不断提升成本管控和风险识别能力;聚焦重点客户以及储能电池领域客户需求,抢抓快充类和储能类负极材料增量市场机遇;稳步有序实施国际化战略,在阿曼规划建设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本报告期,锂电负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44,624.34万元,同比增长65.79%;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15.70万吨,同比增长70.47%;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另有145项正在申请的专利(其中128项为发明专利,6项为国际专利)。

2、磁电装备业务报告期内,钢铁行业受产量调控、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影响,钢铁产量同比下降,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同时,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公司在深挖现有连铸应用市场的同时全力开拓轧钢应用市场,连轧电磁感应加热产品规模和比重同比上升。

在锂电专用设备方面,公司持续优化完善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等锂电专用设备及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的品类和产业化应用,在密切配合自身锂电负极产能扩建需求的同时,相关产品对外销售实现稳步增长。

本报告期,公司磁电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6,659.11万元(不含与控股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95%;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国际专利1项,另有81项正在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其中52项为发明专利,4项为国际专利)。

发展进程

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岳阳中科电气有限公司,由岳阳市中科电磁技术有限公司和禹玉存、邹益南、李爱武、陈辉鳌、陶冶5位自然人共同出资组建,于2004年4月6日取得岳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08年5月22日经岳阳市工商局核准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皮涛 2025-08-04 -340300 16.16 元 10447500 董事、高管
皮涛 2025-07-29 -180000 17.34 元 10787800 董事、高管
皮涛 2025-07-28 -1515000 17.24 元 10967800 董事、高管
皮涛 2025-07-25 -270000 17.15 元 12482800 董事、高管
皮涛 2025-07-24 -504300 17.13 元 12752800 董事、高管
张斌 2025-07-24 -60000 17.1 元 2625000 董秘、董事、高管
张斌 2025-07-23 -40000 16.84 元 2685000 董秘、董事、高管
皮涛 2025-07-22 -672800 17.12 元 13257100 董事、高管
张斌 2025-07-22 -40000 17.07 元 2725000 董秘、董事、高管
张斌 2025-07-21 -438600 16.75 元 2765000 董秘、董事、高管
张斌 2025-07-18 -180200 16.92 元 3203600 董秘、董事、高管
张斌 2025-07-17 -70000 16.99 元 3383800 董秘、董事、高管
肖劲 2025-07-03 -6000 17.11 元 18000 独立董事
张斌 2025-06-27 -10000 16.78 元 3453800 董秘、董事、高管
张斌 2025-06-26 -36200 16.65 元 3463800 董秘、董事、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