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科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建科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上海建科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3153.SH
  • 注册资本: 40986.110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3-13
  • 大股东: 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8.11%
  • 董秘: 常旺玲
  • 董秘电话: 021-64390809
  • 所属行业: 专业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曹小勤、沈文伟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5号
  • 概念板块: 工程咨询服务 上海板块 沪股通 房屋检测 低空经济 雄安新区 化债(AMC)概念 一带一路 央国企改革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2002-05-29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7397542650
  • 法定代表人: 王吉杰
  • 董事长: 王吉杰
  • 电话: 021-64390809
  • 传真: 021-64381246
  • 企业官网: www.sribs.com
  • 企业邮箱: ir@sribs.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5号
  • 邮编: 200032
  • 主营业务: 工程咨询服务、检测与技术服务、环境低碳技术服务和特种工程和产品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材料技术研发;工程管理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环保咨询服务;环境保护监测;会议及展览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检验检测服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工程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上海建科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603153.SH),以工程咨询、检验检测和技术服务为主业,服务建设工程、既有建筑和基础设施运维、生产流通、生态环境等领域,立足长三角,服务全国和海外市场,是工程监理、工程与材料检测、绿色建筑咨询、环保咨询头部企业。建科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国家绿色建筑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国家平台,在上海拥有徐汇、闵行、金山、临港四个企业总部园区,多个专业检测实验室,并在北京、武汉有检测实验基地,为管理部门提供智库和支撑,为项目和企业客户提供科技服务。
  • 发展进程: 1958年2月23日,上海市建筑工程局、建筑工程部华东工程管理总局下发《关于改变原华东工程管理总局所属单位领导关系及组织名称的决定》((58)沪筑办发字第172号、东程(办)(58)字第0235/24号),鉴于两局确定自1958年3月1日正式合并,对地方单位的隶属关系及组织名称作出相应决定,决定将原建筑工程部华东工程管理总局材料试验所并入上海市建筑工程局施工技术研究所。根据上海市建筑工程局于1958年9月19日出具的《为建立建筑材料研究所及施工技术与机械化研究所的报告》((58)沪筑技发字第1123号),确认上海市建筑工程局已着手建立建筑材料研究所及施工技术与机械化研究所,其中建筑材料研究所基本由原上海市建筑工程局施工技术研究所组成。1993年6月1日,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同意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更名的通知》(沪编(1993)122号),同意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1993年6月12日,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下发《关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更名的通知》(沪建干(93)第0469号),经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沪编(1993)122号):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1999年12月15日,建科研究院召开四届五次职代会大会决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了《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体制改革方案》,总体同意由科研单位改制为科技型企业。2000年3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科委、市经委关于上海地方应用型研究所深化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00]15号),同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关于上海地方应用型研究所深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意上海地方应用型研究所(包含建设系统2个)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并享受相应的配套政策。2002年5月29日,建科院有限于上海市工商局进行了设立登记。2005年9月6日,建科院有限召开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2006年1月4日,建科有限公司于上海市工商局就本次公司名称变更进行了变更登记。 2020年10月25日,审计机构出具编号为“天健沪审(2020)982号”的《审计报告》,经审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建科有限公司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12,224.10万元。2020年10月27日,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编号为“东洲评报字(2020)第1209号”的《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所涉及的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资产评估报告》。经评估,截至2020年6月30日,建科有限公司的净资产评估价值为250,500.00万元。2020年11月2日,建科有限公司就上述评估结果向上海市国资委履行了国有资产评估备案程序。上海市国资委出具了《关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股份制改制及员工持股试点有关事项的批复》(沪国资委改革[2020]355号),同意建科有限公司实施股份制改制,名称变更为“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基准日为2020年6月30日。2020年11月18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向上海建科核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100007397542650的《营业执照》。 2016年4月6日,上海市国资委与上海上实、国新上海签署了《关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之部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以2015年6月30日为审计评估基准日确定的建科有限公司评估值为定价依据,上海市国资委将其所持有建科有限公司33.33%股权以49,828.35万元协议转让给上海上实,将其所持有建科有限公司13.33%的股权,以19,928.35万元价格协议转让给国新上海。2016年5月30日,建科有限公司于上海市工商局就本次股权转让进行了变更登记。2020年12月10日,原股东上海国盛集团、上海上实、国新上海、城投控股、宝业集团、北京信润恒、上海市财政局与新股东上海见慧、上海见鑫、上海见盛、上海见筠、上海见叶、上海见理及上海建科共同签署《关于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约定新股东以2020年6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确定的公司经评估净资产值为依据对上海建科进行增资,其中上海见慧以68,239,730.49元认购公司8,717,251股股份,上海见鑫以51,205,730.49元认购公司6,541,251股股份,上海见盛以41,765,794.55元认购公司5,335,351股股份,上海见筠以40,317,591.43元认购公司5,150,351股股份,上海见叶以39,949,669.55元认购公司5,103,351股股份,上海见理以31,418,578.93元认购公司4,013,551股股份。2020年12月22日,上海建科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就本次增资进行了变更登记。 2024年12月24日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公司名称变更的工商变更登记及《公司章程》的相关备案登记手续,并取得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名称变更为上海建科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提质增效”的年度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外部困难挑战,持续推进深化改革,集聚创新发展动能,聚力拓展市场空间,促进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52亿元,同比增长3.54%,归母净利润3.43亿元,同比增长8.49%,总体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稳步实施联合重组。一是积极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总体78%以上的改革任务,超额完成阶段目标。二是实施与上海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性联合重组,现金收购上海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将公司更名为“上海建科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咨询服务企业,增强核心主业价值创造能力蓄势赋能。三是以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专项任务,在年度评估中获得最高等级“标杆企业”。(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一是围绕绿色低碳、安全韧性、智慧健康等方向,打造高层次、专业化研发平台,挂牌成立院士工作站,聘请中国科学院李杰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推进城市更新与安全韧性领域的前沿研究;牵头建设上海市住建委工程可靠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筑绿色低碳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上海市科创启明星协会城市建设分会,激发持续创新动力,进一步巩固在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工程结构安全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地位。二是积极承担国家和部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标准编制。新开科研项目138项,其中国家和部市级科研项目36项,完成科研成果115项;新立项各类标准76项,获批发布主参编标准79项;获得专利授权42项,软件著作权57项,发表科技论文145篇,出版专著6部。牵头开展上海市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五个新城、“好房子”建设、城市体检、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等“十五五”预研究工作。三是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2024年获得部市级科技奖19项,其中主牵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主牵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聚焦热点领域,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一是围绕双碳目标,引领绿色低碳转型。主牵的《超大城市绿色公共建筑数据驱动节能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创建了行业首个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标准与全流程管控体系,有力支撑全国建筑领域碳减排目标实现;牵头建设运营上海市大型公共建筑能碳监管平台,为上海城乡建设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技术支持;通过支撑《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的编制和实施,推动落实绿色建筑建设全过程管理。二是围绕城市更新,打造“科研+服务”的核心能力。依托国家和部市级重点研发课题,系统开展更新改造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主编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等多部标准规范,形成行业共性专有技术和技术体系;融合前期策划、项目管理、检测评估、更新设计、改造施工、运维管理等,形成城市更新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为上海、天津、河北保定众多片区性更新和建筑保护改造提供系统服务;积极参与上海市房屋体检、房屋保险及房屋养老金“三项制度”建设,开展数字体检、专业评估、检测鉴定服务,助力管理部门搭建数字体检大模型数据库,全面参与市、区、街镇、社区各尺度的城市体检任务,并将上海经验输出至河北保定、江西九江等全国多地。三是围绕韧性城市,助力夯实安全发展基座。针对建筑结构和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可靠性开展前沿技术与系统研究,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参与编制上海市应急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新城韧性城市建设专项行动规划,承担上海市40%以上运营里程轨道交通监测监护、30%以上市内道路、桥梁、隧道运营期安全评定和500万平米住宅外墙高坠风险检测整治任务,广泛运用无人机技术开展地铁保护区沿线智慧巡查、道路桥梁智能巡检和房屋检测等,为超大城市提供韧性安全保障。(四)推进数智转型,赋能主业提质增效。一是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深化顶层设计,编制发布《公司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规划(2024-2026年)》,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与科技创新互促共进,加强数字产业化核心技术攻关和能力建设,推动以数据为核心的新型产品与服务创新。二是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年立项数字化转型项目22项,入选上海市国资委数字化转型场景5项,“基于数字孪生的桥梁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管控技术”获上海市第一届“数建杯”数字城市建设成果赛一等奖,“超大城市运检一体化与地-空协同检测与管控技术”作为上海市数据局首批立项项目获得专项资金资助,3个项目分别入选上海市住建行业数字化转型十佳优秀案例、技术领先案例和创新应用案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平台和智能检测装备。打造工程监理、建筑运维、环境治理等领域多项典型平台,赋能管理效能提升,建科慧监理平台与建科掌监APP已实现在典型项目应用全覆盖,“建筑与基础设施数字运维云平台”已汇聚上海3,000余座建筑、桥梁、隧道的监测与检测数据,数字环境管理平台覆盖上海市5个区,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加快建设工程检测数字化实验室,打造上海建科临港数字检测园,主编工程材料数字化检测技术标准,推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AI和大数据等技术在桥梁运行评估、房屋建筑检测等场景的应用,升级桥智检4.0,开发工程结构现场检测数字化作业平台,实现房屋完损质量检测类项目应用全覆盖、桥梁检测项目应用覆盖30%以上,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生产质效。三是加快数字产业化探索实践,形成数字检测、智慧工地、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等多个通用型专业服务平台产品。建设高标准化产品“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承建首个机场工程智能检测实验室。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形成系统的数字化咨询和实施建设能力,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规划咨询服务。(五)强能力抓经营树品牌,拓展市场发展新空间。一是持续增强主业服务能力。围绕工程咨询和检测检验两大核心主业,加强资质和能力建设,新增发改委工程咨询综合甲级资信、水资源论证单位水平评价评审资质、水利工程监理资质等,通过收购四川省禾力建设工程检测鉴定咨询有限公司获得5项水利工程甲级专项检测资质;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率先获得上海市第一个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综合资质和9个专项检测资质,奥来国信(北京)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深水港检验有限公司获得的专项检测资质在行业内处于前列。通过发挥公司多业态、多专业的综合优势,服务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比例超过80%。以专业咨询引领管理创新,加强与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合作,推动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区域建设施工统筹、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建筑师负责制等创新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二是积极拓展战略客户,深耕区域市场。与苏州交投集团、西部机场集团、嘉定区建管委等9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司董事长、总裁亲自带队拜访或接待政府机构、大型国企等战略客户,推动业务合作交流。不断加大区域深耕力度,成立嘉定办事处,深度服务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承接区域内项目同比增加21%;与四川省禾力建设工程检测鉴定咨询有限公司开展资本合作,实现在西南区域的机构战略布局;完成华北区域管理中心组织变更,配备优质属地资源,服务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建设。三是不断扩大品牌行业影响力。聚焦绿色低碳、城市安全、生态环保、数字创新等关键领域,主办全国建设监理创新发展交流大会、全国房屋安全鉴定技术论坛、上海市建筑业发展论坛等,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发挥专家和技术营销作用。积极参与国际绿建大会、中国环博会、住博会、城博会等专业展会,全方位宣传推广公司的业务特色和技术能力。牵头编制上海市建筑业、绿色建筑、BIM技术运用发展、城市运行安全等领域发展报告,为政府开展行业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四是持续提升运营效能。强化风险防控,对子公司重大合同、涉外合同实施提级管理,多措并举推进应收账款管理,督促子公司强化清欠工作,加大亏损企业治理与清退力度,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持续深化业财一体化建设,新设运营管理部,强化运营管控职能。(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一是加强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提任5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选拔1名90后团委书记,开展第四批轮岗交流,举办第五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推动“三能机制”建设,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推动所属单位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完成率达100%。二是完善人才发展体系。推出“建科栋梁”人才工作品牌,形成人才发展体系手册,全面推进“1345”人才培养工程。设立院士工作站、组建专家库,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作用,不断加强领军专家型人才和骨干人才梯队建设。组织骨干人员出国(境)培训,启动首期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开展第七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项目。人才培育成果丰硕,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东方英才计划领军项目2人,拔尖项目、青年项目、白玉兰青年项目等20余人。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