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科士达
-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KSTA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刘玲,刘程宇
- 上市代码: 002518.SZ
- 注册资本: 58222.509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0-12-07
- 大股东: 宁波科士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持股比例: 57.76%
- 董秘: 范涛
- 董秘电话: 0755-86168479
- 所属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志光、陈丽敏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深圳)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北区科技中二路软件园1栋4楼401、402室
- 概念板块: 电源设备 广东板块 富时罗素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深成500 预亏预减 机构重仓 液冷概念 储能 数据中心 5G概念 充电桩 太阳能 锂电池 深圳特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3-03-1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271508191
- 法定代表人: 刘程宇
- 董事长: 刘程宇
- 电话: 0755-86168479
- 传真: 0755-86168482
- 企业官网: www.kstar.com.cn
- 企业邮箱: stock@kstar.com.cn
- 办公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北区科技中二路软件园1栋4楼401、402室
- 邮编: 518057
- 主营业务: 专注于数据中心(IDC)及新能源领域的智能网络能源供应服务
- 经营范围: UPS不间断电源、逆变电源、EPS应急电源、太阳能逆变器、太阳能控制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直流开关电源及整流器、动环监控、热交换器、变频器PLC可编程控制器、电子产品、防雷产品、五金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计算机外围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动力配电设备、一体化计算机机房设备(不含限制项目)的生产、经营及相关技术咨询(以上生产项目另行申办营业执照及生产场地);软件开发、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不含限制项目);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光伏电站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数据中心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空调制冷设备的安装、维修和保养;自有物业租赁;设备租赁;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许可项目:电气安装服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518)公司成立于1993年,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518),30年来专注于UPS电源、空调与微模块、电池、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的研发制造,是引领行业的智慧能源领域全能方案供应商。
- 商业规划: 成立三十余载,科士达始终专注于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坚持行业深耕,逐渐成为中国不间断电源产业领航者。基于底层技术同源性,公司布局新能源行业,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为未来业绩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公司坚持“市场导向+技术驱动”的发展之路,以“客户为本,匠心为质”的产品理念,秉承着“聚智慧能源,筑双碳未来”的企业使命,致力于在智慧能源领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公司业务情况具体如下:(一)主要产品及服务1、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产品公司作为最早进入数据中心产品领域的国内企业之一,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业内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品类最齐全的公司之一。自主研发生产的数据中心产品涵盖了不间断电源(UPS)、精密空调、微模块、电力模块、铅酸/锂电池、动力环境监控等设备和系统,形成了模块化、多元化、集成化的发展格局。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通信、互联网、政府机构、轨道交通、工业制造、电力、医疗、教育等众多关键行业和领域,为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和稳定可靠持续运行保驾护航。表:数据中心部分产品示意图UPS产品(YMK系列、YDC系列、Epower系列、EPI系列)单机功率覆盖0.6kVA-1600kVA,模块化产品灵活适配,可适用于各类数据中心以及要求高品质连续供电的其它场景,具有安全可靠、绿色高效、全功率段、智慧灵活、节约成本的特点。精密空调(MatrixAir系列、FocusAir系列、StationAir系列、InsertAir系列、AquaCube冷板液冷)制冷量范围覆盖广,模块化设备兼容各类机柜结构,适用不同数据中心场景。电池产品(铅酸电池、锂电池)提供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双选择,按需匹配。一体化解决方案(IDU、IDM、IOU、IDB、一体化电力模块)一体化设计,实现降低PUE,灵活扩容优势,具备高密度、模块化、安全可靠和运维简单的特点,适应不同规模、不同场景的数据中心需求。针对不同行业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公司推出不同系列功率段产品实现全方位覆盖,且随着数据中心单机功率密度不断提升,客户对中高功率段产品的需求增速明显。在标准化、模块化的数据中心产品基础上,结合集成机柜系统、密闭冷通道系统、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监控系统,通过高集成智能化设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单柜单排级微模块(IDU)、通道级微模块(IDM)、一体化户外柜(IOU)以及集装箱预制化数据中心(IDB)。针对当下如火如荼的算力型数据中心,公司也有高度适配的产品,如科士达YMK系列模块化UPS,采用高功率模块化设计,高效、紧凑、储备一体、支持联合供电,还可整合至科士达预制式电力模组内,进一步降低供配电全链路的占地、损耗和交付周期,与寸土寸金、时间即金钱的算力数据中心相得益彰。此外,针对单柜负荷高密场景,科士达冷板式液冷系列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可实现芯片级精准快速冷却,为澎湃算力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系列产品规格丰富,便于风液比例灵活调节,打造高弹性的次时代算力数据中心。公司数据中心产品及一体化建设方案能有效满足用户高效节能、快速部署、提升运维效率等方面的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在持续深耕金融、通信等优势行业的同时,不断加大对互联网行业的突破,成功交付实施了系列项目。金融领域,公司为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各大银行持续进行项目交付;通信领域,公司参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等相关设备集采执行。并成功交付核心互联网头部云计算企业数据中心项目、国家电网IDC项目、佛山蓝湾云计算产业项目、上海±800kV超高压直流西电东输示范项目、华安证券大型数据中心微模块、济南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8号线一期工程、合肥市轨道交通2、3、4号延长线项目、西安地铁14号线项目、特变电工年度UPS框架入围采购项目等。大量项目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现了科士达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彰显了公司在数据中心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广阔市场前景。2024年度,公司数据中心核心业务稳健发展,实现营业收入25.97亿元,同比增长3.51%,公司将紧抓“新基建”落地契机,争取在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更进一步。2、新能源光储充系统产品公司以电子电力转换技术沉淀积累,基于底层技术同源,延伸布局新能源业务。公司现有光伏、储能产品包括:集中式光伏逆变器、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智能汇流箱、监控及家用逆变器、模块化储能变流器、集中式储能变流器、工商业储能系统、户用储能系统、逆变升压一体化集成系统、第二代储能系统能量管理及监控平台、调峰调频系统、大型集装箱式储能集成系统、光储充系统等;户用储能一体机方案集合了公司在电力电子、储能领域的优势,调试安装简单,降低系统成本,提供系统可靠性,解决海外安装服务成本高的痛点,并支持虚拟电站(VPP)模式,已取得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澳大利亚、波兰、瑞典、奥地利、南非等目标市场国家的认证,更多目标区域国家产品认证将持续完善。表:光储部分产品示意图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在业务发展中,基于产品方面,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在更高系统效率、更低系统成本、高安全可靠性、光储融合、主动支撑电网等方面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工商业储能系统、户用储能系统、光储充系统、调峰调频系统、箱逆变一体化集成及1500V大功率组串逆变器产品、新一代户用组串逆变器等细分市场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基于市场方面,公司积极进行团队扩建、加快海内外渠道完善,设立海外分子公司及办事处,以紧抓新能源产业全球市场发展契机。报告期内,公司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国内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中的应用取得显著成绩,大型储能PCS、工商业储能系统在国内的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公司与国家电投、中核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京能、大唐、中石化、中石油、正泰安能、TCL等关键客户继续展开合作。中广核青海海西州光伏项目京能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储能电站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品系列齐全,主要包括:IP65充电模块、高防护一体式直流快速充电桩、高防护分体式直流快速充电桩、液冷分体式直流快速充电桩、充电模块、一体式直流快速充电桩、分体式直流快速充电桩、壁挂式直流快速充电桩、交流充电桩、监控系统等。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品具有模块化设计、高智能化、高利用率、高防护性、高安全性、高适应性等优势,搭载智能充电系统、配电系统、储能系统、监控系统、安防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各类应用场景使用,同时可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服务。表:充电桩产品示意图直流充电桩交流桩、充电模块、运营管理平台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持续深耕能源行业、电力行业、城投交投、交通运输、充电运营商、车企等行业领域,参与国家电网、国家电投、中国石化、壳牌、中国铁塔、中国电建、广东高速、湖南高速、甘肃高速、无锡市政、长沙交投、徐州交控、溆浦城投、大连公交、营口交运、沈阳安运、长安汽车等项目。国家电网充电站中国石化充电站广东高速充电站2024年度,公司新能源光储充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3.61亿元,同比下降49.43%。公司储能业务受欧洲户储需求波动影响,出货量下滑,进而影响新能源板块整体业绩。但新能源大方向未发生变化,且新兴市场需求增势明显,公司正在着重布局、积极改善,争取新能源板块业务尽快重归增长通道。(二)经营模式1、研发模式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一直秉承绿色、节能、高效的研发宗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公司核心产品主要依赖自主知识产权进行产品开发、更新迭代,公司研发部门根据不同产品类别,设立专门研发产品线,配置专业的研发团队,并设置研发管理中心,负责研发项目的管控及支持。所有产品都经过严谨的产品验证,最终量产推向市场,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并在与市场持续沟通过程中,针对客户需求,不断进行技术革新。2、采购模式公司与关键材料供应商建立了及时、有效的沟通以及长期、稳定的采购合作关系,搭建了采购供应链管理平台,对采购材料的质量、价格、交货和服务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管理,以缓解原材料供需关系变动对公司造成的影响。基本上保持“以销定产、适当库存”的管理模式,先通过ERP系统对订单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再根据各产品BOM清单产生原材料采购需求,将需求下发给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原材料下单、交货、验收、入库。3、生产模式公司根据“以销定产”为主、“库存式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主要根据客户订单,围绕客户需求,以订单为导向,按照客户要求的产品性能、规格、数量和交货期组织生产。其次,在订单导向基础上,根据市场分析及销售预测,公司对部分通用品或批量出货产品进行部分预生产备货,主要为快速响应交货期及平衡产能。生产计划部门统一安排生产计划,质量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统一的质量检测,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艺部门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产品性能。4、销售模式公司采取以“直销+渠道”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以大项目为主的大客户,公司主要采取品牌直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不断通过渠道建设,与代理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覆盖全球重点区域。目前,公司数据中心国内业务以自有品牌为主,海外业务以ODM为主;新能源光伏业务主要以品牌直销为主,储能业务以ODM+品牌共发展,正在不断深化国内外渠道建设,以支撑新能源业务全球发展战略。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5,897.8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54%;实现营业利润46,893.7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3.92%;实现利润总额48,148.8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2.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420.4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3.38%。2024年度,欧洲户储业务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系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公司依据谨慎性原则,基于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进展,针对公司运营的光伏电站增加计提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影响公司利润。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为-8,030.48万元,同比减少30.86%,主要系公司现金管理产品收益增加以及汇兑收益增加所致;销售费用为30,589.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4%,主要系本报告期公司增加营销投入,销售人员费用以及市场推广费增加所致;管理费用为12,643.31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9%,主要系报告期内股权激励费减少所致;报告期内研发费用27,450.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3%,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增加研发投入,研发人员费用以及研发认证测试、研发用料增加所致。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127.0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68%,主要原因为本报告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到的税费返还随营业收入下降而减少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198.8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7.43%,主要原因为公司调整现金管理产品结构,本报告期增加购买大额存单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338.4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53.48%,主要原因是本报告期股权激励回购及分配股利所致。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