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爱尔眼科 - 300015.SZ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9-10-30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陈邦
企业英文名
Aier Eye Hospital Group Co.,Ltd.
成立日期
2003-01-24
董事长
陈邦
注册地
湖南
所在行业
卫生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爱尔眼科
股票代码
300015.SZ
上市日期
2009-10-30
大股东
爱尔医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4.34 %
董秘
吴士君
董秘电话
0731-85136739
所在行业
卫生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刘钧;喻友志
律师事务所
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30000745928604G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湖南
成立日期
2003-01-24
法定代表人
陈邦
董事长
陈邦
企业电话
0731-85136739
企业传真
0731-85174161
邮编
410000
企业邮箱
zhengquanbu@yeah.net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路一段188号爱尔大厦北塔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

经营范围:眼科医院的投资和医院经营管理服务,(不得从事吸收存款、集资收款、受托贷款、发行票据、发放贷款等国家金融监管及财政信用业务)。眼科医疗技术的研究,远程医疗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眼科、内科、麻醉科、检验科、影视像科、验光配镜、Ⅲ类医疗器械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2年,医疗网络布局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于2009年在中国深圳上市(股票代码:300015);公司在欧洲、东南亚的分支机构分别在西班牙马德里(CBAV.MC)、新加坡(SGX:40T)上市。

作为全球化眼科医疗集团,爱尔眼科现阶段坚持以国内医疗发展为主线,国内国际双线并举,共同进步的战略方针,引进和吸收国际同步的眼科技术与医疗管理理念,以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的模式助推中国眼科行业的发展,力争提升中国眼科医疗的整体水平,辐射全球。

通过不断实践,在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的医疗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爱尔眼科成功探索出了一套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环境的眼科医院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分级连锁”,促进核心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对接国家医改政策“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真正使老百姓享受到优质、可及的医疗资源。

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是长远发展的基石,爱尔眼科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支持开展前沿性、原创性的眼科学术研究,全力推进全球化平台上的眼健康生态圈战略。

自2013年与中南大学联合成立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正式开启校企合作的创新探索以来,爱尔眼科已陆续推动了与多家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的独特优势,在医院共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联手共建顶尖眼科医教研平台,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眼科医学人才,真正地为中国眼科学和视觉科学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此基础上,爱尔眼科持续打造立体化科研平台,截止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八所、二站、二基地、三中心”的创新型科教研一体化平台。

“八所”:爱尔眼科研究所、爱尔眼视光研究所、爱尔角膜病研究所、爱尔屈光研究所、爱尔视网膜研究所、爱尔青光眼研究所、爱尔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研究所、武汉爱尔眼科研究所。

获批设立“二站”: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二基地”:眼视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海智计划”工作基地;“三中心”: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眼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联合共建“爱尔眼科-中科院计算所数字眼科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上市十年之际,爱尔眼科以“创新驱动,科技爱尔”为指导方针,提出三大战略目标。

一是要将眼科医疗服务网络覆盖到中国的广大城乡县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可及的眼科医疗服务,助推健康中国战略。

二是通过打造世界级及国家级的眼科医学中心,切实提高中国眼科医疗技术水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三是通过全球化布局,医、教、研、产、投全面协同发展,推动人类眼科学与视觉科学进步。

在二十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中,爱尔眼科凝聚和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管理团队和医术精良、治学严谨的眼科专家和医生团队。

截至目前,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及旗下全球员工包括一大批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留学欧美的学者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核心专家。

爱尔眼科的发展壮大始终“以爱心致力于人类的眼健康”为初心,以“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为使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追求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

通过开创性的“交叉补贴”模式,在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眼科医疗服务的同时,全面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投身社会公益、帮助弱势群体,积极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推动中国防盲事业乃至国民眼健康事业的全面发展。

2018年、2020年蝉联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政府最高慈善奖项“中华慈善奖”、荣获中国公益年会“中国公益企业奖”、“最佳社会责任上市公司”、“湖南慈善奖”等荣誉。

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作为中国代表企业牵头参与“一带一路光明行”、“湄公河光明行”等公益活动,获得组织者、受援国政府和患者的高度好评,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慈善公益活动的一张名片。

爱尔眼科连续多年被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受投资者尊重的上市公司前十强”,蝉联中国品牌节“华谱奖”,荣获“最佳持续投资价值奖”、“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股东回报奖”、“中国上市公司实业贡献大奖”等多项殊荣,成功入选沪深300指数股、MSCI中国大盘指数成份股等。

商业规划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公司作为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目前医疗网络已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东南亚,奠定了全球发展的战略格局。

在国内,公司独具特色的“分级连锁”发展模式及其配套的经营管理体系,高度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环境,通过不同层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提高资源共享效率及医疗水平,持续增强集团的整体实力和各家医院的竞争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为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海外,通过重点区域“高地布局”战略,实现医疗技术与全球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多层次服务体系吸纳融合,逐步搭建世界级科研、人才及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更有效地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二)驱动业绩增长的因素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主营业务发展,强化学科和医疗能力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AI+眼科”应用布局,全面推动管理创新变革,提升组织效能和竞争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推动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门诊量924.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47%;手术量87.9万例,同比增长7.63%;实现营业收入1,150,712.72万元,同比增长9.12%;实现营业利润272,955.11万元,同比增长0.53%;实现净利润221,967.05万元,同比增长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5,095.66万元,同比增长0.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3,990.57万元,同比增长14.30%。

1、全面推进学科建设,提升医疗临床诊疗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科研创新为动力,人才培养为支撑,推动学科全面发展,持续提升医疗诊疗水平。

一是在临床技术方面,公司不断引入国际前沿的眼科诊疗设备和技术,持续优化临床路径,提升诊疗效率和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引进蔡司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设备VISUMAX800及全新微创手术SMILEpro,率先进入智能机器人辅助屈光手术新时代;引进国内首个、全球第二款获批的IGF-1R抗体药物——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为甲状腺眼病患者提供更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案;长沙医学中心成功实施湖南省首例眼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视网膜下精准注射手术,标志着眼底疾病精准治疗进入新阶段。

二是在专病诊疗方面,公司持续加强专病诊疗中心建设,通过专业化团队、精准化检查、个体化方案及全程化管理,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与高效治疗。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眼内注药中心、糖尿病眼病门诊及糖尿病眼病患者管理门诊、儿童干眼门诊等建设,并逐步在更大范围推广,进一步提升全生命周期、全眼科的服务能力。

三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继续加强领军人才的引进,加强对内部中青年人才的培育和托举,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团队,推动学科创新,增强学科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利用各学组专家资源,组织开展了“葡萄膜炎储才计划”、疑难白内障培训班、ICL手术高级培训班等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人员临床诊疗能力。

四是在科研创新方面,公司加大对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做优做强各重点研究所、研究中心、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展疑难复杂眼病诊断治疗技术攻关、进行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全集团医疗临床水平整体提升。

2、深化“数字眼科”建设,AI技术应用逐步落地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发展眼科新质生产力。

一是公司全面推进“有温度的AI智慧眼科医院”建设,启动“AI眼科医生”智能体研发。

依托智慧医院平台等系统,持续开发并完善预问诊、智能辅诊、医保智能审核、DRG数据统计、AI检查检验报告解读等功能,推进移动端医生工作站建设。

同时,公司持续推进AI辅助诊断能力提升,为医生提供智能化诊疗支持。

公司逐步搭建“关键基础能力建设--大数据治理--智能模型开发--大网络连接--智能体应用”的“五位一体”布局。

二是公司探索推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取得突破,对大数据中心拥有的庞大眼科医疗数据加强数据治理,健全数据资源管理机制,探索数据产品开发、价值挖掘和应用创新,推进数据资源化,积极开展数据资源入表。

报告期内,公司已整合28个高质量眼科专病数据集,包含急性视网膜坏死、干眼症等稀缺病历超10万例;启动了7项数据产品在数据交易所的挂牌,新增4项数据知识产权申请,并于2025年8月登记。

三是公司不断完善爱尔远程医疗中心建设并推广应用,升级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阅片的项目内涵及系统功能,拓展应用场景。

公司远程医疗中心已入驻专家400余名,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全国20余省,报告期内完成远程阅片20余万例,为患者获取优质医疗资源提供便利。

四是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力度持续深化,双方联合推进多项眼科和视觉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研究及转化,不断为集团数字化转型赋能;公司与华为云签署以“AIforEYE:为爱Eye而生,与爱AI同行”为主题的人工智能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爱尔人工智能规划、眼科AI大模型场景拓展、AI基础设施等领域深度合作,携手推动眼健康智慧医疗业务前行。

3、持续健全管控体系,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报告期内,公司以“医疗质量三年规划”为指引,继续完善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强化指导和考评,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推进数智化转型,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全面推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一是持续健全技术规范标准,完善制度管理体系。

制定了《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25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玻璃体腔注药术质量控制标准(2025版)》等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修订了《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医疗制度汇编》2.0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护理管理制度汇编》等制度汇编;新修订《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医疗检查评分细则(2025版)》,进一步完善质量督查评价体系,优化考评标准,细化工作要求,落实目标管理,推动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方向提升。

二是强化医疗质量日常监管机制,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省区医疗例会、医疗质量通讯、省区医疗督导、省区信息化指标管理常态化开展;集团分别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标准建设,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大数据监管,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督查和指导,防范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继续推进医疗质量安全智能监管,深化质量安全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公司持续升级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已基本实现对各下属医院的质量安全大数据监管,促进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四是加强人才培训与培养,夯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基础。

4、进一步完善“五心服务”体系,稳步提升服务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放心、省心、贴心、舒心、暖心的“五心服务”体系,强化服务专业化、人性化、精细化水平,以患者就医全流程为核心,聚焦关键节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以“五心服务”医院建设为导向,组织开展“精益6S管理,打造五心医院”主题活动,进一步落实服务标准,拓展6S管理内涵,改善患者就诊体验。

二是充分运用数智技术提升服务效率。

“智慧医院”平台持续迭代升级,不断完善其预约挂号、查询、缴费、住院服务、出院随访等核心功能,新增并优化“用药指南查询”“智能就诊提醒”、“电子发票即时提醒与获取”等多项实用功能,不断提升就医辅助能力,优化就诊流程,改善患者就诊便利性;三是深化“五心服务”培训。

集团采取定向实训与线上专题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以“五心服务”体系为重点内容,累计开展各层级服务培训44场,参培人员超5000人次。

四是持续开展和深化服务监督指导工作,促进医院服务能力提升。

公司通过服务检查和专项督导强化省区服务管理能力,确保医院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集团对12家重点医院开展服务飞行检查,联动省区精准督导及培训辅导医院19家。

“五心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公司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报告期内,集团开展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覆盖70余万人次,患者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达到99.2%。

5、实施科技爱尔战略加大临床科研创新报告期内,公司推进实施“创新驱动科技爱尔”战略,大力开展科研创新工作,重视临床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动医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进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共获批纵向科研项目3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27项,市级项目2项。

其中,公司数字化转型项目“面向医疗领域眼健康可信数字化转型协同赋能平台”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公司牵头的“面向罕见及疑难眼底病的可解释智能辅助诊断方法研究与示范应用”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湖南省2025年第二批项目;“眼科三维数字人合成驱动技术与大语言模型技术研究与应用”及“疑难病远程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获批湖南省2025年度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集团专家主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弯针麻醉针头,经临床对照实验论证,在规避手术并发症、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患者术后体验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已在数十家医院推广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专家共发表期刊论文75篇,其中SCI/Medline期刊收录论文45篇;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论文20篇。

爱尔眼科与南开大学联合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ROS响应型微针贴片通过泪腺周给药长效治疗干燥综合征相关干眼”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Science》(中科院1区TOP,影响因子14.3)上发表;公司专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pjDigitalMedicine(NPJ数字医学)》发表研究成果——眼睑肿物智能筛查小程序;公司研究人员联合国内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著名专家合作的研究成果《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及高度近视现状及未来预测:2020-2050》在医学顶尖学术杂志《柳叶刀》大子刊TheLancetRegionalHealth-WesternPacific发表;山西爱尔眼科医院与太原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合作完成的巩膜交联过程中氧气补充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发表。

报告期内,公司部分专家应邀深度参与并完成了涵盖老视、视网膜、眼眶病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多项2025年国际国内权威专家共识及指南的编撰工作,共同提升行业规范诊疗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公司还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制定了《眼科大模型问答数据构建标准》《眼科图文专病数据集构建标准》两项企业标准,夯实眼科AI技术落地的“数字新基建”,引领行业数据规范,推动数字眼科发展。

6、推进组织变革,优化人才结构报告期内,集团成立了组织变革小组,推动组织变革,优化人才结构,激发组织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提升经营管理效能。

根据各省区、医院的发展情况,打破行政区划和职能壁垒,优化组织结构、管理层级、决策机制与流程,实现以快带慢、以强带弱;夯实一体化管理模式,包括地县一体化、同城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大区一体化。

报告期内,公司成立湘赣区、秦晋区、鄂豫区管理委员会,撤销原湖南省区、江西省区,山西省区、陕西省区、湖北省区、河南省区等管理机构,上述管理委员会分别为一个管理单元,一套领导班子;爱尔眼科长沙医学中心升级为集团直管的管理单元,并下辖长沙地区爱尔眼科医院以及各研究所;继续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共享,更大范围推进“跨区整合”,深化“地县一体化”“同城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人才结构,加大专业人才引进,系统推进高端人才引育工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报告期内,成功引入多名眼科专家,担任不同省区总院长、副总院长;引进眼科医师、视光师、储备干部等700余名;集团总部主导实施了系列战略性培训计划,包括新任总院长班、医院运营管理研学班、全过程医疗服务新模式主题培训、岳麓计划、湘江计划等,累计覆盖超2700人次。

同时,国际临床培训中心支持举办手术培训班近30期,培训约1300人次,有效提升了各医院诊疗能力;针对爱尔眼科硕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和中青年硕博士开展的首届“爱尔眼科中青年科研能力提速营”已顺利结班;持续深化校企合作,聚焦研究生培养全链条,针对性开展项目,系统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组织变革,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全面提升组织活力和经营管理效率,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三)公司所处行业情况、竞争格局及行业地位1、公司所处行业情况1)国家相关政策为行业健康发展持续提供良好外部环境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鼓励在医疗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医疗服务领域供给,同时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解决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的问题;也明确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

上述政策法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支持社会办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心和信心,为非公医疗创造了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国家眼健康战略实施推动行业的发展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全生命期。

包括盲在内的视觉损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是涉及民生福祉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国卫医发〔2022〕1号)明确:“十四五”时期,着力加强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完善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下延。

有效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科学矫治工作,进一步提升白内障复明能力,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筛查能力,推动角膜捐献事业有序发展。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进一步提高近视防控和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

国家十四五眼健康规划的实施,提升了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和眼健康意识,将进一步促进眼科行业的发展。

3)眼科服务市场未来潜在需求持续扩大我国眼科医疗服务需求空间相对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年龄相关性眼病患者增多,青少年眼健康状况日益严峻且近视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全民手机化使得用眼强度大幅增加,同时技术进步和居民眼健康意识的提升也推动了对高质量视觉服务的需求,多层次的眼健康需求逐渐显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从2000年的1.26亿人增加到了3.10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0.2%上升至22%;65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2.20亿人,占总人口数达15.6%。

随着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4亿以上。

由此可以预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年龄相关性眼病将持续增长,老花眼相关治疗需求也将逐步提升。

另一方面,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36.7%,初中71.4%,高中81.2%),在已经近视的学生中,轻、中、高度近视分别占53.3%、37.0%、9.7%,近视人群高发化、低龄化、高度化的形势仍很严峻。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及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应用普及,网上上课、网上办公、网上娱乐、网上社交的趋势化加剧了用眼强度,对视觉健康造成更大影响,干眼症、高度近视带来眼疾病等治疗需求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眼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眼科医疗潜在需求将不断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

在眼健康需求不断释放、新技术临床应用加快和高品质医疗服务需求增加的共同驱动下,未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

2、行业竞争格局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公司作为全球性眼科连锁医疗机构,国内主要竞争者为各地少数几家综合性医院的眼科或眼科专科医院。

公司独创的分级连锁模式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在技术、服务、品牌、规模、人才、科研、管理等方面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医院在门诊量、手术量、营业收入等方面逐步占据当地最大市场份额,省会医院在各省区的龙头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同时,随着新十年战略实施落地、国际化战略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化,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全球一体化加速,公司整合全球资源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公司行业地位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2025年7月29日,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邦先生荣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这是由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全国工商联联合授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最高荣誉之一。

本次表彰是时隔六年,国家再次授予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一光荣称号。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陈邦先生个人成就的认可,同时体现了国家对民营经济和社会办医的高度重视,彰显了爱尔眼科多年来为全国各地大量眼病患者解除疾患的积极贡献,并进一步凸显了公司的行业地位。

发展进程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于2003年1月24日成立。

2007年12月5日,经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