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

康盛股份 - 002418.SZ

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0-06-01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解直锟
企业英文名
Zhe Jiang Kangsheng Co., Ltd.
成立日期
2002-11-26
董事长
王亚骏
注册地
浙江
所在行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康盛股份
股票代码
002418.SZ
上市日期
2010-06-01
大股东
常州星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11.88 %
董秘
胡明珠
董秘电话
0571-64837208
所在行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舒国平;周蕾
律师事务所
上海仁盈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3000074507862XQ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浙江
成立日期
2002-11-26
法定代表人
王亚骏
董事长
王亚骏
企业电话
0571-65021818,0571-64837208
企业传真
0571-64836560
邮编
311700
企业邮箱
002418@kasun.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康盛路268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制冷管路及配件、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制造、销售内螺纹钢管、精密铜管、钢管、铝管、冷轧钢带、铜带,冰箱、冷柜、空调金属管路及其配件;经营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制或禁止的项目除外。

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盛股份)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的千岛湖康盛管业。

2010年6月1日于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418,是杭州淳安县当地唯一一家主板上市企业。

康盛股份旗下拥有家电制冷管路及配件、新能源商用车及电机、液冷热管理、高端铜合金材料等四大核心业务,下属分子公司遍布浙江、四川、江苏、安徽、山东等10多个省市,在岗职工达3000余人。

康盛股份于2024年4月24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液冷、铜合金板块发展及制定公司“一主两翼”战略布局的议案》。

基于公司长远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考量,结合当前的经营状况、外部环境变化以及近三年的布局,经公司经营管理层提议,并经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及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对公司战略做出相应调整,由原先“家电和汽车双主业,稳家电,强汽车”的经营模式转变为“以家电为主业,大力拓展液冷业务和合金业务,形成一主两翼”的全新战略布局,以适应市场的新需求,迎接新挑战。

“一主”,即坚持以家电为主,继续巩固公司在制冷管路及配件行业的领先地位,稳健发展家电板块不动摇,同时加大研发新产品力度,拓展与核心客户在新品业务上的合作。

未来,康盛股份家电板块将坚持稳中求进,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通过产品、市场和利润三大方面的突破,加强研发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行业领先的产业生态平台,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健和安全发展。

“一翼”,为公司在热管理领域经多年实践成功孵化的液冷板块,业务主体为北京云创智达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业务通过全链条的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助力数据中心与储能等领域实现节能降耗,大幅降低运行成本,满足高密度机柜、智算中心、大容量电芯等关键环节的高散热需求。

以微通道技术、冷板技术、浸没式液冷技术为核心基石,致力于发展制冷(热)设备、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的热管理设备及系统集成业务,提供温控领域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逐步将自身打造成为细分领域的主力军和领跑者。

“一翼”,为子公司贵溪美藤电工有限公司为主体的铜合金业务,是康盛股份在铜精细加工产业上的重要布局和投资,美藤电工专注于高端铜合金材料的技术研发、熔炼制造,其产品包括镁铜合金、锡铜合金、银铜合金、无氧铜等多元合金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医疗、通讯、机器人、铁路等领域的高端导体线材。

贵溪美藤致力于保障国内超细合金铜线材的持续供给,减少对外依赖,通过自主创新,为国内高端制造行业如新能源汽车、军工、航空航天、医疗及消费电子等提供关键材料支持,目标是将美藤电工打造为国内高端超细线材料的领军企业。

在新的发展战略下,“一主”将发挥引领作用,“两翼”则提供强大驱动力,共同推动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快速发展新业务,使液冷与铜合金板块成为提升康盛股份盈利能力的核心业务,并力争完成汽车板块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产业调整事宜,全面提升汽车板块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康盛的另“一翼”关键引擎。

商业规划

(一)主营业务情况康盛股份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康盛股份的核心业务覆盖家电制冷管路及配件、新能源商用车及后市场、数据中心及储能的液冷热管理、高端铜合金材料四大领域,业务遍布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基地分布于浙江杭州、四川成都及绵阳、山东青岛、江苏徐州及扬州、安徽合肥及六安、重庆、江西鹰潭、广东佛山、辽宁沈阳等地。

成立之初,康盛股份即深耕家电制冷领域,以科技创新持续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变革,通过先进的铝代铜、钢代铜技术逐步奠定了在家电制冷配件行业的领军地位。

在巩固主业优势的同时,公司进军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尽管期间经历了新能源行业的低迷,但上市公司依托自主核心技术,结合中植一客战略投资者及其国资股东的关键资源支持,构建起了覆盖西南地区的技术、质量和品牌优势。

在新能源国补取消次年即实现收入高速增长,成功穿越行业周期。

新业务布局方面,面对传统家电板块竞争加剧、利润收窄的行业态势,公司基于在热管理、金属材料、精密加工等领域积累的技术沉淀,持续推进前瞻性产品布局与产业协同创新,经上市公司内部孵化与多轮论证,将液冷热管理与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确立为战略转型的核心支点。

康盛股份坚持贯彻“以家电为主业,大力拓展液冷业务和铜合金业务”的“一主两翼”全新战略布局,以此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从传统行业向高端制造的价值跃迁。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5.2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72.60万元。

1.家电制冷管路及配件业务板块公司家电板块主要为制冷管路及其延伸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重点配套白色家电与汽车空调,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于家电制冷管路行业的深化发展,是行业材料替代的领先者。

家电板块以子公司浙江康盛科工贸有限公司为业务运营主体,产品涵盖了冰箱冷柜用管材、蒸发器、冷凝器等配件;家用、商用及车用空调器件、微通道换热器等,具备全品类、模块化的供应与服务能力。

公司与包括海尔、海信、格力、美菱、澳柯玛、伊莱克斯、西门子、惠而浦、三星、LG、松下、英维克、日出东方、ATLANTIC、光芒新能源、松芝股份、中国重汽、陕汽重卡、东风汽车、徐工集团、宇通客车、金龙客车、中通客车等知名的家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康盛股份家电板块2025年上半年保持经营韧性,完成主营收入10.47亿元。

在行业周期性下行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公司坚守收入规模基本盘,但利润空间依旧受到多重挤压。

目前家电行业内卷严重,低价竞争持续,行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家电产业链整体承压。

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主机厂持续压价并放宽供应商准入门槛,更多低价竞争策略的小型零部件加工企业竞相涌入家电供应链;加之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且持续震荡的情况下,客户滞后调整采购的价格联动,使得公司的利润空间被挤压。

2.新能源商用车整车业务板块公司新能源商用车制造业务以子公司中植一客为业务运营主体,中植一客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整车制造、市场推广和后市场服务,生产基地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四大生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产线完备,产品涵盖纯电动及氢燃料等各类产品——5.99米至12米全系车型、18米BRT铰接车的车辆型谱,以及物流车、路面养护车、冷藏车、渣土车、环卫车等专用车辆。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板块中标金额超过3亿元,完成各类商用车销售共计156台,实现营业收入0.93亿元。

中植一客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犀重新能源与郑州绿港后,与战略合作方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渠道等方面成功整合,拓展了新客户资源,并提升了公司在西南地区商用车的市场份额,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呈现出积极变化。

相较此前业绩的持续性亏损,中植一客的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新能源商用车后市场业务方面,公司于2025年1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蜀康芯盛。

新公司锚定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后市场服务这一领域,业务涵盖电池检测、维修保养、换芯换电以及梯次电池综合再利用,旨在深度挖掘业务潜力与利用历史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动力电池后市场解决方案,目前已取得GB/T19001-200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蜀康芯盛顺应国家《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等政策号召,秉持“专业、创新、环保、高效”的理念,致力于探索动力电池后市场服务的新技术、新方法。

2025年7月,蜀康芯盛成功获得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及配套附件更换订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蜀康芯盛在手订单共934.95万元。

3.液冷热管理业务板块康盛股份的液冷热管理板块以子公司云创智达为主体,专注于液冷技术研发与应用,构建了双擎液冷技术矩阵,自主研发完成冷板式与浸没式液冷两大核心技术。

公司液冷产品广泛应用于高密度机柜、智算中心、大容量电芯等高散热场景,覆盖数据中心、储能、新能源充电、5G通讯等多个应用领域。

云创智达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对液冷技术的差异化需求,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和自有工厂,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制造到运维的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助力数据中心实现更高效、更节能、更稳定的运行。

公司在数据中心领域主要的产品有CPU冷板产品、GPU冷板产品、浸没式及冷板式CDU产品、浸没式高性能液冷机柜、干冷器、运维车、清洗机、分布式集装箱算力中心;储能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液冷储能系统、浸没式Pack、集装箱储能系统;新能源领域主要产品有超充液冷系统用充电桩闭式循环冷机。

云创智达于2025年3月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签订了《算力服务合同》,为杭州联通提供包括计算能力、存储容量、技术架构的完整的算力服务解决方案。

该项目是云创智达在现有单相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基础上进行的产业链延伸,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云创智达能够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算力服务解决方案,并将进一步验证浸没式液冷方案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市场化应用。

4.铜合金业务板块美藤电工为主体的铜合金板块专注于高端铜合金材料的技术研发、熔炼制造,其产品包括镁铜合金、锡铜合金、银铜合金、无氧铜等多元合金材料,高端导体线材的终端产品包括汽车、医疗、通讯、机器人、铁路等领域。

康盛股份铜合金业务致力于超细合金铜线材领域,通过自主创新,为国内高端制造如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及消费电子等行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持。

自2024年3月正式投产伊始,美藤电工便将业务重心聚焦于两大核心要务:精益生产工艺的提升与目标市场开拓。

公司通过持续推进内部优化举措,在产品品质保障、生产效率提升以及产品规格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切实成效,其生产的银铜、锡铜、镁铜、无氧铜等多种规格线材产品已稳定交付,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报告期内,美藤电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7.21万元。

(二)行业发展情况1.家电制冷配件行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制冷管路、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汽车空调管路等,是各类制冷设备的重要部件,公司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为家用制冷电器和汽车空调器行业,公司所属行业与下游家电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2025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扩围,对消费端形成一定支撑。

但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加剧,房地产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对家电等关联产业形成传导性压力;出口方面,全球贸易环境波动有所缓和,海外需求较年初低位小幅回暖,但地缘政治风险、关税壁垒等不确定性因素仍存,进出口市场也整体承压。

2025年1-5月,我国家电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02亿元,同比增长6.0%;利润总额629亿元,同比仅增长0.8%,行业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从单月数据看,5月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而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4%,已连续三个月呈现负增长,反映出成本上升与市场竞争加剧对盈利空间的挤压。

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冰箱累计产量3979万台,同比增长2.7%,累计出货达4049万台,同比增长4.2%。

从单月数据来看,产销表现维持增长,但增速逐月收窄。

且政策红利更多向终端消费者倾斜,叠加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结构性矛盾凸显,上游家电零部件企业利润增长动力不足。

2.新能源商用车行业2025年上半年,国内商用车行业呈现强劲复苏动能,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6月,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和2.6%。

其中,客车产销分别完成26.2万辆和2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4%和8.7%。

客车行业属于弱周期行业,行业总量不仅取决于居民出行总量和出行结构,也受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影响,随着“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尤其是公交车市场在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驱动下,2025年上半年国内公交车销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且新能源转型进程显著加速,销售端新能源渗透率已接近99%。

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2025年上半年6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公交客车累计销售20788辆,同比增长33.14%,远高于客车行业4.29%的增速,成为行业增长核心引擎;且客车出口市场呈现29.18%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客车累计出口35,591辆,对客车整体市场的增长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3.液冷热管理行业数据中心及电化学储能是公司液冷产品主要的两个下游应用领域:1)数据中心液冷市场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算力需求激增,市场主流芯片功耗密度也随之提高,意味着更多的热量集中在更小的区域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散热需求。

液冷技术将高比热容的液体作为热量传输媒介,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热器件,缩短送风距离,传热路径短,换热效率高,成为高密度计算、应对节能挑战的重要途径。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中国半年度液冷服务器市场(2024下半年)跟踪》报告。

IDC数据显示,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在2024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达到23.7亿美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67.0%。

其中,冷板式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IDC预计,2024-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8%,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

2)储能液冷温控市场在储能热管理方面,锂电池热失控是影响储能电站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储能安全事故频发使得储能温控引起了政府和电站投资运营方重视,且温控对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系统寿命保障至关重要。

储能温控技术包括风冷、液冷、热管冷却和相变冷却四种。

液冷相比风冷散热效率更高,功耗更少,液冷温控的全生命周期经济性也更高,已成为储能温控重要应用路线。

近年来电化学储能市场快速发展,也将带动储能温控行业需求提升。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期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4.铜合金行业公司铜合金线材广泛应用于汽车线束、机器人、医疗、通讯、铁路等领域。

公司所处行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上游,上游产业为铜及铜合金材料加工企业、下游为汽车线束企业等。

公司所属行业与下游汽车线束行业高度相关。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铜合金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各个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汽车行业是主要的购买者,占据了线束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驾驶、车联网的发展,国内汽车线束规模将进一步增长,且优秀国产汽车品牌逐渐崛起,汽车行业的整车装配、基础零件、核心零件逐步从合资模式过渡到深度国产化,自主汽车品牌本土线束的采购率较高。

此外在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医疗和建筑等行业,铜合金材料以其耐腐蚀、导电性好、强度高等特点,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铜合金线束线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家电制冷配件业务板块2025年1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正式宣布在延续2024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品类,并适当放宽对经销商的资质要求,再次为家电市场注入强心剂,实现提振政策无缝衔接,持续推动了家电及其他消费品市场的复苏。

2.新能源商用车业务板块商用车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近年国家相继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聚焦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和应用、促进行业发展。

新能源公交车的更换周期平均约为8至10年,我国新能源公交保有量自2016年开始大幅增长,2016-2019年保有量分别增加7.8万辆、9.2万辆、8.5万辆、6.8万辆,到2024至2029年,新能源公交已进入8-10年的更换周期。

2024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公交车以旧换新相关政策,推动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车龄8年及以上的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未来几年新能源公交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2025年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2025年要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支持标准。

加力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更新车龄8年及以上的城市公交车和超出质保期的动力电池。

相关政策也成为推动2025年上半年我国各地新能源公交客车增长的主要“推进器”,是推动我国新能源客车转型升级、进一步契合市场的重要动力;也极大增强了新能源商用车更换老旧电池的积极性,使得市场活跃度得以提升,更多潜在的更换需求有望转化为实际业务。

3.液冷热管理业务板块数据中心与电化学储能作为液冷产品的核心下游领域,其技术升级与政策引导正成为液冷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在数据中心领域,液冷技术凭借其高效散热能力与低能耗特性,成为降低PUE值的核心解决方案。

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的《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白皮书》设定了2025年液冷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目标,标志着产业链上下游开始协同推进技术标准统一与生态建设。

以上海市《“算力浦江”智算行动实施方案》为例,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新建智算中心PUE需降至1.25以下,这一目标直接推动液冷机柜在算力基础设施中的渗透率突破50%。

相较于传统风冷技术,液冷系统可将数据中心整体能耗降低30%-40%,尤其在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其应用价值进一步凸显。

电化学储能领域,液冷技术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新型储能系统向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方向演进,电池热管理要求显著提升。

液冷方案通过精准控温,可有效延长电池寿命并降低热失控风险,已成为大规模储能电站的首选技术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于2025年2月10日联合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重点支持液冷等高效热管理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动储能系统能效提升与成本优化。

4.铜合金业务板块国家《“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为关键材料发展指明方向,强调材料研发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重点针对国防安全、民生需求和制造强国建设制定动态材料目录与技术路线图。

规划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模式,推动材料企业、应用单位与科研机构协同攻关关键材料短板。

这一政策框架对铜合金行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铜银合金、铜锡合金为代表的超细丝线材,凭借高导电性、高强度、耐热耐腐蚀等特性,在新能源汽车、军工航天、医疗器械、智能机器人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

随着微电子器件向轻量化、微型化、智能化演进,市场对超微细铜合金电子线材的需求正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浙江康盛管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于2007年6月整体变更为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11月26日,自然人陈汉康、陈伟志、洪利娅共同以货币出资设立浙江康盛管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陈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