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4-06-1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200763551927E
  • 法定代表人: 倪铭
  • 董事长: 倪铭
  • 电话: 0510-68758688-8022
  • 传真: 0510-68758688-8022
  • 企业官网: www.china-lsh.com
  • 企业邮箱: zqb@china-lsh.com
  • 办公地址: 无锡市新吴区珠江路99号
  • 邮编: 214028
  • 主营业务: 汽车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EGR)、新能源汽车马达铁芯、汽车精密零部件、模具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汽车零部件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通用机械、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通信设备(不含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和发射装置)及电子产品、五金交电、建筑用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 企业简介: 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长三角无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中国内燃机零部件行业排头兵企业以及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内燃机排放后处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公司“‘LS’系列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年7月25日,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隆盛科技”,股票代码“300680”)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公司主要致力于发动机节能减排领域,从事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业生产先进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产品,该系统包括EGR阀、控制单元(ECU)、传感器、EGR冷却器等。公司产品以良好的性价比和可靠性赢得了市场和客户。 公司现建有江苏省柴油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一支具有强竞争力的技术研发创新队伍,包含众多教授级高工、研究生、涉及学科涵盖内燃机、热能、电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每年申请各类知识产权,公司还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各类授权专利,包括各类发明专利。同时,公司主导制定了柴油发动机废气再循环气、电动EGR阀、真空调节器以及氮氧传感器四项行业标准。 在企业管理方面,公司现拥有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三重认证。 公司成立至今,在“创无止尽、绿动未来”的企业发展理念指引下,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了“汽、柴并举”的发展道路,还城市以碧天绿水,给汽车以绿色文明。
  • 发展进程: 隆盛有限设立于2004年6月16日,由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与倪铭等10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0万元。 股份公司由倪茂生、倪铭、领峰创投等13名隆盛有限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以隆盛有限截至2012年1月31日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的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无锡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12年5月7日向公司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20211000089964)。
  • 商业规划: (一)主营业务情况本公司产业链布局清晰,上游主要涵盖钢材、机加工件等基础原材料与部件供应环节,下游主要对接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发动机、电机制造等企业。公司秉承“创无止尽、绿动未来”的发展理念,依托持续的技术研发创新,现主要聚焦在三大板块业务“汽车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新能源电驱动铁芯板块、精密零件板块”上发力。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拓展业务边界,不断开拓新产品、新客户及新市场,前瞻性布局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产业链、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持续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公司各板块在业务拓展、技术创新等方面紧密配合,凝聚成强大合力,为公司构建多点支撑格局,全方位推动公司业务稳健前行,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下图为公司相关业务板块示意图:(二)公司各板块主要产品介绍1、EGR系统板块隆盛科技作为母公司,长期深耕发动机节能减排领域,专注于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凭借先进的EGR系统研发及应用技术,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轻型和中重型柴油车、非道路工程机械、乘用车混动市场以及天然气重卡等多个领域。2024年,隆盛科技在乘用车混合动力EGR市场表现强劲,天然气重卡喷射气轨总成、天然气EGR阀等配套产品持续发力。其中,乘用车EGR系统具备卓越的通用性,能够同时适配插混、增程及纯燃油车型,作为提升热效率、压缩比及降低油耗的主流配置。天然气EGR阀更是成功打破国外产品在该行业的长期垄断,为客户提供了国产化、高性价比的配套解决方案。(1)柴油商用车EGR系统产品公司EGR系统板块核心产品涵盖EGR阀、EGR冷却器、控制器、各类传感器及EGR模块化产品等。在商用车与非道路工程机械领域,应用EGR系统产品能够显著降低有害气体氮氧化合物(Nox)的排放,助力实现高效节能减排。(2)乘用车EGR系统产品乘用车EGR系统能够同时适配插混、增程及纯燃油车型,作为提升热效率、压缩比及降低油耗的主流配置,有效抑制爆震现象,助力发动机实现更高效、更稳定地运行。乘用车EGR系统主要产品为EGR阀、冷却器及EGR系统模块等。(3)其他能源EGR系统产品天然气商用车零部件:油气价差决定着天然气重卡的经济性优势,公司主要在天然气商用车上匹配天然气重卡喷射气轨总成产品、天然气重卡EGR阀产品等。氢燃料电池零部件:公司还为氢能源汽车的燃料电池系统匹配空气路阀件,由空气组合阀(ACV)以及空气背压阀(ECV)组成,用于实现在运行过程中调节空气路压力、启停过程中降低尾排氢浓度以及在停机后空气路封闭,空压机喘振保护等作用。2、新能源电驱动铁芯板块公司全资子公司隆盛新能源,专门负责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相关业务。为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提升产品价值,2024年公司对该板块业务进行重大升级,在重庆设立控股孙公司重庆隆盛茂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隆盛茂茂聚焦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半总成业务,不断整合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竞争力。新能源板块产品覆盖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半总成主要部件包括定子总成、转子总成,是实现电机能量转换和动力传动的主要部件,组成定子的主要有定子铁芯、定子绕组、绝缘材料,组成转子的主要有转子铁芯、磁钢、转轴等。定子、转子总成的质量与性能直接决定了驱动电机的性能、能效以及稳定性等关键指标。根据驱动电机设计和性能要求,定转子总成高度、槽形、线规、磁钢尺寸各不相同,公司主要生产高功率密度扁线定子,高效率永磁转子产品。公司现已储备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主流工艺技术,包括铆接叠加工艺、激光焊接工艺及粘胶工艺等。3、精密零部件板块公司全资子公司微研精工负责精密零部件板块的运营工作。公司精密零部件板块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精密冲压、手机精密冲压及注塑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微研精工主要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领域,其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占比公司销售额60%左右,燃油车领域占比40%左右。微研精工新能源产品主要包括六大板块:(1)新能源电驱动/电控系统,主要产品为平衡盘,电驱动屏蔽板,P档驻车齿轮组件,高压盖板,IPT盖板,控制器盖板,静音盖板;其中控制器盖板为公司核心技术产品,依托强大的设计仿真分析能力,公司在控制器盖板领域前端参与客户端设计,为客户将压铸件改为冲压件实现VAVE降本提供优质的技术解决方案,成功开发并量产多个优质的项目,此板块2025年依旧为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其中ECU控制器盖板市场份额占比较高。(2)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主要产品为电子水泵中核心零部件,叶轮组件,隔水套,蜗壳,绕线骨架等,在热管理系统中水泵系统主要为电池系统提供冷却循环的动力来源,其中核心零件叶轮小组件为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成熟的工艺技术可保证优质动平衡参数,保证产品高稳定、低振动的运行效果。(3)新能源铜排系列,公司产品从工艺技术角度来分主要包括软铜排,硬铜排,嵌件包塑类铜排以及组装类铜排,主要应用于电驱动连接的汇流排,电控的三相连接铜排,高压配电盒连接铜排,逆变器滤波器连接铜排,高压接线座连接铜排,充电机连接铜排等。公司铜排系列产品应用于新能源多个不同板块,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铜排系统在2024年已初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未来2-3年内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爆发点。(4)在门锁,座椅,被动安全系统,产品具备跨生命周期特点,零部件包括门锁面板,钣金支架,座椅调角器零部件,座椅钣金件,被动安全全套冲压及注塑零部件。此业务一直保持稳定及增长态势。(5)刹车系统和助力马达电机、新能源底盘领域,主要产品为助力电机盖,新能源助力刹车系统零部件、底盘系统平衡杆零部件,未来2-3年内也将为公司带来主要的业绩增长效益。(6)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领域:公司为头部客户企业提供屏蔽板、激光雷达安装板,智能驾驶镶件等零部件,公司提供的零部件具备高精密、高效率的特点,与此类产品的短、频、快的发展模式完全高度匹配。未来公司将继续扩大该业务,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业务支持。燃油乘用车系统零部件,微研精工还为废气再循环系统提供核心的零部件,内外翅片,外壳等冲压件。同时在发动机领域,公司在皮带涨紧轮系列产品中,核心工艺冲压和铁件包塑均为公司自行开发,油泵和电磁阀系统中,公司核心产品精冲法兰、减震器,卡环,支撑环,油泵盖等全套产品常年占据燃油车市场的较高份额。在减震系统和刹车系统中公司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卡夹、端盖,一直处于稳定供货状态。4、公司潜力业务板块4.1公司控股子公司微研中佳负责在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产业链方面业务的运营工作,已通过国军标质量体系证书、二级保密资质,主要从事航空航天产品的制作研发、精密模具工装的设计加工制造、销售各种精密加工零部件,产品主要分为4部分:(1)国家航天板块:公司承接包括但不限于神舟天舟、载人登月、嫦娥登月等国家重点项目,主要承担前述项目中核心精密零件的研发、生产、加工。(2)商业航天板块: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沉淀成功切入低轨卫星领域。公司重点围绕卫星运行中机械运动部分中的精密机构零部件及部件进行布局,是决定卫星在轨运行成功与否的核心部件,该板块产品主要针对卫星的精密机构零件及部件进行业务拓展,产品包括卫星太阳翼铰链、卫星太阳翼压紧释放机构、卫星太阳翼驱动组件、卫星姿态控制机构、卫星天线机构等。(3)无人机业务:公司致力于大型无人机零部件的制造,完成了多款型号机型的生产及交付,积累了完整的无人机零件生产工艺技术经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4)其他业务:配套精密导弹零件,产品主要涉及导弹导引结构件、舵机结构件、弹射装置、频率源、光学影像等。同时公司还配套其他精密零部件产品,包括应用在高端精密仪器中空气分子泵、极杆等产品,以及应用在汽车上的精密轴盘类精密零部件。4.2隆盛唯睿系公司控股子公司,重点围绕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氢能等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探索,助力公司实现从“隆盛制造”到“隆盛创造”的跨越。2025年3月,公司启动对无锡蔚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并购,后续蔚瀚智能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此次并购会进一步夯实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核心传动系统、驱动电机核心部件、场景化应用”的链条生态技术体系。目前,公司人形机器人主要产品包括灵巧手、谐波减速器、驱动电机部件等。(三)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材、机加工件、冲压件、电子元器件、塑料件等。公司原材料采购主要为直接采购。公司在综合考虑订单情况、生产计划、安全库存的基础上制定采购计划。公司通常与合格供应商签订年度采购框架合同,以订单方式实施具体采购计划,保证公司生产顺利进行。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了供应商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2、生产模式公司主要按“以销定产”的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同时对通用件和标准件按最高、最低储备原则准备适量的库存。在产品的研发设计遵循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的原则,核心部件加工及装配、软件加载、总成装配、检测等关键工序上坚持自主制造,并优化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同时对基层零部件的生产通过定制化采购方式完成,公司具有深度合作的完善供应链,由于产品零部件通用程度较高,加工市场发达、替代性强,定制化零部件采购可以适应公司零部件品种多样、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有效降低生产准备投入,提高生产加工灵活性和资产利用率,增加风险承受能力。通过上述模式,公司可以在保证公司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公司的生产能力,以精益生产的原则来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产品多样性准时化需求。3、销售模式公司主要以直销方式向汽车整车及发动机/电机制造商进行销售。汽车整车及发动机/电机制造企业一般对零部件供应商实行合格供应商管理模式,意向供应商需要通过严格的研发、质量、供货能力等多方面评价、经多轮次考核后方能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单。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1、EGR部件中新能源混动产销量上升;2、新能源汽车电机部件因订单增长,产销量同比增长;3、本期因天然气重卡市场需求增加,产销量增加;零部件销售模式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经营情况1、概述2024年,公司迎来成立二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历经长期精心的战略布局,目前已明确聚焦于三大主营核心业务板块,分别为汽车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新能源板块以及精密零部件板块。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拓展业务边界,不断开拓新产品、新客户与新市场,已前瞻性布局航空航天精密制造、人形机器人等新兴潜力领域,持续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全力打造业务全新格局。在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下,2024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39,732.71万元,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31.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2,436.28万元,同比增幅高达52.81%。现按主要业务板块分类,本公司2024年重点开展工作情况如下:1、汽车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业务板块母公司深耕发动机节能减排关键零部件领域长达20年,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经市场充分验证的核心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EGR全流程产品解决方案。EGR技术已全面赋能商用车柴油商用车、乘用汽油车、乘用混合动力汽车、非道路工程机械、天然气商用车等下游汽车市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2024年已达44.6%,其中插混和增程混动技术作为拉动新能源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为公司EGR系统板块在乘用车业务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自2021年比亚迪推出具备强大产品力的DMI平台产品后,行业已形成共识,EGR系统产品成为插混、增程及部分燃油车的标准配置。在乘用车EGR市场,公司客户网络已涵盖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广汽、五菱赛克、东安动力、上汽集团等国内主流头部企业。随着比亚迪、奇瑞、吉利三家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攀升,公司乘用车EGR系统产品的市占率也进一步提高。同时,前期储备的智新科技、广汽等客户的项目业务也陆续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其次,公司在柴油商用车市场业务在2024全年的营收稳定,在较高市占率的基础下也维持稳定,为EGR板块的传统业务的稳定输出做出了贡献;最后,在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重卡EGR市场,公司在本年度取得了积极进展,配套潍柴动力的天然气EGR阀已经正式量产,与一汽解放等行业头部客户的配套的产品路试验证部分结束,将在2025年进入小批试装阶段。此外,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储备,秉持“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理念,提前布局国七排放标准项目研发,积极应对愈发严格的环保要求。同时,持续对现有项目进行技术革新,围绕客户需求,打造经济高效、结构紧凑、适配性强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与业绩增长提供坚实保障。2、新能源业务板块2024年,新能源汽车持续作为增长引擎,其产销正式跨进千万辆时代。同时,插混、增程车型已达成混动发动机搭配双电机的技术共识,纯电车型中应用双电机,不仅能提高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动力连续性更佳且高效率区可覆盖更多工况。这一系列技术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公司全资子公司隆盛新能源,专门负责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相关业务。2024年,为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提升产品价值,公司对该板块业务进行了重大升级,设立了控股子公司隆盛茂茂。隆盛茂茂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半总成业务,该布局也标志着公司在该板块从零部件供应成功迈向半总成件业务,极大地提高了公司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半总成业务已获得金康动力、博世等多个项目定点,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陆续开始供货。当前,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已成功切入头部电机供应商,同时也进入新能源主流车企供应链。公司与联合汽车电子协同合作,成功进入长安、理想、小米、蔚来、上汽、奇瑞、尼桑、长城、宝马、比亚迪、光束汽车等车企供应链,为长安深蓝、阿维塔,理想MEGA,蔚来ET5,小米SU7和YU7,上汽智己、荣威、奇瑞智界等畅销车型提供驱动电机铁芯产品;不仅如此,公司还进入某外资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星驱动力、比亚迪供应链,为吉利银河、帝豪,领克06、07、08、Model3、ModelY、方程豹等车型提供驱动电机铁芯产品;在进入金康动力供应链后,公司为问界M5、M7、M8、M9等车型提供产品。报告期内,公司还新增进入了合肥钧联、上海电驱动和轾驱供应链,分别为创维、江淮、长安、深蓝和五菱部分车型提供匹配产品。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新能源商用车2024年累计销量达到57.89万辆,同比大幅增长88.72%。天然气车辆销量为26.38万辆,同比增长17.90%,同样展现出增长态势。在这一市场环境下,公司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在本年度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产品成功进入博世并配套江铃新能源商用车,与康明斯等头部客户也在积极对接,拓展合作机会。此外,公司实施的重卡天然气喷射系统项目,凭借与博世的深度战略合作,出货量市占率保持稳定,持续巩固了在该领域的市场地位。3、精密零部件业务板块公司全资子公司微研精工负责精密零部件板块的运营工作,主要围绕汽车零部件精密冲压及注塑产品进行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品类丰富,可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微研精工定位为“智能空间轻量化技术高端制造基地”,秉承“同一客户做深做细,同类产品做大做强”的策略,全力开拓汽车零部件头部目标客户群体。在电驱动、电控系统领域,公司已为联合汽车电子、金康动力、中国中车以及国内两家手机行业进军汽车业务客户提供配套服务,2024年度又成功开发臻驱科技电控项目、索恩格电驱动项目,间接配套奇瑞品牌车型;在被动安全系统领域,2024年均胜电子多个冲压及注塑项目实现量产并产生效益。公司在精冲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开发了新客户宁波德科,间接配套比亚迪平台项目,该项目将在2025年进入量产;在马达助力电机产品领域,前期已为博泽配套的基础上,2024年又成功获得马勒电驱动项目,2025年开始批量供货,进一步为公司提供业绩支撑点。此外,前期布局的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开始放量,其中铜排业务预计在2025年实现业务翻番,公司通过向国内新能源头部车企推广Tier1产品类型,特别是逆变器铜排、电机铜排、电驱动汇流排铜排、控制器三相连接铜排、电池铜排等铜排类业务,以及控制器盖板业务和平衡盘业务,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4、公司潜力业务板块为均衡行业布局,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前瞻性战略布局进军航空航天精密制造、人形机器人等新兴潜力领域,持续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全力打造业务全新格局,为新一轮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1公司控股子公司微研中佳精准聚焦航空航天及低空无人机业务领域,以精密加工零部件为核心,深度参与行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与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针对卫星能源模块、控制模块等核心精密零部件,已实现批量供货。公司与航天科技集团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航天科工集团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北京吾天科技有限公司等客户有着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同时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卫星有限公司建立初步合作关系,后续会依据客户实时需求持续提供配套服务。此外,微研中佳继续深化推进军民融合业务,所对应无人机业务正式步入量产阶段。随着集团多维度的业务拓展,将精密零部件加工业务导入,衍生出显著的协同效应,将微研中佳打造成集团的精密零部件生产基地。4.2在战略规划上,公司针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及应用主要聚焦于灵巧手、谐波减速器、驱动电机部件等方向。经过近两年的不懈攻坚,公司在人形机器人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从最初的兰森一代发展到兰森二代,实现了从单纯执行固定动作指令,到借助大模型进行智能化判别与优化执行的跨越。操作精度与协作能力大幅提升,已从简单的点到点抓取,进阶为可对随机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的抓取,还能实现双臂协同作业。在人机交互方面,兰森二代配备了具备搜索、推理、生成等多种功能的智能助手。在关键零部件研发成果的有力支撑下,机器人的工作能力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只能搬运轻量级的转子,升级到可通过双臂协同,精准抓取重达15kg的定子。目前,兰森二代集成了多项自主研发的关键部件,其中包括可接入如DEEPSEEK、QWEN等大模型的“智慧大脑”,融合声、视、力、触、文等多模态感知的“灵敏小脑”,以及具备高速高精度特性的双臂与灵巧手执行部件。它已初步具备完成驱动电机定转子产线简易工序的能力,为公司在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升级筑牢了根基。2024年12月,公司设立了控股子公司隆盛唯睿,重点围绕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氢能等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探索,推动公司从“隆盛制造”向“隆盛创造”转型升级。凭借技术与业务的双轮驱动,公司不断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空间,打造成为公司现有业务体系之外新的增长引擎。2025年3月,公司实施并购无锡蔚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并购工作完成后,蔚瀚智能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后续,蔚瀚智能的主要产品谐波减速器会进一步完善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产业链布局,构建起涵盖“核心传动系统、驱动电机核心部件、场景化应用”的生态技术体系。目前,公司的潜力业务板块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增长潜力巨大。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