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天威视讯
-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Topway Video Communication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 上市代码: 002238.SZ
- 注册资本: 80255.91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8-05-26
- 大股东: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 持股比例: 57.77%
- 董秘: 王晓芹
- 董秘电话: 0755-83067777
- 所属行业: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张莉萍、秦昌明、赖晓楠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彩田路6001号
- 概念板块: 文化传媒 广东板块 深股通 预亏预减 数据中心 短剧互动游戏 融资融券 广电 VPN 超清视频 机构重仓 影视概念 5G概念 虚拟现实 央国企改革 智慧城市 深圳特区 云计算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5-07-18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19235964X8
- 法定代表人: 张育民
- 董事长: 张育民
- 电话: 0755-83066888,0755-83066888-3002,0755-83067777
- 传真: 0755-83069184
- 企业官网: www.topway.com.cn
- 企业邮箱: do@topway.cn
- 办公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彩田路6001号
- 邮编: 518036
- 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向用户提供有线数字业务(包括基本收视、增值业务)、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视频购物服务和政企项目服务,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数字电视收视维护费、数字电视增值服务费、互联网接入费、政企项目服务费以及视频购物的零售业务。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经营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控、专卖项目);各类信息咨询(凡国家专项规定的项目除外);进出口业务(具体按深贸管审证字第659号文办理);信息系统集成;互联网数据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软件开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运行维护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数字文化内容服务;数字体育内容服务;安全系统监控服务;会议展览展示策划;从事广告业务;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不含金融租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批发;通讯设备批发;广播影视设备批发;家用视听设备零售;物业管理、自有物业租赁;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互联网安全服务;品牌管理;会议及展览服务;娱乐性展览;工程管理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及其他通讯网络规划建设及技术服务;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服务;音视频和数据信息内容服务;因特网信息服务(网页制作、网络游戏、文学欣赏、网上商务);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机动车停放服务;建筑劳务分包;建设工程施工;基础电信业务;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行业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是深圳文化产业第一股,负责深圳地区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经营和维护,提供有线电视收视服务、电视增值业务以及互联网接入服务等,逐步形成了以传输视频信息和开展网上多功能服务为主、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渗透、多业务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广电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在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工作现场会上,授予了深圳市“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示范城市”称号,对天威视讯的发展模式进行了高度评价,对天威视讯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与服务创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天威视讯的发展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近年来荣获多项荣誉:2008年,荣获中宣部等国家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称号,是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化企业;2009年,荣获国家商务部颁发的“中国最佳营业厅”称号,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广电运营商;2011年,荣获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台站(传输类)”一等奖;2012年,再次荣获中宣部等国家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3月,被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评为“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2014年12月,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此外,天威视讯多次荣获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共青团省级“青年文明号”和“深圳市文明示范窗口”等荣誉称号。凭借科学的经营管理,创新的技术应用,良好的业务结构和优质的服务水平,2014年,天威视讯经营业绩再上新台阶。公司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天威视讯将秉承“学习、激情、创新、协作、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市场化经营的理念,从区域性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发展成为有全国性影响力的网络视音频娱乐和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为客户提供高端前沿的视频产品和丰富多彩的融合业务。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1、公众业务公司公众业务始终以用户为核心,锚定“稳存量、拓新增”目标,以产品和服务为抓手赋能渠道,创新和拓展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积极构建业务发展新格局。固网业务方面,公司以稳存量拓新增为目标,谋划部署、有力推进用户保有举措,报告期末实现数字电视和宽带用户规模变化向稳向好发展。移网业务方面,公司坚持“质量并重”为导向拓展广电5G192用户,移网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良好,用户规模保持增长发展,为公司带来收入增量。(1)紧紧围绕“稳存拓新”的目标,抓实产品和渠道建设,全力打造业务发展新动能。一是以宽带业务为抓手,通过提升大带宽产品用户占比、高价值宽带产品用户占比,持续优化宽带业务用户结构。二是深化产品体系建设,全面推广固移融合业务,以组合产品和服务有效提升用户粘性。报告期内通过加强产品服务组合中对本地化生活服务权益、智能终端设备、内容资源等增值产品的丰富,积极提升定制化需求的服务能力。三是深化市场渠道建设,一方面提升自有网格渠道的市场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化渠道的市场转化能力。强化网格渠道的营销能力部署,打造市场专业网格队伍,报告期内累计市场网格团队新拓入网用户约1.8万个,发展代理点近2,000个。通过加强城中村市场的社会化渠道部署,报告期内实现城中村宽带新入网用户累计达1.3万户。(2)公司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打造高质量服务体系为目标,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服务优化升级,2024年荣获“三星级电信业务客户服务中心”行业奖项。报告期内,公司打通固网96933和5G移网10099双热线客服渠道,实现固网与5G移网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2024年人工电话接通率达93.51%、用户服务满意度达99.35%。针对用户投诉的焦点问题,公司各相关责任部门迅速建立协同机制。凭借高效的客户投诉处理服务工作,公司再次荣获“2024年深圳市315消费通和解示范企业”的荣誉称号。公司将智能化服务深度融入客户服务的各个环节,在智能呼入服务方面,2024年在线机器人实现7×24小时的全天候自助咨询与办理服务,共服务20.81万用户,应答准确率高达95.5%,能够独立解决51.1%的用户问题。(3)多措并举织密电信反诈网,筑牢电信安全防线。公司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反诈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相关要求,切实维护广大用户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通过把好入网关、清查开卡数据、建立反诈模型等措施强化源头治理,加强过程管控,2024年手机卡涉案量保持低位运行,反诈工作多次获得上级管理单位的高度肯定,授予公司“2024年度深圳市‘断卡’行动先进单位”称号。2、政企业务公司立足城市发展需求,加强政策研究,整合自身资源能力优势及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聚焦酒店治理、应急广播、智慧教育等领域大力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重点项目提质增效。全力落实总局酒店电视操作复杂专项整治工作相关要求。酒店“双治理”方面,按期完成930酒店治理目标,规范整改酒店697家,任务完成率100%;对市场非天威覆盖酒店开展治理稽查,并加强与行业及酒店集团合作,报告期内实现酒店终端覆盖数约9万余间。“重温经典”频道进驻方面,全面完成酒店、养老机构进驻指标,覆盖深圳地区用户约120万余户,任务完成率100%,并成功接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龙岗汽车总站等大客流公共服务场所,推动优质内容直达人民群众。应急广播建设方面。公司积极主动发挥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参与深圳市级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作,2024年已成功中标市级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项目,全力推进项目进展,致力将项目打造为行业标杆;区级平台方面,主动面向各行政区域开展应急广播建设项目宣讲、积极推动区级平台立项,全力推动形成市级牵头,区级多点开花的拓展局面。智慧教育服务方面。积极探索“智慧广电+教育”融合发展道路,公司推出的“数字博物馆——引领全场景数字服务与教育体验新融合”项目入选工信部2024年新型数字服务优秀案例;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打造3D实验模拟仓、体育赛事AI直播平台、心理健康云守护等教育产品,多维度赋能数字化教育发展。3、数据中心公司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底座,推动“新基建”业务提质增效。2024年4月,深汕威视数据中心(一期)、南山数据中心、龙华数据中心实现全面投产运营,深汕威视数据中心(一期)还荣获“2024年度中国IDC产业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奖”。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在金融、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政务、物流、文化传媒等前端行业领域探索业务合作和市场销售空间,联动政企业务进行市场部署;同时积极开发增值产品服务,已推出SD-WAN和零信任等商用产品。经拓展努力,有望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突破。4、视频购物业务及商业地产业务宜和公司自2023年深化改革以来,以扭亏维稳为主线,坚持开拓创新,逐步激活新商业发展动能。围绕业务流程优化、新融合电商平台升级改造、品牌专场直播培育、开展会员保卫战等方面重点发力,不断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同时积极推动旅游等新业务板块稳定落地,积极参加“深圳创造”品牌工程项目部署,已完成与10家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商业地产业务方面,在深圳本地商业楼宇租赁市场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公司加大招租力度,租金收益保持基本稳定。报告期内公司重点运营南山信息传输大厦,成功引入酒店业态,为公司商业地产业务注入新活力,期末出租率较期初实现大幅提升。(二)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物资采购方面,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内部采购制度,采购主要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预选供应商、跟标采购等方式。2、服务及销售模式公司的有线数字电视基础收视及有线宽带业务按终端按月或者包年收费,主要销售渠道包括营业厅销售、社区推广、上门销售、电话销售、代理商销售、集采客户销售。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主要以套餐产品组合和单个产品零售的模式向客户销售,单个产品按月收费或套餐产品组合一次性收费,主要销售渠道包括营业厅销售、上门销售、电话销售、线上销售和代理商销售。政企业务以“服务+集成”的模式强化核心竞争力,打造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一方面利用新基建和丰富的供应商生态支撑政企业务构建新能力、开辟新赛道,打开业务发展新局面;另一方面聚焦优势细分垂直领域,强化面向智慧城市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能力。主要销售渠道:内部销售团队、政企合作伙伴、线上平台、代理商渠道。视频购物业务的服务与销售模式为在电视频道、数字电视平台及互联网社交平台上通过直销的模式向客户销售。5G移动通信业务,主要以5G固移融合套餐产品组合、5G单移网产品零售和物联网卡项目集成的模式向客户销售,按单个产品按月收费或套餐产品组合一次性收费,主要销售渠道包括内部销售团队、营业厅销售、上门销售、电话销售、线上销售和代理商销售。数据中心业务主要涵盖机柜托管、服务器租用、网络资源租用以及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服务内容。目前采取的销售模式主要是以直销模式向客户销售。主要销售渠道包括内部销售团队、政企合作伙伴。3、盈利模式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为按终端收取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此外还有网络覆盖工程收入、节目传输费收入、设备安装费用、机顶盒等设备销售和租赁收入等。有线宽带业务的盈利模式为按户收取互联网接入费用。政企项目的盈利模式主要通过向客户提供定制化项目产品和服务,向客户收取产品定制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产品运营和运维服务费用。5G移动通信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为广电5G业务分账和终端销售收入等通讯业务收入。数据中心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为基础服务收入、增值服务收入。基础服务包括主机托管服务和网络接入服务。基础服务销售是IDC盈利的核心部分,包括服务器托管、机架/机位出租、带宽出租、VIP机房出租等。其他收入包括增值业务产品服务分成结算收入、视频购物零售收入、工程项目收入和商业地产租赁收入等。4、质量控制模式为保证公司经营风险有效识别和及时管控,有效保障产品服务的生产过程有序开展、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公司引入了ISO9001:2015、ISO14001:2015、ISO45001:2018、ISO/IEC27001:2022以及ISO/IEC20000-1:2018五标管理体系并获得了连续通过认证;2024年度经外部机构审核认证,通过我司ISO20000和ISO27001资质认证范围新增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相关内容。1、概述2024年,公司聚焦主责业务,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挑战,公司推动业务保稳提质,为实现“四新”产业均衡发展目标注入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终端数为127.75万个,同比增长1.75%;有线电视超高清(4K)用户终端数为102.67万个,同比增长2.33%;有线宽带缴费用户数为57.52万户,同比增长2.53%。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295.59万元,较上年度147,766.10万元减少17,470.51万元,减幅11.82%;实现营业利润618.93万元,较上年度10,988.32万元减少10,369.39万元,减幅94.37%;实现利润总额704.41万元,较上年度10,812.42万元减少10,108.01万元,减幅93.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95万元,较上年度12,507.04万元减少12,787.99万元,减幅102.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9.49万元,较上年度5,185.27万元减少10,304.76万元,减幅198.73%。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1、受有线数字电视、宽带用户数量期间波动及组合产品用户ARPU值下降影响,公司基本收视费收入、宽带业务收入减少;2、受业务形态转型、经营模式优化调整影响,控股子公司深圳宜和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下降;3、工程项目受阶段性波动影响减少。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1、受用户消费习惯、市场变化等影响,公司传统有线电视、宽带业务收入及工程类收入下降;2、固定资产增加,折旧费用相应增长;3、计入本年损益的政府补助减少;4、因税收政策变化导致递延所得税费用增加。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