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松芝股份
  • 企业英文名: SONGZ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 实际控制人: 陈福成
  • 上市代码: 002454.SZ
  • 注册资本: 62858.1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0-07-20
  • 大股东: 陈福成
  • 持股比例: 43.82%
  • 董秘: 陈睿
  • 董秘电话: 021-52634750-1602
  • 所属行业: 汽车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许洪磊、孙玉锋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上海市莘庄工业区华宁路4999号
  • 概念板块: 汽车零部件 上海板块 融资融券 破净股 飞行汽车(eVTOL) 汽车热管理 世界杯 储能 华为汽车 新能源车 冷链物流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2002-06-04
  • 组织形式: 港澳台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7385475125
  • 法定代表人: 陈焕雄
  • 董事长: 陈焕雄
  • 电话: 021-54424998,021-52634750-1602
  • 传真: 021-54422478
  • 企业官网: www.shsongz.com.cn
  • 企业邮箱: shstock@shsongz.com.cn
  • 办公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工业园区颛兴路2059号
  • 邮编: 201108
  • 主营业务: 移动式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生产、研究开发各类车辆空调器及相关配件,销售自产产品,房屋租赁。(涉及许可经营的凭许可证经营)
  • 企业简介: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移动式热管理系统的民族品牌,始终坚持“高效、节能、环保”的产品战略和“高技术、高品质、高服务”的市场理念。目前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安徽、重庆、武汉、柳州、成都、北京、厦门等地区为主要基地的国内市场布局,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市。目前,松芝产品远销巴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海外30多个国家。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外以客户为中心,对内以员工为中心,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成长。关注公益事业,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源源不断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致力于构筑坚实的诚信堡垒,树立“高技术高质量优服务守信用”的品牌形象。凭借多年的诚信经营,多次被客户授予“优秀供应商”、“A级供应商”、“服务明星”等,并荣获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合同信用等级AAAA级企业、五星级诚信创建企业、客车空调先锋、客车空调旗舰企业等。
  • 发展进程: 前身为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系外商独资企业,于2002年5月15日经上海市对闵行区人民政府上闵外经发(2002)368号文批准设立。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于2002年5月15日取得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商外资沪独字(2002)103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并于2002年6月4日取得注册号为企独沪总字第031081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公司专业从事移动式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汽车热管理相关产品的领导企业之一。公司的产品覆盖范围较为全面,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客车、乘用车、专用车、货车、轻型客车、轨道车及冷冻冷藏车等各类车辆。作为公司新业务增长点的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公司为电动商用车以及储能电站提供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一、公司各业务板块的相关业务和产品具体如下:1、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相关产品在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大中型客车空调和新能源客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常规客车空调系统新能源客车空调系统群置式电池热管理顶置式电池热管理系统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系统统2、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相关产品在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传统/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空调箱、前端冷却模块、阀岛等热管理总成和模块产品,以及冷凝器、散热器、电池冷却器等热管理关键零部件。所覆盖车型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和工程机械等: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热泵空调系统前端冷却模块空调箱热管理集成模块冷凝器散热器水冷冷凝器/电池冷却器3、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相关产品在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各类型轨道车辆空调产品,目前已涵盖包括160km动车组、地铁车辆、有轨电车以及常规轨道车辆等车型:复兴号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电市域铁路空调机组城轨地铁空调机组动车组空调4、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相关产品在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公司已打造“双品牌+四大产品平台”品牌和产品架构,产品覆盖包括非独立式燃油车制冷机组、新能源电动机组、特种专用制冷机组、独立式制冷机组等:非独立式燃油车制冷机独立式制冷机组新能源电动机组特种专用制冷机组组5、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相关产品在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公司的产品包括适用于大中型客车、新能源乘用车/MPV/重卡/轻卡/皮卡、电池热管理等各领域的电动压缩机,以及高电压平台电动压缩机:高电压平台电动压缩机大中型客车电动压缩机6、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相关产品在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公司已升级迭代开发商用车(重卡、工程机械等)热管理系统和液冷式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系统。全新开发并量产卧式3-6kw,立式50-70kw等多个新型储能电站热管理产品:液冷式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系统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系统7、零部件业务板块相关产品在零部件业务板块,公司配套生产汽车电子及汽车热管理产品,包括乘用车空调箱鼓风机、大中型客车空调风机和电子油门踏板等:乘用车空调箱鼓风机大中型客车空调风机地板式电子油门踏板悬挂式电子油门踏板二、相关业务模式1、销售模式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冷冻冷藏机组板块主要存在“标配模式”和“终端模式”两种经营模式。针对公交公司、客运公司、地铁公司、大型物流公司等最终客户市场,该类客户更为关注整车零部件的品牌、性能、质量、售后服务的个性化、及时性、便捷性和完善性。公司具有技术先进、售后服务网络完善、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采用“终端模式”可以增加客户对公司的了解和认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公交公司、地铁公司、大型物流公司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针对主机厂等客户,公司主要采用“标配模式”为客户提供大批量、标准化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轨道交通空调产品和冷冻冷藏机组产品。此外,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冷冻冷藏业务板块也存在经销商销售模式,公司开发国内外区域经销商,由经销商在指定区域内销售或代理销售公司的相关产品。由于小车热管理产品、汽车空调压缩机产品、电池热管理产品具有大批量、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公司在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和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主要采用“标配模式”。销售渠道有两种,一为直接向整车制造商或储能系统集成商或储能电池厂商销售,二为通过整车制造商的一级供应商间接向整车制造商销售。2、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组织生产。公司在收到客户的具体订单需求后,组织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并根据客户指令配送到指定地点。3、采购模式公司每年与供应商签署年度采购框架合同,确定年度采购价格、交货方式等主要采购条款。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公司会根据客户订单以及库存情况确定具体采购订单,并要求供应商根据年度采购框架合同执行具体采购订单。三、主要业务产能使用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的产能状况基本可以满足目前订单需求。为了满足客户在未来几年的订单需求和量产计划,公司也在根据项目进展逐步设立新的生产基地或在现有基地新增产能。考虑到业务发展速度以及客户项目量产周期,公司目前主要采取轻资产运营的模式进行后续生产基地投入,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保证后续经营需要。报告期内整车制造生产经营情况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1、报告期内,公司的独立式电池热管理系统产量为15.93万台,较上年同期增长805.11%,主要系由于客户订单增长较快以及小型化机组订单增加所致;2、报告期内,公司的独立式电池热管理系统销量为10.13万台,较上年同期增长703.97%,主要系由于客户订单增长较快以及小型化机组订单增加所致;3、报告期内,公司的工程机械冷凝器产量为3.68万台,较上年同期下降41.57%,主要系由于工程机械客户订单减少所致;4、报告期内,公司的工程机械冷凝器销量为2.32万台,较上年同期下降51.70%,主要系由于工程机械客户订单减少所致;5、报告期内,公司的工程机械空调箱总成产量为3.80万台,较上年同期下降40.09%,主要系由于工程机械客户订单减少所致;6、报告期内,公司的工程机械空调箱总成销量为6.70万台,较上年同期下降32.65%,主要系由于工程机械客户订单减少所致;7、报告期内,公司的汽车空调压缩机销量为6.84万台,较上年同期增长77.26%,主要系由于客户订单增加所致;8、报告期内,公司的汽车空调压缩机产量为6.51万台,较上年同期增长43.53%,主要系由于客户订单增加所致。零部件销售模式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经营情况1、概述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总体保持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汽车行业延续增长态势,全年汽车产销量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均创历史新高,汽车出口量也继续保持双位数同比增长。但是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显著加剧,产业全链条企业面临降本压力,部分车企经营困难,行业淘汰赛处于加速进程中。在此背景下,公司各事业部、分子公司及全体员工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坚持贯彻2024年经营方针及经营策略,敏锐洞察行业发展动向,于行业变革中把握机遇。公司持续加大重点项目的研发投入,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和战略客户,深挖优质客户需求,确保在手订单按时保质交付的同时,努力获取新项目和新订单;公司内部致力于提高效率与质量,采取多元化措施以降低成本与提升效益,从而实现既定经营目标并提高资产质量。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9.99亿元,同比增长5.0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36.69%。(一)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报告期内,我国大中型客车行业得益于国内旅游市场复苏和海外出口需求放量,整体实现增长。公司坚持“质量第一、精细管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经营方针,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于国内与海外市场实现共同进步。在国内市场方面,公司抓住政策支持的机遇期,聚焦各级城市公交客户的同时,大力开拓区县级和乡镇级的新市场与新客户,实现公交市场客户和标配主机厂客户占有率的稳定提升;在海外市场方面,公司紧跟海外市场需求,一方面深耕现有海外市场客户,包括欧洲、美洲、东南亚、中东、中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大海外服务网点布局建设投入。另一方面,公司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多元化市场营销渠道,开创市场开拓新范式。上述举措助力公司实现海外既有客户年度销售额全面增长。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秉承精益设计理念,坚持产品智能化、平台化、标准化设计思路,提高开发效率,实现高效、精准、定制化产品开发。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新能源客车全平台整车热管理空调产品研发,能效比实现大幅提升。此外,公司持续加大前瞻性技术研究,完成国家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宽温域高效热泵空调项目》,通过系统架构创新解决技术难题,实现从-35℃~60℃大温差环境温度条件下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完成相关发明专利布局;在质量管控方面,公司落实“质量第一”的经营方针,实现来料检验无纸化作业,扩大产品的质量追溯范围,上线升级版CRM系统,整体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水平,成功通过重要战略客户的年度审核及ISO/SAE21434《汽车网络安全标准》认证;在降本增效方面,公司成立降本增效项目组,全方位推行“降本提案”,有效推动采购成本降低。同时,公司通过优化工艺、提升系统和引进设备等措施,实现人效、产效双提升。未来,公司将在深耕既有客户与既有市场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国内细分、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需求,致力于强化国内外的售后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持续改善产品性能与质量,做好团队建设,实现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的长期稳步发展。目前,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所属三个生产基地的总产能接近95,000套/年,相关产能可以在不同产品间切换使用,足以满足行业对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的需求。(二)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报告期内,我国乘用车行业竞争加剧,产能出清仍未结束。受益于补贴政策的出台和促消费活动的开展,我国乘用车行业延续增长态势。公司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秉持“长期主义”的经营原则和“转型升级,行稳致远、打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经营方针,紧跟自主品牌强势崛起、乘用车出口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不断渗透的行业趋势,聚焦优质客户与重点项目,致力于改善客户结构并提升项目水平。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紧抓战略客户,持续突破自主与合资品牌主机厂,全面进入外资/合资品牌车企(包括大众、本田、福特、通用、北美重要新能源汽车客户等),深耕扩大一线自主品牌车企(包括比亚迪、蔚来汽车、奇瑞华为、长安阿维塔、江淮华为、上汽集团、广汽、北汽、一汽红旗、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东风汽车、江淮汽车、零跑汽车等),实现首次进入长安马自达和广汽埃安等品牌的客户体系,并与众多欧美主机厂开展多轮深入交流,持续关注部分重点客户的全球化布局战略,对海外业务拓展进行多方面的调研,为获取更多新能源乘用车客户和项目提供支撑。在商用车、工程机械市场方面,我国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工程机械行业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公司继续稳固优质客户份额,保持行业领先优势,配套包括陕汽集团、江淮汽车、东风柳汽、一汽解放、北汽福田、三一集团、徐工机械、依维柯等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小车事业部获得多个战略客户新车型定点,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实现持续突破。期间小车事业部累计获得新增业务订单突破45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占比较高,为后续数年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着力打造严谨且灵活的产品工程体系,对内集中力量,对外积极沟通,适应客户的多样化开发需求,开发双层流空调箱、热泵空调系统以及前端冷却模块等产品,持续拓展丰富产品型谱。报告期内,小车事业部快速完成数个重点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工作,确保相关项目得以顺利获得、按时上线及成功量产;在生产交付及生产运营方面,公司小车事业部聚焦产能管理工作,强化协同配合,推进产能平衡与产能优化,并坚持精益、智能制造理念,推动完善并统一制造工程体系、生产运营体系和制造与物流数字化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与数字化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多个新工艺改进持续落地,相关产品合格率不断提升。公司积极应对个别车型超量订单的需求,保证高质量交付,获得市场和客户认可。目前公司小车事业部下辖11个生产基地,冷凝器产能为800万套/年,空调箱产能为500万套/年,蒸发器产能为550万套/年,暖风芯体产能为430万套/年,水箱产能为100万套/年,电池冷却器产能为80万套/年,前端冷却模块产能为60万套/年。(三)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公司的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继续持续优化工作,加大研发投入和战略客户挖掘,顺利实现包括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连接线在内的多个标杆项目交付。在市场方面,公司持续推进重点战略客户项目获取工作,并针对行业需求推出多款空调产品满足客户需要。(四)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受国内消费需求减弱影响,冷冻冷藏机组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有所放缓,而全球冷链物流需求的增加推动冷冻冷藏机组的出口显著放量,海外市场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冷链事业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加大国内市场的多渠道开发力度,报告期内公司冷冻冷藏机组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44%。其中,公司冷冻冷藏机组的出口订单销量实现大幅增长,部分海外地区的产品销量强势突破。公司的新能源制冷机组成功成为国内多家头部主机厂标配,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报告期内新能源机组实现超3,000台销量;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优化产品方案,尤其是新能源冷冻冷藏机组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开发。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家战略客户的供应商准入评审并完成多个项目的开发工作,满足不同区域客户需求。(五)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公司的压缩机事业部团队积极推进在手项目量产及新项目获取工作。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获得包括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上汽红岩、柳工机械、江淮汽车和小鹏汇天等客户的定点项目,报告期内实现汽车空调压缩机产品销量超过6.51万个,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43%;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根据客户要求,按计划完成多个新产品项目开发工作;在生产制造方面,公司实现全自动产线的顺利投产,优化工艺并提升生产效率。(六)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公司的电池热管理事业部继续紧抓商用车电动化和储能行业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业务布局资源,加大平台化产品开发力度,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持续深挖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国轩电气、大秦数字能源、三一集团、陕重汽、福田汽车、一汽解放、山东临工等客户需求,实现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提升、年度销售额增长以及客户结构优化。后续公司将聚焦团队打造,持续深耕重点目标市场和客户,继续推动降本增效工作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业务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七)零部件业务板块2024年度,公司的零部件业务板块贯彻垂直整合降本增效的经营方向,坚持内外并重的经营思路,对外以电子油门、换挡器等汽车电子产品为主做好重点客户的配套业务,完成战略客户及行业的性能测试与审核工作,并持续获得战略客户的重要项目;对内以汽车空调有刷及无刷风机为主做好大中型客车热管理、小车热管理、电池热管理相关业务的内部配套,提升公司热管理系统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报告期内,零部件业务板块共销售汽车电子产品超过200万套、各类风机产品超过77万台。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