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宁波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理工能科 - 002322.SZ

宁波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9-12-18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Ningbo Ligo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成立日期
2000-12-12
注册地
浙江
所在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理工能科
股票代码
002322.SZ
上市日期
2009-12-18
大股东
宁波天一世纪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持股比例
27.95 %
董秘
竺幽斐
董秘电话
0574-86821166
所在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李正卫;姚敏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杭州)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宁波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302007251641924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浙江
成立日期
2000-12-12
法定代表人
周方洁
董事长
周方洁
企业电话
0574-86821166
企业传真
0574-86995616
邮编
315806
企业邮箱
ir@lgom.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曹娥江路22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软件与信息化,智能仪器

经营范围:环境能源监测技术、节能技术的研发、咨询与服务;环境能源监测;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施工;环保设施运营维护;新能源项目投资及投资管理;环保设备、节能设备、智能电网监测设备、过程控制监测设备的研发、制造、批发、零售、服务;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研发、批发、零售、服务;信息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自有房屋出租;自营和代理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及技术除外;道路普通货运。(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宁波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322,简称理工能科)是一家专业从事智慧能源、智慧环保及智慧水利三大领域在线监测与信息化业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2009年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322)。

公司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标准起草单位、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相关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地表水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标准参与者。

公司拥有行业齐全的运营资质,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软件成熟度CMMI5级认证、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与电子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公司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理工环境技术院士工作站、宁波理工监测与诊断技术省级企业研究院,远程监控中心、水质监测实验室、高压实验室、电磁兼容实验室等一系列科研试验环境,并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布鲁克拜尔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在环保领域开展多项前瞻性的研究工作。

公司已承担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等国家项目及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50余项,累计获得专利120余项,软件著作权200余项。

公司主要产品有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双通道图像监控装置、电力工程造价工具软件等。

公司可承揽场地污染综合治理、农田土壤修复综合治理、矿山废渣尾砂综合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各类环保项目,为客户提供场地调查、技术咨询、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系统运行、后期维护等环境修复服务。

秉承着“以科技改变环境,让天更蓝,水更清,家园更美”的愿景,公司目标投资建设1万个以上的各类环境数据监测站,结合地面监测站和遥感技术打造天地一体化、规模大、覆盖面广、数据全面的生态环境感知网,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环境数据服务平台。

届时理工环科将成为海量环境数据的服务商、运营商、分析商,我们会在污染溯源,环境生态容量补偿、环境污染预警、环境执法支持方面提供更深度的服务。

商业规划

2025年,伴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推进及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的推出,公司持续深耕能源、环保领域,坚定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智能仪器的国产化进程。

另一方面,公司形成由一座公司级算力调度平台、模型训练及管理中心、业务专家模型库组成1+2布局的人工智能战略蓝图,依托行业创新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在产品、市场和技术方面的优势,秉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稳步前行。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开源节流、守正出奇”总体经营理念,实现营业收入40,744.88万元,同比上升0.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91.00万元,同比下降22.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489.50万元,同比下降18.19%。

(一)软件与信息化报告期内,公司软件与信息化实现营业收入18,932.41万元,同比下降1.64%。

公司软件与信息化业务涉及电力及环保两大专业领域,其中,电力领域覆盖发电(火电、核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储能及电网,环保领域覆盖环境、园区/校园、水务,业务涵盖建设与管理类软件产品、定制化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数智物联、电力设计院业务及环保信息化。

(1)建设与管理类软件产品:包括工程造价产品、设计产品、经济评价产品、工程招投标辅助工具产品、财务转资工具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单位。

公司造价产品按照license进行收费,单品类根据定额换版及清单规范的变更研发新版软件,造价产品营收具有周期性及可持续性。

报告期内,公司电力软件产品的销售相较上年同期面临严峻挑战。

为扭转这一局面,下半年公司将从两个关键方向发力:一是深挖存量市场潜力,进一步下沉销售目标客户,全面梳理现有客户资源,探寻潜在的合作机会,提高客户对产品的使用深度和广度,以增加产品在存量客户中的销售额;二是积极开拓增量市场,大力推动南网清单、配网审计、国网清单综合单价法、配网设计软件、核电软件等产品的销售工作,通过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拓展新的客户群体和应用场景,提升这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公司还将紧密跟踪新一版电力工程定额的编制与颁布进展情况,提前做好产品适配和市场推广准备,力求抓住这一机遇,全力以赴实现全年既定的销售目标。

(2)定制化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业务围绕电力建设、设备、营销、物资及财务等部门开展,其中电力工程建设尤其是技术经济相关的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轻量AI,通过深度赋能行业应用,引领不依赖超大算力的AI专家模型变革,快速推动现有业务向AI辅助提升转变。

(3)数智物联业务: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建设为核心,融合AI、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构建自主研发、成本可控、持续优化的数字化定制及标准产品线,覆盖电网工程前期规划、工程建设、后期运维全过程,业务覆盖基建部、设备部、营销部等。

报告期内,公司以“高质量健康发展”为战略导向,以“利润为先”为主要目标,持续推进公司数智物联业务拓展,提高产品、服务竞争力水平。

(4)电力设计院业务:包括传统业务和新业务,传统业务为主配网及技改检修的设计咨询业务、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新业务包括新能源的设计咨询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江西民营电力设计的优势品牌,在扩大市场空间的同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实现公司设计咨询业务稳定、健康发展。

(5)环保信息化:环保领域依托公司的核心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在线监测技术,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等技术,打通环境监测数据与环境决策、环境管控、监督、预警、执法及治理等六大通道,主要包括水质监测、大气监测、温室气体监测等方向的工具软件开发、定制化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布局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基础的全方位多应用场景的综合管理及应用平台的开发以及智慧水务业务的拓展等。

(二)智能仪器公司依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先进智能在线监测系统,构建以电力监测系统、环保监测系统及仪器运维与服务为核心的三大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环保智能仪器及运维与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2,315.00万元,同比下降19.16%,其中:运维与服务营业收入12,158.26万元,同比上升5.88%;截止报告期末在手未执行订单2.84亿元。

公司电力智能仪器及运维与服务实现营业收入9,497.47万元,同比增长61.22%。

(1)电力智能仪器:公司拥有覆盖发电、输电、变电环节的完整的电力在线监测产品体系。

精准对接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方案的感知层设备和平台层系统需求。

主要产品包括变压器智能在线监测系统、GIS智能在线监测系统、避雷器绝缘智能在线监测系统等。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以技术换市场”战略,实现板块营收与净利润的同向增长。

公司将继续加大共生营销力度,持续探索新服务模式,实现技术与市场协同稳步提升。

(2)环保智能仪器:公司拥有覆盖水质、大气、噪声、辐射、水文、激光雷达、温室气体等的智能在线监测系统产品,主要产品包括五参数分析仪、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等。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生态环境部《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融合AI与机器人技术,精准对接应用端核心需求,着力实现流域水站网络化、监测要素全景化、监测预测溯源一体化、数据审核智能化、试剂配制自动化、运行维护无人化,精心打造环保智能水站。

(3)运维与服务:公司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完善的运维服务、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

公司坚持本地化服务,运维业务遍及全国各地,服务体系深入地级市。

公司通过软件与信息化、电力监测、环境监测三大业务的深度协同,正逐步构建起“感知-分析-优化-执行”的业务闭环。

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单一设备的技术领先,更在于将多领域数据与技术整合为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2025年3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该方案以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为核心,通过“两步走”战略:2027年重点区域试点智能化改造,2030年实现国家网系统性重塑,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

方案明确实施自动监测站点数智化改造:技术重构,依托AI、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推动空气/地表水监测站无人运维;数据赋能,建设全国监测数据资源中心,整合跨领域数据,通过行业大模型和“工具箱”提升污染溯源、预警响应能力,打造监测“智慧大脑”;质量攻坚,构建穿透式质控体系,运用区块链防篡改、AI实时预警,推动质量管理从实验室向全链条延伸,同步健全分级分类标准,加速设备国产化替代。

方案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通过试点先行、风险可控的转型路径,旨在破解传统监测效率低、干扰多、数据应用浅的痛点,为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真准全快新”的数据支撑。

2025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

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前沿方向,依托典型项目开展试点。

通知中提及,依托典型城市开展多方向综合试点,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

坚持重点突破,先期围绕构网型技术、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智能微电网、算力与电力协同、虚拟电厂、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新一代煤电等七个方向开展试点工作。

2025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AI的技术革命浪潮对公司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公司深耕能源环保二十载,以“双碳”目标为锚,充分发挥公司先发优势、知识库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锻造公司在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进程

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由宁波理工监测设备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

经有限公司股东会表决通过,同意以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浙天会审〔2007〕第1685号《审计报告》审计的截至2007年6月30日的净资产52,915,790.48元,按照1.0583:1的折合比例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设立后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总额为5,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余额2,915,790.48元作为股本溢价记入公司资本公积,各发起人按照其所持有的有限公司的股权比例相应持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

2000年12月12日在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取得注册号为33020000000369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股票已于2009年12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2016年4月13日,公司名称由“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宁波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英文名称也做相应的变更,由“NingboLigongOnlineMonitoringTechnologyCo.,Ltd”变更为“NingboLigongEnvironmentAndEnergyTechnologyCo.,Ltd”。

经公司申请,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同意,自2022年2月14日起,公司证券简称由“理工环科”变更为“理工能科”,公司全称及证券代码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