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和新能源业务。
经营范围:工业自动化,电子电气及信息领域的系统集成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新能源发电工程的设计、开发、投资、建设和经营,机电安装工程承包,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自有房屋租赁,附设分支机构。【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领域领先的并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制造商和系统集成服务商;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百强企业,电气时代“中国电气工业100强”。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海得控制已发展成为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领先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2184)。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坚持“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数字化、绿色发展”主赛道,依托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聚焦数字化业务发展。
通过为工业用户提供智能化的软硬件控制产品、数字化的管理工具和应用端的解决方案,帮助工业用户实现生产与管理的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聚焦绿色化业务发展。
通过提供新能源动力系统、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源网荷储产品与服务,助力新型能源建设及工业用户节能降耗的需求。
公司作为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建立了包括软硬件和系统构架的各类实验室和研发试验平台;获得软件开发能力成熟度CMMI3企业资质;公司及其全资和主要控股子公司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3家子公司为专精特新企业,其中1家子公司为国家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坚持从解决行业痛点出发确立产品与系统的研发方向,逐步积累和丰富自主可控产品与集成技术的研发能力。
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产业联合等手段,不断推出可有效满足工业用户对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需求的智能化软硬件产品和具有行业特征的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以关键软硬件产品、行业最佳实践方案为主要特点的市场竞争优势;通过二十多年在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研发方面的技术积累,结合国家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加快完善风机变流器及新型储能等技术的应用开发,完成双馈7.XMW、全功率16MW变流器、1725KW风冷储能变流器、630KW风冷储能变流器、储能PCS产品等系列的产品开发;为零碳能源领域提供优质的电力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
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我们坚持以“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己任,不断增强内在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走稳健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打造中国版“工业4.0”。
(一)报告期内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新能源业务等三大板块。
业务分别是为设备制造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场景提供综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为工厂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利用同属自动化领域范畴的电力电子技术为新能源电力及源网荷储提供专用设备及系统等。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围绕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战略,以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长期积累的用户和市场为基础,结合十几年来在工业信息化领域和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开展以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工业信息化技术及其融合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软硬件产品、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帮助工业用户实现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结合数字信息技术助力客户降低生产和管理能耗,进而实现生产制造的绿色智能发展。
主要业务类别和客户市场如下表:1、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主要是为机械设备制造行业OEM用户和电力、交通、市政等项目市场的电气成套商与系统集成商等用户,提供可帮助用户实现电气化、自动化等智能制造基础能力的电气与自动化产品的配套与服务。
通过与国内外主流电气自动化产品厂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合公司的自有产品,为客户提供包括执行层、控制层、数据交互层所需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与技术服务。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汇聚了公司成立以来覆盖全国销售市场的渠道资源和客户资源优势,众多分属不同行业的配套用户也是公司自主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潜在的销售市场。
随着设备制造企业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绿色化制造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企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的客户资源将协同增强公司智能制造整体业务的市场拓展。
2、工业信息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主要为交通、电力、化工、冶金、矿产、制药、市政等行业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自动化、信息化产品服务及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与实施。
业务定位是帮助工业客户构建工业数字基座,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目标的基础能力建设,并结合行业需求提供以“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一套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为特征的专业应用方案,为设备制造行业与基础设施行业客户提供管控一体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系统集成应用和解决方案等服务,助力行业客户提升生产效率,挖掘数据价值,保障运营安全。
此外,公司致力于通过提供自动化控制、电力电子、储能等技术相融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混合动力系统)帮助高能耗行业用户实现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
3、新能源业务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基于十几年来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积累和成熟的开发试验平台,为新能源领域提供高端专用装备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产品包括可覆盖风力发电行业所需的系列全功率变流器产品、双馈变流器产品、集中式和组串式储能PCS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涵盖低温型,高温型、沿海型、海上型和高原型等多种系列与规格,具有可靠性高、环境适应能力强、并网特性友好等特点,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应用场合和满足各类主机配套用户的需求。
公司经过长年的市场历练已成为风电和储能行业核心的电力电子设备供应商之一;风电风机存量市场的运维、改造及备件服务业务近年来持续增长。
大功率电力电子系列产品2022年设立“浙江海得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储能业务的实施主体,在储能产品和系统业务的发展上,从技术创新、智能化、商业化、可再生能源整合、模块化和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推进新能源业务的发展。
目前产品包含集中式风冷、液冷储能系统,分布式风冷、液冷工商储系统,新能源发电侧站级EMS产品和工商储云运维系统,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配储、共享储能、构网型储能、光储充一体化、工业园区储能、台区储能、离网微电网等领域,为客户提供系统设计、技术集成、智能控制、安全保障、数据分析、服务优化等全栈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产品销售服务网络覆盖中国的主要区域市场,报告期内积极拓展欧洲市场。
储能系列产品综述,结合“两化融合”、“智能制造2025规划”、“国家新能源发展纲要”等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工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大力发展可再生新能源的市场机遇,公司主营业务通过依托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了以数字化(工业电气自动化、工业信息化业务)和绿色化(新能源关键装备及储能业务)协同发展的战略:1、聚焦数字化业务发展赛道。
通过为工业用户提供智能化的软硬件控制产品、数字化的管理工具和应用端的解决方案,帮助工业用户实现生产与管理的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2、聚焦绿色化业务发展赛道。
通过提供新能源动力系统、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源网荷储产品与服务,助力新型能源建设及工业用户节能降耗的需求。
(二)、报告期内经营情况概述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产业结构重塑下加快全球布局的双重挑战。
得益于制造业振兴政策的持续引导,行业需求逐步企稳回升,公司数字化业务季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平稳。
公司绿色化业务虽面临短期价格剧烈波动、行业快速洗牌的市场情况,但随着行业新政的实施,“市场化”与“效益”渐趋平衡,行业或将逐渐步入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周期。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021.68万元,同比上升15.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6.09万元,同比上升234.32%,实现扭亏为盈。
1、工业信息化业务根据中银国际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较2024年回落1.7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增长受益于设备更新、产业技术升级等带来的需求增长,但同时受制于贸易摩擦导致的信心下降、部分设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偏低及房地产收缩带来的传统原材料行业投资需求减少。
基建投资增长依赖重大项目和新能源基建改造,传统基建投资增长偏弱。
传统业务需求趋于饱和,新兴服务业新增有效需求难以支撑新旧需求的转换承接,叠加国产化趋势在轨道交通等行业进一步显现。
除交通港口、电力、汽车等逆周期行业随着需求回暖、收入同比有所增长外,位列公司业务收入核心的轨道交通、煤炭、冶金等行业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工业信息化业务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2、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上半年,工业自动化市场周期波动趋缓,整体筑底回升,展现出显著复苏的韧性。
尽管仍面临价格竞争压力,在制造业振兴政策的持续引导下,一季度以来,汽车、半导体、锂电池等部分行业资本开支回升带动下游制造业整体需求持续回暖,终端库存去化改善,OEM市场时隔三年首次逆转与项目型市场的剪刀差。
同时,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措施的落实,降低了人均综合销售成本,营运资金周转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报告期内,公司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营业收入同比略有增长,营业利润同比有所增加。
3、新能源业务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139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4,890万千瓦,海上风电249万千瓦。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其中陆上风电5.28亿千瓦,海上风电4,420万千瓦。
从新能源的装机数量上看,已全部完成十四五初期提出的新能源装机建设目标,但由外部环境变化与技术转型所引发的电力系统结构性矛盾直接导致新能源项目的回报率持续下行,风电产业链的各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增收不增利”的压力。
海上风电虽有爆发式增长,但在绝对规模上仍与陆上风电存在差距。
风机头部制造企业业绩虽有增长,但受电价持续下行、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毛利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风电主机大型化降本趋势下,产业链零部件环节需协同承担降本任务。
报告期内,鉴于变流器业务加量不加价的市场情况,叠加各项期间费用的合理优化,公司新能源变流器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毛利率有所下降。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显示,国内外新型储能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约1.8亿千瓦,较2023年增长约98%;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60%。
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连年翻番,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约7,376万千瓦;江苏、新疆、浙江等11个省(区、市)新增装机突破百万千瓦。
我国新型储能应用效果逐步显现,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和新能源配建储能,合计装机占比近90%。
据国家能源局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随着新型储能产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储能造价水平稳步下降,2024年储能EPC中标价格较2023年下降约25%,储能系统中标价格较2023年下降约44%。
尽管装机规模持续增加,但伴随中标价格的持续走低,叠加显著的结构性错配,整个储能行业面临短期阵痛的供需出清过程。
为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公司在集中式储能市场对新项目订单更注重风险管控,主动收缩在集中式储能业务上的市场投入,聚焦于优质客户和项目,在保证订单交付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在研发、运营和管理端的资源整合,适度调整投资规模和进度,落实各项降本增效的措施,费用同比大幅减少,同时公司在工商储业务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方面的探索初见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储能业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综上,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业务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本公司的前身是上海海得控制系统公司,1994年2月2日,经上海市浦东新区经济贸易局浦经贸工字[1994]27号文批准设立,企业性质为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注册资本为120万元(根据《上海海得控制系统公司章程》规定,每10元为1股,共计12万股),其中许泓、郭孟榕等8名自然人股东共出资1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83.33%,上海机电一体工程中心出资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6.67%。
上海新申会计师事务所为此出具了[94]3088号验资证明书。
公司于1994年3月15日领取了营业执照。
本公司系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沪府体改审[2000]001号)批准,由上海海得控制系统公司整体改制并由原股东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人设立时股本总额为1,921.1万股。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郭孟榕 | 2025-09-09 | -5100 | 13.81 元 | 69396400 | 董事、高管 |
郭孟榕 | 2025-09-08 | -540000 | 14.05 元 | 69401500 | 董事、高管 |
郭孟榕 | 2025-09-03 | -6900 | 14.1 元 | 69941500 | 董事、高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