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4-03-15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133727203Q
  • 法定代表人: 许泓
  • 董事长: 许泓
  • 电话: 021-60572990
  • 传真: 021-60572990
  • 企业官网: www.hite.com.cn
  • 企业邮箱: 002184@hite.com.cn
  • 办公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新骏环路777号
  • 邮编: 201114
  • 主营业务: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和新能源业务
  • 经营范围: 工业自动化,电子电气及信息领域的系统集成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新能源发电工程的设计、开发、投资、建设和经营,机电安装工程承包,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自有房屋租赁,附设分支机构。【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领域领先的并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制造商和系统集成服务商;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百强企业,电气时代“中国电气工业100强”。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海得控制已发展成为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领先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2184)。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坚持“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数字化、绿色发展”主赛道,依托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聚焦数字化业务发展。
    通过为工业用户提供智能化的软硬件控制产品、数字化的管理工具和应用端的解决方案,帮助工业用户实现生产与管理的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聚焦绿色化业务发展。
    通过提供新能源动力系统、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源网荷储产品与服务,助力新型能源建设及工业用户节能降耗的需求。
    公司作为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建立了包括软硬件和系统构架的各类实验室和研发试验平台;获得软件开发能力成熟度CMMI3企业资质;公司及其全资和主要控股子公司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3家子公司为专精特新企业,其中1家子公司为国家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坚持从解决行业痛点出发确立产品与系统的研发方向,逐步积累和丰富自主可控产品与集成技术的研发能力。
    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产业联合等手段,不断推出可有效满足工业用户对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需求的智能化软硬件产品和具有行业特征的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以关键软硬件产品、行业最佳实践方案为主要特点的市场竞争优势;通过二十多年在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研发方面的技术积累,结合国家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加快完善风机变流器及新型储能等技术的应用开发,完成双馈7.XMW、全功率16MW变流器、1725KW风冷储能变流器、630KW风冷储能变流器、储能PCS产品等系列的产品开发;为零碳能源领域提供优质的电力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
    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我们坚持以“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己任,不断增强内在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走稳健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打造中国版“工业4.0”。
  • 发展进程: 本公司的前身是上海海得控制系统公司,1994年2月2日,经上海市浦东新区经济贸易局浦经贸工字[1994]27号文批准设立,企业性质为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注册资本为120万元(根据《上海海得控制系统公司章程》规定,每10元为1股,共计12万股),其中许泓、郭孟榕等8名自然人股东共出资1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83.33%,上海机电一体工程中心出资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6.67%。上海新申会计师事务所为此出具了[94]3088号验资证明书。公司于1994年3月15日领取了营业执照。本公司系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沪府体改审[2000]001号)批准,由上海海得控制系统公司整体改制并由原股东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设立时股本总额为1,921.1万股。
  • 商业规划: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新能源业务等三大板块。
    业务分别是为设备制造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场景提供综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为工厂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利用同属自动化领域范畴的电力电子技术为新能源电力及源网荷储提供专用设备及系统等。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围绕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战略,以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长期积累的用户和市场为基础,结合十几年来在工业信息化领域和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开展以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工业信息化技术及其融合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软硬件产品、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帮助工业用户实现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结合数字信息技术助力客户降低生产和管理能耗,进而实现生产制造的绿色智能发展。
    主要业务类别和客户市场如下表:1、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主要是为机械设备制造行业OEM用户和电力、交通、市政等项目市场的电气成套商与系统集成商等用户,提供可帮助用户实现电气化、自动化等智能制造基础能力的电气与自动化产品的配套与服务。
    通过与国内外主流电气自动化产品厂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合公司的自有产品,为客户提供包括执行层、控制层、数据交互层所需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与技术服务。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汇聚了公司成立以来覆盖全国销售市场的渠道资源和客户资源优势,众多分属不同行业的配套用户也是公司自主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潜在的销售市场。
    随着设备制造企业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绿色化制造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企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的客户资源将协同增强公司智能制造整体业务的市场拓展。
    2、工业信息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主要为交通、电力、化工、冶金、矿产、制药、市政等行业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自动化、信息化产品服务及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与实施。
    业务定位是帮助工业客户构建工业数字基座,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目标的基础能力建设,并结合行业需求提供以“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一套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为特征的专业应用方案,为设备制造行业与基础设施行业客户提供管控一体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系统集成应用和解决方案等服务,助力行业客户提升生产效率,挖掘数据价值,保障运营安全。
    此外,公司致力于通过提供自动化控制、电力电子、储能等技术相融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混合动力系统)帮助高能耗行业用户实现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
    3、新能源业务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基于十几年来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积累和成熟的开发试验平台,为新能源领域提供高端专用装备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产品包括可覆盖风力发电行业所需的系列全功率变流器产品、双馈变流器产品、集中式和组串式储能PCS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涵盖低温型,高温型、沿海型、海上型和高原型等多种系列与规格,具有可靠性高、环境适应能力强、并网特性友好等特点,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应用场合和满足各类主机配套用户的需求。
    公司经过长年的市场历练已成为风电和储能行业核心的电力电子设备供应商之一;风电风机存量市场的运维、改造及备件服务业务近年来持续增长。
    大功率电力电子系列产品2022年设立“浙江海得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储能业务的实施主体,在储能产品和系统业务的发展上,从技术创新、智能化、商业化、可再生能源整合、模块化和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推进新能源业务的发展。
    目前产品包含集中式风冷、液冷储能系统,分布式风冷、液冷工商储系统,新能源发电侧站级EMS产品和工商储云运维系统,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配储、共享储能、构网型储能、光储充一体化、工业园区储能、台区储能、离网微电网等领域,为客户提供系统设计、技术集成、智能控制、安全保障、数据分析、服务优化等全栈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产品销售服务网络覆盖中国的主要区域市场,报告期内积极拓展欧洲市场。
    储能系列产品综述,结合“两化融合”、“智能制造2025规划”、“国家新能源发展纲要”等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工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大力发展可再生新能源的市场机遇,公司主营业务通过依托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了以数字化(工业电气自动化、工业信息化业务)和绿色化(新能源关键装备及储能业务)协同发展的战略:1、聚焦数字化业务发展赛道。
    通过为工业用户提供智能化的软硬件控制产品、数字化的管理工具和应用端的解决方案,帮助工业用户实现生产与管理的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2、聚焦绿色化业务发展赛道。
    通过提供新能源动力系统、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源网荷储产品与服务,助力新型能源建设及工业用户节能降耗的需求。
    1、概述2024年,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平稳,但增速放缓。
    受地缘政治、贸易冲突、供应链重构、制造业外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的不确定性上升,下行风险日益增加。
    作为公司智能制造一体两翼主战略之一翼的数字化业务迎来了本轮周期的市场低谷。
    MIRDATABANK数据显示,自动化市场复合增长率由2023年的-1.8%到2024年的-1.7%。
    一方面,大部分OEM行业需求不振,项目性市场投资放缓以及终端用户消费降级导致需求侧增长乏力;另一方面,供应商也面临着全面去库存的压力,造成供给侧的价格竞争;同时本地化进程加速。
    公司主战略另一翼的绿色化业务,虽受益于国家“双碳”目标战略的实施,但因短期内资本蜂拥造成供需失衡、竞争加剧,价格持续走低,对业务经营与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的完成情况较年初的预算目标有较大差距。
    因数字化业务营业收入略低于预期,新能源绿色化业务大幅低于预期、以及费用投入增加及重大资产减值等影响,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5,004.33万元,同比下降33.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274.35万元。
    1、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主要系为机械设备制造行业OEM用户和电力、交通、市政等项目市场的电气成套商与系统集成商等用户,提供可帮助用户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等智能制造基础能力的电气与自动化产品的配套与服务。
    近年来,受内外部经济形势与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机械设备制造业需求明显萎缩,且因传统基建项目投资下降及相关行业政策调控,各类电气成套商与系统集成商的需求尚未恢复,传统制造业及公司所处的服务型制造业正面临痛苦的去库存及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需求侧的恢复与上升仍需时间。
    同时,供给侧的价格上涨加剧了有限需求市场内的竞争,为达成供应商销售指标、享受其激励政策致使市场进一步内卷。
    另外,公司在包括消费电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市场拓展及客户需求挖掘不及预期。
    公司自主产品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场尚未与公司其他业务产生密切协同。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强库存管理,月均库存有较大幅度下降。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收入同比小幅下降,营业利润同比下降。
    2、工业信息化业务公司工业信息化业务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目标,着力于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为目标的工业数据基础建设,结合行业用户需求提供专业应用方案,为设备制造与基础设施等行业客户提供基于安全增效、管控一体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产品应用、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等服务。
    2024年,国家宏观经济刺激政策虽密集出台,但受限于政府地方债务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尚未较大规模开展,设备以旧换新政策对市场需求的提振尚不明显,轨道交通、煤炭、冶金、传统优势行业的产能恢复仍需时间,需求侧动能仍显不足。
    同时,公司在消费电子、半导体等创新行业数字化应用市场的业务拓展缓于预期。
    除交通港口、汽车行业合同有较大幅度增长、冶金行业小幅增长外,其余行业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尤其是占公司行业收入比例较高的轨道交通行业,合同额较去年下降较明显。
    公司在自主软硬件产品研发上持续投入,相关产品收入同比上升,也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口碑。
    公司第二代工业智能网管软件通过深度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可实现对工业设备的实时监控及智能预警,在大大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生产中断的风险。
    同时,全新的界面设计及丰富的定制化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管理需求。
    海得工业智能网管软件荣获“2024年上海市优秀信创解决方案”。
    iP2C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对既有控制设备与系统的云迁移等手段,有效的解决了相关客户对既有系统在保障生产运营连续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字化升级与对系统全面更新改造所需高昂投资间的矛盾,其在行业应用的探索及方案实施增强了与客户间的粘性,为客户后续数字化软件升级改造业务奠定了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工业信息化业务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均有一定程度下降。
    3、新能源业务公司新能源业务致力于零碳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持续加大资源投入,为零碳能源领域提供优质的电力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
    公司自2008年以来,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业务主要是面向各类风电风机变流器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通过多年的研发积累,产品能力可覆盖陆地与海上风电所需各类变流器产品。
    陆上风电装机增速逐年下降,在十四五规划中,海上风电虽存在较大市场容量,但受宏观经济等多种客观因素影响,实际装机规模及增长速度仍低于预期。
    风机制造头部企业业绩呈现下滑趋势,作为与其共同研发、共享供应链等生态合作模式的产品配套、风机改造等业务的服务商业绩承受较大压力。
    近年来,依靠公司多年积累的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及风机变流器研发与制造能力,结合储能市场的实际需求,公司积极拓展储能PCS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业务。
    因新能源赛道涌入大量资本,市场变化快于预期,公司相较于头部企业缺乏规模优势。
    鉴于变流器业务加量不加价的市场现状,叠加拓展储能PCS业务的前期研发投入,整体业绩同比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风电变流器出货量4GW,PCS出货量1GW。
    公司储能业务的主要实施主体系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海得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自2022年公司开展储能业务以来,社会资本在政策和市场投资机会等因素的驱动下集中密集涌入新能源赛道,特别是储能行业,促使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规模持续扩容,产能迅速扩张。
    市场环境快速变化远超公司预期。
    市场供给侧呈现集约化、规模化、内卷化的特点,短期生产力过剩导致市场供需失衡,加剧市场竞争,以央国企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在集中式储能市场竞争中具备相对优势。
    集中式储能系统的项目平均中标价格,自2022年下半年的1.60元/Wh降至2023年的1.00元/Wh,2024年最低中标价甚至跌破0.50元/Wh,单价将近“膝斩”,项目利润急剧收窄,甚至逼近成本线。
    此外,集中式储能市场从业者众多,商业环境和市场规范亟待改善与健全,合同履行应有的契约精神及付款的实时性与不确定性增加了业务的各类风险,为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公司在集中式储能市场更注重项目的选择及项目实施的风险管控,并主动收缩在该类业务上的市场投入。
    再者,在部分集中式储能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个别存在较大回款不确定风险而影响其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的项目,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该项会计处理对公司业绩也具有较大影响。
    综上原因导致储能业务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大幅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国内外分布式储能市场与产品研发的投入,完成了标准化与数字化生产能力的建设,期间费用增长较快。
    由于分布式储能在国内的商业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加上海外出口产品的相关认证流程时间较长,虽然业务收入同比较大增长,但整体业务尚未形成规模,对储能业务的短期业绩影响有限。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业务在大幅波动的市场环境中未能逆势增长,全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并出现大额亏损。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2021-12-312020-12-312019-12-312018-12-31
总资产(亿元) 25.759823.473220.218921.2283
净资产(亿元) 14.220712.623011.238610.7651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23747.097818739.644515589.022915338.8187
营业收入(亿元) 24.909522.655320.584116.9051
净利润(万元) 17003.622015852.10016512.4073-16218.4332
资本公积(万元) 41887.166454978.765455903.522458224.3266
未分配利润(亿元) 3.10542.07001.11460.6562
每股净资产(元) 3.374.494.033.82
基本每股收益(元) 0.380.360.22-0.67
稀释每股收益(元) 0.380.360.22-0.67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0.441.061.160.63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11.8812.435.54-15.72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