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银轮股份 - 002126.SZ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7-04-18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徐小敏
企业英文名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LTD.
成立日期
1999-03-10
董事长
徐小敏
注册地
浙江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银轮股份
股票代码
002126.SZ
上市日期
2007-04-18
大股东
徐小敏
持股比例
6.59 %
董秘
陈敏
董秘电话
0576-83938250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凌燕;陈磊;陈雨佳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3000070471161XA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浙江
成立日期
1999-03-10
法定代表人
徐小敏
董事长
徐小敏
企业电话
0576-83938250
企业传真
0576-83938806
邮编
317200
企业邮箱
002126@yinlun.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浙江省天台县福溪街道始丰东路8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节能、减排、智能、安全四条产品发展主线,专注于油、水、气、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以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经营范围:实业投资;汽车零部件、船用配件、机械配件、摩托车配件、电子产品、基础工程设备、化工设备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汽车(不含小轿车)、金属材料的销售;机械技术服务;经营进出口业务等。(具体以省工商局核定的经营范围为准)。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和销售各种热管理和尾气后处理产品的民营股份制上市公司,现在全球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40多家,是我国热交换器行业首家民营上市公司、行业标准的“组长级”起草单位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换热器产销量连续十几年居国内行业前列。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行业引领、产业报国”这一目标不动摇,围绕“节能、减排、智能、安全”四条产品发展主线,形成了“商用车与非道路热管理、乘用车和新能源热管理、发动机后处理、工业和民用换热”四大产品平台,同时秉持“文化银轮、技术银轮、品质银轮、体制银轮”的发展思路,成为热管理领域受人尊敬的优秀企业。

公司以“人才、管理、工厂、产品”这四个国际化指导公司的全球化发展,在国内分别在湖北、山东、上海、江西、广东、江苏、广西、重庆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在国际打造建立了欧洲、北美战区,形成了亚洲、欧洲、美洲三大总部,客户遍布北美、欧洲、中东等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

商业规划

1、公司主要业务公司围绕“节能、减排、智能、安全”产品发展主线,专注于油、水、气、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四大业务曲线,第一曲线主要为传统汽车、非道路机械热管理。

第二曲线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

第三曲线主要包含发电站、变电站、储能端、充换电、数据中心以及低空飞行器等热管理。

第四曲线主要包含具身智能的旋转关节模组、线性关节模组、灵巧手模组及热管理模组等。

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点对点销售。

作为各大整车及发动机生产厂商的一级配套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及发动机厂商销售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2、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1)汽车行业情况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今年以来,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快落实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上半年,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具体来看,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动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

2025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增长13.8%和13%;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比增长4.7%和2.6%,其中天然气商用车销量11.8万辆,同比下降10.1%;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2)第三曲线板块储能、数据中心等行业情况公司第三曲线产品主要应用场景为发电站、变电站、储能端、充换电、数据中心以及低空飞行器等,主要产品有储能液冷空调、液冷板模块、数据中心BTB算力中心的液冷散热系统、数据中心发电机冷却模块和服务器浸没式液冷装备、变电设备冷却模块、低空飞行器液冷模块、柴油发电机冷却模块等。

关于发电、储能、充换电等行业情况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实现新突破。

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新增装机的主体地位,接近全国总装机的六成。

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约占新增装机的91.5%。

其中,水电新增393万千瓦,风电新增513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2.1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71万千瓦。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1.59亿千瓦,同比增长30.6%,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9.2%,其中,水电装机4.4亿千瓦,风电装机5.7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7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再上新台阶。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接近全国总发电量的四成,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之和。

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79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5.6%,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9.7%,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9164亿千瓦时)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093亿千瓦时)之和;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14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4%,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23.7%,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风电、光伏合计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470亿千瓦时,超出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计在保守场景下,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68.7GW,2024—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7.4%;理想场景下,预计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20.9GW,2024—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45%。

根据中研世纪预测,到2027年中国储能温控市场规模将达到186.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过30%。

为提升用户充电体验,顺应支持大功率充电车型快速发展的趋势,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国充电设施网络布局,稳步构建布局合理、品质升级、技术先进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同时,为实现全国充电设施建设运行数据静态可追溯、动态可更新,依托国家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服务平台、省级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服务平台以及电网企业信息系统,我们优化和调整了充电设施数据统计口径,建立了由地方主管部门上报、国家能源局统一复核汇总的新统计体系。

今后,我们将按照月度向全社会发布充电设施数据。

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充电枪)409.6万个,私人充电设施(充电枪)1200.4万个;充电设施县域覆盖率达到97.08%,乡镇覆盖率达到80.02%。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达549.23亿千瓦时,全年的充电量预计与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相当。

关于数据中心行业情况2025年上半年,数据中心行业以绿色化、智能化、普惠化为核心,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成效显著。

运营商通过AI变现打开增长空间,液冷与绿电技术加速落地,但跨区域协同机制与标准体系仍需完善。

下半年,随着“东数西算”项目全面铺开及AI应用深化,行业或迎来新一轮资源整合与效能跃升。

中国2025年80%绿电要求倒逼能效升级,液冷是实现超低PUE的唯一路径。

加上AI算力年增200%+,风冷已触及物理极限(散热天花板30kW),液冷从“可选项”变为“生存项”。

全球液冷市场加速扩张,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23.7亿美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24年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达46.8%,2029年将突破162亿美元。

三大运营商2025年液冷数据中心渗透率从14%跃升至26%,订单排期已延至2026年。

据预测,2025-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的市场规模有望从30亿美元一路上升至接近8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超过20%。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经过40余年的发展,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汽车热管理行业的龙头企业,已成为热管理领域产品品类最齐全的供应商之一,拥有国内顶尖的热交换器批量化生产能力和国内顶尖的系统化的汽车热交换器技术储备,已在传统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热管理、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领域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现正逐步开拓数字与能源换热领域、具身智能领域的热管理及关键零部件。

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一批海内外优质的客户资源,是全球众多知名主机厂以及车企的供应商,产品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近几年逐步与各核心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和资产合作,形成了可信赖多赢的业务伙伴关系。

公司将继续坚持“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实现技术引领、提升综合竞争力”三大战略方向,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热管理领域受人尊敬的优秀企业。

概述2025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在政策驱动下实现“开门稳”,消费和出口展现韧性,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成为突出亮点。

然而,经济复苏基础仍待巩固:内生动能不足的问题尤以地产和消费领域为甚。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经贸秩序遭受冲击,不稳定性显著增加。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公司紧盯全年经营目标,坚定围绕“夯实基础、降本增效、改善提质、卓越运营”的经营方针,实现营业收入716,763.00万元,同比增长16.52%;在关税政策冲击及行业竞争加剧的严峻外部环境下,公司加强降本控费,实现归母净利润44,128.04万元,同比增长9.53%。

报告期内,总体经营情况如下:1、海外战略升级显成效,全球经营质量新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将加快海外发展、完善海外能力作为公司的重点战略方向。

完善事业部与海外经营体的对接。

公司三大事业部建立与业务对应的海外工厂的联系,由总部的三大事业部驱动全球业务发展。

通过全球精益管理体系的应用以及OPACC工具的导入,进一步提升海外经营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海外运营的成本。

2025年上半年,北美银轮实现营业收入78,829.49万元人民币,净利润3,443.28万元人民币。

欧洲板块波兰新工厂实现扭亏为盈,整体略亏,预计全年实现扭亏。

2、以二八原则集中资源推动战略客户满意度提升,新客户新项目新领域实现突破严格遵循二八原则,集中优势资源优先提升战略客户满意度。

成立跨部门的专项组织并召开月度会议,系统梳理并对标客户的评价体系,以客户标准驱动内部改进。

同时,通过优化客户经理的选拔、培训与考核,提升其代表客户推动内部提升、对外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

针对大项目,将依托研究总院平台进行全周期精细化管理。

报告期内,在新领域、新项目、新客户上取得重要突破,累计获得超200个项目。

根据客户需求及预测,生命周期内新获项目达产后预计为公司新增年销售收入55.37亿元。

3、拓宽热管理业务边界,数字能源与具身智能协同发展第三曲线确定了4+N的产品体系,即围绕数据中心、储能、充换电、低空飞行器四大领域的N个系统和模块。

报告期内,数字与能源板块新项目定点增速较高,根据客户需求预测,量产后为公司新增年销售收入6.37亿元。

在数据中心领域,形成了覆盖服务器机柜内外部的液冷产品布局,包括兆瓦级浸没一体式液冷设备、精密空调+冷却塔、服务器液冷/风冷CDU+芯片冷板模组+Manifold、柴油发电机液冷模块等,部分品类已进入逐步放量阶段,部分品类处在验证阶段。

在数据中心客户拓展方面,初步形成3+3+N的客户布局,与相关客户的项目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在低空飞行器领域,无人机超充与客户开发进展顺利。

储能热管理快速放量,新能源重卡兆瓦级超充产能逐步提升。

第四曲线,形成了1+4+N的产品体系,1是指1大系统,建立对具身智能系统的整体认知;4是指4大模组,包括了热管理模组、旋转关节模组、执行器模组、灵巧手模组;N是指围绕4大模组的关键零部件。

报告期内,在市场拓展方面,围绕头部客户的需求在产品开发上取得重要进展,丰富了合作品类;在研究开发方面,顺利完成第一代旋转关节模组、执行器模组的开发;在对外合作方面,与合作伙伴合资设立苏州依智灵巧驱动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拓展灵巧手。

与数家高校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多维度合作形成丰富的具身智能生态链,提升综合竞争力。

4、夯实技术基础、推进协同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研发总院围绕技术创新与产品竞争力提升,全面开展了127个研发项目,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研发工作覆盖领域广泛,重点聚焦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前瞻技术与材料工艺、关键零部件开发以及面向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和热管理模组等研发。

2025年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106项,公司近日成功通过“ASPICE二级认证”,标志着公司在汽车电子软件开发领域迈入了更加规范、高效的新阶段。

这一重要成果不仅体现了公司在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上的显著提升,也为公司未来在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公司将以ASPICE二级认证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软件开发流程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技术解决方案。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努力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

5、深化人才战略,凝聚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正式启动“2025年青苗关爱工程”,通过系统的识别、建立培养与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新员工的融入度、归属感与职业胜任力,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实现“卓越运营,高质量增长”的战略目标注入新动能。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施新一期股份回购计划,回购的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通过持续激励为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凝聚内生动力,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发展进程

(一)发行人设立及上市情况发行人的前身为浙江省天台机械厂,是在浙江省天台机械厂产权改制的基础上,经浙江省人民政府证券委员会浙证委[1999]11号文批准,由浙江银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以下简称“银轮公司工会”)和徐小敏、袁银岳、王鑫美、王达伦、季善魁、陈邦国、陈铭奎、周益民、郭伟、冯宗会、高敏、洪健、茅昌溪、褚卫明、陈能卯共15名自然人发起设立。

1999年3月10日,发行人经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取得注册号为330000100550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

2004年3月,经发行人2003年度股东大会批准,发行人以2003年末总股本1,0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红股56股、用资本公积转增4股,股本由1,000万股增至7,000万股。

2007年4月,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7]第58号文核准,公司采用网下向询价对象定价配售与网上资金申购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发行3,000万人民币普通股,发行价格为8.3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25,14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3,043.88万元。

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10,000万股。

2007年4月18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银轮股份”,股票代码“002126”。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柴中华 2025-09-17 -2000 43.9 元 1722100 董事、高管
杨分委 2025-09-17 -12500 43.9 元 376000 高管
柴中华 2025-09-16 -40000 39.38 元 1724100 董事、高管
杨分委 2025-09-16 -40000 39.91 元 388500 高管
柴中华 2025-09-11 -114800 36.94 元 1764100 董事、高管
杨分委 2025-09-11 -37500 37.3 元 428500 高管
柴中华 2025-09-10 -40000 36.1 元 1878900 董事、高管
柴中华 2025-09-08 -30000 36.3 元 1918900 董事、高管
柴中华 2025-09-04 -30000 36.14 元 1948900 董事、高管
柴中华 2025-09-02 -73200 37.22 元 1978900 董事、高管
夏军 2025-09-02 -15600 36.65 元 372000 高管
柴中华 2025-09-01 -18300 37.02 元 2052100 董事、高管
夏军 2025-09-01 -30900 36.93 元 387600 高管
陈不非 2025-08-29 -150000 39.19 元 857600 董事
柴中华 2025-08-29 -221600 39.42 元 2070400 董事、高管
杨分委 2025-08-29 -30000 40 元 466000 高管
夏军 2025-08-29 -77500 38.33 元 418500 高管
陈君奕 2024-02-05 10000 14.17 元 60000 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