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肉鸡和肉猪的养殖及其销售;兼营肉鸭、蛋鸡、鸽子等的养殖及其产品的销售。同时,公司围绕畜禽养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经营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现代农牧设备制造、兽药生产以及金融投资等业务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牲畜销售;畜牧渔业饲料销售;饲料原料销售;智能农业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食品生产;食品销售;种畜禽生产;种畜禽经营;家禽饲养;活禽销售;家禽屠宰;牲畜饲养;牲畜屠宰;饲料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温氏股份”),创立于1983年,现已发展成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业、配套相关业务的跨地区现代农牧企业集团。
201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498)。
温氏股份现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组建有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组建和培养一支研发骨干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温氏股份掌握畜禽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多项国内外先进的育种技术。
温氏股份始终坚持以“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与股东、员工及各方合作伙伴一道精诚合作,为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主要业务及产品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肉鸡和肉猪的养殖及其销售;兼营肉鸭、蛋鸡、鸽子等养殖及其产品的销售。
同时,公司围绕畜禽养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经营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环境治理、现代农牧设备制造、兽药生产以及金融投资等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主要产品为肉鸡和肉猪,其中肉鸡主要为中华土鸡之优质黄羽肉鸡品种,产品类别包括毛鸡(又称活鸡)、鲜品和熟食产品;肉猪主要为瘦肉型猪,产品类别包括毛猪(又称活猪、肥猪)和鲜品;其他产品为仔猪、白羽鸡苗、肉鸭、鸡蛋、农牧设备和兽药等。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主要产品的客户或消费群体列示如下:(三)经营模式1.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公司的经营模式是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
公司通过与合作农户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合作完成养殖。
委托养殖合同的主要内容是:约定公司提供给合作农户的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养殖物资的权属属于公司。
合作农户在合同期间按流程领用,无需垫资。
同时还约定,合作农户的养殖时间、质量标准、交付方式、交付结算方式等关键事项。
在合作养殖产业链内,公司负责前端鸡猪育种、饲料配方和疫病防控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负责生产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物资提供给合作农户。
合作农户从公司领用鸡苗、猪苗和饲料等养殖至出栏。
公司全程为合作农户提供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以及环保处理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对合作农户做好过程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合作农户按照公司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规范饲养。
合作农户饲养的鸡、猪达到出栏天龄后,按公司指定地点和方式交还给公司。
公司组织对外销售后与合作农户结算并支付给合作农户委托养殖费用。
公司与合作农户签订的委托养殖合同是一批一签。
上批次结束后,如果双方都有意继续合作,则重新签订新的委托养殖合同,进入下一批次合作养殖,主要流程图如下:公司与合作农户的结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流程定价的方式:约定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养殖物资的领用价格(该价格为公司通过养殖管理模型测算的流程定价,与市场价格不具有可比性);约定合作农户饲养肉鸡、肉猪达到出栏天龄应达到的上市率、正品率、均重、食品安全等质量标准,以及各质量标准对应的单位基础委托养殖费用。
合作农户交付肉鸡肉猪时,公司根据其质量、数量以及对应的单位基础委托养殖费用计算得总收入,减去合作农户领用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物资的费用,得出相应的委托养殖费用。
另一种是按照饲养成绩指标定价方式:以设定的饲养成绩基础指标及其对应的单位基础委托养殖费用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合作农户在饲养过程中实现的实际值综合计算,得出实际应支付合作农户的委托养殖费用。
饲养成绩基础指标主要指上市率、料肉比、均重、头/只均药费等关键指标。
公司经过长期的技术研发及积累,掌握了不同畜禽品种在不同饲养条件和饲养阶段的成活率、正品率、耗料量、耗药量和生长体重等关键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些数据,公司能够比较科学、合理地制订委托养殖的结算方式,保障双方合理利益。
同时,依托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公司能够有效监测和评估合作农户的现场养殖管理水平,指导合作农户科学养殖并实现有效管控。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合作农户总数量4.37万户,各区域合作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分别为:华南区域41.00%,华东区域21.26%,华中区域16.88%,西南区域14.54%,华北区域4.20%,西北区域1.19%,东北区域0.93%。
报告期内,公司养殖业务未发生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公布的重大动物疫情,未发生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
2.公司的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的原料主要是玉米、豆粕、小麦和高粱等饲料原料。
采购量根据肉鸡肉猪等畜禽饲养生产计划、安全库存和运输周期等因素确定。
公司采用“集中采购为主,区域采购为辅”的采购模式。
在决策方面,公司设立由公司分管副总裁、部门总经理、配方师和粮油行业研究员等组成的采购决策委员会。
采购决策委员会拥有原料集中采购议价权和决策权,具体包括确定采购价格、采购总量、采购期、货运方式和配送地点等决策权力。
采购决策委员会根据配方师、粮油行业研究员提出的饲料原料营养含量、配方结构、市场供需、价格走势等分析报告,结合自身研判后确定阶段性采购策略和采购方案。
在实施方面,公司设立采购中心作为原料采购管理、实施和监督机构。
采购中心下设区域采购中心、专业线采购部门和饲料贸易公司等单位,负责执行公司采购决策委员会制定的原料采购策略,组织协调物流运输和监控库存,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充足。
各区域子公司根据生产需求,与供应商签署具体采购合同,并按合同进行采购;或者由公司饲料贸易公司签署合同并采购原料后,供应商按合同要求转销给区域子公司。
各子公司也可根据所在区域粮食产量及市场行情,灵活采购少部分地产优势原料,作为公司大宗集中采购的补充。
开展区域地产采购时,区域采购中心根据所辖区域子公司需求和市场行情,向公司采购中心提交原料采购申请,审批通过后,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进行采购。
报告期内,公司采购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3.公司的销售模式公司肉鸡的客户群体以批发商为主,终端零售商为辅;肉猪的主要客户群体为批发商和肉联厂。
公司肉鸡、肉猪销售以活鸡活猪销售为主,屠宰销售和熟食加工为辅。
公司直接批发销售给客户,由客户分销至全国各地市场,价格随行就市,交易模式为“款到发货”。
公司根据产品特征和交货地点不同,交易方式有所不同。
销售肉鸡时,客户在温氏商城提前下单订购所需要的品种和数量,公司根据销售订单统筹安排合作农户饲养的肉鸡出栏。
合作农户接到公司通知,将出栏肉鸡运输至公司销售部进行验货过磅,与公司完成产品交接。
公司销售人员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在销售部进行肉鸡品种搭配,与客户完成产品交付。
销售肉猪时,客户在公司技术服务部完成相应销售手续后,由客户安排车辆至公司指定的已经完成产品上市前检测的合作农户装猪提货,然后到公司、客户和合作农户三方认可的地方过磅,并完成产品交接。
销售模式变化趋势: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未来将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
目前,公司肉鸡、肉猪和肉鸭销售以毛鸡、毛鸭和毛猪批发销售为主,以屠宰后冰鲜销售或预制成熟食品销售为辅。
未来,公司将逐步向“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销售模式转变。
公司已布局屠宰加工业务,加强品牌营销策划,探索建设社区销售、产销直供(大型食品加工、团膳配餐企业)、大批发和线上直销等营销渠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掌控渠道、直配终端提高销售效益。
(四)公司的市场地位2024年,公司销售肉鸡12.08亿只(含毛鸡、鲜品及熟食),同比增2.09%,约占全国肉鸡出栏总量143.61亿只的8.41%,市场占有率稳居申万“农林牧渔”上市企业(以下简称:行业)首位;销售肉猪3,018.27万头(含毛猪及鲜品),同比增长14.93%,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70,256万头的4.30%,位列行业第二位(数据来源:全国肉鸡-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生猪-国家统计局)。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048.63亿元,位列行业第四;净利润96.11亿元,位列行业第二。
自创立以来,公司持续深耕畜禽养殖全产业链,构建起覆盖畜禽育种、饲料配制、疾病防控、智能养殖等环节的核心技术体系。
作为国内少数掌握中华土鸡之黄羽鸡种源核心技术的企业,公司黄羽鸡实现100%自主育种,成功将中华土鸡地方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在生猪领域,公司的种猪育种规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拥有国家瘦肉型猪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猪良种工程示范基地和无公害肉猪生产基地。
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自2000年首批入选以来,已连续第十次通过监测。
(五)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报告期内生猪行业呈以下特点:1.价格震荡筑底,低成本支撑盈利水平据和讯网新闻资讯,上半年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14.84元/公斤,同比降11.43%,多数时间高于14元/公斤。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据和讯网新闻资讯,报告期内头部企业养殖成本控制较好,平均养殖成本12-13元/公斤,中小散户略高,总体上生猪行业实现盈利。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2.出栏量高位,集团企业扩张显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6,619万头,增长0.6%。
根据各上市公司公告,6月份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食品等12家上市猪企合计出栏1,614.81万头,同比增45.9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产能充足,能繁母猪同比环比双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6月底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103.7%,同比增0.12%,环比增0.02%。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4.政策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相关部门引导头部企业暂停能繁母猪扩产,控制出栏体重,停止向二次育肥养殖户销售商品猪。
7月,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促进生猪市场稳定运行,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国家引导生猪产业往提质、稳价方向发展。
报告期内肉禽行业呈以下特点:1.肉鸡价格全线承压白羽肉鸡:2025年6月全国白羽肉鸡销售均价7.18元/公斤,环比-0.23元/公斤,亏损1.02元/羽,环比持续亏损。
屠宰企业库容率高达92.10%(环比+3.12pct),反映供强需弱矛盾突出。
黄羽肉鸡:6月我国中速黄羽鸡销售均价10.31元/公斤,月环比-5.29%,主要系高温叠加端午后消费回落,需求持续疲软,市场承压运行。
6月,温氏股份肉鸡销售均价10.29元/公斤,环比-4.28%,同比-24.78%;立华股份9.79元/公斤,环比-8.25%,同比-29.72%;湘佳股份8.03元/公斤,环比-11.45%,同比-26.16%。
(来源:《开源证券-农林牧渔行业点评报告:淡季消费疲软致鸡价下挫,期待餐饮需求回暖支撑价格-250722》)数据来源:新牧网、开源证券研究所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数据,报告期内鸡肉集市均价连续6个月下跌,创2022年6月以来新低。
持续低迷的市场价格,使肉鸡养殖企业出现亏损。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2.禽肉产能维持高位,生产供应充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家禽出栏81.4亿只,同比增加5.3亿只,增长7.0%;二季度末,全国家禽存栏63.3亿只,同比增长0.2%。
家禽行业出栏量高位增长。
其中6月份,白羽肉鸡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量同比增13.2%;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同比增8.5%;商品代鸡苗销量同比增2.4%。
黄羽肉鸡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量同比增3.4%;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同比增4.5%;商品代鸡苗销量同比增11.8%(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情报网、公司整理3.预计下半年禽肉价格止跌企稳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分析,虽然供给方面,禽肉产能高位,生产供给充足,但是6月份养殖户规避高温天气,补栏量有所减少,后期出栏相应减少。
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6月份,白羽肉鸡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量环比减0.9%;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环比减2.8%;商品代鸡苗销量环比减2.1%。
黄羽肉鸡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量环比减2.2%;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环比增0.1%;商品代鸡苗销量环比增0.2%。
需求方面,暑期旅游、烧烤及下半年喜庆节日较多带动禽肉消费增加,禽肉消费有所改善,预计下半年禽肉价格有所企稳。
(六)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主要驱动因素1.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1,661.66万头,同比增长15.6%,毛猪销售均价14.93元/公斤,同比下降2.56%。
公司毛猪销售价格与同行企业销售价格基本一致。
报告期内,公司肉猪类销售收入327.35亿元,同比增长16.26%。
肉猪类收入增长原因主要是销售量增加。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大生产整体稳定,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下降的影响,公司养殖成本同比呈较大幅度下降。
因此,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利润同比呈较大幅度上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2.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鸡5.98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同比增长9.16%,毛鸡销售均价10.84元/公斤,同比下降18.43%。
公司毛鸡销售价格与同行企业立华股份基本一致,高于湘佳股份,主要与各企业饲养的肉鸡品种、区域市场、企业销售策略不同等有关。
报告期内,公司肉鸡类销售收入151.27亿元,同比下降9.29%。
肉鸡类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销售价格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养鸡业务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核心生产成绩指标、养殖综合成本在行业内保持优秀水平,但受市场价格行情持续低迷影响,销售价格低于养殖成本,公司养鸡业务出现亏损。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3.相关业务发展良好。
兽药业、环境治理业、农牧设备业、食品加工业、其他养殖业以及金融投资业合计收入19.89亿元。
综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498.75亿元,同比增长5.92%;净利润35.31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75亿元,同比上升159.12%。
概述2025年是国家“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
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全国经济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实现了5.3%的GDP增长。
畜牧业平稳增长,其中全国生猪出栏36,619万头,增长0.6%,猪肉产量3,020万吨,同比增长1.3%;家禽出栏81.4亿只,同比增长7.0%,禽肉产量1,270万吨,同比增长7.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生猪行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部门及时开展逆周期调节,引导各方面有序调减生猪产能。
生猪养殖自去年5月份以来已连续14个月盈利,生猪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家禽行业受产能供过于求、淡季消费疲软、餐饮收入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价格连续下跌且报告期内不断创新低,出现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在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加强思想引领,各级单位围绕年度工作主线和核心任务有效开展各项工作,进展良好。
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498.75亿元,同比增长5.92%,净利润35.31亿元,同比增长143.71%,经营工作实现增收增利;资产负债率下降至50.57%,资产结构持续优化。
畜禽大生产保持稳定,生产成绩保持良好,肉猪上市率93%,肉鸡上市率95.1%。
猪鸡销量同比双增,分别为1,661.66万头和5.98亿只,同比增长15.6%和9.16%,主要的经营管理工作情况如下:1.强化思想,持续从严治企一是严防思想滑坡,要求全体干部员工保持清醒头脑和危机意识,确保各项工作推进稳健前行;二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用“三考”促进学习,用考核机制、人才优化等措施,促进能岗匹配,提升干部员工自身能力和素质,提升“善干”水平,以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三是强化全员监督,出台关联利益与同业竞争指导文件规范从业行为、推行有奖举报制度。
四是加强警示案例宣传,强化廉洁教育。
2.细化管理,提升生产经营质效强化生产管理。
迭代升级猪业严密闭、严进出、强预警、强阻断、强环控等生物安全管理软硬件措施。
集中开展冬春转季和雨季疫情防控专项行动。
逐步推进猪重要疾病净化试点建设,打造高健康度种猪场,确保生产持续稳定。
围绕高健康、高品质、高繁殖等“五高”种猪繁育目标,有序开展优质种猪品种品系配套,提高主流品种品系母猪占比;进一步优化淘汰低效母猪,有效管控能繁母猪群质量。
做好禽业各项转季准备与区域疫病流行病学调查,严格落实防控方案,确保生产稳定。
优化配方结构和营养水平,实现增重降料目标。
持续推进种鸡单产提升计划,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关键措施,提升种苗单产水平,降低鸡苗成本。
积极培育适销肉鸡新品种,提升肉鸡市场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升级营销策略。
在“温氏食品”主品牌基础上新增“温氏畜禽”和“温氏食材”两个业务品牌,厘清畜禽、食材和食品三大业务品类品牌定位,为营销管理锚定方向。
启用上海营销中心及品牌馆,构建华东市场“桥头堡”。
定期开展温氏产品品鉴活动,推动食材开发和市场转化。
新建公司总部“中华土鸡文化馆”、湖州“温氏天露农场”,举办中华土鸡美食电音节活动,打造体验平台,传播中华土鸡文化,提升消费者对中华土鸡的认知,发掘中华土鸡独特价值,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和品牌溢价。
深化采购战略合作,促进供应链安全与降本。
扩充国内外著名粮油供应商合作队伍,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合作关系;试点与供应商共建库存管理系统,与物流集团建立“检测+仓储+运输”一体化服务体系。
综合研判市场变化,适时调整采购策略,推进优势原料的快采快用和分级使用,有效保证了饲料成本可控和供应链安全稳定。
优化药物疫苗招标流程,扩大招标采购统筹范围,招标采购规范高效。
加强易耗品集采统筹管理,促进降本增效。
3.深化改革,调适企业运营一是调整禽业组织架构,激发组织活力及效率。
报告期内,将养禽事业部拆分为三个事业部和一个育种独立经营单元,减少区域公司管理跨度和层级,提高管理效率。
育种独立经营单元由集团公司直接管理,战略定位再跃升一个台阶。
二是完成益康生态(原筠诚和瑞)收购及整合管理。
聘任新的分管高管,理顺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界定好责、权、利。
三是优化干部职务、职等管理,建立员工技工技能评聘制度,进一步通畅人才成长通道。
同时,还开展了内控管理顶层设计,做好宣贯,进一步体系化推进公司内控管理工作。
4.优化运营,推动产业链协调融合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优化产屠销、毛鲜熟等产业链上下游业务流程与协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提高产业链整体运营效率与效益。
完善动保、种业、设备等业务与主业之间的协同机制,重点优化调整定价与考核机制。
量化“协同”指标并纳入组织绩效考核,促进各单位平衡好组织目标与大局利益,确保产业链上下游和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利益分配更加合理,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继续推动“公司+农户”模式迭代升级,多措并举落实养殖资源稳存量、拓增量。
用好农户之家平台,加强农户思想建设和公司政策等宣传工作。
提升服务部战斗力,提高公司服务专员队伍的忠诚度和服务能力,赋能农户降本增效。
完善合作农户绑定政策,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合作农户队伍稳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肉猪肉鸡养殖面积实现净增加。
5.创新提质,创新工作加速落地报告期内,管理创新委员会开始有序运作,13个年度重大管理创新项目有序开展。
金点子项目平台全面上线,各单位员工积极参与,初步形成全员创新的氛围。
开展技术创新以体系试点运行,生物育种、疾病防控、饲料营养、环境生态、工艺与装备、食品加工等创新成果应用良好。
继续推进实施强技提质项目,25个A类项目年度评审中有12个获得优秀。
数字化赋能持续加力,建设禽业猪业数字化应用先行示范区,完成温氏AI落地蓝图规划,有序推进拉塞特机器人和全域数字空间试点项目。
公司前身是1983年由原董事长温北英发起成立的新兴县勒竹镇养鸡场。
1993年7月26日,肇庆市人民政府以肇府函【1993】54号文批准同意成立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288.00万元,经济性质为股份合作制,法定代表人温鹏程。
1994年10月20日,经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企业登记管理处《企业法人冠省名称登记核准通知书》(粤内企名940100号)批准,公司名称由“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271999年4月,公司于云浮市工商局办理了公司性质变更、增资扩股和股东变更登记手续,企业类型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11,188万元。
2001年3月22日,发行人换领云浮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1000286,变更注册资本为25,669.00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46名自然人出资18,478.04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1.99%,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工作委员会出资7,190.96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8.01%。
2003年6月30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得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1000286)。
增资14,331.00万元至40,000.00万元。
其中:温鹏程等46人出资13,793.56万元,占注册资本34.48%,公司工会出资26,206.44万元,占注册资本65.52%。
2008年8月5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
发行人减资2,136.87万元,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37,863.12万元。
2008年8月28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
发行人增资37,863.12万元至156,909.54万元。
2008年10月28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
发行人注册资本增加至188,274.87万元。
其中:温鹏程等45人出资97,102.50万元,占注册资本51.57%,公司工会出资91,172.37万元,占注册资本48.43%。
2009年5月14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
发行人注册资本增加至225,909.26万元。
其中:温鹏程等44人出资113,921.22万元,占注册资本50.42%,公司工会出资111,988.04万元,占注册资本49.58%。
2010年5月14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
发行人注册资本增加至248,473.81万元。
其中:温鹏程等44人出资123,636.59元,占注册资本49.75%,公司工会出资124,837.22万元,占注册资本50.25%。
2010年10月21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
发行人注册资本增加至273,248.91万元。
其中:温鹏程等45人出资136,305.71万元,占注册资本49.87%,公司工会出资136,943.20万元,占注册资本50.13%。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282011年4月29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
发行人注册资本增加至314,214.48万元。
其中:温鹏程等45人出资157,468.72万元,占注册资本50.12%,公司工会出资156,745.76万元,占注册资本49.88%。
2012年4月5日,根据发行人股东大会决议及公司章程修正案,发行人注册资本为314,214.48万元。
其中:温鹏程等45人出资155,609.52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9.52%,公司工会出资158,604.96万元,占注册资本50.48%。
2012年11月6日,公司召开股东会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决定整体改制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2月10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公司由“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经营及注册资本无变化。
2012年12月22日,公司召开股东会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决定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中金佳泰(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货币出资57,006.19万元,其中4,785.52万元作为新增注册资本,52,220.67万元作为资本公积。
发行人注册资本变更为319,000.00万元,其中温鹏程等45人出资158,461.18万元,占注册资本49.67%,公司工会出资155,753.30万元,占注册资本48.83%,中金佳泰(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4,785.52万元,占注册资本1.50%,本次加入新股东后发行人的实际控制权及经营范围无变化。
2013年3月21日发行人工会召开第二届工会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确认发行人工会所代持的6,789名自然人的股权不属于温氏集团工会财产,并同意发行人工会依法解除其与该6,789名自然人的代持关系,将上述代持股权无偿还原至6,789名自然人直接持有。
同时,公司于2013年3月21日召开201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份规范的议案》及《关于修订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议案》,同意将发行人工会代为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无偿还原至6,789名自然人直接持有,将该6,789名自然人作为显名股东与其他股东共同登记于公司股东名册并将该股东名册作为《公司章程》附件报云浮市工商局备案。
2013年4月2日,公司向云浮市工商局申请办理了股份还原后《公司章程》及股东名册的备案手续,以上历次增资均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手续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