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3-07-2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5300707813507B
  • 法定代表人: 温志芬
  • 董事长: 温志芬
  • 电话: 0766-2291142,0766-2292926
  • 传真: 0766-2291159
  • 企业官网: www.wens.com.cn
  • 企业邮箱: gdwsjt@163.com
  • 办公地址: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东堤北路9号
  • 邮编: 527400
  • 主营业务: 肉鸡和肉猪的养殖及其销售;兼营肉鸭、蛋鸡、鸽子等的养殖及其产品的销售。同时,公司围绕畜禽养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经营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现代农牧设备制造、兽药生产以及金融投资等业务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牲畜销售;畜牧渔业饲料销售;饲料原料销售;智能农业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食品生产;食品销售;种畜禽生产;种畜禽经营;家禽饲养;活禽销售;家禽屠宰;牲畜饲养;牲畜屠宰;饲料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温氏股份”),创立于1983年,现已发展成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业、配套相关业务的跨地区现代农牧企业集团。201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498)。温氏股份现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组建有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组建和培养一支研发骨干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温氏股份掌握畜禽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多项国内外先进的育种技术。温氏股份始终坚持以“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与股东、员工及各方合作伙伴一道精诚合作,为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是1983年由原董事长温北英发起成立的新兴县勒竹镇养鸡场。 1993年7月26日,肇庆市人民政府以肇府函【1993】54号文批准同意成立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288.00万元,经济性质为股份合作制,法定代表人温鹏程。 1994年10月20日,经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企业登记管理处《企业法人冠省名称登记核准通知书》(粤内企名940100号)批准,公司名称由“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271999年4月,公司于云浮市工商局办理了公司性质变更、增资扩股和股东变更登记手续,企业类型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11,188万元。 2001年3月22日,发行人换领云浮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1000286,变更注册资本为25,669.00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46名自然人出资18,478.04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1.99%,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工作委员会出资7,190.96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8.01%。 2003年6月30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得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1000286)。增资14,331.00万元至40,000.00万元。其中:温鹏程等46人出资13,793.56万元,占注册资本34.48%,公司工会出资26,206.44万元,占注册资本65.52%。 2008年8月5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发行人减资2,136.87万元,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37,863.12万元。 2008年8月28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发行人增资37,863.12万元至156,909.54万元。 2008年10月28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发行人注册资本增加至188,274.87万元。其中:温鹏程等45人出资97,102.50万元,占注册资本51.57%,公司工会出资91,172.37万元,占注册资本48.43%。 2009年5月14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发行人注册资本增加至225,909.26万元。其中:温鹏程等44人出资113,921.22万元,占注册资本50.42%,公司工会出资111,988.04万元,占注册资本49.58%。 2010年5月14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发行人注册资本增加至248,473.81万元。其中:温鹏程等44人出资123,636.59元,占注册资本49.75%,公司工会出资124,837.22万元,占注册资本50.25%。 2010年10月21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发行人注册资本增加至273,248.91万元。其中:温鹏程等45人出资136,305.71万元,占注册资本49.87%,公司工会出资136,943.20万元,占注册资本50.13%。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282011年4月29日,发行人办理了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云浮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5300000003757)。发行人注册资本增加至314,214.48万元。其中:温鹏程等45人出资157,468.72万元,占注册资本50.12%,公司工会出资156,745.76万元,占注册资本49.88%。 2012年4月5日,根据发行人股东大会决议及公司章程修正案,发行人注册资本为314,214.48万元。其中:温鹏程等45人出资155,609.52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9.52%,公司工会出资158,604.96万元,占注册资本50.48%。 2012年11月6日,公司召开股东会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决定整体改制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2月10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公司由“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经营及注册资本无变化。 2012年12月22日,公司召开股东会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决定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中金佳泰(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货币出资57,006.19万元,其中4,785.52万元作为新增注册资本,52,220.67万元作为资本公积。 发行人注册资本变更为319,000.00万元,其中温鹏程等45人出资158,461.18万元,占注册资本49.67%,公司工会出资155,753.30万元,占注册资本48.83%,中金佳泰(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4,785.52万元,占注册资本1.50%,本次加入新股东后发行人的实际控制权及经营范围无变化。 2013年3月21日发行人工会召开第二届工会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确认发行人工会所代持的6,789名自然人的股权不属于温氏集团工会财产,并同意发行人工会依法解除其与该6,789名自然人的代持关系,将上述代持股权无偿还原至6,789名自然人直接持有。同时,公司于2013年3月21日召开201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份规范的议案》及《关于修订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议案》,同意将发行人工会代为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无偿还原至6,789名自然人直接持有,将该6,789名自然人作为显名股东与其他股东共同登记于公司股东名册并将该股东名册作为《公司章程》附件报云浮市工商局备案。2013年4月2日,公司向云浮市工商局申请办理了股份还原后《公司章程》及股东名册的备案手续,以上历次增资均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手续齐备。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及产品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肉鸡和肉猪的养殖及其销售;兼营肉鸭、蛋鸡、鸽子等的养殖及其产品的销售。同时,公司围绕畜禽养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经营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现代农牧设备制造、兽药生产以及金融投资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主要产品为肉鸡和肉猪,其中肉鸡主要为中华土鸡之优质黄羽肉鸡品种,产品类别包括毛鸡(又称活鸡)、鲜品和熟食产品;肉猪主要为瘦肉型猪,产品类别包括毛猪(又称活猪、肥猪)和鲜品;其他产品为仔猪、白羽鸡苗、肉鸭、鸡蛋、农牧设备和兽药等。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要产品的客户或消费群体列示如下:(三)经营模式公司的经营模式是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与合作农户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共同完成合作养殖。公司负责鸡猪育种、营养和防疫等技术研发,生产出鸡苗、猪苗、饲料、兽药和疫苗,提供给合作农户饲养肉鸡和肉猪至出栏。在合作农户饲养过程中,公司提供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和环保处理等养殖关键环节一整套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做好过程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合作农户按照公司技术和质量标准规范饲养。合作农户饲养肉鸡、肉猪达到出栏天龄后,按公司指定地点和方式交还给公司,公司组织对外销售并与合作农户结算,支付委托养殖费用,该批次合作养殖结束。如果公司与合作农户有意续约继续合作,则重新签订新的委托养殖合同,进入下一批次合作养殖,主要流程图如下:1.紧密型“公司+农户”合作流程关键控制点(1)委托养殖合同的签订合作农户与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后,双方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开始合作。委托养殖合同约定公司提供给合作农户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养殖物资的权属为公司,合作农户在合同期间按流程领用,无需垫资;同时约定肉鸡肉猪的交付方式、交付天龄、结算方式等关键事项。其中结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流程定价的方式:约定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养殖物资的领用价格(该价格为公司通过养殖管理模型测算的流程定价,与市场价格不具有可比性);约定合作农户饲养肉鸡、肉猪达到出栏天龄应达到的上市率、正品率、均重、食品安全等质量标准,以及各质量标准对应的单位基础委托养殖费用。合作农户交付肉鸡肉猪时,公司根据其质量、数量以及对应的单位基础委托养殖费用计算得总收入,减去合作农户领用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物资的费用,得出相应的委托养殖费用。另一种是按照饲养成绩指标定价方式:以设定的饲养成绩基础指标及其对应的单位基础委托养殖费用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合作农户在饲养过程中实现的实际值综合计算,得出实际应支付合作农户的委托养殖费用。饲养成绩基础指标主要指上市率、料肉比、均重、头/只均药费等关键指标。(2)关键技术指标的掌握经过长期的技术研发和积累,公司掌握了不同畜禽品种在不同饲养条件和饲养阶段的成活率、正品率、耗料量、耗药量和生长体重等关键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存储于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用于监测、评估以及指导合作农户饲养现场的管理,实现对合作农户养殖过程的有效管控和规范饲养。(3)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持公司依托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精准分析合作农户在饲养过程中关键技术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提示技术服务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督促排查原因和指导合作农户改正,提升对合作农户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合作农户数量总数量4.30万户。各区域合作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分别为:华南区域40.42%,华东区域21.63%,华中区域16.97%,西南区域15.13%,华北区域3.78%,西北区域1.15%,东北区域0.92%。报告期内,公司养殖业务未发生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公布的重大动物疫情,未发生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2.“公司+农户”模式升级趋势公司紧密型“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已运行四十多年,是公司获得持续发展和壮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被业界称为“温氏模式”。近年来,随着经济、政策和行业技术的进步,公司不断迭代升级“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焕发模式新动力,出现“公司+家庭农场”、“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等合作模式。“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基本情况为:公司负责租赁养殖小区用地,统一做好“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土地)、建设规划和经营证照的办理等工作,然后通过以下多种形式与农户开展合作:第一种:公司出资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吸引农户到养殖小区内与公司合作养殖。第二种:合作农户出资,根据公司标准在养殖小区内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然后与公司合作养殖。这类农户通常是公司的长期合作农户,与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第三种:地方政府专项产业基金出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有时含租地),然后将养殖场出租给公司运营。公司发展合作农户到养殖小区内与公司合作养殖,并支付给合作农户委托养殖费用,支付给产业基金租金。“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基本情况为:公司将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和分销等功能集聚联合发展,形成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初步规划按照年产优质生猪50-100万头(或肉鸡6,000-10,000万只、水禽3,000-5,000万只)的规模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设高标准养殖设施,包括种畜禽繁育基地和肉畜禽养殖基地;二是建设行政和技术服务设施,包括产业化运营管理总部、技术服务中心和检测平台等;三是建设产业链相关配套设施,包括饲料加工厂、畜禽屠宰加工厂和仓储物流基地等;四是建设环保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废弃物处理设施、资源化利用设施和种养结合基地等。公司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实施主体,既是主要投资方,也是运营管理方。在养殖产业链的各环节与合作农户开展紧密深度合作,建立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形成产业化联合体。合作农户入园成为产业工人,可以从事专业化畜禽饲养,也可以参与园区专业服务队伍,或者参与产业链后端的屠宰分割、加工和包装等环节,成为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此外,公司也与外部第三方企业或专业机构、政府或其控股平台开展投资、建设和运营等层面的合作。目前,公司经营模式仍以紧密型“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为主,“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和“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为辅。公司通过深入践行“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不断优化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人文关怀、技术培训和优质服务。合作农户与公司实现互利共赢,互相依存,合作农户队伍稳定。(四)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的原料主要是玉米、豆粕、小麦和高粱等饲料原料。采购量根据肉鸡肉猪等畜禽饲养生产计划、安全库存和运输周期等因素确定。公司采用“集中采购为主,区域采购为辅”的采购模式。在决策方面,公司设立由公司分管副总裁、部门总经理、配方师和粮油行业研究员等组成的采购决策委员会。采购决策委员会拥有原料集中采购议价权和决策权,具体包括确定采购价格、采购总量、采购期、货运方式和配送地点等决策权力。采购决策委员会根据配方师、粮油行业研究员提出的饲料原料营养含量、配方结构、市场供需、价格走势等分析报告,结合自身研判后确定阶段性采购策略和采购方案。在实施方面,公司设立采购中心作为原料采购管理、实施和监督机构。采购中心下设区域采购中心、专业线采购部门和饲料贸易公司等单位,负责执行公司采购决策委员会制定的原料采购策略,组织协调物流运输和监控库存,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充足。各区域子公司根据生产需求,与供应商签署具体采购合同,并按合同进行采购;或者由公司饲料贸易公司签署合同并采购原料后,供应商按合同要求转销给区域子公司。各子公司也可根据所在区域粮食产量及市场行情,灵活采购少部分地产优势原料,作为公司大宗集中采购的补充。开展区域地产采购时,区域采购中心根据所辖区域子公司需求和市场行情,向公司采购中心提交原料采购申请,审批通过后,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进行采购。报告期内,公司采购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五)销售模式公司肉鸡的客户群体以批发商为主,终端零售商为辅;肉猪的主要客户群体为批发商和肉联厂。公司肉鸡、肉猪销售以活鸡活猪销售为主,屠宰销售和熟食加工为辅。公司直接批发销售给客户,由客户分销至全国各地市场,价格随行就市,交易模式为“款到发货”。公司根据产品特征和交货地点不同,交易方式有所不同。销售肉鸡时,客户在温氏商城提前下单订购所需要的品种和数量,公司根据销售订单统筹安排合作农户饲养的肉鸡出栏。合作农户接到公司通知,将出栏肉鸡运输至公司销售部进行验货过磅,与公司完成产品交接。公司销售人员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在销售部进行肉鸡品种搭配,与客户完成产品交付。销售肉猪时,客户在公司技术服务部完成相应销售手续后,由客户安排车辆至公司指定的已经完成产品上市前检测的合作农户装猪提货,然后到公司、客户和合作农户三方认可的地方过磅,并完成产品交接。销售模式变化趋势: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政策要求,未来将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目前,公司肉鸡、肉猪和肉鸭销售以毛鸡、毛鸭和毛猪批发销售为主,以屠宰后冰鲜销售或预制成熟食品销售为辅。未来,公司将逐步向“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销售模式转变。公司已布局屠宰加工业务,加强品牌营销策划,探索建设社区销售、产销直供(大型食品加工、团膳配餐企业)、大批发和线上直销等营销渠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掌控渠道、直配终端提高销售效益。1、概述报告期内,家禽生产平稳,供给充足。全国家禽出栏173.4亿只,比上年增加5.1亿只,增长3.1%。黄鸡价格整体平稳。全国生猪出栏有所下降,供需矛盾有所改善。报告期内全国生猪出栏70,256万头,比上年下降3.3%,生猪市场交易价总体上高于上一年。受益于饲料原料价格下降,疾病防控有效,生产成绩提升,养殖成本下降,公司经营业绩良好。本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业绩如下: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分析如下:(1)公司营业总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肉猪类销售收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1,049.24亿元,同比增长16.68%,其中肉鸡类收入357.18亿元,同比下降2.58%,肉猪类收入648.55亿元,同比增长33.71%,肉鸡类和肉猪类总收入1,005.72亿元,占营业总收入95.85%。报告期内,公司肉鸡销量12.08亿只,同比增长2.09%;毛鸡销售均价13.06元/公斤,同比下降4.60%。肉猪销量3,018.27万头,同比增长14.93%;毛猪销售均价16.71元/公斤,同比增长12.83%。公司肉鸡、肉猪销量增加是因为公司养殖规模提升,出栏量增加。肉鸡类销售收入下降主要原因是销售价格下降。肉猪类销售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销量和价格同步增长。(2)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肉鸡肉猪双主业均实现较好盈利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利润总额95.72亿元,同比增长250.26%,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2.30亿元,同比上升244.46%。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强抓生猪基础生产管理和重大疫病防控等工作,核心生产指标持续改善,生产成绩持续向好,同时饲料原料价格下降,养殖成本同比大幅下降,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上升。公司养鸡业务持续保持生产高水平稳定,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下降的影响,养殖成本同比下降,且养殖成本下降幅度大于销售价格,公司养鸡业务利润同比上升。(3)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资产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938.58亿元,较期初上升1.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409.52亿元,较期初上升23.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6.19元,较期初上升23.82%,资产负债率较上期末下降了8个百分点。总资产周转率为1.12,比上一期提高了19.33%,这主要得益于公司管理层不断优化资产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出的结果。(4)公司在生产经营方面主要开展的工作报告期内,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极限成本竞争的行业格局以及重大疫病的持续威胁,公司管理层按照董事会“固本强基、稳健发展”总基调,聚焦“降成本、保盈利”核心任务,以思想建设引领从严治企,系统推进“防、降、创、谋、稳”举措,带领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努力,成功实现鸡猪主业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销量创历史新高,成本竞争力不断增强,各相关业务运营良好,公司营业总收入破千亿、利润近百亿。报告期内,主要开展以下工作:第一,强化拼搏奋进思想引领作用,激发各级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报告期内,公司系统开展从严治企第二阶段工作,提出三年实施总路线,围绕总体要求、五大方向落实十五项举措,激发各级团队“勤干、善干、实干”热情,企业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持续开展廉洁警示教育,组织各级干部和员工签订高风险岗位承诺书,同时对违反生活作风、职业操守、工作规定、廉洁纪律等行为实行举报奖励制度,组织销售、采购等各业务线开展自查自纠,从严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及时堵塞管理漏洞,营造出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氛围。第二,系统推进“防、降、创、谋、稳”重要举措,锚定提质增效总目标“防”即做好畜禽疫病防控,成效明显。报告期内,种猪、肉猪的生产关键指标持续改善。种猪PSY达到23.7头,恢复到2018年水平,肉猪上市率稳定提升至92.3%,养猪业大生产总体稳定。养鸡业抓好品种选育与疫病净化,种源竞争优势持续凸显,生产成绩持续保持高水平,肉鸡上市率达95%,竞争力保持稳固。“降”即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组织专家能手拆解各生产单位生产成本指标,对标对表,挖掘差异原因,建立制度形成以先进带动后进,促后进追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其中“猪苗降百”“肉猪降百”“药物降本”专项行动顺利达成行动目标。加强供应链管理,饲料原料招标采购降本明显;开展种鸡场、种猪场、饲料厂流程梳理,饲料厂能耗、制造费等进一步降低,种鸡场、种猪场、饲料厂人均产出同比提升12.1%、24.57%和13.1%。“创”即创收增利。畜禽产品销售遵循“量价平衡”原则,策略得当、销售畅通,实现量利齐升。公司营销部大客户中心改革成效初显,大客户签单及交易额超目标完成。探索肉猪分级销售模式,试点营销体系与业务流程改革,实现溢价增收;养禽业持续推动以销定产调节奏,以产促销保畅通工作,实现有效增量增收;联合同行企业发起成立中华土鸡美食文化推广中心,启动中华土鸡消费振兴计划,为未来打开发展新空间。探索外卖仔猪,丰富产品品类,提高经营灵活性,进一步创收增利。“谋”即谋划中长期规划。报告期内,公司立足“百年温氏蓝图”的中长期目标,遵循“固本强基,稳健发展”的总基调,深入分析各个业务市场需求及竞争力,确立以“提质稳速,提升单产,卓越运营,盈利优先”为指导方针,统筹科学制定“六五”规划,部署了公司未来五年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稳”即发展稳健有序。公司高度凝聚共识,明确不盲目增量的发展策略,通过提升单产来提高单位利润贡献。从以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回归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坚持向内要效益,推动各环节深挖成本与增效空间,通过变革管理思维,重构业务流程,调适企业运营,提高运营效率。第三,提升创新驱动战略定位,积蓄未来可持续发展力量持续开展“强技提质”三年大行动,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与跟踪机制,有序推进各项项目,公猪优选增效与优势基因放大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饲料报酬选育专项提升计划、统筹实施饲料厂管理等项目取得较好成效。成立公司创新委员会,明确各层级职责。完成管理创新顶设,明确了六大目标、两大抓手、十大举措,“金点子”项目试点、大客户管理提升等速赢项目进展良好。完成技术创新顶设,构建了“234技术创新体系”和温氏IPD端到端流程,屠宰型竹丝鸡全产业链融合研发与推广应用、PSY提升速赢项目有序开展。研发重要疫病全场景检测试剂及设备,构建猪重要疾病全基因组测序平台,赋能疫病预警和精准防控;猪基因芯片更新升级实现100%国产化;水禽品种性能显著优于同行;肉鸡精准营养取得新进展。数字化先行示范区赋能试点单位提绩提效,打造出可复制的畜禽数字化方案包;生物安全、种蛋孵化、原料运输、产品配送等领域数字化建设有序推进,AI技术已在全景视频肉猪盘点、数据助理等场景探索应用,赋能业务降本增效。第四,相关业务持续高效发展公司相关业务由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化运营和管理。公司总部只对其高级管理人员任免、重大投融资、重大资产处置、对外担保、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进行把控,一般经营事项充分放权,通过激励手段促进其根据自身实际及所属行业特点灵活决策,高效经营。报告期内相关业务经营业绩继续保持良好。兽药业:销售收入22.90亿元(含对内销售),其中对外销售收入8.39亿元,同比增长13.78%。农牧设备业:销售收入11.11亿元(含对内销售),其中对外销售收入2.32亿元。食品加工业:销售鲜品鸡1.72亿只;预制菜2.54万吨;屠宰生猪136.34万头。其他养殖业:销售肉鸭5,175.32万只,肉鸽241.23万只,鸡蛋6.10万吨。金融投资业:各项业务运营稳定,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继续稳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71.63亿元,其中股票类14.89亿元、证券类基金5.34亿元、理财产品类7.30亿元、非上市股权44.09亿元。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