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物产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浙江物产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物产环能
  • 企业英文名: ZJMI Environmental Ener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3071.SH
  • 注册资本: 55795.444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12-16
  • 大股东: 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54.12%
  • 董秘: 王竹青
  • 董秘电话: 0571-87231399
  • 所属行业: 批发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章方杰、方家元
  • 律师事务所: 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137号
  • 概念板块: 贸易行业 浙江板块 沪股通 生物质能发电 绿色电力 储能 换电概念 央国企改革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0-06-29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000142911467W
  • 法定代表人: 陈明晖
  • 董事长: 陈明晖
  • 电话: 0571-87231399
  • 传真: 0571-87231399
  • 企业官网: www.zmee.com.cn
  • 企业邮箱: wchnsa@zmee.com.cn
  • 办公地址: 杭州市庆春路137号
  • 邮编: 310003
  • 主营业务: 煤炭流通业务、热电联产业务和新能源业务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煤炭及制品销售;货物进出口;国内贸易代理;进出口代理;生物质能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环保咨询服务;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合同能源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物业管理;装卸搬运;财务咨询;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企业管理咨询(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 企业简介: 浙江物产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3071.SH),是集“能源贸易+能源实业”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上市企业,前身是浙江省燃料总公司,始创于1950年;2000年首次混改为浙江物产燃料有限公司;2012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变更为现公司名称;2021年成为A股市场首家“主板拆主板”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是AAA信用企业,是国家发改委认定的第一批电煤重点保供贸易企业。公司主营煤炭及制品销售、货物进出口、生物质能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环保咨询服务、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合同能源管理等。公司实施“能源贸易+能源实业”双轮驱动。能源贸易板块是煤炭行业领先的能源贸易集成服务商。多年来与国内上游各煤炭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内外拥有发达的营销网络和强有力的营销团队,在秦皇岛、京唐港、曹妃甸、天津港等主要中转港及印尼、新加坡等海外资源点设有办事处,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集成服务,“物产环能”品牌获得业内一致认可。年销售煤炭近6000万吨,其中进口煤炭超1000万吨,进出口总额超10亿美元。能源实业板块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资源综合利用之路,聚焦热电联产、一般工业固废处置、生物质综合利用、光伏发电、储能、电力交易等综合能源服务,支持区域节能减排和经济绿色发展。省内已形成六家热电企业规模,2023年供热834.88万吨、供电13.20亿千瓦时、供压缩空气27.80亿m,覆盖热网主管道511公里;另有三家新能源平台公司,明确了新型储能、光伏储能和绿色物流三大产业链发展方向,其中桐乡343MWht熔盐储能示范项目入选2023年度省“尖兵”研发计划,许昌年产2GWh电化学储能全自动产线已实现量产,德清19MW光充储一体项目已全容量并网发电。公司注重创新发展,建有“两院、两站、八中心”的创新平台体系,旗下新嘉爱斯、桐乡泰爱斯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新嘉爱斯还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系列奖项,并多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污泥处置、生物质发电以及热电气冷多能联供技术水平居于行业领先地位。未来,公司将在“聚能”文化引领下,继续秉持诚信经营、合作共赢的理念,勇担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在新能源、绿色环保等领域持续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成为绿色高效的环保能源综合服务引领者,打造百年环能,实现基业长青。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物产燃料成立于2000年6月29日。本公司是由物产燃料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2年3月31日,物产燃料母公司净资产为508,690,912.20元,扣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值2,785,160.40元后为505,905,751.80元,物产燃料以505,905,751.80元为基础折合成股本457,522,642元,其余48,383,109.80元计入资本公积。2012年6月25日,天健会计师出具了天健验[2012]215号《验资报告》对本次整体变更的出资情况进行了验证。2012年7月6日,公司完成了股份公司设立的工商变更登记,取得了注册号为33000000002393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03年9月,注册资本增至5,500万元。2005年6月,注册资本增至7,800万元。2007年6月,注册资本增至9,000万元。2008年10月,注册资本增至20,000万元。2011年3月,注册资本增至44,000万元。2012年4月,注册资本增至45,752.2642万元。2012年7月,物产燃料整体变更为物产环能。2020年8月28日,物产中大办公会通过[2020]28号决议,同意分别向物产金属、物产国际转让物产环能2%股权,转让价格以万邦评估对物产环能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出具的万邦评报[2020]43号《评估报告》(评估基准日为2019年12月31日)为基础、结合物产环能1-6月份的期间损益确定。2020年9月22日,物产中大分别与物产金属、物产国际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不存在重大资产重组情况。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变化和收购兼并情况如下:1、收购富欣热电30%股权;2、收购秀舟热电19%股权。
  • 商业规划: 自1950年以来,公司在能源领域深耕细作七十五载,锚定“成为绿色高效的环保能源综合服务引领者”战略愿景,始终聚焦能源产业实现强链、延链、补链,为保障国家能源稳定与安全贡献力量:一方面公司充分发挥煤炭供应核心职责,构建高效、全面的煤炭运销网络,确保煤炭资源稳定供给;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投资自建或收购方式不断扩大热电联产业务板块,致力成为绿色低碳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领跑者,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公司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加速推进绿色转型升级。2024年,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公司坚定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始终以奋斗者姿态不断深化创业创新,在能源供应链集成服务、园区综合能源服务以及新能源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7.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9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一)聚焦业务链条延伸,打造煤炭流通协同生态圈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公司专注于打造优质高效的煤炭供应链,通过强化上下游业务合作,构建煤炭流通协同生态圈,打破能源存量资源与消费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以“能源提供+服务赋能”的方式,持续助力下游客户降本增效。公司连续两年荣膺“中国能源企业(集团)500强”称号,在最新榜单中位居第123位。有效拓展煤炭上游资源,构建战略合作生态圈,夯实能源供应链的资源储备。2024年,公司国内、国际煤炭业务齐头并进:国内市场中,公司与众多优质矿产企业不断强化战略合作关系,打通关键物流运输节点,构建了“坑口-站台-港口”的资源协同网络,实现煤炭供应链各环节高效运作;海外市场中,公司凭借在新加坡、印尼等地的前瞻性布局,成功与多家海外矿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国际煤炭流通业务增长强劲,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共享区域经济发展红利,拓宽能源供应链的辐射范围。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内陆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其在国家能源供应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公司以疆煤外运为战略支点,积极开拓疆煤采购与销售市场,锁定优质煤矿资源,构建覆盖西北五省、川渝经济圈及蒙西能源走廊的购销网络。2024年是党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周年,公司依托“两湖一江”交通枢纽通道,在湖北设立公司,为中部地区企业客户提供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服务,助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二)聚焦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推动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公司以热电联产业务为核心枢纽,构建了服务于广大终端客户的能源网络,综合提供电力、蒸汽、压缩空气等多种能源产品。公司凭借卓越的能源运营能力,已累计为超600家客户筑牢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防线,能源输送网络高效运转,为区域内各行业的稳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固废协同处置,通过“能源中枢+固废处置”的业务模式,进一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下属企业于2024年分别取得三体系认证证书、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资质;旗下浙物云能年产2GWh储能产线顺利投产,pack及储能柜等产品成功投入市场;首个示范园区“德清线缆光储充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公司通过打造“制造—开发—运营—服务”新能源产业链,持续为客户提供高效、低碳的能源服务,不断完善新能源业务体系。(三)聚焦技术迭代研发,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公司紧随新型储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前沿技术革新,通过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成功打通从实验室理论研究、中试验证,直至产业化落地应用的完整链路。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1.40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同比增长14.96%。在新型储能领域,公司基于混合储能的多能耦合智慧低碳供能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并获得节能降碳专项2024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公司参与编制的《熔盐储罐技术要求》(T/CIET678-2024)、《熔盐储能系统技术规范》(T/CIET685-2025)等国家行业规范要求获批发布实施,逐步构建起公司在熔盐储能领域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固废处置领域,公司深入研究废旧橡胶、退役光伏组件以及热电联产固废协同处置相关技术。其中,废橡胶精准高值转化与低碳高效利用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减污降碳标杆项目和2024年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绿色化方向);《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及绿色资源化再利用研发中试项目》完成主要工艺批量小试验证以及设备设计和选型,相关项目入选2025年度省“尖兵”研发攻关计划;公司牵头的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宗固体废物绿色处置技术、装备研发—基于大宗有机固废绿色处置的高效热电气联产联供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于2024年11月8日通过专家评审并完成验收。(四)聚焦组织效能提升,助力业务可持续增长组织效能是支撑公司业务持续增长的底层架构,公司通过强化多维管控体系,实现风险防控与管理效能双提升。在风险防控方面,公司形成了业务风险管控和安全风险管控双支柱体系,依托体系健全、精准高效的管理模式,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连续3年进入浙江上市公司最佳内控30强,最新排名位列第18位;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完善安全生产数字化管控平台,参编的《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DL/T2655-2023))正式发布实施。2024年全年公司下属所有企业安全事故0起。在管理效能方面,公司推动跨团队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通过组织架构优化与创新文化培育,挖掘管理生产力;聚焦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内部管理优化,激发员工潜能,并针对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构建多元化人才队伍,提升企业组织活力与管理效能。截至2024年底,公司高层次人才累计达111人,职称体系覆盖正高8人、高级135人、中级392人,新增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