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以“做强叶片、做优玻纤、做大锂膜”的产业发展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叶片、玻璃纤维及制品、锂电池隔膜三大主导产业,同时从事高压复合气瓶、膜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新材料技术研发;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玻璃纤维及制品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隔热和隔音材料制造;隔热和隔音材料销售;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业工程设计服务;对外承包工程;特种设备销售;有色金属合金销售;机械设备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进出口代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由原中国中材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于2001年12月28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设立的股份制企业。
2006年11月20日,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6年“两材重组”后,隶属于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中材科技承继了原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和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三个科研院所五十多年的核心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拥有完整的非金属矿物材料、玻璃纤维、纤维复合材料技术产业链,是我国特种纤维复合材料领域集研发、设计、产品制造与销售、技术装备集成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业务产品紧扣新能源、航空航天、节能减排等应用领域。
报告期内,泰山玻纤充分发挥高端产品结构占比高的优势,盈利能力大幅跃升,共销售玻璃纤维及制品67.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归母净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特种纤维布实现销售895万米,产品覆盖低介电一代纤维布、低介电二代纤维布、低膨胀纤维布及超低损耗低介电纤维布全品类产品,且均已完成国内外头部客户的认证及批量供货,产品性能媲美国际厂商。
生产经营方面,高端产品助推结构优化,多维降本成果显著。
报告期内,玻璃纤维产品均价同比增长14%;风电类产品销售同比增长44%;LFT纱、高模短纤、扁平纤维销量同比均实现增长,LFT产品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通过开展生产全流程降本增效专项,依托数智化系统,产品生产成本同口径同比下降6%,成本优势有效转化为效益增长动能。
报告期内,玻璃纤维产品毛利率达26%,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产能布局方面,聚焦高端扩产,推进绿色升级。
太原基地一线2月投产,新增年产能15万吨,二线5月开工,预计年底建成投产;特种纤维产能扩容,低介电球窑生产线及低膨胀生产线建成点火,累计已建成5条低介电、低膨胀特种纤维生产线;推进绿色体系建设,深化绿色生产制造,淄博基地获评“绿色工厂”。
产品研发方面,强化技术卡位,引领标准制定。
在特种纤维技术领域,实现了从源头配方到终端产品的全链路自主研发与制造。
核心技术涵盖高性能配方设计、先进制备工艺与核心装备、精密漏板设计与制造、以及特种纤维布织造技术,并悉数拥有独立知识产权。
低膨胀纤维布打破国外垄断局面,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能够规模化生产低膨胀系数纤维布产品的供应商。
超低损耗低介电纤维布率先完成行业头部覆铜板厂商客户认证,实现市场导入及产业化供应。
聚焦超低介电纤维及超薄电子布关键制备技术、热塑性玻纤用水性聚氨酯等前沿领域开展科研项目攻关。
(二)风电叶片业务1、主要业务概述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材叶片是专业的风电叶片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提供商,其产品下游客户为风电机组整机商,终端用户为风电场开发商。
作为国内风电叶片行业领军企业,中材叶片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在国内位居行业前列。
中材叶片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拥有完全独立自主设计研发能力,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风电叶片设计和技术服务。
目前,中材叶片拥有31-147米1.0MW-20MW+全系列超过150款产品型号,覆盖陆上和海上各种不同风况,适用于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海上等不同运行环境;拥有江苏阜宁、江西萍乡、江苏连云港等14个国内生产基地及1个海外生产基地,合计年产能超30GW。
2、行业情况2025年上半年,中国风电行业延续强劲增长态势,在能源转型与政策支持下呈现全方位突破,国内新增装机显著增长,客户需求持续释放。
根据国家能源局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上半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51.39GW,同比增长98.9%;截至6月底,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
产业布局呈现区域分化,西北部风光大基地规模化开发进程持续加速,江苏、广东等标志性重大项目推动海上风电装机同比增长。
政策层面,上半年国家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加速推动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海上风电发展方面,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鼓励海上风电集中集约布局、集群式开发;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助力新能源消纳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通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建设优化,支撑2025-2027年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纳利用,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围绕构网型技术、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智能微电网、算力与电力协调、虚拟电厂、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新一代煤电等七个方向开展试点工作。
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136号文”),旨在进一步推进新能源市场化改革、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6月底,多省已陆续发布“136号文”配套实施方案,在竞价机制和电价安排等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细则,有利于新能源相关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得益于风电市场活力显著提振,风机中标价格止跌回稳,行业生态持续优化。
叠加技术及供应链降本、规模化效应,国内风电行业盈利水平得到修复。
随着海外订单交付上量,有望进一步带来利润增量。
3、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中材叶片通过深化客户战略巩固市场地位,依托技术创新驱动产品竞争力,优化国内产能并加速海外布局,同时强化管理效率和数智化能力,成功构建“技术+产能+市场”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报告期内,中材叶片业绩高速增长,销售风电叶片15.3GW,同比增长103%。
生产经营方面,规模与效率双突破,降本成效显著。
上半年,实现风电叶片板块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归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258%。
产能利用率超过90%,同比大幅上升,实现生产资源高效配置与产出效率提升。
产能布局方面,海内外双轮驱动战略稳步推进。
国内区域精准覆盖,海外实现新突破。
为高效响应西北区域市场需求增长,提升新疆基地生产能力;卡位海上风电高地,汕头基地加速建设;加快海外产能布局,巴西基地4条产线全部投产,中亚乌兹别克斯坦项目正式落地。
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构筑技术壁垒。
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大型风电叶片复材拉挤成套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新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合作开发国内首套直径220m+可回收风电叶片完成吊装;完成16MW漂浮式机组SI122F叶片试制开发,实现在深远海风电领域的重大突破;持续强化产品竞争力,推动主流产品迭代升级,打造SI108系列核心拳头产品;智能制造实现新升级,推进预制瓦自动化生产、布层预绗缝结构设计、高精度装配技术开发,致力于打造质量规范、生产高效、成本领先、客户信赖的行业标杆生产线;知识产权布局持续深化,申请国际、国家发明专利63项,制定/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多项。
(三)锂电池隔膜业务1、主要业务概述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材锂膜是具有世界一流技术和产品的锂电池隔膜研发及制造企业。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已在山东滕州、湖南常德、湖南宁乡、内蒙古呼和浩特、江西萍乡、江苏南京、四川宜宾布局了7个生产基地,并积极推进海外匈牙利基地建设;拥有国际先进的湿法隔膜制造装备以及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3-12μm湿法隔膜及各类涂覆隔膜产品,产品覆盖国内外主流锂电池客户市场,与国内、国际锂电池头部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
2、行业情况锂电池隔膜作为锂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
随着下游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市场需求较快增长。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延续高速增长,产销量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41.4%和40.3%,渗透率升至44.3%,直接拉动动力电池需求;储能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储能电池需求成为锂电池行业的新增长极;消费电子领域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全球消费电子出货量回升,电池技术升级带动需求,新兴品类贡献增量,促进消费类锂电池出货增长。
GGII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总出货量达到750~760GWh,同比增速为60%~65%,其中二季度储能电池环比增速超80%、同比增速高达110%~120%,动力电池环比增速为15%。
得益于市场需求增长,报告期内锂电池隔膜行业保持高增长态势。
根据ICC鑫椤资讯数据统计,上半年国内锂电池隔膜产量136.2亿平米,同比增长49%,其中湿法隔膜产量111.8亿平米,同比增长60%。
尽管需求增长,但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锂电池隔膜企业大规模产能集中释放,头部企业通过扩产巩固地位,二线企业加速扩张,导致行业内产能阶段性供过于求,成本竞争与价格竞争激烈,短期内尚难扭转。
报告期内,锂电池隔膜市场价格仍承压,头部企业通过主动降价争取份额的同时,加速出海步伐,寻求利润增量。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行业内企业依靠打造优质的客户结构及产品结构、持续的降本增效保持核心竞争力。
3、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中材锂膜依托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精益制造和全链降本构建长期竞争力,合计对外销售锂电池隔膜13亿平米,同比增长60%。
实现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22%。
市场销售方面,巩固国内,开拓国际,持续深化战略客户开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销量同比实现大幅提升,其中,涂覆销量同比增长130%,占比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国际客户销量同比增长60%。
5μm超薄基膜实现规模化量产并成功投放市场,预计下半年出货量将继续提升。
成本管控方面,深耕细作,内部挖潜,生产全链条降本成效显著。
通过提升OEE(设备综合效率)、能源成本优化、人力资源效能、材料利用率和国产化替代等专项行动计划或举措,成本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报告期内,中材锂膜OEE较2024年提升7个百分点。
产能布局方面,全球化与绿色转型协同推进。
报告期内,中材锂膜首个海外匈牙利基地落地。
海外产能建设将更高效满足国际客户需求,加速推进锂电池隔膜产业国际化布局,显著提升公司产品业务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萍乡基地获评“绿色工厂”,滕州基地获评“省级绿色供应链”。
技术研发方面,以前沿突破为牵引,积极布局新技术。
半固态电池隔膜完成配方开发和上机验证,进入电池循环测试阶段;超薄高强4μm/3μm产品已形成技术储备;点涂和芳纶涂覆等涂覆新技术、新工艺全面应用并实现量产;积极推进锂电池隔膜在低空经济、大数据中心和智能机器人等锂电池应用新场景的产品开发及布局;水系陶瓷涂覆等5项新授权专利实现产业化,新申请发明专利35项(含8项国际专利)。
(四)其他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储氢气瓶产业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共销售储氢气瓶共0.3万只,市场占有率和公告数持续保持国内第一。
苏州有限已建立三个气瓶海外营销机构,全面打开国际市场。
南玻有限、北玻有限、苏非有限作为公司创新孵化平台,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瞄准突破卡脖子技术,发展特色主导业务。
报告期内,高强玻璃纤维、高硅氧纤维、玻璃微纤维纸等产品销量均实现同比增长。
公司系于2001年11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国经贸企改(2001)1217号文批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总公司、南京彤天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明电光源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恒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证监发行字[2006]99号文核准,本公司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790万股,股票面值人民币1元,于2006年11月2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0]1702号《关于核准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文件核准,本公司非公开向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原名为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中节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于2010年12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20日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注册号为10000000003615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