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广东建工
- 企业英文名: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2060.SZ
- 注册资本: 375439.324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6-08-10
- 大股东: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70.05%
- 董秘: 林广喜
- 董秘电话: 020-33974869
- 所属行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兵、唐文婷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广州)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广深大道西1号1幢水电广场A-1商务中心20层
- 概念板块: 工程建设 广东板块 破净股 深股通 融资融券 深成500 机构重仓 新型城镇化 绿色电力 抽水蓄能 储能 碳交易 氢能源 乡村振兴 PPP模式 一带一路 央国企改革 粤港自贸 水利建设 风能 太阳能 新能源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1-12-27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0007349924088
- 法定代表人: 谢彦辉
- 董事长: 张育民
- 电话: 020-61776998,020-33974869
- 传真: 020-33976964
- 企业官网: www.gdcegs.com
- 企业邮箱: gdjg002060@vip.163.com
- 办公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流花路85号建工大楼9楼
- 邮编: 510013
- 主营业务: 市政工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等领域的工程建筑施工;水力、风力、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风电塔筒、光伏支架、建筑材料等制造业务;勘测设计与咨询服务
- 经营范围: 国内外、境内国际招标的建筑、公路、铁路、市政公用、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各类别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机电工程、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隧道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水工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专业承包;房屋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境外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出口;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工程技术研发及转化;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固定式、移动式启闭机等制造安装;公路、铁路、水务、水电、城市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实业投资,对外投资;工程机械销售;起重机械制造、安装、维修(具体按照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及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经营);国内船舶管理业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建工)成立于2001年,由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是广东省属国有控股唯一一家建筑业上市公司。2023年1月,广东建工完成重大资产重组。2024年2月7日,广东建工正式更名,证券简称由“粤水电”变更为“广东建工”(股票代码:002060)。重组后的广东建工是广东省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主要业务涵盖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等“建筑设计、技术研发、投资开发、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大建筑业”产业链条,以及水力、风力、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及装备制造业务。拥有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等四类五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建筑工程咨询、水土保持编制甲级及专业配套齐全的资质体系;拥有五项(规划、勘察、建筑、市政、水利行业)甲级设计资质和国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在新征程上,广东建工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历次全会精神,始终践行“奉献智慧力量,建设美好生活”企业使命,锚定成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着力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型城乡建设建造服务运营商和清洁能源投资开发运营商,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积极更大贡献。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模式情况1.工程建筑施工建设经营模式主要为单一施工模式、投资人+EPC模式等。(1)单一施工模式,公司在拥有的工程承包资质范围内提供施工总承包服务以及工程专业承包服务。根据进度按月计量和收取工程款。(2)投资人+EPC模式,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地方基础设施投资,以EPC模式承担工程建设任务,项目后期运营通过使用者付费、项目经营性收入等方式收回项目投资。该模式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是市场竞争风险,市场主体多、参与度高,市场竞争激烈。二是材料、劳务、施工机械等价格变动导致的施工成本变动风险。2.清洁能源发电业务模式主要为投资、建设、运营,收入来源为售电。公司在取得政府相关机构下发的清洁能源项目批复或备案证,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后,对项目进行投资建设;项目运营期,公司将所发电力销售给电力公司,通过其电网线路实现电力上网,按照市场化交易上网电量和市场化交易上网电价确认公司电力销售收入。该模式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是政策波动风险,国家《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逐步取消燃煤标杆电价,推动煤电与新能源电价并轨,叠加绿电交易、碳市场等机制,可能引发电力市场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二是技术成本风险,光伏组件、风电设备成本虽有所下降,但储能系统成本仍占项目投资较重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发电收益稳定性;三是消纳能力风险,新疆、内蒙古等新能源基地外送依赖特高压电网,跨省输电通道利用率不足70%时将导致弃风弃光,进而影响电站收益。公司清洁能源发电主要生产经营信息3.装备制造业务模式主要为承接项目、材料采购、加工制造、运输发货,收入来源为装备货款;承接项目后,公司采购生产原材料,加工制造成约定的成品,运输至合同约定的地点交货,收取货款。该模式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是原材料涨价风险,承接项目后,钢材、水泥、连接法兰等主要生产原材料、外购设备的涨价,将缩小项目利润空间;二是产能风险,若承接业务量大于实际生产产能,将面临供货不及时的合同罚款。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的业务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二)融资情况公司融资途径主要有银行贷款、票据等,均已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三)质量控制情况1.质量控制体系:(1)质量目标以合同约定为主,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工程质量奖项;(2)组织体系以公司管理者代表(总工程师)分管,科技信息与工程管理部(总工室)为职能部门,项目经理/总工、项目专职工程师直接控制的管理体系。2.执行标准:国家和行业规范、强制性标准。3.控制措施:(1)现场控制体系包括项目内部三检制度、公司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第三方检测、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质监机构监督管理;(2)质量管理机制包括公司质量管理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项目质量计划审批制度等。4.整体评价:工程质量全面受控,能全要素发现并及时采取系统有效的措施排除质量隐患。5.重大项目质量情况:在建重大项目未发生任何质量问题。质量控制体系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展开。即:计划(Plan)——明确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实施(Do)——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施工作业技术活动;检查(Check)——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防控质量事故;处置(Action)——对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四)安全生产情况2024年,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1、概述2024年,公司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高质量快速发展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广东省重大战略,扎实推进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主责主业,落实创新驱动,围绕工程建筑施工和清洁能源投资两大主业,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驱动作用,加快推进“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资产1415.6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7.6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73%;营业总收入683.15亿元,同比减少15.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8亿元,同比减少23.84%。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