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保 - 601601.SH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7-12-25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China Pacific Insurance (Group) Co., Ltd.
成立日期
1991-05-13
注册地
上海
所在行业
保险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中国太保
股票代码
601601.SH
上市日期
2007-12-25
大股东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8.82 %
董秘
苏少军
董秘电话
021-58767282
所在行业
保险业
会计师事务所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郭杭翔;王自清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10000132211707B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上海
成立日期
1991-05-13
法定代表人
傅帆
董事长
傅帆
企业电话
021-58767282
企业传真
021-68870791
邮编
200010
企业邮箱
ir@cpic.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中国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1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通过太保寿险为客户提供人身保险产品和服务;通过太保产险、太平洋安信农险为客户提供财产保险产品和服务;通过太平洋健康险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健康险产品及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太保资产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以及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通过长江养老开展养老金融服务及相关资产管理业务;通过太保资本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及相关咨询服务;通过国联安基金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公司还通过太保科技提供市场化科技赋能支持和服务。

经营范围:控股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保险企业的各种国内、国际再保险业务;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保险企业的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参加国际保险活动。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太平洋保险”)成立于1991年5月13日,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拥有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和资产管理等在内的保险全牌照,并在上海、香港、伦敦(A+H+G)三地上市。

太平洋保险以“建设具有市场引领力与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为目标愿景,为超1.8亿客户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财富规划和资产管理服务。

以“稳”筑基,主业保持稳步增长。

以“精”促进,价值基础进一步夯实。

寿险纵深推进“长航”转型,内含价值稳步提升,业务品质持续向好,保单继续率持续优化。

产险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通过深化客户经营,加强精细化管控,完善风险减量管理服务,综合费用率得到有效压降。

公司资产管理持续打磨跨越周期的资产配置框架体系和专业化投资能力。

以“新”攀高,强化高质量发展内核。

公司锚定“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金融加快突破,护航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落地多个行业首发产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

绿色保险深化创新,加大对新能源、绿色交通、绿色技术、碳金融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风险保障与投资支持力度。

普惠保险丰富供给,通过大病保险、惠民保业务、长护保险、农业保险等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升级,持续提升保险服务覆盖面和可及性。

养老金融打造特色,深度参与个人税延养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等业务试点,太保家园落地13城15园,交付床位数超8,800张。

数智太保加速推进,打造“保险、服务与科技”新模式,数字劳动力助力提升生产效率,健康险理赔等大模型应用场景得到拓展。

以“信”为本,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公司积极践行让客户信赖、监管放心、社会认可的诚信经营文化。

全力做好重大灾害的应对工作,理赔超过80亿元。

深化合规经营理念,强化风险内控机制,集团非标信用风险预警等项目荣获人民银行金发奖,产、寿险公司的监管风险综合评价结果继续保持良好。

太平洋保险秉持“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保险为民”的使命担当,助力乡村振兴与低碳发展,守护一老一小与健康养老,助力灾难救助与灾后重建,2024年对外捐赠5711万元。

展望未来,太平洋保险将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为目标愿景,为股东创造可持续回报,为客户守护美好生活,为社会贡献太保力量!

商业规划

业绩概述中国太保坚持专注保险主业,坚守价值,坚信长期,持续深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转型,总体经营业绩积极向好,公司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太保寿险纵深推进"长航"转型,推动多元渠道建设,优化产品结构,价值增长表现良好。

太保产险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承保盈利显著改善,保费收入稳健增长,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资产管理坚持穿越周期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强化专业化投资能力,实现良好投资业绩。

一、经营业绩2025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2,004.96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保险服务收入1,418.24亿元,同比增长3.5%。

集团净利润为278.85亿元,同比增长11.0%;集团营运利润为199.09亿元,同比增长7.1%。

集团内含价值为5,889.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其中集团有效业务价值为2,234.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

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95.44亿元,同比增长5.6%,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2.3%;新业务价值率15.0%,可比口径下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财产险业务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6.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4%,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实现较快增长,营运利润保持稳健增长新业务价值95.44亿元,同比增长5.6%,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2.3%;新业务价值率15.0%,可比口径下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规模保费1,934.70亿元,同比增长13.1%;寿险营运利润150.00亿元,同比增长5.0%;合同服务边际余额3,463.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深入推动产品转型,优化产品结构,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显著提升;强化业务品质管理,保单继续率保持高位。

财产险业务承保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保费收入持续增长承保综合成本率96.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其中,承保综合赔付率69.7%,同比持平;承保综合费用率26.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原保险保费收入1,141.86亿元,同比增长0.9%;车险深化新能源车经营,加强精细化管控,提升经营韧性;非车险着力优化业务结构,深化风险减量管理体系建设。

坚持基于保险负债特性的战略资产配置,投资业绩表现良好债权类金融资产占比75.0%,较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股权类金融资产占比14.8%,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核心权益占比11.8%,较上年末上升0.6个百分点;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收益率2.4%,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2.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1.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集团管理资产37,729.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其中,第三方管理资产规模8,482.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

人身保险业务太保寿险纵深推进"长航"转型,深化客户分层分类经营,推动多元渠道模式升级,新业务价值实现较快增长;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强化资负匹配管理。

太平洋健康险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渠道、新科技"战略,自营业务有效突破,发展质量日益提升。

一、太保寿险(一)业务分析太保寿险核心经营指标达成整体向好,规模与价值稳中有升,盈利能力、业务品质保持良好态势。

2025年上半年实现规模保费1,934.70亿元,同比增长13.1%。

内含价值达4,450.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新业务价值达95.44亿元,同比增长5.6%,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2.3%;新业务价值率15.0%,可比口径下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净利润206.99亿元,同比增长3.2%;营运利润150.00亿元,同比增长5.0%。

太保寿险以"客户为出发点、产服为切入点、队伍为落脚点"新理念为引领,将"长航"转型向纵深推进,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一是推动客户分层分类经营,牵引客层上移,持续优化客户结构。

上半年代理人渠道中客及以上客户占比达27.3%,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银保渠道高客同比增长75.4%,极高客同比增长85.4%。

二是推进"2+N"多元渠道模式升级,打造特色专业化队伍,提升经营质效。

上半年个险队伍规模实现企稳回升,核心人力产能同比提升,银保渠道、职域营销业务价值大幅增长,价值贡献稳步提升。

三是完善差异化的产服供给体系,强化牵引浮动收益型产品,多措并举优化产品结构。

上半年分红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大幅增长,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51.0%。

1、按渠道的分析太保寿险构建以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为主的多元渠道格局,拓展多元化价值增长路径。

(1)代理人渠道太保寿险通过优化队伍布局,加强体系化能力建设和数智化赋能,推动代理人渠道高质量发展。

搭建可量化的客户温度和客户价值体系,推动分层客户经营;围绕客户多元化需求,持续丰富差异化的保险保障和服务方案;聚焦重点区域,聚焦主管和高绩优代理人,强化优质队伍招募,做实队伍管理,强化队伍训练,推动队伍质态改善。

2025年上半年,代理人渠道实现规模保费1,373.80亿元,同比增长0.9%。

太保寿险2025年上半年月均保险营销员18.3万人,期末保险营销员18.6万人,同比增长1.6%,其中新增人力3.9万人,同比增长19.8%。

坚决落实"报行合一"监管政策要求,持续推动费用结构优化和投产效能提升,2025年上半年月均核心人力4.9万人,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7,120元,同比下降13.4%。

持续强化基础管理,培育分红险销售能力,核心队伍产能同比提升,2025年上半年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72,870元,同比增长12.7%。

(2)银保渠道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坚持以价值为核心,积极探索渠道融合新模式。

围绕合作渠道及客户需求,持续优化产品服务供给;强化渠道运营,深化股份行合作,加强国有行突破,持续推进网点深耕,保持网点产能优势;聚焦队伍专业能力建设,坚持优建、优管、优训,提升队伍数智化能力。

2025年上半年,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416.60亿元,同比增长82.6%,其中新保期缴规模保费88.40亿元,同比增长58.6%。

上半年期缴举绩网点总数达1.3万个,同比增长28.9%,月均期缴举绩网点数同比增长70.2%,其中国有行增速达164.9%。

(3)团政渠道太保寿险团政渠道坚持"扬长优短,长短融合"的经营策略。

职域营销业务聚焦重点行业和区域,依托集团资源协同优势,扩大优质项目供给,通过培育专业职域队伍,丰富职域转化场景,实现企业客户综合价值开发。

团险业务深入推进矩阵式精细化管理模式,提升重大项目支持能力。

普惠保险紧扣政策要求,加大长护保险业务布局,优化服务模式,提升经营效能,覆盖人群达2.2亿人。

2025年上半年,团政渠道实现规模保费128.92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职域营销上半年实现新保期缴保费6.11亿元,同比增长21.8%。

2、按业务类型的分析太保寿险围绕客户多元化需求,不断完善覆盖"健康保障、养老教育、财富传承"三大领域的综合性产品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健康保障方面,持续完善重疾险及医疗险产品矩阵,丰富中高端医疗等高品质就医产品。

养老教育方面,深化养老金融供给侧改革,聚焦核心客群提供品质养老储备。

财富传承方面,推出多款分红终身寿险,满足客户身价保障、资产传承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需求。

同时,太保寿险加强浮动收益型产品、商业保险年金、健康险产品推动,多措并举优化产品结构。

2025年上半年,分红型保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101.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商保年金新保规模保费290.30亿元,同比增长165.1%;健康险新保规模保费104.34亿元,同比增长5.8%。

太保寿险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完善"防诊疗复养"康养服务体系。

健康服务方面,持续升级"太保蓝本"一站式就医协助、结节与颈动脉早筛、高客境内外体检等特色健康服务,打通健康服务与理赔直付、住院垫付等服务流程,实现健康服务覆盖客户1,358万,同比增长12.6%。

积极探索医康养融合模式,源申康复医院实现厦门、济南、广州三地落子,其中厦门源申康复医院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开业。

养老服务方面,在全国13个城市完成15个"太保家园"养老社区建设,全面覆盖长者自理至护理阶段需求。

2025年上半年在住人数、床位规模、入住率均显著提升。

优化"百岁居"居家养老服务体验,设立超220个线下智慧体验中心,赋能主业发展。

3、保单继续率太保寿险持续强化业务品质管理,2025年上半年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96.6%,整体维持高位水平;个人寿险客户25个月保单继续率94.5%,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

(二)利源分析保险服务收入。

2025年上半年为422.74亿元,同比增长1.0%。

保险服务收入按照当期提供的保险合同服务而确认,并剔除了投资成分。

投资业绩。

2025年上半年为71.00亿元,同比增长10.3%。

投资业绩为投资收益高于准备金要求回报的部分。

受投资资产规模上升的影响,投资业绩增长。

综合上述原因,2025年上半年太保寿险实现净利润206.99亿元,同比增长3.2%。

二、太平洋健康险2025年上半年,太平洋健康险业务保持快速增长,自营业务有效突破,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发展质量日益提升。

上半年保险服务及健康管理费收入达到17.44亿元,同比增长39.3%,实现净利润0.39亿元。

太平洋健康险围绕"新产品、新渠道、新科技"战略,全面践行"产品即服务"价值主张,为客户提供有温度、更专业的健康保障和服务。

持续强化产品创新,不断丰富"蓝医保"产品矩阵,包括升级百万医疗险,满足非标体客群保障需求,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开发中高端医疗险,切实提升客户获得感。

强化"医+药+险"联动发展,推动医疗数据应用转化,与头部医院合作,实现带病体商保产品入院突破。

推广"医赔通",帮助保险用户实现"就医+理赔"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线上全流程服务,提升用户就医及理赔获得感。

持续发挥医疗险产品营运中台作用,全力为太保寿险、产险提供医疗险产品创新开发、客户运营等服务支持。

上半年,与寿险合作迭代"乐享百万2025版",推出银保专属高端医疗险,助力寿险医疗险实现增长;与产险合作上线家庭版"太健康全能保",提升车险客户健康险渗透率。

财产保险业务太保产险坚持效益优先,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承保盈利显著改善,保费收入稳健增长,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车险深化新能源车经营,加强精细化管控,提升经营韧性;非车险通过优化业务结构驱动价值增长,全面深化风险减量管理体系建设。

太平洋安信农险和太保香港实现稳健发展。

一、太保产险(一)业务分析上半年,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27.60亿元,同比增长0.9%,保险服务收入968.31亿元,同比增长4.0%。

实现承保利润35.50亿元,同比增长30.9%。

承保综合成本率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承保综合赔付率69.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承保综合费用率26.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1)机动车辆险太保产险车险业务保持稳健发展态势,通过加强渠道专业化建设、品质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数字化赋能,实现业务结构优化,成本有效控制,盈利水平提升。

2025年上半年,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36.06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家用车业务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占车险保费比例达19.8%。

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5.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2)非机动车辆险太保产险非车险加快优化业务结构,全面推进"防减救赔"一体化风险减量管理体系建设。

2025年上半年,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91.54亿元,同比下降0.8%。

受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影响,个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12亿元,同比下降129.9%。

非车险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97.6%,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剔除个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影响后,非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4.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主要险种中,健康险实现扭亏为盈,企财险承保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健康险业务持续优化政保合作,加强业务品质管控,提升风险管理和服务能力,筑牢政策性健康险业务根基。

商业性健康险通过场景化销售创新、精准化产品匹配及智能化流程改造,构建多元化增长体系。

2025年上半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5.19亿元,同比下降3.8%,承保综合成本率99.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农业险业务持续扩大三大主粮和重要农产品完全成本保险覆盖面,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重点拓展养殖业和渔业保险,创新开发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强化新技术运用,推进精准投保服务、优化精准理赔流程,持续提高保险服务质效。

2025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42.93亿元,同比增长4.7%,承保综合成本率98.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责任险业务聚焦新发展阶段需求,加大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力度,强化对实体经济保障功能,加强社会生产风险支撑,同时从严管控重点领域高风险业务,推进高赔付项目及险种的精细化治理,推动责任险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28.65亿元,同比增长3.3%,承保综合成本率99.4%,同比持平。

企财险业务巩固传统业务优势,保持电力、石化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巩固统保项目市场竞争力。

培育新兴业务动能,重点拓展绿色能源、半导体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客户,加快布局优质银行渠道业务、交叉场景创新业务及优质分散型小微业务。

构建全流程风控管理体系,通过"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加强风勘、核保、理赔一体化风险管控能力建设。

2025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50.81亿元,同比增长11.9%,承保综合成本率92.8%,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2、前十大地区保费收入太保产险前十大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737.85亿元,约占全司的65.4%,同比增长3.0%。

(二)利源分析保险服务收入。

2025年上半年保险服务收入968.31亿元,同比增长4.0%,高于保费收入增速。

其中机动车辆保险服务收入539.31亿元,同比增长3.0%,非机动车辆保险服务收入429.00亿元,同比增长5.4%。

保险服务费用。

2025年上半年保险服务费用911.83亿元,同比增长3.5%。

其中机动车辆保险服务费用508.36亿元,同比增长1.9%;非机动车辆保险服务费用403.47亿元,同比增长5.5%。

分出再保险合同净损益。

2025年上半年分出再保险合同净损失8.29亿元,同比增加5.95亿元,主要受分出业务规模、分出业务结构以及相关业务赔付率影响。

承保财务损失及其他。

2025年上半年承保财务损失及其他12.69亿元,同比下降36.9%,主要由于利率变化的影响,导致负债的货币时间价值金额下降。

总投资收益。

太保产险持续加大委托投资能力建设,优化权益投资的高股息策略,提高债券市场的机会把握能力,2025年上半年总投资收益41.51亿元,同比增长10.9%,主要由于买卖价差、分红收入同比增加。

综合上述原因,2025年上半年太保产险实现净利润57.33亿元,同比增长19.6%。

二、太平洋安信农险太平洋安信农险聚焦农险专业化经营,持续拓展政策性农险业务,落实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加快特色商业性农险业务发展。

2025年上半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39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农业险8.99亿元,同比增长7.7%。

保险服务收入11.56亿元,同比下降3.3%。

承保综合成本率100.9%,同比持平;净利润0.99亿元,同比增长39.4%。

三、太保香港公司通过太保香港开展境外财产险业务。

截至2025年6月30日,太保香港总资产13.82亿元,净资产3.84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6.9%。

承保综合成本率98.0%,净利润0.16亿元。

资产管理业务公司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责任投资"的理念,树立"价值投资的长期意识、资产配置的全球意识、保险资管的全局意识、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意识、新兴领域的前瞻意识、激励约束机制的市场意识",高质量做好资产负债管理与投资管理工作。

公司基于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长期可持续的根本前提,积极探索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新方法,进一步完善穿越周期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和强化投研能力与合规风控能力。

公司在战略资产配置的牵引下开展有纪律且灵活的战术资产配置,严控信用风险,持续延展固定收益资产久期,降低再投资风险;积极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进一步强化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境外投资初显成效,投资业绩表现较好,集团管理资产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一、集团管理资产截至2025年6月末,集团管理资产达37,729.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其中集团投资资产29,247.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第三方管理资产8,482.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2025年上半年第三方管理费收入为11.38亿元,同比增长10.5%。

二、集团投资资产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宏观政策持续加力提效与产业结构深化转型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国民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持续向好的运行态势,经济内在活力持续释放。

市场需求在政策引导与消费回暖的双重推动下,已实现从止降企稳到稳步回升的积极转变。

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速拓展,为经济增长注入结构性新动能。

在权益资产领域,A股市场在政策支持与经济基本面改善的合力支撑下,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结构性机会不断显现。

固定收益领域,市场围绕基本面修复节奏与政策调控力度主线展开演绎,利率低位震荡,波动幅度收窄。

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资产负债多元匹配管理新模式,初步构建了净投资收益率加成的资负管理新方法论,在综合考虑产品管理、投资管理、财务与资本管理等诸多因素基础上,寻求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专业术语与管理工具,以实现资产端与负债端的高质量联动。

公司基于对宏观环境长期趋势的展望,进一步落实精细化的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一方面,持续加强长期利率债的配置,以延展固定收益资产久期;另一方面,适当增加公开市场权益类资产以及未上市股权等另类投资的配置,以提高长期投资回报;同时,持续管控信用类资产的配置比例,积极防范信用风险。

公司在战略资产配置的牵引下,开展有纪律且灵活的战术资产配置,积极主动应对权益市场波动和利率中枢趋势下行带来的双重挑战。

公司关注价值增长,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专业化能力建设,完善规范化、标准化投管体系,积极探索境外投资、多维度投资策略和创新型投资工具的运用;将提升资产配置能力与强化资本约束有机结合,全面夯实资本及投资管理的基础支撑;进一步完善信用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升ESG投资管理能力,加强绿色投资布局,探索建立考虑气候因素的保险资金战略资产配置框架。

从投资集中度来看,公司投资持仓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金融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等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强。

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品种相对分散;固定收益资产投资相关的偿债主体综合实力普遍较强,除政府债外,主要交易对手包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业。

(一)集团合并投资组合1、按投资对象分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债券投资占投资资产的62.5%,较上年末上升2.4个百分点;其中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占投资资产的47.4%。

固定收益类资产久期为12.0年,较上年末增加0.6年。

在企业债及非政策性银行金融债中,债项或其发行人的评级达到AA级及以上的占比达98.3%,其中,AAA级占比达96.3%。

公司拥有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团队和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进行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管理。

公司持续优化集团一体化的信评管理体系,依托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评估拟投资债券的主体和债项的信用等级、识别信用风险,并结合宏观市场环境和外部信用评级等因素,在全面、综合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决策,并对存量债券的信用风险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跟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视,按照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流程主动管控信用风险。

公司信用债持仓行业分布广泛,风险分散效应良好;公司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严格控制房地产等行业的风险敞口,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精选投资标的;总体来看,公司持仓的偿债主体综合实力普遍较强,信用风险管控情况良好。

公司股权类金融资产占投资资产的14.8%,其中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占投资资产的11.8%,较上年末上升0.6个百分点。

公司严格遵循有纪律且灵活的战术资产配置,持续推进投研资源整合和投研平台建设,加强对市场动态的及时跟踪研判;充分考虑新会计准则的影响,有效运用资产会计分类,对权益类资产进行积极主动管理,持续强化"股息价值"核心策略,并围绕核心策略构建多元化的卫星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公司非公开市场融资工具投资规模为2,929.64亿元,占投资资产的10.0%。

公司的非公开市场融资工具投资,在全面符合监管机构要求和内部风控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保险机构稳健经营的特点,严格筛选偿债主体和融资项目。

从行业分布看,融资项目分散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非银金融、不动产等行业,主要分布于北京、四川、湖北、山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

总体看,公司目前所投资的非公开市场融资工具整体信用风险管控良好。

具有外部信用评级的非公开市场融资工具占98.3%,其中AAA级占比达98.3%,AA+级及以上占比达98.3%。

高等级免增信的主体融资占73.7%,其他项目都有担保或抵押、质押等增信措施,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2、按会计核算方法分新会计准则下,公司投资资产主要分布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其他三类。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占比较上年末上升1.0个百分点,主要是该类资产下的债券、股票投资占比有所提高;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占比较上年末下降1.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该类资产下的债券、债券型基金、理财产品投资占比有所下降;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是该类资产下的债权投资计划占比有所下降;长期股权投资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是合营公司占比略有下降;其他资产占比较上年末上升1.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该类资产下现金、现金等价物占比有所提高。

(二)集团合并投资收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投资收益425.67亿元,同比增长8.9%,主要原因是分红和股息收入的增长;净投资收益率1.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总投资收益568.89亿元,同比增长1.5%,主要原因是净投资收益及证券买卖损益的大幅增长抵消了部分项目下降的影响;总投资收益率2.3%,综合投资收益率2.4%,同比分别下降0.4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当期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固收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同比下降的影响。

三、第三方管理资产集团第三方管理资产8,482.33亿元,其中,太保资产管理规模2,987.87亿元,占比35.2%;长江养老管理规模4,299.25亿元,占比50.7%。

(一)太保资产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波动加剧的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太保资产聚焦价值贡献,积极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推动市场化资产管理业务稳健运行。

截至2025年6月末,太保资产管理的第三方资产规模为2,987.87亿元,较上年末上升1.6%。

2025年上半年,利率低位运行,企业融资需求温和。

太保资产在另类投资业务中,继续聚焦高信用等级主体开拓业务,积极拓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上半年新增另类投资产品登记规模约60亿元。

交易所ABS和基础设施REITs业务稳步推进,累计完成3单ABS产品业务的登记和发行,合计规模约20亿元。

2025年上半年,太保资产积极服务低利率环境下的机构客户需求,通过纯债、"固收+"和股息价值等多策略整体方案,对接重点客户多层次、差异化的投资需求,促进核心策略产品做优做强,产品线做长做宽。

截至2025年6月末,第三方组合类资产管理产品与外部专户委托资产规模合计2,657.44亿元,较上年末上升3.1%。

(二)长江养老2025年上半年,长江养老聚焦养老金融主业发展,不断强化长期能力建设,着力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截至2025年6月末,长江养老第三方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合计5,222.6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第三方投资管理资产规模为4,299.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

长江养老不断丰富养老金管理策略,基本养老保险信用债组合管理规模稳步提升,累计业绩保持行业领先。

长江养老年金业务持续扩面提质,成为雄安新区建立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后的首批服务机构之一,"长江金色晚晴(集合型)企业年金计划"纳入首批2支雄安新区优选集合计划产品之一。

根据人社部披露的企业年金近三年累计收益率,长江养老集合固收和单一固收组合投资业绩分别位居行业第1位和第2位,单一含权组合投资业绩位列行业前1/3。

发展进程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旗下拥有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太保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

2007年,中国太平洋保险A股上市(中国太保,SH6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