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及境外机构所在有关监管机构所批准经营的业务。
经营范围:人民币和外币存款、贷款、清算和结算、资产托管、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保险业务以及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及境外机构所在地有关监管机构所批准经营的业务。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
自1979年2月恢复成立以来,本行相继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不同发展阶段。
2009年1月,本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7月,本行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本行是中国主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两大定位,全面实施"三农"普惠、绿色金融、数字经营三大战略。
本行凭借全面的业务组合、庞大的分销网络和领先的技术平台,向广大客户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还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人寿保险等领域。
截至2024年末,本行境内分支机构共计22,877个,包括总行本部、总行营业部、4个总行专营机构、4个研修院、37个一级分行、410个二级分行、3,314个一级支行、19,064个基层营业机构以及42个其他机构。
境外分支机构包括13家境外分行和4家境外代表处。
本行控股子公司主要包括综合化经营子公司、村镇银行、境外子行等。
2014年起,金融稳定理事会连续十一年将本行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2024年,以一级资本计,本行位列全球银行第3位。
截至本年度报告发布之日,本行标准普尔长/短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A/A-1,穆迪长/短期银行存款评级为A1/P-1,惠誉长/短期发行人违约评级为A/F1+。
今年以来,本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力支持“三农”和实体经济,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经营实力稳步增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业务经营延续稳健向好态势。
上半年主要业绩指标表现良好,业务经营保持较强韧性,央行MPA评估可比同业唯一一家连续13个季度获得A档。
截至6月末,集团资产总计46.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万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6.7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2万亿元,融资供给保持同业前列。
负债合计43.7万亿元,其中全口径客户存款新增2.60万亿元,存款偏离度连续5个季度在3%以下,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
不良贷款率1.28%,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22%,保持较低水平,逾期不良比95.11%,不良贷款认定标准严格;拨备余额持续增长,拨备覆盖率295%。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99亿元、净利润1,3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8%、2.5%,保持“双正增长”势头;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资本充足率17.45%;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6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10.16%,成本收入比27.81%。
支农助农金融服务更加有力。
坚守主责主业,倾斜政策资源,创新产品模式,不断提升“三农”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质效。
上半年,县域贷款增加9,164亿元,余额站稳10万亿元,县域贷款占境内贷款比重升至40.9%。
全力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拓展粮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增速23.7%。
聚焦重点地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三区三州”地区贷款余额分别为4,758亿元、4,797亿元,增速分别为9.0%、8.8%,均高于全行贷款增速。
积极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乡村产业、乡村建设领域贷款余额分别为2.70万亿元、2.44万亿元,增速21.3%、8.5%,高于全行14.0和1.2个百分点。
农户专属产品“惠农e贷”余额1.79万亿元,增速19.9%。
创新乡村振兴“十大金融”产品服务方案,探索推广流动金融服务模式,“三农”金融服务精准性和覆盖面不断提升。
支持实体经济精准高效。
紧跟实体经济需求变化,持续优化信贷政策,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强化“两重”“两新”“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融资供给,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服务促消费、扩内需走在前列。
对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金融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含信用卡在内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5万亿元,增量超1,100亿元。
累计投放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5,300亿元,已审批贷款投放率75%,均居同业前列。
深入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为273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3万亿元,累放贷款户数和金额均居可比同业首位。
科技金融服务加力提速。
科技贷款余额4.7万亿元,增速超20%,服务科技型企业近30万户,落地了一批AIC试点基金、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和科技创新债券业务。
绿色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加大重点领域绿色信贷投放,完善绿色投融资业务体系。
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增量7,288亿元;自营绿色债券投资规模1,292亿元,增速11.8%。
民营普惠金融服务优势持续巩固。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39万亿元,增量8,573亿元;普惠贷款余额4.24万亿元,增量6,431亿元。
民营企业贷款和普惠贷款的余额、增量以及有贷客户的数量、增量均居同业首位。
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养老金受托管理规模3,454亿元,增速9.1%。
养老金融产品超1,100只,个人养老金服务客户数位居行业第一梯队。
加力支持银发经济,养老产业贷款余额216亿元,增速95%。
重点领域改革赋能持续强化。
坚持以客户满意、员工满意为标准,深化科技赋能,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智慧银行建设成效初显,“农银智+”平台建设加快推进,AI大模型在智能客服、智能营销等多个场景落地应用。
加快打造数字金融生态,手机银行月活跃客户数2.63亿户,持续保持可比同业领先。
创新网点新面客模式,推广对公开户新流程2.0,柜面业务办理更加高效,客户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坚持以科技手段为基层减负赋能,推广智慧办贷和“现场+远程”集中作业模式,持续推进分行后台中心和网点业务上收,有效减轻基层员工负担。
风险防控堤坝进一步筑牢。
始终将防风险作为首要任务,加强风险形势的预研预判,强化逾期管控和不良处置,重点领域信用风险防范化解见行见效,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升级市场风险管控平台,提高风险监控水平,及时调优资产组合和风险敞口,各类市场业务运行平稳。
狠抓案防合规管理,扎实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消保监管评价成绩连续三年实现提升。
IT和网络运行平稳可控,顺利通过央行金融业重要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极限场景压力测试,核心系统服务可用率100%。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
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83万亿元。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上半年,面对复杂局面,我国政府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提振消费、稳就业稳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强财政政策供给和资金拨付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上半年,我国银行业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总资产保持增长,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
6月末,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4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9%;不良贷款率1.49%,拨备覆盖率211.97%;资本充足率15.58%。
本行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
上世纪五十年代,本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专业银行,负责组织推动全国农村金融工作,办理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拨款和农业贷款。
自1963年11月至1965年11月,本行作为国务院直属的金融机构,统一管理国家支持农业资金的拨付和贷放,并领导农村的信用合作工作。
1979年2月后,本行相继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不同发展阶段。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之前,本行作为一家国家专业银行,主要任务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挥农村资金筹集和供应的主渠道作用。
1994年本行政策性业务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划转、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与本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后,本行逐步转型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支农的同时,加快城市金融业务发展,成为一家网点网络覆盖城乡、服务功能齐全、品牌形象良好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基础,提高资产质量。
1998年,财政部向本行定向发行933亿元的30年期特别国债,筹集资金用于补充本行资本金。
1999年,本行获准向新成立的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剥离3,458亿元不良资产。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本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标志着本行进入建设现代化商业银行的新时期。
本行在明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开展了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工作,积极开拓县域市场。
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依据该方案,本行完成了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等重大财务重组事项。
通过财务重组,本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大幅改善,资本实力和财务基础显着增强。
2009年1月15日,本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7月15日和7月16日,本行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
公开发行上市后,本行共有A股294,055,293,904股,H股30,738,823,096股,总股本324,794,117,000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