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金资管业务和包括境外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
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领先的大型商业银行,总部设在北京,其前身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
本行2005年10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939),2007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939)。
位列英国《银行家》杂志“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第二名和英国BrandFinance“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第二名。
本行为客户提供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金资管业务等全面的金融服务,服务个人客户和公司类客户,并在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期货、养老金、投行等多个行业拥有子公司。
本集团自觉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力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坚守主责主业,锚定做优做强,不断增强“三个能力”,自觉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财务回顾2025年上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增长动力减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新动能加快发展壮大,经济运行活力和韧性增强。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
但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
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围绕提振消费、稳就业稳经济等重点领域,综合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债券、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当宽松取向,适时降准降息。
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1%。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5个基点和60个基点。
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等主要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监管机构统筹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
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不断增强监管质效,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引导银行业深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全方位扩内需,助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强有效投资融资保障,积极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经济运行向好向优。
建设银行拥有庞大坚实的客户基础、能打硬仗的员工队伍、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全面主动智能的风控体系,市场领先的经营质效,始终与国家经济建设同发展共成长。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资产负债稳健协调发展,风险管控有力有序,经营业绩符合预期。
本集团资产总额44.43万亿元,增幅9.52%;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6.58万亿元,增幅6.13%。
负债总额40.85万亿元,增幅9.73%;其中吸收存款30.47万亿元,增幅6.11%。
完成向财政部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1,050亿元。
实现营业收入3,942.73亿元,净利润1,626.38亿元。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0.77%,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08%,成本收入比23.60%,资本充足率19.51%,不良贷款率1.33%。
业务回顾本集团的主要业务板块有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金资管业务和包括境外商业银行业务等在内的其他业务。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公司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37.97亿元,利润总额174.73亿元。
个人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14.65亿元,利润总额787.34亿元。
资金资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31.93亿元,利润总额774.36亿元。
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8.18亿元,利润总额87.98亿元。
专栏:"五篇大文章"推进情况科技金融本集团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聚焦科技创新领域痛点难点,在科技金融"五全""三化"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体系化系统化推进力度,优化升级以全生态客户服务为基础、专属化业务流程为支撑、全品类产品渠道为依托、专业化组织机构为骨干、差异化考核评价为保障的科技金融体系,在总行公司业务部下设科技金融二级部,构建"总行+一级分行+重点城市二级分行+特色支行(网点)"四层级科技金融专属组织架构,不断提升科技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
推进科技创新评价工具的整合应用,并推动融入科技金融特色业务流程。
加强"科技易贷""科技研发贷款""科技转化贷款""善新贷""善科贷"等科技专属信贷产品的推广应用。
加强集团内母子协同,推动"股贷债保租"综合金融服务。
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416.58亿元,增幅16.81%,以贷款服务企业超30万家。
以建信股权、建信信托、建信投资等具有股权投资功能的子公司为支点,通过投资企业标的或投资基金标的等方式,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投资规模超900亿元。
累计完成9只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试点基金设立及备案,承销银行间市场首批科技创新债券,落地银行间市场首单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上半年承销科技创新债券72期,承销规模237.02亿元。
服务高端制造,支持科技创新,科创债券认购量同比增长近7倍。
绿色金融本集团秉持"成为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银行"目标愿景,印发《2025年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持续将绿色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战略发展和企业文化,打造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深入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6月末,本行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406.40亿元,增幅14.88%。
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投融资需求,创新多元化绿色融资通道,上半年参与承销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77期,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2,355.56亿元。
持续巩固负责任投资体系建设,自营债券投资组合中投向绿色领域资金规模超2,500亿元,投资组合内发行体外部ESG评价均值持续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建信金租一般租赁业务中绿色租赁资产余额443.61亿元,占比63.97%,较上年末提升近4.4个百分点。
建信投资持续开展绿色产业投资,累计落地332.58亿元绿色投资项目。
建信基金通过权益投资途径累计向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生态环境产业、绿色服务等方向投资金额达到242.49亿元。
建信人寿绿色资产投资规模134.44亿元。
普惠金融本集团坚持高质量发展标准,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质效,扎实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中小企业银行"奖项。
不断加大普惠金融信贷供给,6月末,本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41.21亿元,增幅9.80%。
贷款客户36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0.45万户。
持续推动减费让利,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3.17%。
强化智能化风控体系建设,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优化升级"建行惠懂你"综合化生态服务平台,为普惠金融客户群体提供信贷融资、综合金融、经营管理等一揽子综合服务,提升客户使用体验。
截至6月末,"建行惠懂你"APP累计访问量4.67亿次,下载量4,490万次,服务企业客户1,500万户,累计带动转化对公结算客户299万户、代缴税服务138万户、代发工资服务46.74万户。
构建覆盖广泛、专业高效的线下普惠金融服务网络,本行约1.4万家网点可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已挂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2,800余家。
迭代优化产品服务体系,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客群、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等普惠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快匹配、更广覆盖的产品服务。
组织开展小微科技金融专项行动,应用"科创雷达"、科创评分、专利估值等平台工具,加大普惠型科技企业服务力度,推广"善科贷""善新贷"等产品,贷款余额突破1,500亿元,增幅超35%。"跨境快贷"系列产品累计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421.03亿元。
深化农户金融供给,积极服务乡村普惠客群,"裕农贷款"余额突破3,400亿元,增幅超20%。
运用"集体信用贷"等创新产品支持普惠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余额168.89亿元,增幅11.29%。
供应链普惠贷款余额2,336.0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5.20亿元;服务普惠链条客户13.34万户。
养老金融本集团锚定"养老金融专业银行"目标,进一步完善系统化、体系化组织推动体系,成立"养老金融部",建立养老金融条线,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从业务规划、客户营销、场景拓展、产品服务、渠道建设等维度,奋力打造养老金融领跑优势,全面推进养老金融服务体系落地见效。
养老金金融方面。
第一支柱,稳步拓展社保卡业务,着力提升客户用卡体验。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业务提质拓面,"受托攻坚战"初显成效。
建信养老金二支柱资产管理规模6,540.65亿元,较上年末新增4.31%,母子协同拓展年金客户较上年末新增53.96%。
第三支柱,在全国范围积极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展线上线下投教活动,"养老中国行"主题活动累计开展百余场,帮助客户强化养老规划意识。
持续优化养老财富管理服务,完善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个人养老金可售产品超250只。
丰富"健造"个人养老产品系列,提升集团子公司产品竞争力。
养老产业金融方面。
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优先支持行业,提供差别化支持政策,创新养老服务贷款产品,引导信贷资源向养老产业倾斜,养老产业贷款规模同业领先。
启动覆盖"养医学乐为"五大场景的颐养服务体系建设,设立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全方位支持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发展。
养老服务金融方面。
创新推出股权激励、补充医疗等"安心"系列产品,满足企业补充养老与员工健康管理需求。
全面提升线上线下适老化服务水平,聚焦产品权益、适老服务、养老投教、养老微生态等四大特色开展创新实践,"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扩容升级至222家。
围绕稳健投资、终身现金流和健康保障等需求,构建养老客群综合服务体系。
数字金融本集团制定数字金融业务发展2025年行动计划和三年行动方案,持续夯实各项转型基础,推动各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能力提升。
持续深化金融大模型能力建设,实现推理效率倍增及日均调用量同比增幅96.96%,累计赋能授信审批、智能客服、"帮得"个人客户经理助理等274个行内场景。
持续拓宽数据共享渠道,推动数据成果嵌入业务流程系统,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系统性提升手机银行渠道服务、系统支撑、金融产品三大基础能力,强化手机银行和"建行生活"的"双子星"线上经营主阵地作用,坚持"流量规模-流量质量-价值变现"经营路径,推动流量高质量增长,"双子星"用户总数达5.33亿户,"双子星"月活用户达2.43亿户,同比增长14.40%,"双子星"当年金融交易用户数占比同业领先。
扎实落地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累计消费笔数5.22亿笔,累计消费金额1,048.47亿元。
助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截至2025年6月末,按中国人民银行口径,本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8,523.77亿元,较年初新增1,009.77亿元,增幅13.44%,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幅。
公司金融业务本集团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主线,持续深化商投行一体化、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体制建设,着力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全面金融解决方案。
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力推动金融支持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工作落地见效,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部署,助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走深走实。
积极探索数字化、平台化、综合化、生态化建设,推出"数字供应链""飞驰e智"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
客户经营本行持续完善客户和产品服务体系,全面深入开展客户营销,围绕"五篇大文章"做大客户基础,提升客群经营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6月末,公司类客户1,22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58.85万户。
单位人民币结算账户总量1,72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93.81万户。
本行境内公司类存款11.8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33.11亿元,增幅3.35%。
对公信贷本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加大社会民生领域支持力度,以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信贷服务。
6月末,本行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15.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4万亿元,增幅8.59%;不良贷款率1.58%。
民营企业贷款6.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943.89亿元,增幅9.92%。
积极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开展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投向制造业的贷款3.5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66.56亿元,增幅17.35%。
其中,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1.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61.09亿元,增幅10.25%。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394.47亿元,增幅18.92%。
本行境内房地产行业贷款9,273.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9.71亿元,增幅2.09%。
上半年数字供应链累计为5,394个核心企业产业链的13.22万链条企业提供6,884.32亿元融资支持。
为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上市企业及其主要股东提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截至6月末,本行已投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超120亿元。
积极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6月末,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人民币公司类非贴现贷款新增超8,200亿元,东北、中西部地区人民币公司类非贴现贷款新增超4,700亿元。
机构业务本行机构业务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致力于民生服务、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
6月末,机构类存款6.8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78.90亿元。
强化教育、医疗生态圈经营服务能力,依托"建融慧学"校园场景,平台合作学校用户4.99万户,其中高校978家;依托"建融智医"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平台合作医院用户1,511家。
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集团综合牌照和造价咨询特色传统优势,母子协同对接承接雄安新区高校和医院疏解项目。
积极参与社保医保公共服务建设,上半年全面实现医保钱包功能上线及全国推广,支持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
深耕政务与金融场景化经营,服务基层组织客群超14万户;开放全行超1.4万个网点智慧柜员机(STM)提供政务服务,覆盖3,500万用户;政融支付与1,300个政务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连接,累计交易金额突破3,700亿元。
投资银行业务本集团投行业务围绕"商投行一体化"深耕细分客群,积极探索业务转型发展新路径。
债券承销聚焦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本行承销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514期,承销规模2,818.87亿元。
成功参与承销市场首批科技创新债券,上半年承销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含混合型科创票据、科创票据)72期,承销规模237.02亿元。
股权业务聚焦创新,以建信股权、建信信托、建信投资等具有股权投资功能的子公司为支点,通过投资企业标的或投资基金标的等方式,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
财务顾问持续提升撮合顾问能力,客户拓展成效显著,"飞驰e智"系统签约超7万户,财务顾问赋能客户超3,000户。
投行平台推广提质增效,投行系统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超190万户。
本行投行品牌形象持续提升,荣获《亚洲银行家》2025年度"中国年度绿色可持续投资银行"奖项。
资产证券化业务本行积极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服务客户多元融资需求,承销银行间市场首单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全国首单续发型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以及多笔科创、绿色领域资产支持票据,助力"五篇大文章"。
稳健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本行上半年发行不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7单,发行规模40.08亿元。
国际业务本行着力夯实客户基础,为外贸外资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纵深推进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经营,持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发挥金融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作用。
上半年实现贸易融资投放量1.3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6%,国际结算量8,343.93亿美元;"跨境快贷"系列产品累计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421.03亿元。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半年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3.14万亿元,增幅23.21%;英国人民币清算行累计清算量近148万亿元,保持亚洲地区以外最大人民币清算行地位。
连续第四年举办"建行跨境撮合节",聚焦支持高质量"走出去"、贸易协调发展等主题,举办多场跨境撮合活动,助力全球经贸畅通。
以"融资+融智"服务理念,统筹运用出口信贷、跨境项目融资、跨境并购贷款以及建单通、建票通、建信通"三建客"系列产品等,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与融资便利。
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本行加快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创新与市场推广,重点产品签约率、渗透率与活跃率持续提升。
以"惠市宝"等资金结算服务为内核,整合收单、普惠、涉农贷款等产品资源,推进"智慧零售批发市场生态圈"服务模式落地。
创新企业网银集中授权模式数字函证服务,加快推动银行函证数字化发展,大幅提高询证业务服务效率。
提升SWIFT现金管理全球支付能力,优化跨境资金结算和境内外账户集中管理产品,创新推出账簿管家产品,提供跨境集中收付场景化解决方案。
探索"财资云"全球财资管理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对多银行、境内外金融资源的高效集中管控与优化配置。
深化综合场景银企直联服务体系,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服务能力,助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现代化升级。
深入推进代收代付业务服务营销,持续做强生态、做深场景、做精产品、做优服务,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
上半年全行代付交易金额4.9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46%;代收及缴费交易金额1.73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71%。
农民工工资代发服务质效继续提升,截至6月末,农民工代发工资业务签约对公用户21.43万户,上半年实现代发金额1,851.18亿元,代发笔数2,201万笔,惠及1,088万户农民工群体。
个人金融业务本集团顺应低利率环境发展要求,推动"新零售2.0"拓维升级,持续完善客户和产品服务体系,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深入推动大财富管理战略实施,持续提升财富管理数智化水平,打造私行专业品牌形象。
强化支付场景生态化建设,助力扩大消费,保持个人贷款业务优势,推动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
连续五年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大型零售银行"奖项。
客户经营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化个人客户"分层、分群、分级"经营体系,强化"数智化+专业化+生态化"能力,全面推进全量客户全域一体化经营服务。
6月末,个人全量客户规模7.77亿人,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突破22.04万亿元;本行境内个人存款余额17.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9万亿元,增幅8.57%。
围绕基础客户提供场景直营服务,强化场景生态连接,促进商户生态和"双子星"平台用户活跃向客户价值转化;围绕潜力客户优化私域直营服务,持续扩围服务半径,实现有温度的泛在服务和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供给;围绕价值客户提供网点专营服务,组建由对私客户经理、财富顾问、网点负责人组成的"联合服务单元",实现客户关系维护和财富专业服务全面融合;围绕私行客户,整合集团资源,全方位满足私行客户个人、家庭及其企业服务需求,打造私行品牌标杆。
面向全量个人客户推出"财富会员"客户数字化权益服务体系,实现对存量客户的深度经营。
围绕代发、商户、养老、县域、跨境等客群共同属性或共性需求,为客户提供"金融+非金融"深度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推动客户价值成长。
持续完善"洞察-匹配-触达-陪伴"数字化闭环,迭代升级"帮得"客户经理智能助理,提升全链路智能化水平。
把握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趋势,加大全球资产配置业务布局,丰富购房规划等服务场景,完善财富管理产品货架,提升投资理财陪伴服务。
以资产负债融合化提升服务深度,升级客户视角的一站式综合投融资服务,聚焦客户需求,建立企业级协同支持机制,全方位提升产品服务供给能力。
个人信贷本行坚持"量、价、险"平衡发展原则,6月末,本行境内个人贷款和垫款9.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17.77亿元,增幅2.61%。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积极贯彻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以优质服务和高效流程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跟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个人住房贷款产品服务。
6月末,本行境内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15万亿元,贷款余额、投放、资产质量保持同业领先,个人住房贷款的优势地位持续巩固。
个人经营贷款业务聚焦实体经济,积极拓展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个人经营类客户。
进一步深挖商户、私行、房贷等重点客群信贷潜力,创新并完善产品服务体系,优化推广"个人经营信用快贷""个人经营抵押快贷"等拳头产品,加强风控集约化和反欺诈等相关工作,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涉农个人经营贷款拓展,"裕农贷款"快速增长,贷款增幅超20%。
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把握国家提振消费政策机遇,不断加强消费贷款与重点领域消费场景的融合,持续优化线上线下产品,完善触客渠道和策略精细化管理,推动个人消费贷款稳定增长。
6月末,本行境内个人消费贷款余额6,141.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62.99亿元,贷款余额、新增和资产质量保持同业领先。
信用卡贷款业务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开展消费金融专项行动,加强居民购车、家装、家具家电等"以旧换新"消费需求刺激,持续加大分期信贷投放,以文旅消费、宠物经济等消费新业态为突破口拉动消费增长,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6月末,本行境内信用卡贷款余额1.05万亿元,贷款规模保持同业领先。
个人支付本行依托支付基础优势,深耕消费生态建设,实现商户、客户两端协同发展。
商户端致力于促消费扩内需,深化商户业务"1+N"经营体系,为商户提供"收单+结算+信贷+财富管理"的综合金融服务。
6月末,本行收单商户达613万户,上半年收单交易额1.80万亿元。
客户端持续提升账户支付服务水平,开展覆盖多场景的"锦绣建行"营销活动,活跃消费交易。
推出"岁岁平安龙卡""花开富贵龙卡""熊猫主题龙卡"等借记卡新产品。
6月末,本行个人结算账户数14.72亿户;借记卡发卡量12.63亿张,上半年消费交易额12.12万亿元、消费交易笔数达297.52亿笔。
信用卡业务持续助力扩内需促消费。
以"惠民生、促消费"为重点,组织开展"龙卡信用卡66节"消费主题活动,聚焦"吃、玩、购"等热点消费场景,携手互联网主要支付机构、品牌商户、头部商圈,推出超百项消费惠民活动,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优化产品服务体系,面向年轻客群、车主客户、商务人士和境外用卡客户,分别推出bilibili卡2233星月版、龙卡汽车卡运通白金卡、大湾区信用卡等产品。
6月末,本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29亿张、客户1.03亿户,上半年信用卡总消费交易额1.30万亿元。
财富管理本行围绕运作机制、服务模式、系统平台,加快财富管理数智化转型,财富管理专业能力与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6月末,本行财富管理客户较上年末增加近450万户,投资理财规模4.42万亿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运作机制方面,发挥投资决策业务委员会的专业引领作用,对内提升全球资产配置、黄金投资等热点领域的投研策略支持频度,对客开展财富管理投研策略面客服务;发挥代销业务委员会的集体决策优势,实现对私、对公两端代销业务的准入、存续期及退出全流程闭环式管理。
深化财富管理人才工程实施,完善投研专家分层管理、财富顾问星级评价、对私客户经理穿透激励等政策保障。
服务模式方面,坚持"零钱管理-稳健投资-追求回报-保险保障"的"四笔钱"配置理念,优化"财富规划-资产配置-产品优选-持营陪伴"的"四步法"服务流程,创新推出财富计划服务,实现对财富规划资金的封闭管理及持续跟踪,推广购房规划服务,聚焦全球资产配置方向,构建外币类产品货架和"建行严选"全球资产配置策略,推出"全球资产配置日"投教服务。
围绕企业家综合服务、非金融服务,打造产品服务全面的私行高端服务体系。
系统平台方面,依托"帮得"客户经理智能助理,围绕投研解读、产品解读等专业领域,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提升基层专业赋能质效,焕新手机银行理财和基金专区,创新理财夜市等新功能,推进财富开放平台建设,提升系统平台支撑能力。
私人银行本行全面推进私行财富规划、资产配置、家族财富、企业融资等专属金融服务以及公益慈善、健康关爱等顶级权益服务综合给付,优化"建行e私行"等线上服务场景,创新智能化经营服务流程,打造专业品牌形象。
完善客群经营服务策略,全面融入个人客户一体化经营。
挖掘整合集团内外优质资源,推进企业家工作室建设,加大民营企业家支持服务力度。
推进家族信托顾问服务品质提升、内涵创新,扩大家族财富服务市场领先优势,家族信托顾问业务及保险金信托顾问业务管理规模和增量均稳居同业领先。
扎实提升财富规划与资产配置服务,丰富私行产品线,加大全市场优质产品遴选引入;深化实施私行代销产品前瞻性、穿透式风险管控。
优化私行客户专属品质权益体系,提升客户尊享体验。
巩固推进私行中心建设,本行私行中心248家,私行客户保有率、人均AUM(金融资产)持续提升。
6月末,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达3.18万亿元,私人银行客户26.55万人。
乡村振兴本行紧扣"服务县域、下沉乡村"主线,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县域富民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领域,扎实做好"三农"金融工作。
6月末,本行涉农贷款客户数395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6.95万户。
涉农贷款余额3.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24.13亿元,增幅8.47%。
当年新发放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9%。
本行对涉农企业及各类组织推出"乡村振兴贷"产品包,大力推广"合作社快贷""农机贷""农产品冷链物流贷款""高标准农田贷款""设施农业贷款"等产品,精准服务粮食安全领域关键环节和重点客群。
聚焦覆盖全场景、全客群、全链条的农业产业生态场景金融服务,重点围绕"裕农市场"商业集群、种业产业链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核心企业交易数据为依托,实现农批农贸市场、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广大农户金融服务全覆盖,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
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和"新市民"融资需求,采取差异化策略推动金融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
6月末,本行县域各项贷款余额5.9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93.23亿元,增幅8.80%。
其中,县域个人贷款余额2.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48.34亿元,增幅2.86%;县域公司类贷款余额3.6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144.88亿元,增幅13.02%。
持续提升"裕农通"平台服务质效。
依托涵盖线下"裕农通"服务站点、线上"裕农通"App、"建行裕农通"微信生态在内的"裕农通"平台,为广大农户提供便利的线上贷款、社保医保、民生缴费等服务。
截至6月末,"裕农通"服务站点累计服务农户超7,400万户,上半年新增超205万户,上半年为农户办理各类交易超8,806万笔;"裕农通"App注册用户超2,060万户,上半年新增近120万户,通过App累计发放的涉农贷款超4,130亿元,上半年新增超1,276亿元。
住房租赁本集团稳步推进住房租赁业务。
6月末,本行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余额3,610.62亿元。
建信住房租赁基金累计签约收购项目31个,资产规模163.05亿元,基金累计出资92.73亿元,可向市场提供长租公寓约2.89万间。
建信住房的住房租赁场景金融价值持续提升,累计为本集团带来新转化个人客户达1,628万户。
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本行持续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质效,与住房公积金中心合作支持住房消费与百姓安居。
拓展公积金归集服务,积极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公积金缴存业务;加大公积金贷款投放力度,推进落实"公积金贷款购房一件事",提升服务质效。
6月末,本行住房资金存款余额1.66万亿元,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4万亿元。
资金资管业务本集团围绕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方向,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深化对公、对私、同业客户的协同经营,打造托管强行,服务资本市场建设,全面提高资金资管业务市场竞争力,提升资管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金融市场业务本行金融市场业务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投资交易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风险管控能力稳步提升。
货币市场业务运用多种货币市场工具,保障全行流动性平稳运行。
履行大行责任担当,与20余家非银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央行互换便利操作项下回购交易,推动柜台债券回购业务发展,持续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上半年,人民币货币市场交易量居市场前列;同业存单发行余额1.72万亿元。
债券业务坚持做好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根据市场情况不断优化投资策略、加强主动管理,有力支持宏观政策实施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上半年,政府债券认购量居市场前列,同比增长93.14%,加大特别国债承销力度,保障特别国债顺利发行。
积极开展二级市场做市报价,现券交易量超4万亿元。
积极参与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和多层次建设,推进中英柜台债业务发展,交易量超百亿元,境内柜台债业务推出债券再贷款质押、财政存款质押等产品。
资金交易业务持续宣导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优化电子渠道外汇交易功能,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对客交易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上半年,对客汇率交易量超1.6万亿元,资金交易有效客户同比增长14.90%。
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持续深耕黄金产业链,主动参与黄金市场建设,为企业客户提供全流程、全产业链的黄金配套金融综合服务,积极服务保险资金入市交易。
进一步提升实物黄金、黄金积存交易服务能力,满足客户投资黄金资产需求,同时加强风险提示,引导客户理性交易,黄金业务实现稳健高质量发展。
6月末,本行境内贵金属资产规模3,295.37亿元。
聚焦服务实体实需,引导企业、农户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扩展大宗商品衍生交易品种,上半年累计保障农产品价值61.48亿元。
资产管理业务本集团充分发挥牌照优势,丰富多元化财富管理产品货架,提升资管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满足客户综合投融资需求。
持续提升风险合规管理能力,加强对重点机构、重点领域、重点客户、重要风险类型的风险防范化解,推动资管业务高质量发展。
6月末,本集团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5.73万亿元,其中建信信托、建信基金、建信理财、建信养老金及建信人寿旗下资管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分别为1.69万亿元、1.43万亿元、1.41万亿元、0.68万亿元、0.40万亿元。
同业业务本行纵深推进同业客户分级分层分类管理,通过统筹集团资源、聚合客户资源完善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同业客户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同业合作生态,切实提升同业客户综合服务和价值贡献,荣获上海清算所"优秀结算成员"、上海黄金交易所"优秀金融类会员"和上海票据交易所"优秀综合业务机构"等共计34个奖项。
持续推进票据一体化经营,夯实客户基础,优化产品结构,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
提升同业客户数字化经营水平,加强同业生态圈建设和运营,满足金融机构客户一点式接入、一站式签约、一体式服务的综合化需求。
截至6月末,"善建同行"同业合作平台累计访问量约230万次,注册用户2,114户,累计投放资金12.31万亿元。
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三方存管业务客户总量突破1亿户,较上年末增加410万户,客户总量和存管资金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6月末,本行境内同业负债(含保险公司存款)余额3.2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1万亿元;同业资产余额6,782.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2.80亿元。
资产托管业务本行持续打造客户厚植、系统先进、运营引领、风控有力的托管强行,积极服务资本市场建设。
支持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托管首批浮动费率公募基金产品,只数市场第一;落地首批上证科创板综合ETF产品。
深耕养老金融服务,新增887户企业年金托管客户,新中标18个企业年金单一计划。
顺应信托行业转型趋势,新增资产服务类信托超百只;助力化解金融风险,落地多只破产重整信托项目。
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托管数十只政府引导基金。
丰富智托管平台功能,打造托管业务数据应用平台。"建行智托管"品牌价值持续提升,荣获《中国基金报》"指数生态圈英华奖"、《环球金融》"中国最佳次托管银行"等重要奖项。
6月末,本行资产托管规模25.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1万亿元,增幅7.14%。
其中,保险资金托管规模突破8万亿元,公募基金托管规模突破4万亿元,他行理财托管规模新增超千亿元、增幅超80%。
境外商业银行业务6月末,本集团商业银行类境外分支机构(包括20家一级分行和6家子行)覆盖全球六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资产规模平稳增长。
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扎实推进,RCEP区域协同发展持续深化,综合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风险指标整体可控,信贷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合规管理持续加强。
境外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经营效率持续提升,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8.06亿元。
建行亚洲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注册的持牌银行,已发行及缴足资本65.11亿港元及176亿元人民币。
建行亚洲是本集团在香港地区的全功能综合性商业银行平台,服务范围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重点拓展中国内地以及RCEP区域业务,并辐射中东、中亚部分国家和地区。
建行亚洲在境外银团贷款、结构性融资等专业金融服务领域拥有传统优势,在国际结算、贸易融资、资金交易、财务顾问、绿色金融、信托代理等对公金融服务领域也具备丰富经验,目标客户为本地蓝筹及大型红筹企业、大型中资企业、跨国公司及本土经营的优秀客户群体。
建行亚洲也是本集团在香港地区的零售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下辖28家网点。
6月末,建行亚洲资产总额4,874.10亿元,净资产944.06亿元;上半年净利润37.31亿元。
建行俄罗斯中国建设银行(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是本行2013年在俄罗斯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42亿卢布。
建行俄罗斯持有俄罗斯中央银行颁发的综合性银行牌照,主营业务包括公司存贷款、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等。
6月末,建行俄罗斯资产总额76.08亿元,净资产12.55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46亿元。
建行欧洲中国建设银行(欧洲)有限公司是本行2013年在卢森堡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5.5亿欧元。
建行欧洲下设巴黎、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米兰、华沙和匈牙利分行。
重点服务在欧大中型企业和在华欧洲跨国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公司存贷款、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及跨境资金交易等。
6月末,建行欧洲资产总额241.18亿元,净资产44.85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48亿元。
建行新西兰中国建设银行(新西兰)有限公司是本行2014年在新西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99亿新西兰元。
建行新西兰持有批发和零售业务牌照,提供公司类贷款、贸易融资、人民币清算和跨境资金交易等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
6月末,建行新西兰资产总额110.10亿元,净资产15.17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47亿元。
建行印尼中国建设银行(印度尼西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印尼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牌照商业银行,在印尼拥有70家分支机构。
2016年本行完成对印尼温杜银行60%股权的收购,并于2017年将其更为现名。
建行印尼注册资本3.79万亿印尼卢比。
建行印尼致力于服务中国和印尼两国投资贸易往来,深入服务印尼本地企业,重点发展公司业务、中小企业业务、贸易融资、基建融资等业务。
6月末,建行印尼资产总额147.46亿元,净资产30.95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69亿元。
建行马来西亚中国建设银行(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是本行2016年在马来西亚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8.226亿林吉特。
建行马来西亚持有商业银行牌照,可为当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全球授信服务,为中马双边贸易企业提供项目融资、贸易融资、多币种清算及跨境资金交易等多方位金融服务。
6月末,建行马来西亚资产总额161.35亿元,净资产17.69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51亿元。
综合化经营子公司本集团在公司金融、个人金融、资金资管及其他业务板块拥有17家由总行直接管理的一级综合化经营子公司。
各综合化经营子公司积极落实"战略协同、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定位要求,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产品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客户综合服务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总体发展良好。
2025年6月末,综合化经营子公司资产总额8,468.56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7.65亿元。
公司金融业务板块建信金租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110亿元,为本行全资子公司。
经营范围包括融资租赁业务、转让和受让融资租赁资产、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等。
建信金租立足主责主业,突出"融物"特色功能,积极探索业务创新,有力推进公司转型,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025年6月末,建信金租资产总额1,717.78亿元,净资产315.07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9.40亿元。
建信财险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亿元,建信人寿、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银川通联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0.20%、4.90%和4.90%。
建信财险主要经营机动车保险、企业及家庭财产保险及工程保险、责任保险、船舶及货运保险、短期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
建信财险业务稳步发展。
2025年6月末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和新保险合同准则下,建信财险资产总额13.45亿元,净资产4.6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09亿元。
建银咨询建银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是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2016年收购的全资子公司,2018年由"建银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改为现名,注册资本0.51亿元。
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由建银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100%持股。
建银咨询主要开展造价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投资咨询、招标代理等业务。
建银咨询在深耕造价咨询传统优势领域的基础上,秉持数字化经营理念,着力打造"金融咨询+工程咨询"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产品谱系,优化产品供给。
2025年6月末,建银咨询资产总额14.12亿元,净资产4.67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38亿元。
建信投资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270亿元,为本行全资子公司。
主要经营债转股及配套支持等业务。
建信投资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业务创新。
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助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
加快推进股权投资试点业务,促进科技企业成长,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年6月末,建信投资资产总额1,229.79亿元,净资产441.52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1.95亿元。
建信股权建信股权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亿元,由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持股。
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建信人寿和建银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80.10%和19.90%。
建信股权主要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及其他私募股权基金进行管理。
建信股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扎实推进投资业务。
2025年6月末,建信股权管理资产实缴规模178.57亿元,资产总额2.74亿元,净资产0.84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12亿元。
建银国际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6.01亿美元,为本行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旗下公司从事投行相关业务,业务范围包括保荐与承销、财务顾问、企业收购兼并及重组、上市公司增发配售及再融资、直接投资、资产管理、证券经纪、市场研究、投资咨询、大宗商品业务等全方位的投行服务等。
建银国际充分发挥跨境金融市场服务优势,聚焦重点赛道优质企业融资需求,提升IPO(首次公开募股)及发债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拓展资产管理和证券经纪业务,打造具有商业银行特色的海外投行平台。
2025年6月末,建银国际资产总额720.45亿元,净资产94.96亿元;上半年净亏损7.55亿元。
个人金融业务板块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20亿元,本行和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股份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5.10%和24.90%。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住房储蓄存款、住房储蓄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国家政策支持的保障性住房开发类贷款等业务,是一家服务于住房金融领域的专业商业银行。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业务稳步发展,上半年销售住房储蓄产品321.33亿元。
2025年6月末,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资产总额474.44亿元,净资产31.4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09亿元。
建信人寿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本行2011年投资控股的寿险子公司,注册资本71.20亿元,本行、凯基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华旭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1%、19.90%、16.14%、4.90%、4.85%和3.21%。
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
建信人寿稳步推进业务转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2025年6月末,建信人寿资产总额3,372.24亿元,净资产49.59亿元;上半年净利润6.10亿元。
建信住房建信住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11.96亿元,建银鼎腾(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5.25%和24.75%。
建银鼎腾(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建银国际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创新投资有限公司100%持股。
建信住房主要经营住房租赁业务。
建信住房着力强化长租公寓经营,深化协同母行服务客户,依托"CCB建融家园"平台,助力百姓安居。
2025年6月末,建信住房资产总额116.25亿元,净资产3.57亿元;上半年净亏损2.21亿元。
建信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本72亿元,本行、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3.33%、11.11%和5.56%。
建信消费金融主要经营个人小额消费贷款业务。
建信消费金融坚持稳健经营,积极响应国家提振消费政策,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
2025年6月末,建信消费金融资产总额126.71亿元,净资产71.4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03亿元。
资金资管业务板块建信基金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2亿元,本行、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产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5%、25%和10%。
经营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等。
建信基金坚持稳健经营,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质效。
2025年6月末,建信基金管理资产规模1.43万亿元,资产总额120.39亿元,净资产100.13亿元;上半年净利润4.09亿元。
建信信托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是本行2009年投资控股的信托子公司,注册资本105亿元,本行和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7%和33%。
主要经营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固有业务。
建信信托保持稳健发展。
2025年6月末,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1.69万亿元,其中风险处置类服务信托、财富管理业务及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合计超5,800亿元,持续居行业前列。
2025年6月末,建信信托资产总额448.82亿元,净资产288.86亿元;上半年净利润3.72亿元。
建信期货建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是本行2014年投资控股的期货子公司,注册资本9.36亿元,建信信托和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0%和20%。
建信期货主要开展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资产管理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
建信期货全资子公司建信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可从事仓单服务、基差贸易和场外衍生品业务等风险管理试点业务及一般贸易业务。
建信期货发挥专业特色,各项业务稳步发展。
2025年6月末,建信期货资产总额127.01亿元,净资产12.99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34亿元。
建信养老金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23亿元,本行、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比例分别为70%、17.647%和12.353%。
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业务、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业务、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资金以及与上述资产管理相关的养老咨询业务等。
建信养老金强化客户服务,提升投研、风控等能力。
2025年6月末,建信养老金管理资产规模6,806.93亿元,资产总额42.90亿元,净资产35.99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57亿元。
建信理财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50亿元,为本行全资子公司。
主要业务包括发行理财产品、对受托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等。
建信理财投资参股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金额分别为5.60亿元、10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40%、8.79%。
建信理财立足稳健合规经营,实现质量效益规模均衡发展。
2025年6月末,建信理财理财产品规模1.41万亿元,资产总额215.04亿元,净资产207.52亿元;上半年净利润8.25亿元。
建信住租建信住房租赁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1亿元,为建信信托全资子公司。
经营范围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
建信住租是建信住房租赁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同时担任基金管理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
建信住租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助力探索构建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025年6月末,建信住租管理资产规模124.40亿元,资产总额1.43亿元,净资产1.2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09亿元。
其他业务板块建信金科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17.30亿元。
建银腾晖(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联银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2.50%、2.50%、2.50%和2.50%。
建银腾晖(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建银国际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100%持股。
建信金科聚焦服务集团主责主业,承担集团软件研发工作,对研发质效负责,以技术工具变革、技术能力提升,推动集团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5年6月末,建信金科资产总额71.82亿元,净资产14.20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01亿元。
金融科技与渠道运营本集团体系化推进全方位、全链条、系统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提升人工智能产品化水平,加强金融大模型能力建设。
建立数据需求统筹及监测运营机制,前置数据治理要求并融入系统研发流程,推进知识数据管理体系建设。
持续强化"双子星"流量价值经营,提升线上平台产品服务能力与功能体验。
持续完善开放、集约、高效、智能的运营体系,推动线上线下渠道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体验一致的服务。
金融科技本集团持续加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能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提升科技研发支持水平,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提升金融大模型能力。
截至6月末,全面赋能274个行内应用场景,重点支持授信审批、智能客服、"帮得"个人客户经理助理和智能研发赋能等核心领域。
优化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实现对WPS等十余种主流文档格式的深度解析,并通过应用域隔离机制保障数据安全。
持续完善AI助手与工具箱,优化知识问答、对话,新增复杂任务处理能力,面向全集团员工开放。
持续提升人工智能产品化水平,其中金融影像文字识别产品票据种类增长41.95%,多项票种识别准确率突破99%;优化智能推荐引擎,实现搜索、推荐的数据打通复用,为业务智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敏捷研发平台推进编码智能化,激活用户占总行开发人员比例达到94.37%、月活跃用户占总行开发人员比例达到74.83%,支持代码补全、代码评审、测试案例编写等13个科技研发智能化的应用场景。
优化大数据平台能力建设。
日实时处理数据峰值进一步提升,达到1,429.05亿条。
赋能总账系统日均23.19亿条会计明细的实时汇总,为业务分析决策提供准实时科目余额数据。
大规模并行处理(MPP)元数据的优化以及行列混合存储和稀疏索引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联机分析能力,助力98.02%的业务经营及营销指标联机查询交易秒级响应。
推进图计算、隐私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研发强化学习、深度学习、图神经网络、迁移学习等数据分析模型,探索合成数据、多模态分析等新技术场景落地,提升数据应用的智能化水平,在客户深耕、反赌反诈风险防控、科技型企业额度测算、绿色金融客群及债项识别等多领域实现数据综合应用与数智赋能。
分布式平台强化云原生支撑能力,增强应用调用链路追踪功能,形成服务调用链路闭环。
释放鸿蒙移动APP和小程序框架,支持个人手机银行、建行生活等11个建行APP鸿蒙适配。"建行云"算力规模保持增长,"通算+智算"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撑全集团数智化业务效能持续提升。
开展常态化实战化安全运营工作,在境外机构推广应用安全运营平台,开展境内外分支机构网络安全检查,在全集团范围内排查、整改漏洞,持续开展渗透测试,积极开展集团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和勒索应急演练,筑牢网络和数据安全防线。
科技研发持续提质增效。
上半年响应集团业务要求10,014个,投产需求项45,165个,支持科技金融服务、普惠客群数字化经营、养老金融产品、帮得助理智能化生态化、授信审批AI应用等重点项目投产。
截至6月末,累计获取金融科技专利授权3,990件,较上年末增加440件,其中发明专利2,744件。
机构网点本集团通过广泛的分支机构、自助设备、专业化服务机构和电子银行服务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银行服务。
6月末,本集团营业机构共计14,727个。
本行营业机构14,178个,其中境内机构14,143个,包括总行、2个分行级专营机构、37个一级分行、362个二级分行、13,730个支行及11个支行以下网点,境外机构35个。
本行23家主要附属公司(17家综合化经营子公司和6家境外子银行)机构549个,其中境内机构423个,境外机构126个。
持续优化网点布局,提升网点经营效能,重点保障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及县域渠道建设资源投入。
加大城区低效、密集网点撤并迁址力度,拓展城市规划新区和重点县域网点覆盖。
上半年实施营业网点迁址80个,新设营业网点21个,其中新设县域机构网点12个。
持续调优自助渠道布局,不断提升设备效能。
本行在运行自助柜员机41,582台,有效满足客户便捷现金服务需求;在运行智慧柜员机36,810台,全面支持业务高效办理。
其中,在县域布放自助柜员机13,183台、智慧柜员机11,467台。
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服务体验,7,089台自助柜员机支持小面额现金支取,网点柜面、智慧柜员机实现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业务办理。
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设有科技支行37个,科技特色支行91个。
向社会开放"劳动者港湾"13,788个,丰富适老助残、综合政务、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服务内涵,不断向特色化、差异化服务转型升级。
加快企业级运营体系建设,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前端聚焦用户体验提升,通过流程调优提高业务办理便捷性,譬如一键办理继承业务可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大力推广线上化服务模式,支持客户全流程在线办理电子函证、账户变更等业务,实现客户"零跑腿";运用智能技术纵深推进集约化与智能化建设,持续拓展集约运营覆盖范围和层级,提升涉赌涉诈调额解管控、司法协助等业务处理层级,提升服务质效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同时深化智能技术赋能,依托ICR、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外汇政策性审核、单位账户开立审核智能化,审核效率提升30%。
线上渠道本行坚持"流量规模-流量质量-价值变现"的经营路径,持续做好"双子星"经营。
手机银行着力提升流量规模和质量的市场竞争力,打磨洞察、匹配、触达和陪伴的数字化经营能力,抓好财富、信贷线上经营,促进客户线上资产规模提升,推进线上价值创造。"建行生活"深化平台消费金融、场景直营定位,推广智慧食堂、政府消费券场景,提升平台服务质效。
6月末,本行线上个人用户数5.71亿户,"双子星"用户总数5.33亿户,快捷支付绑卡客户数4.81亿户。
手机银行个人手机银行全面推广2025版,聚焦至简用户体验,优化平台高频功能服务业务流程与交互设计。
围绕重点客群需求打造差异化、有温度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轻松还"等功能服务。
持续提升App性能,提高刷脸识别率和安全性。
加强"双子星"及线上线下协同,丰富全流程线上办理场景,拓展线上渠道预约预处理场景,推动各项功能服务应部尽部,筑牢线上服务主平台。
手机银行有资产客户4.3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82%,其中,持有资产万元以上的手机银行活跃客户较上年同期增长14.00%。
建行生活持续推进"建行生活"大额消费与小额高频场景建设,支持"家生活""车生活"等生态场景建设,促进生态流量价值转化,助力客户拓展与消费金融业务发展。
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66亿户,带动房贷、信用卡分期等个人信贷突破1,400亿元,承接发放172个城市56亿元消费补贴金额,拉动民生消费超400亿元,助力国家扩大内需、提振消费。
网上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围绕客户高频需求与平台基础体验,打磨核心金融服务旅程,规范生僻字处理,上线跨境支付通服务。
企业网上银行推出薪享通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线上薪酬代发服务解决方案;部署企业网银下载、任务、消息、帮助四中心,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个人网银用户数达4.29亿户,较上年末增长0.88%。
企业网银用户数1,60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36%。
网络支付持续开展网络支付数字化、精细化运营,推进网络支付与县域乡村、信用卡、个人商户等重点业务的融合发展,加速产品创新,不断提升用户绑卡体验及支付便利性。
上半年网络支付交易量315.06亿笔,同比增长4.34%,交易金额10.53万亿元,在支付宝、京东、美团、抖音、拼多多等支付机构继续保持市场份额同业领先。
远程智能银行服务本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打造全渠道、全媒体、多场景的远程银行服务体系,坚持以创新驱动服务智能化升级,为境内外客户提供智慧高效、便捷优质的远程综合金融服务。
聚焦服务"易接通",利用已建成的"全域云"进一步释放服务资源统筹利用效能,稳步扩增"一站式"综合客服规模;聚焦客户"体验佳",重塑服务话术与流程,为老年、跨境消费、还款困难等特殊客群提供差异化服务策略,打造友好便利化服务;聚焦问题处理"高效率",推动客户问题分层分级处理,增强客户问题总分协同解决能力;聚焦服务"智慧化",推出多方式身份验证、适老人工服务专属通道等多项面客服务功能,升级视频客服、"慧视图"立体交互、数字人等新型服务场景,加强新媒体矩阵留言互动运营,打造服务号图文精准触达功能。
上半年全渠道服务客户2.03亿人次,客服热线满意度达99.95%,"中国建设银行客户服务"微信服务号关注用户突破5,000万人。
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本行全力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各项工作,持续完善企业级一体化数字人民币业务经营体系。
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智慧校园、连锁商超、税务缴纳、公积金管理、伞列钱包等成熟场景扩面上量。
完成数字人民币身份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智能合约与AI大模型的融合应用。
加大力度推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成功落地首笔航贸平台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
提高数字人民币数据治理水平,加强数字人民币领域风险联防联控。
6月末,本行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对公母钱包数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96%、10.73%,累计消费笔数、累计消费金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6.75%、6.23%。
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195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正式成立。
1996年3月26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正式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ChinaConstructionBank,简称CCB),并启用了行徽,以崭新的形象走上了社会经济舞台。
2004年9月15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将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