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天奇股份 - 002009.SZ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4-06-29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黄伟兴
企业英文名
Miracle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成立日期
1997-11-18
董事长
黄斌
注册地
江苏
所在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天奇股份
股票代码
002009.SZ
上市日期
2004-06-29
大股东
黄伟兴
持股比例
15.51 %
董秘
张宇星
董秘电话
0510-82720289
所在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邓华明;马露露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深圳)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20200240507994H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江苏
成立日期
1997-11-18
法定代表人
黄斌
董事长
黄斌
企业电话
0510-82720289
企业传真
0510-82720289
邮编
214187
企业邮箱
maeir@jsmiracle.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洛藕路288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以汽车智能装备业务为核心,结合智能仓储物流、再生资源循环装备立体多元应用的智能装备业务;以锂电池回收、锂电池再制造与梯次利用、再生利用为核心的锂电池循环业务;以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场景规模化应用为导向,集合机器人本体制造、机器人真机数据采集与实训、场景算法开发的机器人业务

经营范围:智能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管理,光机电一体化及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的设计、制造;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系统集成控制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及电子计算机配套设备开发、制造、销售。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的开发、设计、制造及售后服务。锂电池回收资源化循环利用。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奇股份,股票代码:002009.SZ),始创于1984年,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立足于“诚信、勤勉、创新、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围绕“致力于服务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愿景,形成了智能装备、锂电池循环两大产业集群。

天奇股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多家子公司,产品与服务主要涉及汽车制造、智能仓储、循环装备、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锂电回收处理、新能源工程、重工制造等产业领域。

逐步形成拥有自动化物流装备、智能仓储与分拣、信息技术开发与服务、设备远程故障诊断分析与云服务、固体废弃物处理智能装备、报废汽车回收与利用、大型铸造件加工、新能源工程、锂电池回收与利用等综合业务的产业集团。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奇股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单位。

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物流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

天奇人将以“诚信、勤勉、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立信市场,服务客户,践行价值创造。

商业规划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立足于“诚信、勤勉、创新、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围绕“致力于服务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愿景,聚焦三大主业发展:以汽车智能装备业务为核心,结合智能仓储物流、再生资源循环装备立体多元应用的智能装备业务;以锂电池回收、锂电池再制造与梯次利用、再生利用为核心的锂电池循环业务;以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场景规模化应用为导向,集合机器人本体制造、机器人真机数据采集与实训、场景算法开发的机器人业务。

1、智能装备业务(1)汽车智能装备业务公司智能装备业务为公司的立业之本,以汽车智能装备业务为核心,提供汽车整车制造装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维的系统解决方案。

产品包括以柔性输送系统、自动化装备系统、智能检测系统、智能物流系统为核心的汽车总装生产线系统;以工艺设备、输送设备及电控系统、智能中控系统为核心的汽车涂装生产线系统;车身自动化储存系统、远程故障诊断分析与预测维修等。

主要客户包括理想、赛力斯、比亚迪、蔚来、特斯拉、宝马、奇瑞、长安、沃尔沃、福特等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企业。

(2)循环装备业务循环装备业务以子公司天奇力帝(湖北)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专注于环保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业务涵盖废钢加工装备、报废汽车拆解装备、有色金属分选装备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环保设备与服务,下游客户包括大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废钢加工企业、报废机车回收拆解企业等。

(3)重工机械业务公司重工机械业务主要从事重工装备铸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风力发电、塑料机械、船舶动力等下游行业提供铸件产品配套。

主要产品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用轮毂、底座、轴承座、行星架等,主要客户包括GE能源、恩德能源、远景能源、西门子歌美飒等国内外风电行业巨头。

公司重工机械业务核心子公司江苏天奇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拥有铸件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毛坯铸造、机加工到表面处理的全套生产能力,已通过ISO9001、ISO14000和ISO45001等管理体系认证,已取得CCS中国船级社工厂认可、LR英国劳氏船级社工厂认可、TPG(交通运输及能源行业)特殊工艺认证。

2、锂电池循环业务锂电池回收:公司围绕六大渠道(电池生产商、电池应用商、电池银行、社会资源回收商、汽车后市场服务商、互联网及C端)积极开展国内外锂电池回收体系建设。

深度绑定整车厂、电池厂及汽车后市场渠道资源,构建覆盖国内外市场的锂电池逆向供应链系统,通过合资共建回收产能、定向循环、产能包销等合作方式,推动锂电池关键再生原料渗透率提升,推动锂电产业链低碳、可持续发展。

梯次利用: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子公司天奇新动力为工信部认可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梯次利用企业,专注于动力电池再制造技术及服务、再利用整体解决方案,聚焦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轻型动力、通讯备电等梯次利用关键场景,为动力端、储能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再生利用: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核心子公司天奇金泰阁深耕锂电池资源化利用行业二十余年,为工信部认可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再生利用企业,专注于三元锂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再生利用,能够循环产出电池材料,已实现锂电池全元素再生且生产全流程碳足迹可追溯。

目前已建成投产10万吨废旧锂电池(5万吨三元及5万吨铁锂)处理规模。

主要产品包括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锰、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磷酸铁等,主要产品均已获ISO14067:2018碳足迹追溯认证。

3、机器人业务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号召,基于在汽车智能装备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行业资源优势,瞄准未来产业新赛道,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公司机器人业务致力于为工业制造场景提供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涵盖机器人本体制造及优化、机器人真机数据采集与实训、场景算法开发等。

目前,已开发的应用场景覆盖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锂电池制造、3C制造,拟延伸至生物医药及半导体等高端制造场景,为高端制造领域提供完整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与服务,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工业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报告期内行业发展情况与主营业务情况2025年上半年,面对竞争激烈的宏观市场环境,公司坚定围绕汽车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布局,聚焦智能装备、锂电池回收两大主业,持续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战略发展;深化海外市场布局,积极应对市场环境挑战。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662.11万元,智能装备业务(汽车智能装备及散料输送设备)实现销售收入84,210.87万元,占公司本期合并报表营业收入67.55%;锂电池循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3,743.74万元,占本期合并营业收入11.02%;重工机械业务实现营收18,124.89万元,占本期合并营业收入14.54%;循环装备及其他业务合计占本期合并营收6.89%。

1、智能装备业务(1)汽车及汽车装备行业情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动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上半年,汽车国内销量同比增长11.7%,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同比增长75.2%。

在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汽车产业作为工业技术的集大成者,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引擎,加速重构生产模式与供应链体系。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优势,不仅归功于产品的创新,更得益于制造体系的革新。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数字孪生技术到AI驱动的质量控制,智能制造的每一步突破都在为汽车行业注入新动能。

随着中国车企持续加码海外市场投入,对汽车制造装备在技术能力、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公司智能装备业务报告期内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4,210.87万元,同比提升23.22%,毛利率为19.89%。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智能装备业务在手订单13.2亿元,其中海外订单占比达54%。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装备业务处于多项目密集履约阶段:海外市场加速履约比亚迪印尼项目、宝马墨西哥项目、沃尔沃斯洛伐克项目等重要海外项目,国内业务同步实现蔚来汽车项目、吉利汽车项目、大众汽车项目等多个项目持续履约或交付。

海外项目营收及利润贡献大幅提升,国内订单规模保持稳固,实现国内外双轮驱动带动该板块上半年营收及利润双增长。

为满足海外项目的交付需求,应对关税和贸易壁垒的政策变化,报告期内公司在泰国设立海外工厂,为后续开拓东南亚市场及应对北美项目交付需求奠定基础。

随着中国车企从产品输出转为制造输出,汽车全产业链生态也将逐步跟随整车加快出海步伐。

在国内汽车装备市场竞争加剧的市场行情下,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智能装备解决方案服务商,出海建厂将带动公司获得更多海外订单,提升公司智能装备业务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力及品牌认可,有助于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锂电池循环业务(1)锂电池回收行业情况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及电化学储能的广泛应用,锂电池回收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自2018年至2023年,全球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达43.5%,其中中国占据规模领先和产业领导地位。

在全球各国政策支持和资源需求驱动下,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潜力。

国内锂电回收产业链呈现显著的“上游集中、中游分散、下游绑定中游”特征。

锂电回收头部企业加速布局产能的同时普遍受困于回收原料供应不足的瓶颈,产能利用率偏低成为行业共性问题,回收渠道的争夺与建设仍是当前竞争的核心焦点。

从2025年上半年行业实际情况来看,国内锂电池回收行业主要痛点存在于(1)原料采购争夺白热化:上半年湿法冶炼产能远超国内废料供给(2)技术路线分化:湿法冶炼的经济性因金属价格下行遭到挑战,极片修复新技术路线需求增长。

但同时,在政策强约束的驱动下,渠道整合进程正在显著加速,头部企业有望受益于行业出清与合规红利。

未来,锂电行业整体竞争格局将加速向“技术+资源+合规”三重壁垒演进:技术壁垒推动产能出清,产能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全球布局、碳足迹管理构建竞争优势;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横向协同成为发展的关键路径。

2025年8月1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六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正式实施,首次以明确制度形式,将符合标准的再生黑粉从“固废”身份中剥离,允许合法自由进口。

这一政策不仅解决了行业“进口难、流程繁、监管不一”的痛点,更为中国锂资源安全和电池回收产业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制度保障。

黑粉进口政策放开标志着中国电池回收产业链国际化进入深水区。

政策红利与监管门槛并存,唯有具备技术、合规与全球化能力的企业,方能在新一轮回收资源争夺战中脱颖而出。

(2)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报告期内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743.74万元,同比下降44.63%,主要系面临原料供应稳定性和湿法冶炼环节经济性的双重挑战。

报告期内,锂电回收湿法冶炼环节全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下行状态,产能利用率不饱和导致设备折旧、厂房运维等固定成本在单位产品中的分摊比例攀升,毛利亏损局面持续,但本期受益于刚果(金)限制钴出口带来的钴价暴涨,本期毛利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持续构建国内及海外锂电池回收产业联盟。

报告期内,子公司天奇金泰阁与深圳市欣旺达再生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江西欣奇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锂电池回收湿法冶炼产能,依托双方优势资源,实现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构建锂电池循环产业闭环。

海外市场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池循环板块已成功布局日韩、东南亚、欧洲市场,与当地回收企业、锂电池厂商或国际整车集团共同打造合规可靠的锂电池逆向物流系统,实现锂电池全元素回收及全流程碳足迹追溯及管理,构建锂电产业低碳、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

3、机器人产业(1)人形机器人行业情况2025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据GGII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接近34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640亿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引擎。

据预测,2025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4亿元,到2035年有望接近14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达77起,超过上年全年总和。

人形机器人行业已跨过单纯的技术展示阶段而进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期,能够将技术创新、场景需求及产业资源有机结合的团队将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赢得市场份额。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依托于政府的战略引导和制度保障以及坚实的产业链基础、巨大的内需市场和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

从市场渗透率的角度来看,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呈现出积极态势。

从技术维度来看,三大核心技术突破正重塑人形机器人产业格局:(1)具身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的突破,赋予机器人自主适应复杂环境的泛化能力,降低场景迁移成本;(2)机电一体化硬件:关节模组成本持续降低、灵巧手与柔性皮肤的协同创新,推动硬件性能与性价比的平衡;(3)多模态感知:视觉、触觉、语言交互的深度融合,使机器人从“执行工具”向“协作伙伴”演进。

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创新,硬件成本降本幅度和速度加快,预计未来几年内人形机器人在多个下游领域的渗透率将显著提升。

此外,业内普遍认为,机器人动作数据为具身智能技术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高质量的数据集能够为机器人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复杂环境和任务,从而提升性能和泛化能力。

目前具身智能数据集的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量不足、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孤岛现象等,数据集的建设孕育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数据采集及机器人实景训练方面新的机会。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纳入国家战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重庆等十余个省市已密集出台专项政策,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各地政策矩阵已初步形成,从技术攻坚、平台建设、场景创新到生态培育全方位布局。

随着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人形机器人或将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而区域间的差异化竞争与合作,也将进一步塑造中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2)公司机器人业务报告期内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正式成立人形机器人事业部,持续深化人形机器人产业战略布局,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2025年2月,公司与银河通用签署《合资公司投资协议》,双方合资合作,重点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场景的研发应用,打造工业场景的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

2025年4月,公司获颁“无锡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数据采集与实训中心”,该中心将聚焦离散制造业核心场景,覆盖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传统机械等无锡市优势产业,联动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企业,共同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各类作业数据采集与机器人训练,助力产业链企业攻克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共性技术难题。

2025年6月28日,公司“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汽车装配系统中的应用”成功入选《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十大典型应用场景》。

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场景落地应用,依托公司的工程化部署能力及人形机器人应用端的技术实力,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机器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持续深耕工业具身智能领域,赋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发展进程

公司原名为“无锡南方天奇物流机械有限公司”,系由黄伟兴、白开军等31个自然人合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零零年十月三十一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0)206号文批复,本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十四日,更名为“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