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银行 - 600015.SH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3-09-12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Hua Xia Bank Co.,Limited
成立日期
1992-10-14
注册地
北京
所在行业
货币金融服务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华夏银行
股票代码
600015.SH
上市日期
2003-09-12
大股东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1.68 %
董秘
杨伟
董秘电话
010-85238570,010-85239938
所在行业
货币金融服务
会计师事务所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张凡;尹晓林
律师事务所
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1000010112001XW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1992-10-14
法定代表人
杨书剑
董事长
杨书剑
企业电话
010-85238570,010-85239938
企业传真
010-85239605
邮编
100005
企业邮箱
zhdb@hxb.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2号华夏银行大厦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提供保管箱服务;结汇、售汇业务;保险兼业代理业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托管业务;结汇、售汇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关心支持下,华夏银行于1992年10月在北京成立,是首钢总公司(现已更名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独资组建成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由制造业企业发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5年3月,实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9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0015),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

2017年以来,华夏银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监管要求,强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北京的银行”发展定位,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营环境和多重困难挑战,经营业绩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资产规模和经营质效平稳增长,资产质量稳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与盈利结构优化,客户基础持续夯实;改革活力不断释放,转型创新力度加大,资本实力不断提升主要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截至2023年末,形成了“立足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全国”的机构体系,设有香港分行,控股1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理财公司和2家村镇银行,跻身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

在2024年7月公布的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华夏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全球第49位。

在做好经营发展工作的同时,华夏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客户、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致力于成为一家有担当、负责任的金融机构。

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推行普惠金融理念,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将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覆盖最广大的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弱势群体。

积极服务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打造“绿筑美丽华夏”金融品牌。

先后多次荣获“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中国银行业最佳民生金融奖”等多个奖项。

华夏银行将秉承“服务新时代、建设新华夏”主题,恪守“可持续更美好”品牌理念,保持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以综合金融服务巩固对公业务基础地位,着力提升数字化和零售业务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绿色金融和财富管理发展新特色,着力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区域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成为有特色、有质量、有竞争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向着“大而强”“稳而优”的现代金融集团目标奋力迈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商业规划

3.3.1外部环境及行业发展情况2025年上半年,美国贸易政策加剧全球不确定性,给全球经济带来较大下行风险,主要经济体表现分化。

我国经济呈现结构性复苏态势,消费市场稳步回暖,固定资产投资承压,出口保持韧性,整体处于筑底巩固阶段。

宏观政策积极发力稳就业、稳市场、稳预期,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两重”“两新”政策措施加力扩围,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不断加强。

金融监管继续引导银行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科技创新、低碳环保、提振消费、民营经济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银行业充分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应对零售信贷、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的风险挑战,总资产保持稳步增长,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基本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3.3.2经营业绩概况报告期内,本集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战略规划目标,持续加大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深化集团化与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上半年,经营态势平稳向好,各项业务有序开展。

资产规模稳步增长。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45,496.2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31.34亿元,增长3.96%;贷款总额24,170.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7.78亿元,增长2.15%;存款总额23,231.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17.89亿元,增长7.99%。

盈利趋势企稳向好。

报告期内,本集团积极应对经营环境变化,实现营业收入455.2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8.32亿元,下降5.86%,比一季度收窄11.87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7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90亿元,下降7.95%,比一季度收窄6.09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0.2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2%。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资产结构优化。

报告期内,持续加大民营经济、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乡村振兴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速分别高于贷款总额增速30.00、14.48、1.90、12.13个百分点,占比分别比上年末上升2.08、1.79、0.15、0.39个百分点。

二是负债结构优化。

报告期内,加强存款营销,拓展存款增长来源,强化客户、产品、服务等工作,持续夯实业务基础。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存款占比51.06%,比上年末上升1.90个百分点,存款支撑力不断提升;强化结算资金、活期存款和低成本存款组织,通过多产品组合配置以及综合金融服务,增强客户粘性,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活期存款占比32.95%,比上年末上升0.56个百分点;稳妥把控规模、利率、期限及发行节奏,组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00亿元。

三是盈利结构优化。

报告期内,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支付结算、代理、信贷承诺、托管等中间业务,本集团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0.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77亿元,增长2.55%,在营业收入中占比6.80%,比上年同期上升0.56个百分点;严格管控费用成本,业务及管理费132.0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88亿元,下降0.66%;成本收入比29.01%,比上年下降0.79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率1.60%,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56.67%,比上年末下降5.2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51%,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集团无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未发生对本集团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情况的事项。

3.3.3“五篇大文章”加力提效报告期内,本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持续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制定行动方案,加快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的业务布局,全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科技金融强化顶层设计,系统协同推进,成立总分行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推动方案,以体系化、专业化、特色化为核心,持续完善科技金融“专业团队、风控策略、专属产品、生态伙伴”体系,丰富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聚焦科技重点区域,加快推进总分支科技金融专业团队建设。

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资源配置和贷款定价优惠,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制定科技型企业授信审批指引,持续完善适用于科技型企业的评级体系,研发科技型企业评分卡模型。

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积极投向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持续优化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特色产品,并针对处于不同发展周期科技型企业,制定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方案。

加强集团化协同,依托集团金融租赁、理财等资源禀赋,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支持。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7,509户,比上年末增长26.31%;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105.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31%。

绿色金融深化绿色金融战略,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引领全集团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本公司首次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主权贷款项目——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于2025年3月生效,积极服务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

持续完善绿色贷款、绿色投资、绿色债券承销、绿色租赁、绿色理财、绿色消费等产品服务体系,在产品和服务模式方面,加强创新,集团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完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授信业务ESG与气候风险管控力,将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作为单一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开展单一风险画像分析,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创新运用产业数字金融模式,精准赋能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等产业链发展;加大对绿色金融小微客户的融资支持。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绿色贷款余额3,329.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9%,绿色贷款占比持续提升。

普惠金融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全方位布局普惠金融大文章。

加大普惠业务资源投入,强化战略统筹、资源配置、信贷政策、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支持,完善小微企业考核政策,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给予100%信贷资源支持,出台小微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制度,落实“全员做普惠”,推动营销模式转型升级。

深入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见效,建专班、定方案、强对接、快走访,扎实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创新推出“标准化+特色化”的“灵龙惠”系列产品,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本公司已在总行及一级分行(不含境外分行)设立普惠金融部,一级分行辖属支行网点配备合理数量的小微企业客户经理,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按照监管要求,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推动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32.8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17.55亿元,增长6.94%;小微企业贷款客户44.47万户。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03.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6.89亿元,增长4.21%,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境内汇总,不含票据融资)增速1.11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35.76万户;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比上年下降52个BP;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贷款率保持平稳,控制在合理水平。

养老金融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扎实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深入落实国家个人养老金政策。

一是丰富养老专属产品线,持续扩充产品数量与种类,目前已涵盖百余种养老存款、养老基金、养老保险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投资需求。

二是积极加大个人养老金推广力度,强化备老客群服务宣介,为客户提供多渠道的便捷开户服务。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72.8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2.79%。

三是持续推动养老金融服务创新,推出商业养老金产品,以“双账户”模式满足客户养老资金长期增值与灵活变现的双重诉求;打造手机银行“我的家”家庭金融服务体系,子女可协助父母筛选金融产品,实时监测账户异常情况;升级“火眼”风控体系,优化老年客户专属风控模型,精准拦截诈骗风险。

聚焦便捷与安全,已为770万老年客群提供优质的养老金融服务。

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制定养老产业金融业务营销指引及工作目标,结合信贷与投融资政策,明确营销策略、行业方向和重点客群。

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建立授信绿色审批通道,成立专业审批团队,给予FTP优惠支持。

数字金融积极服务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围绕存客挖潜、新客拓展、公私联动等场景,通过客户交易、资金流向、产业链等数据分析,深耕数字化客群经营,实现存款日均、贷款投放、客户规模提升。

总分行协同共建数字金融场景生态,拓展“数字化社区”“城市大脑”等智慧政务场景建设。

锚定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业场景,赋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打造“金融+文化+商业”零售数字消费服务模式。

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构建代发场景,贯通至消费金融、信用、财富管理等领域,公私联动挖潜客户综合收益。

积极运用产业数字金融模式,满足汽车、物流等重点产业数智化金融服务需求。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服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客户95,195户,比上年末增长1.64%;投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855.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44%。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为华夏银行,系经中国人民银行[银复(1992)391号]批准,于1992年10月14日由首钢总公司独资组建成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1996年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同意华夏银行变更注册资本并核准〈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批复》[银复(1996)109号],批准华夏银行以发起方式改制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7月21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3)83号]文批准,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A股)10亿股。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瞿纲 2025-09-09 6000 7.26 元 11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杨宏 2025-09-09 10000 7.26 元 30000 高级管理人员
杨书剑 2025-09-09 10000 7.25 元 10000 董事
瞿纲 2025-09-08 5000 7.28 元 5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杨宏 2025-09-08 5000 7.25 元 20000 高级管理人员
刘小莉 2025-09-08 5000 7.3 元 30000 高级管理人员
杨宏 2025-09-05 5000 7.34 元 15000 高级管理人员
唐一鸣 2025-09-05 10000 7.35 元 10000 高级管理人员
刘小莉 2025-09-05 20000 7.32 元 25000 高级管理人员
刘小莉 2025-09-03 5000 7.45 元 5000 高级管理人员
高波 2025-09-02 5000 7.47 元 10000 高级管理人员
刘瑞嘉 2025-09-02 5000 7.47 元 10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韩建红 2025-09-01 10000 7.64 元 10000 高级管理人员
刘瑞嘉 2025-09-01 5000 7.62 元 5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高波 2025-08-29 5000 7.96 元 5000 高级管理人员
郭鹏 2025-08-29 10000 7.65 元 10000 监事
杨宏 2025-08-29 10000 7.68 元 10000 高级管理人员
杨伟 2025-08-29 10000 7.95 元 10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徐新明 2025-08-29 20000 7.66 元 20000 监事
王胜春 2025-08-29 20000 7.7 元 20000 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