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金税产业、金融科技服务产业、智慧产业、网信产业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住宿服务;建设工程设计;商用密码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人力资源服务(不含职业中介活动、劳务派遣服务);薪酬管理服务;工业工程设计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数字技术服务;软件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询服务);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软件销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办公设备耗材销售;文化用品设备出租;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专用设备修理;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基于云平台的业务外包服务;社会经济咨询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电子元器件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电子元器件零售;信息安全设备制造;信息安全设备销售;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销售;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技术服务;移动终端设备制造;移动终端设备销售;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税务服务;教育咨询服务(不含涉许可审批的教育培训活动);知识产权服务(专利代理服务除外);广告设计、代理;广告制作。(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1日,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以信息安全为核心的国有科技型上市公司。
2003年7月11日,在A股主板市场挂牌上市(SHA:600271),是中国信息技术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是国务院国资委“建设世界一流数字财税专业领军企业”“科改企业”“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全国文明单位”。
自成立以来,航天信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承担了国家“金税”“金卡”“金盾”等重点信息化工程。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壮大,已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建立了69家法人单位、1100余家基层业务单位,现有员工1.5万余人,形成了覆盖全国、深入区县、多平台应用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业化市场营销服务网络。
步入数字经济时代,航天信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依托在密码、区块链、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坚持“成为世界一流的信息技术集团,致力于信息更安全、更增值,社会更智慧、更诚信”的发展愿景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理念,聚焦信息技术主业,面向数字政府和企业数字化产业市场,重点发展财税产业、智慧产业、信创产业,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为各级政府客户和千万级企业用户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国家队、主力军。
面向数字政府领域,航天信息聚焦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需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型市场机遇,巩固智慧产业、信创产业现有优势,布局数据要素安全底座、一体化履职平台等新业务方向,聚焦智慧税务、智慧公安(含治安、出入境等)、智慧口岸、智慧粮储等典型应用场景,创新打造多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在税务领域,服务国家税制改革,保障“营改增”“减税降费”等重大政策实施,助力国家税收征管由“以票控税”转向“以数治税”,进一步稳固“金税四期”局端业务核心地位。
在公安领域,承建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全国出入境信息管理系统等,系列自助通关产品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及多个口岸。
在大食物领域,承建20余个省市自治区粮食监管平台和2000余座智慧粮库,致力打造国家级粮食创新中心,成为“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主要参与单位,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在信创领域,参与建设数百个国家级重点信创工程及项目,覆盖数十个部委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面向企业数字化领域,航天信息以数字财税为发展根基和市场先导,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为主线,聚焦电子凭证全程数字化、新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集成建设、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等重点方向,带动企业数字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面向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以信创和财税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并延伸咨询、培训、运维等业务领域。
面向中小微企业,以“票、财、税、档、融、信”为核心,构建爱信诺·诺企服平台,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一站式SaaS云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开展的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中承担多项重要角色,作为电子凭证开具分发平台、代理记账平台、试点服务保障单位,深度服务财税全程数字化、电子化转型。
探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新生态,为院校、企业和个人提供财税咨询、培训、能力认证等教育培训,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信创产业人才基地目录和教育部职业教育合作典型案例。
面向国际化领域,航天信息进一步融入全球信息产业大循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拓展税务信息化、电子证件与移民管控、政府及企业信息化业务,打造市场营销、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的完整业务链,完善国际化经营资质和产品认证,提高境外业务项目规范管控能力,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实施创新驱动,先手研发布局。
航天信息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密码、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致力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关键技术核心产品体系,形成上百项核心技术成果、13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具备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优秀级(CS4)、软件能力成熟度度CMMI-5级等多项资质,获得国家发改委企业信用修复资质备案、央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拥有国家电子认证服务等资质。
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设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6个省市级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布局全面展开。
坚持人才强企,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航天信息拥有两院院士等战略型外聘专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防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级各类领军人才百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占比达91%,形成了支撑公司未来发展的技术、营销、管理各级各类人才梯队。
强化顶层设计,聚力战略牵引。
航天信息明确了“一二三五八”发展思路。
“一”是坚持一个主业,即信息技术主业;“二”是面向两个市场,即数字政府和企业数字化产业市场;“三”是坚持三类创新,即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改革创新;“五”是坚持五化导向,即数字化、绿色化、产业化、生态化、一流化;“八”是实施多项重大创新工程,即电子凭证、爱信诺·诺企服、粮食创新中心、云链贸运、信安强基、财税产业大模型等。
展望未来,航天信息将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各环节,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锚定信息技术主业,以“战略新高度、创新新速度、产业新维度、改革新动能、精神新面貌”的全方位崭新姿态,大步迈向新征程,成为国家信息安全的“守护者”与国企改革创新的“排头兵”,以更稳健的经营和更高质量的发展,奉献社会、回馈股东、成就员工,与各界共同构建开放、互联、协同的产业新生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按照“认清现实、看透问题、空杯心态、从零出发”要求,强化斗争精神、坚定信心决心,全力推进各项经营工作,经营态势逐步好转。
(一)深化改革调整。
一是制定公司机构改革调整方案,推动本部经营管理实体化改革,减少管理层级,整合资源。
二是按照“三个一批”的总体原则,逐家推动“一企一策”改革,相关单位股权融资、产权转让、清理退出等按计划推进。
三是有序推进计划单列市单位与省级区域公司、三级及所属四级单位的压降管理成本、统筹区域业务。
(二)重塑研发架构。
一是重新梳理年度研发投入立项计划,避免重复、低效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比。
二是按照依托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以局端加持、企业端盈利为主要模式,进一步聚焦技术产品和业务体系。
三是以财税业务为切入点,梳理确定市场需求大、商业模式好、带动作用强的重点产品,聚焦集团型企业、大中企业和小微企业三大客群,打造4款核心财税产品,目前正在集中资源进行产品迭代研发。
(三)激活营销体系。
一是构建供需双核驱动的营销策略管理体系,实现需求洞察与价值传递的高效统一。
二是构筑高效协同的营销队伍,通过拉通生态伙伴体系,促进体系营销能力全面提升。
三是全面塑造专业、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实现品牌价值与业务增长双向赋能。
四是打造数智化的营销赋能工具,构建“步调统一、高效便捷、响应快速”的营销赋能资源矩阵。
(四)严控成本费用。
一是夯实业务基础,以业务实现决定成本费用支持,严控各项费用支出,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降本增效。
二是在充分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基础上制定人员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各单位分别制定细化到具体岗位人员的工作方案,整体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穿透式管理能力,加强成本费用过程管控,对执行率出现较大偏差的单位及时预警并加严管控,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警示,压实主体责任。
(五)强化风险管控。
一是大力提升集中管控水平。
有计划、分步骤地将全级次单位纳入财务共享中心集中核算,通过对财务、业务进行集中化、流程化、标准化处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控制力,切实促进全级次单位重规则、提效率、降成本。
二是对重点单位涉及的相关费用支出提级至本级审批,加强穿透式监管。
三是印发《航天信息项目管理与风险防控有关工作要求(V1.0)》,对项目进行严格管控,细化项目管控机制和具体措施,同时对供应商准入和变更进行严格审核,业务结构进一步向高质量转变。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又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又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总体设计部”)、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上海航天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市爱威电子技术公司、航天新概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等十二家单位共同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03]61号批准,于2003年6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地发行了4,200万A股,2003年7月11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