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发恒能股份公司

  • 企业全称: 顺发恒能股份公司
  • 企业简称: 顺发恒业
  • 企业英文名: SHUNFA HENGNENG Corporation
  • 实际控制人: 鲁伟鼎
  • 上市代码: 000631.SZ
  • 注册资本: 239527.9084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6-11-22
  • 大股东: 万向集团公司
  • 持股比例: 62.28%
  • 董秘: 王红民
  • 董秘电话: 0571-82860631
  • 所属行业: 房地产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孔令江、方立强
  • 律师事务所: 上海东方华银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向创新聚能城奔竞大道2828号3幢201室
  • 概念板块: 房地产开发 浙江板块 破净股 低价股 标准普尔 深股通 证金持股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绿色电力 预盈预增 风能 万达概念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1993-07-0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2201012438438899
  • 法定代表人: 陈利军
  • 董事长: 陈利军
  • 电话: 0431-85180631,0571-82860631
  • 传真: 0571-82865050
  • 企业官网: www.sfhy.cn
  • 企业邮箱: sfhy_000631@126.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777号
  • 邮编: 311215
  • 主营业务: 自清洁能源发电业务、综合智慧能源服务、房地产业和物业服务。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供电业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水力发电;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机动车充电销售;储能技术服务;热力生产和供应;供冷服务;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合同能源管理;品牌管理;社会经济咨询服务;节能管理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光伏发电设备租赁;水资源管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顺发恒能股份公司成立于1997年,前身为浙江万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专注于住宅产品开发、物业服务以及不动产投资。2009年6月5日,公司借壳“兰宝信息”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公司全称:顺发恒业股份公司,股票代码:000631。公司积极探讨以“城市美好生活的创建者与引领者”为愿景,以“未来社区开发运营服务商”为定位,秉持“开发建设、托管运营、自持管理”综合经营的发展模式,研究“不动产开发经营、未来社区全流程咨询与运营管理服务、开发代建、新经济产业投资”,形成“3+X”产业战略格局,持续完善产业链布局,升级产业和服务经营规模和能力,实现非凡且独具美好的未来社区体验以及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产业升级,构筑多元、可持续的综合发展能力。境内业务集中于中国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具潜力的长三角地区,并以浙江杭州为核心区域。境外业务集中于美国,已投资开发美国芝加哥150办公大楼项目和芝加哥奥兰德公园住宅项目。“万兴恒”服务作为公司自创专业物服品牌,寓意“家和万事兴”,以“金钥匙”服务理念,为项目提供完备的物业服务。公司凭借多年精耕细作,培育了良好客户忠诚度和信任度。公司近期发展目标:以面向未来的创新不动产为目标,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及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持续强化人力资源规划和加速优质人才配置,深耕“未来社区研究能力、生态联盟整合能力、融资能力、产业能力、开发运营能力”五大核心能力,构建未来社区场景体系和产业联盟体系,探索成熟稳定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快速培育多元利润增长极,整合企业内外优势资源,加快战略升级布局和实施。
  • 发展进程: 公司是经长春市体改委批准,由君子兰公司、天力公司、中轻贸易中心共同发起,采用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26日,在长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经长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公司名称由兰宝科技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顺发恒业股份公司。公司于1996年11月7日在深交所以上网定价发行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1600万股A股,同年11月22日公司2100万股A股于深交所上市。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要业务、产品及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清洁能源发电业务、综合智慧能源服务、房地产业和物业服务。清洁能源发电业务经营模式:将风能、太阳能转换为绿电后销售;主要产品:电力。公司目前主要运营风力发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及储能项目,主要分布在浙江。综合智慧能源服务经营模式:为企业提供综合智慧能源服务获取收益分成;主要产品:节能服务。项目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经营模式:房产销售,并自持部分物业运营,以及提供物业服务。公司目前项目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二)公司主营业务所在市场分析1、清洁能源电力市场分析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同时是我国重要的电力负荷中心。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华东能源监管局、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和各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发电企业协同推进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构建“电力互济、错峰互补、容量互备、供需互动”的省市间电力互济市场化机制。浙江省属于资源小省,用能大省,三分之一的用电量需要依靠省外输入。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浙江省持续增强电力供给能力,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成为主要贡献力量。2024年,浙江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411万千瓦,同比增长29.4%。截至2024年底,浙江累计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5682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727.5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649万千瓦。(1)风电在风电布局上,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围绕重点区域开展风电项目。一方面加快推进存量风电项目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全国范围内优质风电资源的收并购工作,加快扩大风电装机规模。政策方面,2024年3月,浙江省发布《关于开展2024-2025年度陆上风电项目改造升级和退役申报工作的通知》,提出改造升级的项目应满足全容量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要求。2024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的通知,指出到2027年,完成风电装机升级改造7万千瓦以上。浙江省目前可充分利用沿海沿江滩涂、工业园区、火电厂区空地、抽水蓄能上水库附近等区域,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分散式风电项目,同时试点推进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研究点对点电源直供模式。重点开展单机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机组技改升级,促进风电产业提质增效和循环发展。对分散式风电实施“能接尽接、就近接入”原则,确保项目并网消纳。浙江省海上风电规划建设属“十四五”期间风电领域主要拓展方向。2024年3月,浙江省发改委发布《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表》包含8个海上风电项目,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2893MW。截至2024年底,浙江累计风电装机容量649万千瓦,同比增长11.13%,其中海风占比超过70%。浙江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海上风电资源丰富,而陆上风电资源相对匮乏。(2)光伏浙江省作为分布式光伏大省,在政策和产业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2月,浙江发改委发布《2024年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的通知》,提出实施各类“光伏+”行动,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利用存量农业设施大棚、即可恢复用地等,实施“共富光伏农业提升工程”。2024年9月,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提出,推进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开发利用,支持光伏项目与农业、林业、渔业、工业、建筑、交通等多领域融合发展。2025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的通知》,明确到2025年底,新增风电、光伏装机600万千瓦;到2030年底,全省风电光伏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产业方面,浙江省的光伏产业不断完善升级,智能光伏作为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形成以嘉兴、金华为引领,杭州、宁波、湖州、衢州等地协同发展的格局。公司在光伏布局上坚持“新建+并购”并举、“集中式+分布式”并举,围绕重点区域,积极探索“光伏+”项目,探索通过“农光互补”“渔光互补”“茶光互补”等创新模式,将光伏发电与农业、渔业、农业等产业深度结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公司将积极推进优质光伏资源的收并购,加速光伏规模扩张,提升清洁能源装机量。自2006年开始,浙江省企业纷纷投身于光伏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拉硅棒和切硅片为主的嘉善、衢州集聚区;以晶硅炉为主的绍兴集聚区;以光伏系统和配件为主的杭州、临安集聚区。全省光伏企业数量发展到近200家。浙江省太阳能资源属3类地区,适宜开展多场景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按照“宜建尽建”原则,推动省级开发区(园区)、物流园区、特色小镇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实施新建工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安装“全覆盖”,开展高效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试点,发展“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此外,可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创新渔光、农光、林光互补复合开发模式,合理合规发展复合光伏电站,加强光伏电站规划布局,并鼓励有条件地区利用既有电网设施按多能互补方式,有序建设多类型光伏电站,配套建设独立储能电站。截至2024年底,浙江累计光伏装机容量4727.5万千瓦,同比增长40.84%。其中集中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833.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3893.6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25%和44.77%。2、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市场分析(1)新型储能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不断提升,电力供需匹配性问题日益突出,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器,在政策支持下迎来快速发展。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能源项目核准、并网的前置条件,标志着储能将逐步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浙江省政府在2024年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新型储能的高质量发展。对于电网侧储能,既可以通过接受统调获取相应服务收益,也可以通过容量租赁获取租金收益。2024年4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容量补偿资金分配方案》,提出由各市列入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计划,且在6月30日前对完成并网试验的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进行补偿,总规模不超过130万千瓦。2024年6月,杭州市发改委发布《杭州市新能源配储指导意见》,推广租赁、共建、自建等配储方式,要求通知印发后并网项目配储容量低于5万千瓦/10万度的,不再单独配储,通过租赁配储。2024年,全国用户侧储能装机规模大幅增长,浙江、广东、江苏依旧贡献主要增量。政策扶持以及峰谷价差的扩大,提升了用户侧储能的经济性。未来,随着需求侧响应、电力辅助服务等商业模式的多元化发展,用户侧储能的收益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在储能布局上,公司积极推进现有网侧储能项目加速落地,加速探索共享储能模式,提升项目盈利能力。同时,大力拓展电网侧、用户侧储能资源,加快提升储能装机规模,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2)综合智慧能源服务综合智慧能源供应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潜力。预计到2025年,国内智慧能源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美元。广东和浙江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省份,在智慧能源供应市场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两个地区电费峰谷值较大,回本周期快。珠三角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较活跃,企业规模相对较大、较稳定,在高耗能企业用电平衡的政策调节能力较强,各市响应较快,政策、补贴推动力度较大;浙江地区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540万千瓦(含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3、房地产市场分析2024年,杭州房地产市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特征与格局演变。政策方面,杭州响应中央调控基调,楼市宽松政策力度持续加码,全年出台20余条新政,包括全面取消限购、限价、限售,增值税“5改2”等,创下史上最宽松购房环境,提升了购房者市场预期,促进需求积极入市。土地供求方面,2024年杭州供地规模显著缩量。据统计,杭州市区全年揽获宅地出让金1169亿元,同比下降34.3%,创近五年新低。但在与全国其他重点城市的横向对比中,杭州出让金规模仍高居全国第三。同时,2024年杭州政府高度控盘,精准把控供地板块和节奏,叠加新房限价放开的利好,土拍热度较高,16.1%的溢价率在重点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彰显出杭州土地市场的强劲吸引力。新房方面,2024年杭州新房成交6.3万套,市区住宅销售金额约2800亿元,全国第三,次于上海和北京;二手房方面,2024年成交9.4万套(成交量首超新房,成交规模同比增长超3成),全国第五;次新房成交占比38%,全国第一。4、物业服务市场分析政策方面,本地合规指引强化行业监管,为促进物业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提升行业形象、净化行业生态,杭州市物业管理协会发布了《杭州市物业服务行业自律公约》,倡导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物业服务人和物业管理事务咨询服务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共同遵守相关约定。2024年11月发布《杭州市物业服务行业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强化属地物业服务企业行业监管,进一步推动规范化服务。市场方面,国资物企加速市场化外拓,第三方项目占比持续提升,推动原有市场格局调整。物业费正在逐年提高,其中杭州市改善住宅物业服务费已突破6元/㎡月。一方面近几年新建商品房基本为精装修交付,运用的高能、高能耗设施设备增长,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另一方面,人工成本的上涨也导致了物业运营成本的增加;但同时部分交付年限已久的小区,物业费降价趋势渐显,部分项目收缴率下降3%-5%。趋势方面,浙江省物业服务市场容量近10亿㎡,未来可挖掘空间大,预计后续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在服务品质上经历快速扩张后,行业已进入理性回归、高质发展阶段;在服务创新上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新理念等围绕数字化应用开展的服务方式的引入也已屡见不鲜,未来需进一步平衡运营成本与服务质量,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迭代突破增长瓶颈。累计土地储备情况主要项目销售情况主要项目出租情况土地一级开发情况融资途径发展战略和未来一年经营计划向商品房承购人因银行抵押贷款提供担保按照房地产企业经营惯例,部分子公司为相关业主按揭贷款提供保证担保。担保期限自商品房承购人的首笔个人商品房抵押贷款发放之日起,至银行收妥商品房承购人所购住房的房产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契税证等房产登记手续止。本公司历年没有发生由于担保连带责任而发生损失的情形,因此该项担保对本公司的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董监高与上市公司共同投资(适用于投资主体为上市公司董监高)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始终紧紧围绕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主要包括:(1)有序推进创新聚能城能源中心项目尽早落地,该项目致力于为创新聚能城企业提供可靠的电力与热力供应,满足各企业的高效低碳能源供应需求。(2)启动收购普星德能然气发电有限公司51%股权。强化资源整合能力,既契合电力行业低碳化转型趋势,又直接提升业绩规模,显示出公司在传统能源结构优化中的战略执行力。(3)“茶光互补”集中式光伏项目。公司在探索生态友好与新能源共富的创新开发模式方面取得突破,临安“茶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于2024年12月并网发电,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0.25兆瓦,占地300余亩,是杭州首个大面积山地“茶光互补”项目,标志着杭州在“碳”索光伏共富模式、打造绿色能源利用和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4)桐庐50MW/100MWh网侧储能项目。公司启动开发桐庐50MW/100MWh网侧储能项目,该项目已入规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投运后将充分利用当地峰谷价差,参与电网辅助调度服务,响应电网峰谷负荷需求;同时,公司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积极拓展优质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达成一定规模后,将推进研探虚拟电厂业态。(5)持续维护自持物业的招商和稳健运营,探索新商业区域运营模式,增强自身竞争力。(6)坚守物业服务品质,加快物业服务转型升级,拓展多业态服务,赋能智慧管理,深耕增值服务领域,争优创优、提升品牌价值和形象。(7)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公司完成首期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8)继续加大能源人才引进与培养,优化人才素质结构,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9)持续加强资金监管、统筹管理和成本控制,不断降低财务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321.65万元,利润总额12,300.21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489.24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86.00%、72.63%和74.38%。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