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威孚高科 - 000581.SZ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8-09-24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WEIFU HIGH-TECHNOLOGY GROUP CO.,LTD.
成立日期
1988-10-27
注册地
江苏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威孚高科
股票代码
000581.SZ
上市日期
1998-09-24
大股东
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2.05 %
董秘
刘进军
董秘电话
0510-80505999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潘华;张小萍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20200250456967N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江苏
成立日期
1988-10-27
法定代表人
尹震源
董事长
尹震源
企业电话
0510-80505555,0510-80505999
企业传真
0510-80505005
邮编
214028
企业邮箱
Web@weifu.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无锡市新吴区华山路5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机械行业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内燃机燃油系统产品、燃油系统测试仪器和设备、汽车电子部件、汽车电器部件、非标设备、非标刀具、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制造;通用机械、五金交电、化工产品及原料(不含危险化学品)、汽车零部件、汽车(不含九座以下乘用车)的销售;内燃机维修;自有房屋租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能量回收系统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特种设备制造;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软件开发;软件销售;软件外包服务;模具制造;模具销售;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制造;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销售;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制造;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智能基础制造装备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物料搬运装备制造;物料搬运装备销售;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兴能源技术研发;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普通阀门和旋塞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阀门和旋塞研发;阀门和旋塞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汽车零部件的著名生产厂商,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五十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集团现拥有22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9家合营联营公司,是业绩优良的A、B股上市公司、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100强企业。

威孚集团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业务领域由原来的燃油喷射系统,发展到节能减排、绿色氢能、智能电动、工业和其它业务,形成了有竞争力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威孚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以及多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公司以创新求实的精神,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研发实力的提升。

面向未来,威孚集团将积极围绕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坚持“双擎驱动”发展战略,秉承“国际化、自主化、多维化”战略方针,以新能源驱动和智能网联产品为突破口,加速发展新兴业务,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以持久稳定的公司发展回报员工、回报社会。

商业规划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拥有节能减排、绿色氢能、智能电动、工业及其他等四大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主要销售产品为柴油燃油喷射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进气系统、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电驱系统核心零部件、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舱内核心零部件、制动系统核心零部件、态势感知核心零部件、液压系统核心零部件等。

1、燃油喷射系统,包括高压油泵、高压油轨、喷油器、滤清器等产品,广泛用于各档功率的柴油机和清洁替代燃料,为各类载货车、客车、工程机械、船用、农机、发电机组等配套,可满足车用国六、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法规,在产品品种、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做好与国内主机配套的同时,部分产品向美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出口。

2、尾气后处理系统,包括柴油净化器、汽油净化器、天然气净化器、消声器、催化剂等产品,可满足车用国六、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法规,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和生产能力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广泛应用于传统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非道路机械等领域,可为主机厂家产品升级换代提供有力的支撑。

3、进气系统,包括柴油增压器、汽油增压器、天然气增压器等产品,可满足车用国六、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法规,应用范围涵盖商用车、传统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发电机组等多领域,为国内各大主机厂和整车厂提供配套。

4、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包括膜电极、双极板(石墨、金属)、催化剂、BOP关键零部件(如阀类、泵类、空压机关键零部件等)及储氢瓶等产品,主要为国内外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厂家、储能企业提供配套。

5、电驱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机轴、端盖、水套等产品,主要为国内外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或电驱系统厂家提供配套。

6、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电子油泵、电子水泵、节温器、水冷板等产品,主要为国内外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企业提供配套。

7、舱内核心零部件,包括汽车座椅总成、座椅骨架、电动长滑轨、减震器等产品,主要为国内主流商用车、乘用车企业提供配套。

8、制动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机械真空泵等产品,主要为国内外主流乘用车企业提供配套。

9、态势感知核心零部件:包括4D成像雷达、前雷达、角雷达、舱内雷达、道闸雷达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停车、车路协同等领域。

10、悬架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液压电机泵、蓄能器等产品,主要为国内外新能源乘用车提供配套。

11、液压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叉车液压系统、电机泵、内齿泵、电机控制器、活塞零部件等产品,为国内主要液压企业配套。

(二)公司经营模式公司遵循“做精品、创名牌、实现价值共同增长”的经营理念,实行母公司统一管理,子公司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

母公司负责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在财务、重大人事管理、核心原材料、质量控制、技术研发等方面对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指导及考核。

子公司以市场的订单管理模式安排生产,使子公司既保持产品统一的品质,同时有利于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节约物流成本,保持产品生产供应的及时性,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报告期内整车制造生产经营情况(三)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产业链韧性和市场潜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指引下,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延续、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及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行业整体呈现"总量稳健、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4.3%,出口规模同比增速超10%。

1、商用车市场情况2025年上半年,商用车在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货运市场车多货少、运价低迷等新常态环境下,以置换更新为主要驱动力,总销量略微增长。

1-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和2.6%。

分车型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183.7万辆和18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1.8%。

在货车细分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中型货车和微型货车产销呈不同程度下降。

其中,重型货车销量53.9万辆,同比增长6.9%;中型货车销量6万辆,同比下降15.1%;轻型货车销量103.6万辆,同比增长6.7%;微型货车销量22.2万辆,同比下降20.4%。

客车产销分别完成26.2万辆和2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4%和8.7%。

在客车细分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客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其中,大中型客车销量5.2万辆,同比增长2.4%;轻型客车销量21.3万辆,同比增长10.3%。

2、乘用车市场情况在“两新”政策驱动下内需提振显著,叠加海外出口持续增长,上半年乘用车市场稳步向上,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

中国品牌在品质提升、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领先优势下渗透率达68.5%,贡献国内市场主要增量,实现对合资或外资品牌市场份额的大规模替代。

乘用车出口258.1万,同比增长10.3%,在出口基数增大、贸易壁垒增加、其他市场汽车产业转型速度放缓下增速收窄,但长期趋势向好。

3、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在政策倾斜、车企加大投入及出口高速增长下,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渗透率达到44.3%。

在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明显下降,其他两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442万,同比增长46.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252万,同比增长31.1%,燃料电池销量0.1373万,同比下滑46.8%。

4、非道路市场情况2025年上半年工程机械在基建投资回暖、更新置换周期来临、出口拉动等多重因素共振影响开启上行阶段,上半年工程机械用柴油内燃机销量45.5万台,同比增长2.9%。

农机市场在粮价价格走低、跨区作业收益边际递减导致农机投资驱动力不足,叠加市场进入下行周期,上半年农业机械用柴油内燃机销量81.8万台,同比下降0.9%。

(注:上述行业数据来源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第一商用车网、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四)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情况今年以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年度工作目标计划,积极把握和应对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45%。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1、把握市场机遇,聚力新业拓展节能减排产品:后处理系统产品把握混动乘用车等细分市场持续增长机会,汽油净化器销量突破205万套,同比增长9%;柴油净化器销量达15万套,同比增长26%;后处理系统产品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商用车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

进气系统产品中,四缸柴油增压器销量达37万台,同比增长超16%,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的行业地位;汽油增压器紧抓混动乘用车市场机会,新获取的多个头部客户重点项目预计下半年逐步实现量产;六缸增压器销量同比增长超25%,获取多个重点客户项目。

智能电动产品:电驱系统核心零部件产品销量实现同比增长,获取多个头部客户定点项目。

电子油泵产品已实现国内外多个客户项目批产,同时多个重点客户项目正在同步推进。

毫米波雷达业务与博世建立紧密战略合作,正积极推进市场、技术、供应链等深度合作,预计年内实现规模化量产。

汽车座椅产品实现乘用车、商用车头部客户项目规模化量产,处于快速爬坡阶段,且核心零部件创新技术如长滑轨创新技术也取得积极进展。

绿色氢能产品:金属双极板销量增长较快,获取多个客户定点项目及金属单电池开发项目,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电子水泵、引射器等BOP产品获取多个客户项目定点;完成百千瓦级PEM制氢装备的交付,无锡首个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威孚PEM制氢工业应用项目投产启动。

2、攻坚产品迭代,加速研发落地节能减排产品:完成天然气双燃料喷射器及气压调节模块发动机可靠性验证并实现产线首样下线;完成高压甲醇喷射系统发动机性能试验;完成氢直喷喷射器发动机点火及基本性能试验。

后处理产品完成多款混动乘用车及出口项目的产品开发,完成商用车和非道路领域的产品拓展开发及甲醇发动机产品的开发,积极开展满足国七排放的后处理封装、催化剂、系统集成开发。

增压器产品加速推进汽油混动乘用车和柴油、天然气商用车等客户项目开发,实现部分重点客户项目批产,实现甲醇增压器产品在重点客户的拓展并供货。

智能电动产品:120W电子油泵平台完成产品开发并实现量产,48V电子油泵客户项目实现批产。

全主动悬架电机液压泵已获取头部客户项目定点,与多个客户开展技术交流并推进项目定点工作。

3D角雷达开发进展顺利并正在加速推进产业化落地,4D成像雷达持续推进开发优化和产业化应用。

绿色氢能产品:有序推进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平台技术和产品开发以及客户项目交付。

完成电解水催化剂产线调试,完成电解水膜电极产品迭代开发。

完成35Mpa瓶口阀B样品开发、启动型式认证,持续推进瓶口阀、减压阀等产品开发及应用;燃料电池继续推进膜电极的性能和耐久性提升,推进电子水泵、节温器、氢循环泵等BOP关键零部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

3、优化战略规划,深化投资合作。

战略规划方面:重点推进相关市场标的的战略预研工作;围绕人形机器人行业相关产品领域开展规划研究,推进外部合作和内部研发战略行动;积极推进与博世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加强公司战略目标的落实推进,启动十五五规划工作。

投资合作方面:推进与保隆科技就全主动悬架电机液压泵项目合作;推进威孚智感雷达、与德国福伊特储氢瓶等合资合作项目落地及伙伴关系维护;积极挖掘人形机器人、汽车座椅、底盘域核心部件等潜在标的项目;协同深化智能业务、液压业务与博世等战略伙伴合作。

持续完善投资管理及投后评估工作,不断完善投委会管理体系。

4、稳固质量体系,推进智能制造围绕质量体系、预防控制、过程管理、问题解决及团队建设推进年度质量活动;重点推进质量问题解决标准化及人员梯队能力建设;细化项目开发阶段质量要求,建立样品至SOP+质量管理模型;开展重点业务域及开发项目质量赋能与协同管理。

完成集团工艺规划图谱发布,对现有工艺技术进行梳理分类并定义工艺能力提升目标。

启动威孚质量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完成业务蓝图规划及一期功能模块设计。

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WFAC新能源电驱车间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并获评“国家智能制造标杆工厂”。

持续推进FMS、TMS系统在集团内事业部、子公司推广应用;推广数字工厂模式至WFTT,推进集成项目蓝图设计;推进海外子公司技术支持与核心系统覆盖,制定海外数据中心运维方案;推进Deepseek等AI技术企业场景应用,梳理评估新场景需求,已完成多个项目开发。

稳步推进103地块六期厂房、氢能产业园、惠山长安产业园等工程项目。

5、提升经营质量,强化风险管控优化经营监控分析机制,强化“一报一会”与OPL管理;推进新业务事业部职责与流程梳理编制,开展事业部组织架构与职责标准化管理;统筹推进制度流程向海外子公司延伸管理。

优化财务域制度流程,排查业务风险并推进更新,提升流程效率。

持续开展产品盈利能力分析,构建成本穿透分析体系,在事业部月度分析中融入市场化结算;强化资产租赁及处置评估。

通过优化库存、推进材料替代等缓解成本压力,推动工艺改进与资源循环对冲长期成本压力。

完成供应商品类梳理,依据供货金额与产品确定风险供应商,识别高风险供应商及优化机会点,为供应链策略调整提供支撑。

持续推进SRM平台建设,跟踪运行效果并不断优化。

持续完善风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风控管理能力,强化各级风险事项的审查、管控及应对。

围绕战略新业务和重点项目,加强人才队伍引进、优化人才结构;开展英语提升、卓越工程师等专项培训,组织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研修,建立技能等级提升培训班,推进“三航一匠”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定国际派遣政策,向海外子公司外派管理人员。

发展进程

公司系经江苏省体改委苏体改生(1992)130号文批复同意组建的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0月在无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

本公司名称变更经2010年5月27日召开的公司2009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并已在江苏省无锡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

本次公司名称变更仅涉及公司名称的变更,变更后,中文名称为: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WEIFUHIGH-TECHNOLOGYGROUP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