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星湖科技
  • 企业英文名: STAR LAKE BIOSCIENCE CO., INC.ZHAOQING GUANGDONG
  • 实际控制人: 广东省人民政府
  • 上市代码: 600866.SH
  • 注册资本: 166147.2616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4-08-18
  • 大股东: 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4.09%
  • 董秘: 张凯甲
  • 董秘电话: 0758-2237526
  • 所属行业: 食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凌朝晖、李正良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广州)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东省肇庆市工农北路67号
  • 概念板块: 食品饮料 化学制品 广东板块 沪股通 融资融券 上证380 预盈预增 生物医药 合成生物 央国企改革 IPO受益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2-04-18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12001952767519
  • 法定代表人: 刘立斌
  • 董事长: 刘立斌
  • 电话: 0758-2291130,0758-2235726,0758-2237526
  • 传真: 0758-2239449
  • 企业官网: www.starlake.com.cn
  • 企业邮箱: zhangkj@starlake.com.cn,sl@starlake.com.cn
  • 办公地址: 广东省肇庆市工农北路67号
  • 邮编: 526040
  • 主营业务: 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生化原料药及制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本企业及企业成员的进出口业务;法律法规禁止的,不得经营;应经审批的,按批准事项经营,未获审批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未规定审批的,企业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农业微生物药厂,1981年转产味精,1992年从原肇庆味精厂转制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首批八家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之一。1994年8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证券简称“星湖科技”,股票代码:600866。2009年4月,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新集团”)受让肇庆市国资委持有的星湖科技国有控股权,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2019年公司并购四川久凌制药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公司并购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主营业务公司是以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制造型企业,是广新集团旗下唯一的生物医药及食品健康主业板块上市平台。公司主要专注于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产品广泛涵盖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医药大健康等多领域。公司依托宁夏银川、内蒙古赤峰生产基地,实现西北区域的产业布局,定位于大宗氨基酸产品的生产基地;依托黑龙江大庆、肇东生产基地强化公司东北区域的布局优势,定位于生物发酵新产品、高端产品、新材料的生产基地;西南四川基地则定位于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公司主营产品有:1.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I加G)、肌苷酸二钠(IMP)、鸟苷酸二钠(GMP)、玉米发酵酱、味精、鸡精、复合调味料等;2.饲料添加剂:L-赖氨酸、L-苏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缬氨酸等;3.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肌苷、利巴韦林、脯氨酸、鸟苷、腺苷、腺嘌呤、核糖、阿德福韦酯等;艾滋病药物中间体、丙肝药物中间体、糖尿病药物中间体、镇痛药物中间体、心血管药物中间体、癌症病药物中间体等;4.其它产品:有机肥料(有机肥、生物肥、水溶肥、叶面肥、菌剂、土壤调理剂)、生物基新材料类产品(戊二胺盐溶液、尼龙56)等。三、荣誉资质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重点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氨基酸工程技术中心”等十多个高层次技术研发平台,是广东省微生物制造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单位。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广东省自主创新标杆企业、广东省自主创新示范企业、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等荣誉。控股子公司伊品生物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农村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先进饲料企业、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四、发展理念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秉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研发创新理念,规划统筹创新资源,围绕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建立平台、人才和项目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成果落地转化。公司将继续聚焦生物发酵领域核心产业,发挥“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为核心技术”的优势,坚持环境友好型发展理念,深耕“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三个产业板块发展,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做专、做优、做精生物发酵事业,以创新驱动和产业协同,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拓展,实现产品升级发展与上下产业链布局,努力成为中国生物发酵行业龙头企业。
  • 发展进程: 公司(原名为“广东肇庆星湖味精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广东省体改委以粤体改(1992)7号文批准,于1992年4月8日经股份制改组而成立。1993年12月6日经广东省证券委员会以粤证委发字(1993)020号文批准,本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994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7年3月经公司名称更改为“广东肇庆星湖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5月26日经一九九九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将公司名称更改为“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领取注册号4412011001970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全年经营发展目标,努力克服主营产品价格下行、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等不利因素影响,通过销售增量、科技创新、精益创效等多措并举,经营质量稳步提升。2024年度主要工作成效如下:(一)坚持战略引领,推动融合后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司在融合发展方面,深化战略融合、研发融合、财务融合、业务融合、组织融合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战略融合方面,深化战略布局,强化发展动能。统筹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制定公司“十四五”战略任务清单,推动落地见效;二是研发融合方面,构建创新生态,激发技术势能。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运营广新生物智造技术创新(深圳)有限公司,致力于突破工业微生物细胞工厂创制、菌种自主进化与高通量筛选等关键技术难题;三是财务融合方面,推进数智转型,释放管理效能。通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信息化系统贯通,提升核算效率;四是业务融合方面,强化协同效应,提升市场动能。业务融合初见成效,通过共享营销网络及渠道资源,实现供、产、销协同,通过玉米、煤炭大宗集采降低采购成本;五是组织融合方面,优化人才结构,激活组织潜能。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平衡人才配置,激活组织活力,依托跨板块轮岗交流、联合培训等途径促进组织知识共享,完善差异化绩效评价体系。(二)实施重大战略项目促进大发展中国大豆供给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2017年之前有近三分之一的进口大豆来自美国。在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大豆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挑战。因此,2018年以来中国开启豆粕减量替代工作,2021年,国家农业农村部陆续推出《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中国饲料消耗中豆粕占比下降,将带来氨基酸产品销售的增长,小品种氨基酸产品将贡献一定增量。基于国家豆粕减量政策,公司聚焦核心产业延链、补链、强链,2024年在可克达拉投资37.12亿元建设6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配套热电联产项目,主要生产小品种氨基酸产品。目前,项目正在按计划进度顺利推进实施,项目采用团队跟投模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抢抓市场促销售稳增长面对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主营产品价格下降等不利因素,通过积极开拓市场、实施精准营销,主营产品销售量实现不同幅度增长,进一步巩固氨基酸、核苷酸等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加强科技攻关,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核心技术攻关和“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二是加快研发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微生物与生物智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三是重视人才引进,通过实施“新港计划”“双聘制度”与高校教授、科研院所签订聘任协议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8名,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成功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四是加快成果转化,通过现有产品工艺优化、技术提升等手段大幅降低成本,另外通过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较上一年增长20%。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基于二氧化碳固定及高通量进化的谷氨酸绿色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五)深化实施“三精驱动”,推动精益创效成果显著提升公司制定实施“三精驱动精益创效实施方案”,即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三精驱动(简称“三精管理”),并具体落实到“肇东公司I+G产线卓越生产提升”和“伊品生物年运营成本逐年下降”等重大专项工作推进实施。公司坚持“精益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精益理念,将“三精管理”贯彻落实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工具,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使公司全年可比成本大幅下降,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六)践行ESG理念,保障经营发展安全一是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和应急演练,深化安全分级管控、隐患排查和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提升安全本质水平,100%闭环治理隐患问题,做好环保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实现安全、环保合规生产。二是积极推动绿色制造转型,成功创建4个绿色设计产品、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取得3个产品碳足迹证书。三是加强经营风险管控,进行风险辨识,确定管控点,明确管控目标,筑牢“三道防线”,有效落实风险管控方案。(七)抓好党业融合,凝聚发展合力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业务的深度融合,聚焦生产经营目标,凝聚奋斗合力,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双十抓”、持续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创建,落实“百千万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