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工程咨询服务、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科技服务与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等。。
经营范围:实业投资,教育产业投资及人才培训,房地产投资与开发经营及咨询服务,投资咨询及投资管理,国内贸易(除专项审批外)【企业经营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件经营】
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11月由同济大学旗下企业改制创立,1994年3月“同济科技”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股票代码600846,股票简称:同济科技。
2021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推进杨浦区政府与高校之间深入合作,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经股权划转,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杨浦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司积极融入国家“双碳”发展战略,依托区域资源和高校学科优势,发挥公司主营业务积累的产业优势,搭建更市场化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砥砺奋进,传承开拓,加大绿色科技等产业的研发投入,成熟运用资本优势,加大智慧化、绿色化、融合化等新兴产业投资力度,促进公司主营业务的快速提质升级。
全力构建以“双碳”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的发展新格局,致力于成为城乡建设与发展领域价值提升综合服务企业。
2025年上半年,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行业竞争格局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经营面临较大挑战。
在党委和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围绕“城乡建设与发展领域价值提升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区校科技成果应用战略平台”的发展定位,开拓市场、稳健经营、持续创新。
(一)聚焦城乡建设,服务区域发展作为城乡建设与发展领域价值提升综合服务企业,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围绕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全过程解决方案、全方位价值提升,持续提升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1、工程咨询管理业务公司秉承高标准、专业化服务理念,参与国家和区域重大工程建设。
前期策划方面,公司中标福建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等项目。
设计业务方面,中标三明市三元区沪明情文化街区二期项目设计服务等项目。
项目管理与监理方面,中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苏州北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监理(苏州北站)等铁路轨交项目及南京西路1038号商办用房改建、交通银行浦江数据中心(二期)项目等房建项目,南海至新会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监理JL01标段等公路项目。
检测监测业务方面,中标厦门第三东通道工程(厦金大桥)第三方监测、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上海宝山站站房及相关工程第三方检测等项目。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海外业务持续发力,中标阿拉木图哈中物流场站项目工程监理项目并保障项目三个月内从启动到交付高效达成。
2、绿色施工业务公司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经营理念,在保障房屋建筑项目、专业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拓展EPC项目。
承接杨浦区定海路街道154街坊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定海街道138街坊商办项目等项目,助力区域建设发展。
控江路501-515号(单号)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主体结构较原计划提前60天实现封顶,为160户居民2026年回迁新居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结合项目特点,探索研究建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形成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等不同阶段下的“智慧+”模式,构建城市单元全生命周期数据通道,用智慧建设赋能传统行业升级。
3、环保运营业务公司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统一标准、流程,规范操作,创新数字化管理手段,持续提升环保业务价值。
报告期内轻资产委托运营项目规模稳步提升,新中标普陀山生活污水处理委托运营项目,连续第三次获得连云港经开区西北组团污水处理厂项目委托运营资格,体现了市场对公司环保运营能力与项目业绩的持续认可。
4、房产开发业务公司房产投资坚持深耕上海,报告期内公司开发建设的西虹桥蟠龙里及朱家角同悦湾璟庭项目稳步推进。
(二)完善资信资质,延伸全咨链条报告期内公司收购了天津建联70%股权,新增了检测、测绘、岩土勘察等多项资质,通过整合品牌资源、管理体系、科研能力、区域市场基础与专业技术优势,进一步拓展京津冀区域市场。
完善资质体系,新增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质(混凝土工程乙级)、工程勘察资质证书(岩土工程(物探测试检测监测)专业乙级)、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等资质。
制定《咨询业务经营协同发展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夯实产业链生态布局,通过资源共享与资质联动,提升市场拓展能力。
(三)持续落实“基金+基地+研究院+产业联盟”工作主线发挥区校企合作平台的优势,进一步落实“基金+基地+研究院+产业联盟”发展策略,不断强化公司作为区校科技成果应用战略合作平台的功能。
基金方面,参与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围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生态,加快科技、产业、资本的融合和业务升级。
基地方面,以“绿色低碳、自主智能”为核心理念的同济科技未来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作为区校共建“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的重要载体,将深度融入区校“三区联动、三城融合”战略布局,打造“学科+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策源地。
研究院与产业联盟方面,一方面不断加强与同济大学相关院系及其他高校的对接,联合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拓展咨询和管理服务。
另一方面“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已汇聚120余家成员单位,通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定期举办论坛活动,牵头开展业务及技术交流,扩大产业链政策影响,为城乡建设低碳发展贡献同济力量。
(四)智慧化绿色化创新,培育发展动能公司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和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成立数信技术部,统筹管理公司数字化战略的规划与实施。
推动“业财一体化”建立和完善,夯实数据基础与平台建设。
在BIM咨询领域,中标深圳西丽站及相关工程、宁波北仑发电厂等项目。
数字化服务领域,公司承接了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南京北站站房及相关工程NJBZF-02SG标段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发布安全巡检管理产品——小慧巡检,推动安全生产监管事前预防数字化转型,目前已在百联置业、四行仓库等项目应用。
公司自主研发的“CV建智视界-数字孪生可视化管控平台研发及应用”,在上海市数字城市建设基础专项科技奖评选中获得房建数字施工赛道二等奖;CV建智视界将数据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从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用数字化的思维重构业务模型。
公司自主研发的百事得(BEST)技术工艺包,可以实现对现有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大幅降低能耗,污泥减量,提升水质的效果,已在江苏连云港等项目进行研发示范实施。
天佑咨询研发的碳智慧管理系统,集碳数据采集、储存、分析计算为一体,助力客户实现碳数据的有效管理及分析决策,目前该系统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天佑咨询主编的《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ESG评级报告(2024年度)》正式发布,系统地呈现了交通运输行业在ESG领域的实践现状、发展趋势、区域差异、子行业特征及面临的关键挑战,将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同济大学所属的上海同济科技实业总公司,是一家以建筑设计、监理和工程总承包以及高科技产品研制开发、国内外贸易的综合性上市公司。
于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经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三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