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3-06-11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132224452D
  • 法定代表人: 余翔
  • 董事长: 余翔
  • 电话: 021-65985860
  • 传真: 021-33626510
  • 企业官网: www.tjkjsy.com.cn
  • 企业邮箱: tjkjsy@tjkjsy.com.cn
  • 办公地址: 上海市四平路1398号同济联合广场B座20层
  • 邮编: 200092
  • 主营业务: 工程咨询服务、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科技服务与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等。
  • 经营范围: 实业投资,教育产业投资及人才培训,房地产投资与开发经营及咨询服务,投资咨询及投资管理,国内贸易(除专项审批外)【企业经营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件经营】
  • 企业简介: 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11月由同济大学旗下企业改制创立,1994年3月“同济科技”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0846,股票简称:同济科技。2021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推进杨浦区政府与高校之间深入合作,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经股权划转,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杨浦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积极融入国家“双碳”发展战略,依托区域资源和高校学科优势,发挥公司主营业务积累的产业优势,搭建更市场化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砥砺奋进,传承开拓,加大绿色科技等产业的研发投入,成熟运用资本优势,加大智慧化、绿色化、融合化等新兴产业投资力度,促进公司主营业务的快速提质升级。全力构建以“双碳”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的发展新格局,致力于成为城乡建设与发展领域价值提升综合服务企业。
  • 发展进程: 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同济大学所属的上海同济科技实业总公司,是一家以建筑设计、监理和工程总承包以及高科技产品研制开发、国内外贸易的综合性上市公司。于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经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三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同济科技三十而立再出发的关键一年。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公司经营面临较大挑战,在党委和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依托区域资源和高校学科优势,积极开拓市场,落实战略、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73亿元,同比下降26.44%,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06亿元,同比增长6.51%。(一)扎实推进城乡建设主业,筑牢发展基石作为城乡建设与发展领域价值提升综合服务企业,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围绕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全过程解决方案、全方位价值提升,持续提升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助力区域经济发展。1、工程咨询管理业务2024年,公司秉承高标准、专业化服务理念,参与国家和区域重大工程建设,成功中标麻柳湾至彝良高速公路、S16蕰川高速新建工程、漳汕头高铁(福建段)、合武高铁合肥枢纽工程、市东医院江湾院区、南京北站等监理项目。海外项目取得新进展,作为牵头方中标澳门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管理及技术支援服务项目,为之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在建的哈萨克斯坦轻轨项目获当地政府高度认可。新业务模式取得突破,依托多年来在住宅开发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以受托代建模式中标无锡市梁溪区XDG-2023-41号地块开发管理咨询服务,提供项目全过程开发管理服务。投资决策前期咨询业务方面,为济南、三明等政府、企业提供规划设计咨询等前期服务。2、绿色施工业务公司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经营理念,保持房屋建筑项目、环保项目,拓展EPC项目。报告期内,新签施工合同额40.59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承建的凤南一村旧住房更新项目,是上海市旧住房成套改造体量最大的项目,公司克服复杂地质与高密度市政设施的双重挑战,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公司结合项目特点,探索研究建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形成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等不同阶段下的“智慧+”模式,构建城市单元全生命周期数据通道,用智慧建设赋能传统行业升级。3、环保运营业务公司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统一标准、流程,规范操作,创新数字化管理手段,持续提升环保业务价值。报告期内,公司对同济环境增资1.2亿元,进一步优化同济环境资本结构,提升其资本实力,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全年完成处理污水量1.17亿吨,全部22座污水厂在安全生产的同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为促进片区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报告期内,公司新中标上栗县赣湘合作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施工总承包+委托运维)、普陀山污水处理厂应急改造及运维服务等项目,积极拓展轻资产服务模式。4、房产开发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以破产重整方式完成对录润置业100%股权收购,获得新江湾城街道412街坊9丘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权,将充分发挥在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方面积累的技术经验和产业优势,将项目打造成为高品质的绿色低碳、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项目开发建设方面,公司西虹桥蟠龙里及朱家角同悦湾璟庭项目建设销售稳步推进,进展顺利。(二)持续完善资信资质体系,延伸全咨链条报告期内,公司多措并举完善资质资信体系。2024年8月通过产交所摘牌收购同济检测55%股权,成功补充延伸了全咨业务的关键环节。在同济大学多年的培育及支持下,同济检测已经成为上海市检验检测头部机构,具备交通部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桥隧专项资质,住建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资质及测绘甲级资质等,拥有超6000个检测参数、1900余台检测检验设备。此次收购有利于公司快速进入工程检测业务领域,延伸工程咨询产业链,打造“全过程咨询”产品服务体系。资质升级方面,公司持续优化管理体系和技术创新,新增了工程咨询资质甲级资信。(三)打造区校战略合作平台,推动产教融合公司发挥区校企合作平台的优势,进一步落实“基金+基地+研究院+产业联盟”发展策略,不断强化公司作为区校科技成果应用战略合作平台的功能。基金方面,公司发起设立的同杨孵化基金,参与了上海同陆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共迹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投资;同杨孵化基金筹划进一步扩大募资规模,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公司参与了上海数宇鼎元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一期扩募,拟通过基金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投资力度,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2024年11月,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和2024科技成果转化”发布大会举行,同杨孵化基金作为唯一基金代表受邀参加投资项目签约仪式。基地方面,公司积极筹划新江湾城街道412街坊9丘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化调整,充分发挥在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技术经验和产业优势,着力将该目打造成为高品质的绿色低碳、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有效服务杨浦科创带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助力高校产教融合和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研究院和产业联盟方面,公司加强区校合作,结合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发展内涵,完善了创新发展组织,凝聚了创新发展合力。“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已汇聚120余家成员单位,通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定期举办论坛活动,牵头开展业务及技术交流,扩大了产业链政策影响,为城乡建设低碳发展贡献同济力量。(四)实施智慧化绿色化创新,培育发展动能公司持续推动数字化、绿色化业务创新发展,一方面巩固BIM咨询及数信服务业务,报告期内新中标博世汽车、一冶集团等多个BIM管理标段及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自主研发的智慧施工管理平台成功应用于新江湾城G1-02A地块项目,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完成1.0版本开发上线,实现智慧监测、自动报警等功能。另一方面积极拓展ESG咨询服务领域,“碳96”智慧碳管理系统上线,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与上海天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编写的《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企业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评级报告》于7月10日正式发布。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