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7-06-19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279351261M
  • 法定代表人: 戴湘桃
  • 董事长: 戴湘桃
  • 电话: 0755-26639997,0755-26634759
  • 传真: 0755-26631695
  • 企业官网: www.greatwall.com.cn
  • 企业邮箱: stock@greatwall.com.cn
  • 办公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中电长城大厦
  • 邮编: 518057
  • 主营业务: 计算产业、系统装备及其他业务
  • 经营范围: 计算机软件、硬件、终端及其外部设备、网络系统及系统集成、电子产品及零部件、金融机具、税控机具、计量仪表、安防产品、移动通讯设备、无线电话机(手机)、通信及网络产品、数字音视频产品的技术开发、销售及售后服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和咨询服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自营进出口业务(具体按深贸营登证字第49号文执行);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租赁(不含金融租赁);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业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法律、法规规定无需许可(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计算机软件、硬件、终端及其外部设备、网络系统及系统集成、电子产品及零部件、金融机具、税控机具、计量仪表、安防产品、移动通讯设备、无线电话机(手机)、通信及网络产品、数字音视频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自行开发的电子出版物、零售各类软件及电子出版物。
  • 企业简介: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066,简称:中国长城)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旗下“安全、先进、绿色自主计算产业专业子集团”,是中国“PKS”自主计算体系建设主力军和网信科技自主创新生力军。2017年,中国长城由中国电子原所属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圣非凡电子系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四家二级企业整合而成。作为我国自主安全计算产业的引领者,中国长城曾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微型电脑、第一块电脑硬盘、第一款终端ASIC芯片、第一台显示器、第一台光纤转换器、第一台光笔图形显示终端等,是我国电脑、电源、高新电子、金融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领域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中国长城以“铸造网安长城,链接幸福世界”为企业使命,秉承“成为安全、先进、绿色自主计算产业领导者”愿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持续聚焦自主计算产业、系统装备核心主业。中国长城坚持“芯端一体,双核驱动”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构建以“芯-端”为核心的自主计算产品链,全面带动“网-云-数-智”自主计算产业生态发展。自重组以来成功突破高端通用芯片(CPU)、固件等关键核心技术,依托“PKS”自主计算体系,构建了从芯片、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到应用系统等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谱系,成功赋能党政办公及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重点信息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中国长城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兴企,拥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首批“自主创新行业龙头企业”、湖南商用密码产业示范基地等资质。现有4个国家级研发机构(2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个复杂环境光纤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3个省部级平台,4个市级创新平台,3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中国长城致力于打造“安全、先进、绿色的自主计算底座”,努力成为国家网信领域战略科技力量,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强劲动能!
  • 发展进程: 公司为一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系由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独家发起重组设立,成立于1997年6月19日;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以其净资产折为国有法人股10155万股,经1997年6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公开发行后,上市时总股本达15855万股,其内部职工股570万股将于公众股5130万股1997年6月26日在深交所上市期满半年后上市。 鉴于前述变更,经公司申请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自2017年3月29日起,公司中文证券简称变更为“中国长城”,英文证券简称变更为“CGTGROUP”,公司证券代码不变,仍为“000066”。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计算产业、系统装备及其他业务。2024年,中国长城从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打造核心竞争力出发,以“改革调整、夯实提升”为主线,聚焦计算产业与系统装备两大核心主业,快速提升业务发展能力,努力成为国家网信事业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一)计算产业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坚持“芯端一体、端网融合,双轮驱动、有机发展”的发展战略,构建以“芯-端”为核心的自主计算产品链,致力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供核心底座。1、计算终端专注于服务党政及关键行业核心客户,围绕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发展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存储等软硬一体化自主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提供整体和专项解决方案及服务。历经多年的创新实践,走出了计算产业全链条安全创新之路,实现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目前已形成国内谱系最全、实力最强的自主安全产品线。2、消费终端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科技产品的全产业链服务,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子信息产品服务商。通过强化提升营销、产品、供应、制造、运管五大能力,构筑以笔电为主的产品体系,与国际知名品牌、运营商深度合作,为全球计算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3、行业终端集安全高端金融机具、软硬件集成方案、文印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在金融机具领域深耕十余年,连续六年领衔国内金融行业榜首,是智能网点、移动营销的行业领跑者。领跑金融信创自助终端产品,试点入围80家银行。高清智能证卡打印机、智能机具无感适配平台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终端部件拥有30多年的开关电源产品技术研发基础与经验,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服务器及台式机电源研制厂商,形成了服务器、台式机、通信、工控等四大电源产品线。拥有专业电源技术研发团队,是电源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之一,自主研发超高性能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为全球知名的超级计算机配套,也使公司跻身于国际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电源供应商行列。5、产业服务利用园区及房产物业的优势,聚集信创资源,构建信创生态链。积极引进PKS生态伙伴集中办公,支撑PK体系生态联盟工作。(二)系统装备业务聚焦通信业务、特种计算业务、海洋信息化业务,加强能力建设,助力国家系统装备业务发展。1、通信业务产品覆盖通信系统与装备、卫星/北斗导航设备、集群通信设备,进一步加强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一体的系统装备能力,专用通信核心供应商地位进一步巩固。2、特种计算业务聚焦国产关键软硬件生态体系,整合特种计算机业务资源和力量,努力成为主流的特种计算产品和信息化系统骨干提供商。3、海洋信息化业务从事海洋信息分系统研制和业务拓展,涵盖海洋信息探测、通信核心产品,以及安全监测用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装备,产品技术在业界领先。1、概述2024年,公司聚焦计算产业与系统装备两大核心主业,加快内部改革调整,优化资产结构,提升业务发展能力,精益管理降成本,多措并举控费用。(1)计算产业计算产业实现收入增长。一是市场拓展获得一定成果。信创业务方面,抓住市场增长态势,抓住商机,实现在银行、保险行业方面的重大突破,在党政信创优势市场方面持续发力;国际业务方面,积极拓展海外大客户,实现规模增长;整机部件业务方面,抓住服务器电源市场需求增长机会,业务规模达到阶段性新高。二是产品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着力提升基于飞腾产品性能、降低成本,产品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丰富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形态,以多路线产品提升市场投标能力,其中,S5000C产品整体赢标率大幅提升,D3000产品性能较上代产品提升2.5倍性能,AI服务器推出训推一体机型和高端训练等机型,拥有百亿规模参数大模型训练能力。(2)系统装备系统装备业务整体规模下滑。受政策调整、行业形势等因素持续影响,公司系统装备业务中占比较大的信息化装备业务因主要市场需求持续下降,对系统装备业务订单产生影响。面对行业政策变化,公司不断突破,拓展新业务,强化科研投入和技术发展,在海洋信息化、特种计算等新兴业务方面获得较大订单突破,预计将在2025年形成一定的收入新增量。(3)利润总额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政策和产业周期调整等因素影响,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整体盈利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二是为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致使阶段性成本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三是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和外部经济形势,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等相关规定,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和减值测试,计提相关资产减值准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