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港口投资、港口运营、港口物流和智慧科技
经营范围:港口码头建设、管理和经营;进出口各类货物保税仓储业务;港口配套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国际、国内货物的装卸、中转、仓储、运输,货物加工处理;集装箱拆拼箱、清洗、修理、制造和租赁;国际货运代理;租车租船业务;为船舶提供燃物料、生活品供应等船舶港口服务;船舶拖带(不得使用外国籍船舶经营);港口设施、设备和港口机械的租赁、维修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制或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除外;港口物流及港口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及相关配套服务;物流方案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港务工程技术的开发、研究、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港口”)于2018年12月26日在深交所重组上市,股票代码001872/201872,实际控制人招商局集团是一家百年央企、综合央企、驻港央企,主要业务集中于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地产园区、科创产业。
招商港口作为世界领先的港口开发、投资和运营商,业务覆盖港口的装卸、物流、科技及服务,于中国沿海主要枢纽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港口网络群,主控或参资的码头遍及香港、台湾、深圳、宁波、上海、青岛、天津、大连、漳州、湛江、汕头等枢纽港。
近年来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地位,成功布局亚洲、非洲、欧洲、地中海、大洋洲、南美洲及北美洲等地区,分布于26个国家和地区的51个港口或码头。
1、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本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港口投资、港口运营、港口物流和智慧科技。
本公司是世界一流的港口综合服务商,已于中国沿海主要枢纽港建立较为完善的港口网络群,所投资或者投资并拥有管理权的码头遍布深圳、宁波、上海、青岛、天津、大连、漳州、湛江、汕头、香港、台湾等枢纽港,并成功布局六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地区。
港口投资包括海外及国内的港口投资,重点在全球主要枢纽港、门户港以及市场潜力大、经济成长快、发展前景好的地区布局,捕捉港口、物流及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机会,进一步完善全球港口网络。
港口运营方面主要包括集装箱及散杂货装卸服务,聚焦强港建设和管理及服务提升等,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港口服务。
港口物流方面,通过创新的园区业务模式和服务,深入挖掘港口与园区协同价值,依托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吉布提国际自贸区、汉班托塔产业园等园区为客户提供仓储租赁、报关、拆拼箱、单证等多元化的增值服务。
推动港口拖轮服务、理货业务、工程监理和管理业务发展,并注重临港业务创新和供应链物流,通过整合港口生态服务资源,推动港口物流价值链上下游的协同与合作,以资源开放和共享为重要抓手,促进贸易顺畅发展,提升港口服务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助力客户降本增效。
智慧科技业务聚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数智化”和“绿色化”升级,持续赋能港口的生产、管理、服务、生态等核心业务,智慧科技为港口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等(1)宏观经贸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保持一定韧性,但贸易摩擦升级,政策不确定性加剧,金融市场经历调整,下行风险积聚影响经济前景。
发达经济体增长承压,在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下欧盟经济增长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同时拖累美国自身经济增长。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欧盟GDP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0.6%;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下降0.5%。
新兴经济体增长韧性显现,其中东南亚市场增长较为突出。
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GDP同比增长6.9%,创近6年新高,印度尼西亚GDP同比增长4.9%,马来西亚GDP同比增长4.4%。
但贸易战升级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将阻碍经济增长前景,国际合作缩减可能导致全球韧性降低。
贸易方面,美国关税措施大幅扰乱全球供应链、破坏经贸环境,延缓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IMF预计2025年全球贸易量(货物和服务)增速2.6%,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中国面对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地缘冲突持续等复杂国际环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紧实施更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经济稳中有升。
贸易方面,中国外贸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规模稳中有增,出口保持较强韧性,进口增速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其中,出口总额13.00万亿元,同比增长7.2%;进口总额8.79万亿元,同比下降2.7%;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4.7%,占外贸整体比重达到51.8%。
展望2025年下半年,关税潜在上调的不确定性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下行风险持续存在,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受限,全球经济体增长预计将放缓。
IMF预计2025年的全球经济增速为3.0%。
其中,发达经济体2025年的增速有所降低,从2024年的1.8%降至2025年的1.5%,美国增速从2024年的2.8%降至2025年的1.9%,但欧元区增速从2024年的0.9%增至2025年的1.0%;2025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预计4.1%,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5.1%,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
2025年下半年,中国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为经济稳定运行发挥关键支撑作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会继续显现,持续推动多元化对外开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但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经济运行的基础还需要加固。
下阶段,中国政府将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2)港口航运业趋势分析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运输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供大于求局面未有改变,国际航运价格持续下探后阶段性反弹。
供给端方面,航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正在运营的集装箱船总运力为3,270万TEU,上半年集装箱船舶运力净增长118万TEU,约占集装箱总运力的3.6%,预计2025年集装箱船舶运力增速为6.3%。
需求端方面,2025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预计为2.0%。
根据供需结构判断,2025年集运市场总体仍供过于求。
在运价方面,2025年初运价持续下跌,5月以后随中美关税谈判超出市场预期并留出抢运窗口触发阶段性反弹。
下半年在贸易摩擦反复、供给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的背景下,运价仍将持续承压,预计2025年集运市场运价整体走低,贸易政策等不确定因素仍将对运价造成较大扰动。
另外,主流班轮公司为顺应客户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积极改变经营策略,并在物流供应链延伸、航运金融及数智化、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提升航运服务能级。
受全球贸易格局中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货主加速出货节奏以规避潜在风险,这一“提前出货”现象显著推升了集装箱运输需求,在此背景下,全球主要区域枢纽港的集装箱业务量普遍呈现积极增长态势。
根据Drewry的预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各主要区域港口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亚洲港口完成吞吐量2.61亿TEU,同比增长3.9%;其中,大中华区港口完成吞吐量1.59亿TEU,同比增长4.1%;东南亚地区港口完成吞吐量6,695万TEU,同比增长5.0%。
中东港口完成吞吐量2,191万TEU,同比增长7.6%;欧洲和北美地区港口分别完成吞吐量7,213万TEU和4,113万TEU,同比增长2.9%和10.5%。
非洲和拉美港口分别完成吞吐量2,165万TEU和2,912万TEU,同比增长5.9%和1.3%。
得益于中国外贸规模稳定增长,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维持较高增速,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港口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298万TEU,同比增长6.9%。
其中,沿海港口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277万TEU,同比增长7.1%。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本公司是世界一流的港口综合服务商,位于全球港口运营商第一方阵。
规模方面,本公司于中国沿海主要枢纽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港口网络群,并成功布局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及北美洲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51个港口。
根据Drewry统计,2024年,本公司完成集装箱权益吞吐量达6,120万TEU,位居全球港口运营商前列。
质量方面,下属主控码头拥有多项市场和区域领先地位,持续推进ESG建设,致力于打造行业的ESG港口标杆;同时拥有良好的港口科技基础,基于招商港口自主研发的TOS系统,形成了全球首创全域、全时、全工况、多要素的传统集装箱码头升级解决方案;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贸易便利化平台,已推广至三十二家粤港澳大湾区码头,助力提升大湾区贸易便利化水平。
效益方面,本公司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净利润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南山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山集团")于1982年9月投资设立,于1990年7月正式注册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于1993年1月,经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深府办复[1993]357号文批准,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5月,发行的境、内外社会公众股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