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苏州高新
- 企业英文名: SUZHOU NEW DISTRICT HI-TECH INDUSTRIAL CO.,LTD.
- 实际控制人: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政府)
- 上市代码: 600736.SH
- 注册资本: 115129.2907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6-08-15
- 大股东: 苏州苏高新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3.79%
- 董秘: 宋才俊
- 董秘电话: 0512-67379025
- 所属行业: 房地产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曹宇辰、魏新宇
- 律师事务所: 江苏竹辉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苏州市新区运河路8号
- 概念板块: 房地产开发 江苏板块 破净股 富时罗素 证金持股 沪股通 参股新三板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低空经济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军民融合 国产芯片 人工智能 央国企改革 互联金融 水利建设 长江三角 太阳能 创投 节能环保 新能源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1994-06-28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00025161746XP
- 法定代表人: 王平
- 董事长: 王平
- 电话: 0512-67379047,0512-67379025
- 传真: 0512-67379060
- 企业官网: www.sndnt.com
- 企业邮箱: szgx600736@sndnt.com
- 办公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锦峰路199号锦峰国际商务广场A座19-20楼
- 邮编: 215163
- 主营业务: 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开发和生产;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目前房地产业务是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与利润来源。
- 经营范围: 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开发和生产;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工程设计、施工、科技咨询服务。
- 企业简介: 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高新股份”)由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1994年发起成立,1996年于上交所挂牌上市,是苏州高新区首家、苏州市首批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底,公司直接控股子公司14家,间接控股子公司72家,参股企业30家。苏高新股份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投资运营商”的战略定位,以创新地产、文旅商贸、节能环保和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以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作为蓄能产业,赋能主业全面发展。创新地产板块,公司统筹推进传统地产提质增效与“地产+”模式路径创新,已形成覆盖住宅商业开发、城市服务代建、产业新城运营的业务布局。文旅商贸板块,公司以“苏州乐园”为品牌核心,深耕文商旅融合发展,落地虹桥品汇苏州港、收购苏州食行生鲜,打造特色商贸消费和电商零售平台。环保板块,公司以传统水务经验优势为基础,逐步延伸形成以污水处理为核心、前中后端高度整合、拓展端延伸发展的“1+N”全环保产业链格局。战略新兴产业板块,公司厚植高端制造与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创新优势,发挥“高”“新”要素集聚辐射作用。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方面,公司充分把握产业发展大趋势,深化投资布局,助力区域转型蝶变。未来,苏高新股份将紧紧围绕上级战略部署,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立足更高起点实现跨越发展,打造为一家为城市增添活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筑建未来的旗帜型上市公司,全面完成由“苏州高新”迈向全国的战略布局。
- 商业规划: 2024年,苏州高新区始终聚焦“2+3”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力打造全市产业科创主阵地,建设全国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公司作为开发区背景的上市公司,始终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及产业升级需求,立足“新兴产业投资运营和产城综合开发服务商”的战略定位,以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以产城综合开发奠定规模化发展基础,同时以“园区运营+资本赋能”驱动产业创新发展,聚焦绿色低碳、医疗器械两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产业园运营方面,一方面着力构建新兴产业生态体系,绿色低碳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持续推进产业孵化、培育与运营;另一方面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东菱振动研制的世界单台最大推力10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获评“重型机械世界之最证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国内首创双波冲击试验机已正式推向市场,科研实力保持行业领先。低空经济公司依托东菱振动在航空航天领域测试服务优势,加大与龙头企业合作,拓展面向低空飞行器等相关产品的检测业务,并计划筹建低空经济产业园。产业投资方面,以战略投资和产业投资为切入点,推进江苏国信、生物医药母基金等多个项目投资、落地,参与投资的珂玛科技于创业板上市,存量投资项目累计出资金额近50亿元。高新福瑞入选全省A类融资租赁公司名单,以融促产、以投兴产、招投联动,产投融发展再上新台阶。产城综合开发方面,以“品质引领+品牌战略”驱动产城综合开发能力提升,打造品质人居住宅项目,提高人居环境;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文旅商贸业态焕新升级,打造消费新场景。在保障主营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公司着力推进内部管控的优化,通过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健全运营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提升综合发展实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753.1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3.66亿元;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3.0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一、产业园区运营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园和医疗器械产业园产业招商、建设、运营等工作,加快筹建低空经济产业园,充分发挥优质产业园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牵引作用,有效促进产业集聚,打造产业示范新高地。(一)绿色低碳产业园1、产业招商合作绿色低碳公司作为联合高新区各板块推进绿色低碳产业的核心平台,积极推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为区域发展增添新动能。年内推动全区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新增注册资金超百亿元,自主招引落地了汇能科技、能量自由科技、舜腾能源等30余个优质项目,合计注册资本约4亿元。截至本报告期末,高新区绿色低碳产业创新集群实现总产值规模超700亿元;GLCPark累计租赁及注册企业80家,注册资本超20亿元,产值超47亿元,产业生态逐步成型。同时,绿色低碳公司积极拓展合作网、延伸产业链,2024年举办新能源产业相关活动及论坛10余场,为后续产业招商和培育工作做好资源储备。2、载体运营情况建设优质产业载体,整合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集中度。目前,GLCPark孵化器、加速器已全部建成投用,入驻企业涉及光伏、储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行业,产业链逐步完善。GLCPark合计载体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孵化器已全部满租,加速器一期出租率超80%,二期正在招商中。(二)医疗器械产业园1、产业招引与培育公司积极做好优质企业引育,通过招引行业龙头、孵化高成长企业,推动产业链式集聚、能级提升,构建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产业新格局。全年推进全区招引落地医疗产业项目209个,包括总投资超10亿元的医疗创新科技产业服务企业华越集团、全球人工晶状体龙头企业豪雅医疗等重点项目。报告期内,园内企业东南大学苏州医械院牵头完成中国首个器官芯片国家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百源基因、国科医工、立普医疗及苏大检测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康多机器人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恒瑞迪生、博思得电气分别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2024年,医疗器械产业园获评中国信通院“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医疗健康专题赛一等奖(全国唯一)、工信部火炬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优秀(A类)评定、未来医疗100强年度医疗器械标杆产业园区(全省唯一)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优质载体建设公司积极搭建优质产业载体,提升对优质项目的吸附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医疗器械产业园现有在建及已投用载体共六期,充分打造“一园一特色”,载体面积近16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载体为产业园五期,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计划2025年交付。3、产业运营服务公司不断深化服务机制创新,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报告期内,医疗器械产业公司积极组织各类主题培训超百次,覆盖企业近3,000家次,组织总经理沙龙3次,邀请企业管理层闭门交流,促进资源集聚共享。省药监局审评核查高新区工作站、一站式服务中心在日常服务基础上,开展14期专家驻站服务活动,为超300家次企业解决注册审评、体系核查、日常监管等方面诉求500余项。同时推动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二期扩建等事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三)低空经济产业园报告期内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低空经济公司,是高新区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重要平台。低空经济公司以东菱振动检测资源与产业优势为抓手,加速筹建低空经济检验检测中心和低空经济智能制造中心,强化与龙头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集聚各类低空经济资源链、深度挖掘新场景新市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应用。目前低空经济公司已与SGS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成立项目公司,计划通过成立综合检测实验室,拓展面向低空飞行器、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的检测业务,打造综合性检验测试平台,实现多场景、多维度的检验检测标准覆盖。二、新兴产业运营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绿色低碳、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运营持续发力,重点布局光伏储能、配售电、振动测试装备制造及测试服务等,以新兴业态发展带动利润增长。(一)绿色低碳产业光伏与储能业务方面,加速应用场景创新,提升产业规模。依托区域产业资源,公司建成了一批“光伏+产业园”、“光伏+酒店”、“光伏+学校”等多元化应用示范场景,产业深度融合,包括苏州市首个/批分布式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GLCPark一期/二期储能项目),苏州市首个钙钛矿“光储充检放”智能微网示范场站、苏州高新区首个光储充微网示范项目和首个V2G车网互动示范项目(和枫产业园零碳化改造项目),全区首批“光伏+酒店”项目,全区首批绿色学校光伏项目等。截至2024年末,绿色低碳公司已建成运营光伏及储能项目38个,合计装机容量39.61兆瓦/兆瓦时,全年光储充项目签约量增长66%,并网量增长129%,全年发电量超2,000万度,同比增长50%。绿电交易方面,公司抢抓配售电业务政策利好,持续夯实市场份额,售电规模再创新高。2024年公司总签约售电58.98亿度,同比增长17.63%;售电业务收入超6,600万元。与苏州肯德基有限公司、苏州利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太阳油墨(苏州)有限公司、盖勒定量泵(苏州)有限公司等一批影响力企业开展绿电绿证交易,年内绿电成交3,800万度、绿证成交6,820万度,分别同比增长245.45%、100.59%;带动区内企业减少碳排放、履行可再生能源配额义务,合计减排温室气体9.01万吨,减少碳排放2.46万吨。(二)东菱振动报告期内,东菱振动持续加强新品研发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开拓测试服务市场布局,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东菱振动研发的全球首创10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获“重型机械世界之最证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12亿元,净利润2,811.64万元。新品研发方面,持续推进科研力度,夯实行业领先地位。东菱振动自主研制的10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长冲程试验台项目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100吨振动台作为目前世界单台最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总体水平国际领先;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创双波冲击试验机已正式推向市场,五轴精密转台、200吨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等新品项目正持续推进研发中。2024年,东菱振动新增专利申请53项,新增获授权专利57项;截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40项,其中发明专利144项。产学研融合方面,东菱振动与大院大所、高等学府保持合作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合作成立的智能减振公司自主研制的极低频主动执行器,填补了船舶机电设备超低频振动主动控制的空白,显著拓展了主动控制技术在船舶机电设备振动控制的频率范围,有力促进了主动控制技术在船舶机电设备低频振动控制方面的应用。市场拓展方面,东菱振动持续推动全国性实验室的布局、拓展售后服务市场,实施服务差异化、专业化经营战略,开辟经营发展新赛道。目前成都实验室已正式启用,与总部实验室业务联动,资源共享,进一步辐射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片区测试服务市场,拓宽测试服务版图,扩大测试服务业务规模。三、产业投资公司围绕产业转型方向,积极布局医疗器械、绿色低碳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关注市场热点及前沿技术,适时布局高端制造、芯片、半导体、AI等新兴产业,提升投资规模,增厚投资收益。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存量投资项目累计出资金额近50亿元。同时,高新福瑞积极打造融资租赁金融创新产品,以资本链赋能产业链,助力公司实现“产、融、投”一体化发展。(一)战略投资报告期内,公司参股的杭州银行、东方创业等为公司带来长期、持续的利润贡献,稳固高质量发展基本盘。本年度取得杭州银行投资收益31,789.96万元、东方创业投资收益938.41万元、苏高新创投投资收益4,689.35万元;取得杭州银行、中新集团、融联基金、东方创业、华泰柏瑞基金等被投企业年度及中期分红款合计1.69亿元,投资回报稳定;为进一步盘活资产,年内减持金埔园林161.02万股股份,回笼资金1,458.86万元;公司出资21.22亿元受让江苏国信2.78亿股股份,占江苏国信总股本的7.36%,并积极寻求在售电、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合作机会,实现资本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二)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方面,公司现有自营、参股基金17个,累计撬动基金规模超116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参与设立生物医药母基金(规模60亿元),在获取投资收益的同时进一步增加项目储备,吸引被投企业在医疗器械产业园内招商落地,强化优质企业培育,为后续产业投资及并购积蓄资源。一级投资方面,围绕产业转型方向持续发力,年内参控股基金累计投资31个一级股权项目,合计出资金额3.46亿元,其中在医疗器械领域,投资了心擎医疗(中国首款体外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研发企业)、比格威(眼科影像人工智能分析诊断系统研发企业)等项目;绿色低碳领域,投资了华美新材(全国碳化硅制品行业领航企业)等项目。同时公司也在AI等有较大增长潜力的行业提前布局,投资了文德数慧(AI数据处理一站式服务商)等具有高成长性的优质企业。报告期内公司投资的珂玛科技于创业板上市,投资收益进一步增厚。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具有创新技术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优质项目定增,完善投资布局。2024年公司参与景嘉微等公司的定向增发,合计出资8,800万元;完成长川科技等定增项目退出,整体收益率近20%。(三)融资租赁报告期内,高新福瑞围绕公司转型发展方向及区域产业体系布局,在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投放创新金融产品,深化产业协同,严控投放风险,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与产业进步的支撑作用。年内高新福瑞获中国融资租赁榜“锐意创新奖”、江苏省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十周年优秀案例”奖,入选江苏省A类融资租赁公司名单。2024年高新福瑞新增项目23个,投放金额16.5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净利润3,803.40万元。四、产城综合开发报告期内,公司深化产城综合开发布局,围绕产业地产、文旅商贸、节能环保等领域优化人居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改善民生福祉,构建起“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的融合发展生态。(一)产业地产地产集团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住宅项目品质,实现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并进。报告期内地产集团蝉联“江苏省房地产开发行业综合实力50强”、“苏州市房地产开发综合竞争力20强”等荣誉称号。房地产销售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商品房销售面积11.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89%;销售金额25.90亿元,同比减少32.23%,公司在售楼盘上润璟庭一、二期合计去化率超80%;报告期内,公司商品房结转面积20.2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9.07%;结转金额49.11亿元,同比减少15.14%。商品房建设方面,报告期内新开工面积15.35万平方米,施工面积181.5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57万平方米,主要在建项目包括拾月璟庭、上华璟庭、上润璟庭等。商业地产租售方面,天都大厦作为高新区地标性建筑之一,是狮山商务圈的5A甲级办公项目,通过中房协五星级写字楼评级考核,获评江苏省首个五星级商务写字楼、2024年度苏州市招商运营成绩突出楼宇。截至2024年底,天都大厦累计租赁面积6万平方米,年内实现租金收入5,329万元,招引了孵化器、科技研发、金融保险等各行业近120家企事业单位,包括招商仁和人寿、汉拿万都等多家国际性、全国性和大区域性的企业运营总部,构建了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成的新型楼宇发展格局。(二)文旅商贸报告期内,公司两大乐园以品牌IP文化为核心,创新打造多元化游乐活动,线上线下多维度推广,带动游园氛围,提升游园口碑。2024年旅游板块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30.5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营销推广方面,两大乐园通过抖音直播及达人视频、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多渠道多矩阵传播,增加曝光度,形成宣传合力。2024年两大乐园通过抖音累计发布宣传视频(官方号、达人号)27.41万条,曝光量8.55亿次。其中徐州乐园门票预售多次获得全国游乐园榜第一名;苏州乐园官方账号多次位居抖音直播全国酒旅榜单第一名,获评江苏文化和旅游自媒体联盟“十佳创新力新媒体账户”。活动宣传方面,与开心麻花、百威、小红书等多个品牌合作,推出百威超级啤酒音乐节、喜剧音乐节、春天爱你节等主题活动,以创新活动玩法,打造沉浸式游乐体验;与哔哩哔哩梦幻联动,引入国漫动画大热IP,落地全国首个《天官赐福》动画主题灯会、全国首个《时光代理人》水上动画展和时光音乐会等相关主题活动,给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年内糖果世界盛大开园,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全园共有4大主题区域、20多个亲子项目以及80多个互动体验,是全国首个糖果主题亲子互动游乐中心、华东最大的室内亲子乐园。报告期内,商贸公司持续营造消费新场景,打响“虹桥品汇苏州港”品牌知名度。聚焦大额外贸、企业团购、定向销售等业务,围绕节庆等促销时点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优惠,拓宽销售渠道,深挖市场空间,销售规模持续增长。(三)节能环保污水处理方面,2024年处理污水量1.2亿吨,同比增长近10%,营运管理提质增效。报告期内科技城厂建成投用,枫桥厂原位扩容和提升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污泥处理一期技改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2025年年底试运行,运行后治水能力进一步提升。苏州新区污水处理厂迁建和综合改造项目获得了2024年度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科技进步奖重大工程类一等奖,作为苏州市唯一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名录”,蝉联“市标杆城镇污水处理厂”称号。管网运维方面,排水公司积极深化排水一体化改革,推进区域管网日常养护、巡查、检测及泵站运维,年内完成雨污水排水管道养护3,714.93公里,清捞雨污水检查井及雨水边井48.60万座,完成全区市政雨污水管网检测258.7公里,全面提升区域水环境治理效能。智慧水务方面,持续打造数字化城市治理新模式,切实提升城市水治理现代化水平。目前智慧水务平台以及智慧排水信息管理系统已正式投用,污水处理监控智能化,全域管网养护精准化,进一步实现了城镇污水系统“厂站网”一体化联合,为全区智慧水务系统的监管、调度、分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五、内部管控财务管理方面,积极发挥公司AAA主体信用评级优势,创新融资产品、降低融资成本。全年发行直融产品20单,发行金额83亿元,其中发行的并购中票3亿元,系江苏省首单房地产并购票据;环保集团永续中票1亿元,为全国首批“两新”债务融资工具暨全国首单“两新”用途类永续债。2024年公司综合融资成本3.16%,较去年下降45个BP。运营管控方面,科学及合理落实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的动态追踪,提升企业管控力;优化考核指标,制定个性化及差异化考核方案,促进良性竞争、激发全员干劲;加强日常数据收集与分析,利用数据驱动经营决策,提升运营管理的精确度与有效性。人才引育方面,搭建企业人才库、建立人才能力矩阵,为不同岗位的选人用人精准定位所需人才;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各类研学活动、职业技能等多维度培训,覆盖各层次、各岗位员工,全面提升人才综合实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