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开发和生产;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目前房地产业务是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与利润来源。
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开发、生产,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工程设计、施工,科技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高新股份”)由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1994年发起成立,1996年于上交所挂牌上市,是苏州高新区首家、苏州市首批上市公司。
截至2021年底,公司直接控股子公司14家,间接控股子公司72家,参股企业30家。
苏高新股份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投资运营商”的战略定位,以创新地产、文旅商贸、节能环保和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以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作为蓄能产业,赋能主业全面发展。
创新地产板块,公司统筹推进传统地产提质增效与“地产+”模式路径创新,已形成覆盖住宅商业开发、城市服务代建、产业新城运营的业务布局。
文旅商贸板块,公司以“苏州乐园”为品牌核心,深耕文商旅融合发展,落地虹桥品汇苏州港、收购苏州食行生鲜,打造特色商贸消费和电商零售平台。
环保板块,公司以传统水务经验优势为基础,逐步延伸形成以污水处理为核心、前中后端高度整合、拓展端延伸发展的“1+N”全环保产业链格局。
战略新兴产业板块,公司厚植高端制造与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创新优势,发挥“高”“新”要素集聚辐射作用。
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方面,公司充分把握产业发展大趋势,深化投资布局,助力区域转型蝶变。
未来,苏高新股份将紧紧围绕上级战略部署,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立足更高起点实现跨越发展,打造为一家为城市增添活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筑建未来的旗帜型上市公司,全面完成由“苏州高新”迈向全国的战略布局。
2025年上半年,苏州高新区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全市产业科创主阵地,建设全国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
苏州高新作为高新区国有上市公司,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目标,深化“新兴产业投资运营和产城综合开发服务商”定位,通过“园区运营+产业投资”双轮驱动模式,推动产业园区能级提升、培优育强;产业投资协同并进、精准赋能;产城开发融合增效、提升城市活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783.2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3.28亿元;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亿元。
一、产业园运营公司围绕产业园区运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序开展产业招商、载体建设、精细服务等工作,驱动绿色低碳与医疗器械产业聚链成势。
1、绿色低碳产业园招商引资成效显现。
绿色低碳公司围绕新能源、绿色低碳等重点方向加速布局,持续做大“新能源+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助推区域新能源产业集群成型。
上半年成功招引企业超20家,推动绿田能源、百良中弦、保碧新能源等多家企业区域总部落户。
同时,绿色低碳公司积极响应行业发展趋势,加速拓展ESG及双碳服务新赛道。
年内成功引进了初碳科技、苏州和清等一批专业化服务机构,深化与BSI(英国标准协会)、SGS(通标标准)、晓数绿景等国内外头部认证及技术服务机构的战略业务合作,为全区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开辟全新增长极。
载体集聚效应提升。
依托现有12万平方米产业载体,GLCPark累计注册及租赁公司近100家、总注册资本超31亿元,致力打造高显示度、强牵引力的绿色能源产业新地标。
其中GLCPark一期已全部满租,二期招商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2、医疗器械产业园产业引育量质并举。
报告期内,医疗器械产业园深化“以企引企”“以商招商”联动机制,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年内成功引进项目超120个,重点项目海豪医疗、比格威等正式开业,为产业发展储备后生力量。
园内企业获评多项荣誉,其中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碧利医疗入选《中国高品质医疗器械出海遴选指南(2025)》,荣获首届全球眼科大会“2025全球眼科产业服务奖”;国科康成参与制定的中国首个可穿戴脑机接口产品标准正式发布。
上半年,医疗器械产业园获评年度医疗健康领袖产业园区(全国仅6家)、年度医疗健康产业园区运营服务机构(江苏唯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载体建设稳步推进。
医疗器械产业园目前已建成和在建载体共有6个,总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
当前已投入运营的载体为产业园1-4期与产业园6期,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在建载体为产业园5期,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年内交付。
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设立分区化运营服务管理中心,打造高效服务“直通车”,实现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国家药监局智能化医疗器械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助力全球首个远程手术机器人产品获批上市;组织高新区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对接会、苏州市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推进大会等各类产业交流及主题培训,精准助力企业发展、产业升级。
二、新兴产业运营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绿色低碳、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培育、运营,拓展产业增长新空间。
1、绿色低碳产业光储业务量质齐升。
上半年签约光储项目23.65兆瓦/兆瓦时,同比增长118%。
绿色低碳公司已累计并网及在建光伏储能项目56个,装机容量超75兆瓦/兆瓦时,上半年发电量1,668.90万度,同比增长64%。
示范场景加速拓展。
成功签约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循环光伏项目(全市首个资源循环化利用+光泵一体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苏州高新区全区排水泵站分布式光伏项目(华东地区首个分布式风+光+泵+监测四位一体智能微网水务枢纽项目),中标苏州科技城医院光伏项目(全区首批商业化光伏医院项目),绿色应用实践不断深化。
绿电交易规模提升。
上半年完成电量签约及续约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绿电绿证交易量突破1亿千瓦时,已超去年全年总额,同比增长120%;带动区内企业减少碳排放、履行可再生能源配额义务,合计减少碳排放7.5万吨。
2、高端装备制造东菱振动依托技术创新与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领先优势并驱动成果转化。
同时,积极提升服务能力与拓展市场范围,核心业务协同并进。
上半年,东菱振动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签约合同订单2.56亿元。
技术创新巩固优势。
东菱振动持续加强新品研发力度,在研新品超20项;依托全球首创100吨振动试验系统优势,开拓超大推力设备市场;新品项目加速台车的核心控制系统完成全面升级改造,推动相关领域产品国产替代。
产学研融合驱动转化。
东菱振动持续加强与科研院校的紧密合作,成功挂牌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首个科技服务站,拓宽应用领域,促进成果转化;100吨推力振动台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装备制造领域)十大科技进展”。
截至报告期末,东菱振动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36项,其中发明专利161项。
服务能力与市场拓展齐进。
长菱测试实验室顺利通过CNAS扩项评审,新增东菱振动自主研制的100吨振动试验系统、弹射拦阻试验系统、加速台车、起落架冲击加载系统、摇摆台、离心机、冲击响应谱、冲击台等多种新型高精尖试验设备,进一步提升了试验服务能力;成都实验室完成CNAS能力审核及电力扩容,显著扩大测试服务辐射范围;强化售后服务团队专业水平,积极抢占售后市场,重点推进西南、华北区域,上半年售后服务签约业务同比增长64%。
三、产业投资公司深化“园区运营+产业投资”双轮驱动战略,聚焦医疗器械、绿色低碳、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方向实施投资布局。
期末存量项目累计出资超55亿元,投资规模稳中有进。
1、战略投资公司持续加强战略型项目挖掘和投资,为长期发展带来稳定的利润贡献。
报告期内完成江苏国信项目股权收购,将进一步深化协同创新及产业协作;通过权益法核算取得稳定的投资收益,其中杭州银行18,148.90万元、江苏国信8,578.04万元、东方创业514.80万元、苏高新创投666.78万元;减持金埔园林部分股权,回笼资金1,607.48万元,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年内取得杭州银行、中新集团、江苏国信、融联基金、东方创业、华泰柏瑞基金、金埔园林分红款合计8,187.89万元,稳定增厚公司现金流。
2、产业投资目前,公司自营基金5只,总规模10.98亿元;参股基金12只,认缴出资12.28亿元;共计撬动基金总规模超116亿元。
一级股权投资方面,上半年参与投资了苏新晟能;定增项目方面,完成昊华科技、佰维存储定增投资,出资金额2,000万元;完成了川能动力、景嘉微项目的部分退出,回笼资金4,025万元,收益率近15%。
3、融资租赁高新福瑞不断优化区域项目布局、精准把握客户资金需求及发展规划,严控项目风险,获评苏州市级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年度优秀项目奖。
报告期内,高新福瑞新增项目投放10亿元,实现营收7,931.78万元,净利润3,004.58万元。
四、产城综合开发报告期内,公司产业地产稳健拓展、文旅商贸活力赋能、环保水务效能提升,积极构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典范。
1、产业地产商品房销售方面,上半年合同销售面积6.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6%;销售金额15.10亿元,同比增长19.56%;商品房建设方面,年内施工面积26.6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79万平方米。
商业地产运营方面,区内标杆写字楼天都大厦累计出租面积5.78万平方米,取得租金收入2,079万元。
2、文旅商贸报告期内文旅板块持续深化“线上宣销+线下互动”的模式,围绕营销节点搭建宣传矩阵、打造缤纷活动提升游乐人气,累计接待游客218.88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营业收入19,238.71万元。
宣传营销方面,通过公众号、抖音、美团、小红书等多平台宣传,构建全域传播矩阵持续输出热点内容,为品牌活动宣传造势,增加品牌的曝光率和影响力。
活动策划方面,两大乐园结合全年节点活动打造新春灯会、漫樂星球、花样春游记、超级国漫玩乐季等多个主题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化NPC品牌符号,以高频次、高创意度的限定造型为核心,创新打造互动式、沉浸式游乐体验,提升游园热度,增强差异化竞争力。
商贸板块持续发挥“虹桥品汇苏州港”的品牌价值,发力大额贸易、企业团购、定向销售,积极拓展牛肉、海鲜、红酒、数码3C等多产品销售渠道,丰富产品线,贸易规模及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3、环保水务污水处理方面,完成枫桥水质净化厂原位扩容和提升改造,公司旗下五座净水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2万吨/天;报告期内累计处理污水量5,534万吨,同比增长4.42%,治水效能稳中有升。
管网运维方面,排水公司优化管理体系、强化管理效能,2025年上半年共计养护污水管道611.95公里,养护雨水管道1,323.65公里,并完成203个小区内部管网养护;有序推进排水管网检测85.50公里,其中污水管道25.98公里,雨水管道59.52公里,保障排水通畅,有效避免突发性事故发生。
污泥处置方面,不断提升污泥处置技术创新能力,取得污泥处置干化循环风机的相关发明专利,有序推进污泥提升改造项目,上半年完成污泥处置量41,674吨。
五、内部管控财务管理方面,积极发挥公司AAA主体信用评级优势,上半年发行直融产品12单,发行金额超50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综合融资成本2.90%,较年初下降26个BP。
运营管控方面,结合各板块经营特点加强预算编制,深挖发展潜力;从严从细扎实推进绩效考核工作,激发全员干劲;强化成本管控与流程优化,推动降本增效。
人才引育方面,开展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通过岗位轮换、项目实践、定期考核等方式激发人才主动成长的内驱力;持续健全分层分类培训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1994年6月28日经江苏省体改委以苏体改生(1994)300号文批准设立,公司所发行的A股于1996年8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1996年10月16日,发行人召开1996年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决定对1995年利润进行分配,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3股红股,另由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3股,送红股和转增股数均为1,800万股,送转后公司总股本为9,600万股。
1996年10月24日,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华业字(96)第1189号《关于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股份有限公司增加股本的验证报告书》,确认截至1996年10月24日止,公司已将派送红股所增股本人民币1,800万元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人民币1,800万元分别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及“资本公积”账户转入“股本”账户。
1997年4月16日,发行人召开1996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决定对1996年度利润进行分配,向全体股东按10股送3股红股分配利润,另以资本公积按每10股转增2股,送红股总数为2,880万股,转增股总数为1,920万股,送转后公司总股本为14,400万股。
1997年9月16日,发行人召开199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决定以1996年10月30日公司的注册资本9,600为基数,按10股配2股的比例进行配股,计配售2,880万股。
1999年5月20日,发行人召开1998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决定对1998年利润进行分配,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送5股红股分配利润,送红股总数为14,088万股,送股后公司总股本为42,264万股。
2000年8月25日,发行人召开200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决定以42,264万元为基数,按每10股配3股的比例,向社会公众股股东配售3,483万股。
2007年3月2日,公司召开200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并报经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以证监发行字(2007)312号文批准,非公开发行普通股32,290,000股(每股面值1元),业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信会师报字(2007)第11846号验资报告验证。
公司股本总数变更为489,760,000股,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489,760,000元。
2008年5月公司股东大会决议通过了公司200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即以2007年末总股本489,760,000股为基数,向截止2008年4月30日下午登记在册的公司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红股2股,每10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6股,每10股派发现金0.23元(含税)。
经上述转送股份后,公司总股本增至881,568,000股。
上述增资事项业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信会师报字(2008)第11652号”验资报告验证。
公司股本总数变更为881,568,000股,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881,568,000元。
2011年4月公司股东大会决议通过了公司201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即以2010年末总股本881,568,000股为基数,向截止2011年5月5日下午登记在册的公司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红股1股,每10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股,每10股派发现金0.12元(含税)。
经上述转送送转股份后,公司总股本增至1,057,881,600股。
上述增资事项业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信会师报字(2011)第13372号”验资报告验证。
公司股本总数变更为1,057,881,600股,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1,057,881,600元。
2014年4月18日,公司召开201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并报经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以证监许可(2015)458号文批准,于2015年5月非公开发行普通股136,411,332股(每股面值1元),业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信会师报字(2015)第114065号验资报告验证。
公司股本总数变更为1,194,292,932股,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1,194,292,932元。
2015年12月8日,发行人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由徐明变更为孔丽。
2017年6月28日,发行人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由孔丽变更为王星。
2018年4月11日,公司2017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议案》。
截至2018年10月11日回购期满,公司累计回股份数量为43,000,025股。
2018年10月15日,公司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注销所回购股份。
公司股本总数变更为1,151,292,907股。
2022年1月26日,发行人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由王星变更为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