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上海神奇制药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神奇制药 - 600613.SH

上海神奇制药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2-08-20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张芝庭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ShenqiPharmaceuticalInvestmentManagementCo.,Ltd.
成立日期
1992-07-22
董事长
ZHANGTAOTAO(张涛涛)
注册地
上海
所在行业
医药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神奇制药
股票代码
600613.SH
上市日期
1992-08-20
大股东
贵州神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16.98 %
董秘
吴克兢
董秘电话
021-53750009
所在行业
医药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张再鸿,丁兆鑫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贵阳)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上海神奇制药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10000607228626G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上海
成立日期
1992-07-22
法定代表人
ZHANG TAO TAO
董事长
ZHANGTAOTAO(张涛涛)
企业电话
021-86768888,021-53750009
企业传真
021-86770701
邮编
200003
企业邮箱
shanghaiys@126.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上海市威海路128号长发大厦613室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经营范围:在国家法律允许和政策鼓励的范围内进行投资管理(以医药领域为主)。

上海神奇制药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神奇制药)是一家医药制造类控股型投资公司,是专业从事抗肿瘤、心脑血管、感冒止咳、儿童用药和抗真菌等类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公司为上海证券交易所A、B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A股:600613;B股:900904)。

公司“神奇”品牌有超过30多年的经营历史,2002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至2014年连续11年登上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2015年1月12日神奇制药荣登“2015福布斯中国上市潜力企业100强”桂冠,2012至2018连续7年荣获中国医药最具影响力“中国制造100强”、“中国医药行业成长50强”。

公司在全国已形成了“神奇国药、贵在疗效”的品牌文化、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神奇制药正在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新厂区,占地300亩。

神奇制药将竭力把新厂区打造为高效经济、绿色环保、人本科技、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医药科技产业园。

神奇制药秉承“通过持续创新,致力于为民众健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的使命,始终坚持以“质量为神、疗效必奇”的企业生产质量方针;同时公司还与国内外著名药物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现已开发独立知识产权的民族药14个,国家发明专利数十件,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社会认同。

公司的产品兼具处方药和OTC品种,主要在销品种有抗肿瘤系列、心脑血管系列、止咳感冒系列、神奇娃娃小儿系列、抗真菌系列、补益类等八大领域产品,141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销售。

神奇制药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忘回报社会。

先后捐资2亿多元在贵州铺路架桥、精准扶助贫困地区农民发展、修建中小学校,并出资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和贵州民族学院设立“贫困学生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2002年3月实施“光彩康复工程”,通过国家卫生部向非洲及西部12个贫困县无偿提供1.2亿元的抗结核药品帕司烟肼片(原结核康欣片)。

2020年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抗疫慈善爱心企业“称号。

商业规划

(一)企业运营:提升管控运营,推进战略布局1.2024年,面对快速变化的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公司秉持“以稳促进、夯实存量”的理念,始终以上下游客户需求为核心,紧密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布局,筑牢公司高质量发展根基。

实施“聚焦、优化、突破”的战略布局,在巩固既有业务的同时,积极推动转型创新。

重点推进神奇制药上下产业链的全面协同,充分聚焦资源优势,进一步深化医药制造产业平台优势。

通过内部协同联动、外部资源整合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推进各项管理效能提升工作。

2.致力于构建高效组织能力,强化财务与运营管控力度,大力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应用,促使决策支撑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持续优化重塑组织架构,科学谋划、统筹布局,稳步推进市场优化重组、人员配置升级等工作。

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优化并细化配套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促进运营降本增效与营销效率提升。

通过发挥一体化体系的价值优势,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与管控能力,为企业持续稳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营销管理:调整营销布局,贯彻销售方略1.公司以“保存量、找增量”为主线,秉持以稳促进的方针,持续巩固市场占有率。

2024年,医药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历经复杂且深刻的重大变革。

围绕“医疗、医保、医改”三医联动推进,“降价、保供、监管、控费”等核心政策叠加影响,致使国内部分中药、化药企业在2024年的营收和利润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内外部环境变化,对所处行业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多维度进行深度剖析,研判其中蕴含的机会与挑战,凝聚发展共识。

基于原商业、医院、连锁、终端、基层医疗的发展态势,公司不断优化调整营销布局,加快市场营销整合与转型,创新营销动作,持续优化营销战略。

然而,尽管积极破局、逆势前行,公司处方药产品、OTC产品、商业产品三大业务领域销售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处方药下滑原因:2024年,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围绕“降价、保供、监管、控费”等核心政策,三医联动纵深推进,医保支付变革、限病种付费实施、辅助用药目录调整、门诊统筹推行、处方外流趋势、集采扩面以及价格联动治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处方药销售下滑。

OTC产品和商业板块产品下滑原因:其一,受门诊统筹及医保政策影响,实体药店零售市场趋于饱和,客流量与客单价均出现萎缩,全国各地连锁药店陷入行业低潮期,进而使公司产品端销售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二,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医保支付能力受限、居民消费意愿降低等因素,致使医药行业整体面临内需不足的困境,国内医药市场需求呈现阶段性下降趋势,对公司产品销售产生一定影响;其三,2024年医保局大力整顿,持续深入开展对“同通用名、同厂牌、同剂型、同规格”四同药品在省际间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的价格治理工作,公司药品价格随之下降,销售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当下微利时代,唯有具备成本优势和产品集群的企业方能脱颖而出。

2.处方药销售:为前瞻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公司致力于进一步提升现有处方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积极探索业务新模式,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2024年,公司持续推进营销变革,聚焦主导系列产品,深耕医院市场,扎根临床一线,积极拓展基层医疗市场及临床应用场景,深度挖掘治疗需求。

同时,大力推进主导产品的循证医学证据积累与治疗理念传播,积极发展院外业务,努力推动核心产品纳入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加速临床研究成果转化。

在市场准入与渠道管理方面,一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市场准入及招投标工作;另一方面,强化商业管控,严格规范渠道体系管理,与国内优质商业客户建立稳固良好的合作关系,力求实现公司产品在医疗终端更为深入且广泛的覆盖。

尤为注重对商业渠道客户的筛选,优先选择终端资源丰富、把控能力强的商业客户,有序推进渠道归拢工作。

3.非处方药销售:2024年,公司全面推进和深化非处方药营销的精细化管理。

与200多家主流连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以严格价格体系管理、提升商业及终端客户销售积极性为目标,着力培养优质经分销商及部分重点终端客户,稳定产品销售价格,提高铺货率,并策划开展富有成效的促销活动,确保产品顺利抵达终端,使消费者能够便捷地“看得到、摸得着、买得到”。

同时,实施严格的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优化并细化配套制度。

此外,公司推行自营团队开拓主流连锁药店的模式,保障人财物力能够及时精准投入市场,夯实传统业务基础,补齐短板,优化营销策略。

4.营销队伍建设:2024年,“三医”联动改革加速了医药企业的转型升级,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需求升级的双重挑战,公司锚定营销战略,以“人才专业化,管理精细化,作战体系化”为核心抓手,通过重塑标准、升级能力、创新机制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营销队伍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致胜型转变,持续强化营销队伍和营销渠道建设,筑牢队伍根基。

5.商业管控与风控体系构建:2024年,鉴于市场不良竞争频发、促销资源浪费、渠道利润失衡等问题,公司强化管控力度、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政策有效穿透、系统实时监控、分级精准治理等手段,与国内医药市场的优质商业客户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现公司产品在医疗终端的深度与广度覆盖。

同时,积极构建全链路风控体系,全方位保障公司业务稳健发展。

(三)药品研发:升级产品战略,加大研发力度1.2024年,公司持续紧跟行业政策导向,深度挖掘产品品种潜能,打造市场竞争力强劲的“强势”产品。

通过多渠道推进循证医学研究,深入探究产品临床价值,积极开展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进一步升级大产品战略。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公司依托现有的研发平台,持续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销”协同合作。

依据新药研制、新标准制定、新工艺与新技术研发的战略规划,结合公司产品储备情况,实施二次升级研发策略。

通过不断优化和梳理产品结构,有效丰富并延长了公司产品线,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在研发项目推进上,公司全力加快现有研发项目的研究进程,已成功完成多项技术创新、质量标准提升以及工艺技术改进等研究工作。

这些工作覆盖了公司抗肿瘤类、心脑血管类、氨基酸类、跌打损伤类、小儿类、抗真菌类、牙科类等多个产品领域。

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应用广泛,涵盖民族药材种植、饮片加工、制剂生产、医院制剂配制、新药研制、检验以及临床应用等多个环节。

部分成果已申报国家专利并获批,且在部分制剂产品中得以成功应用。

上述研发成果持续为公司现有品种梯队提供有益补充,不断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2.积极探索中医药创新发展路径:公司持续加大对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院内制剂及同名同方药的研发投入力度。

大力推动经典名方品种的注册申报工作,并积极促进其产业化落地。

已顺利完成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于院内制剂的委托合作及规模化生产,切实推动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3.潜力品种产业化研究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在银丹心泰滴丸、银盏心脉滴丸、牙痛宁滴丸、维E三油胶丸等潜力产品的研发上,公司开展了工艺技术提升与质量标准提升研究,并掌握了关键技术,在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这些产品已成为公司新的销售增长点。

​4.深入推进临床研究工作:公司继续稳步推进主导产品“肿瘤类”抗癌药物的深入研究,通过多渠道开展循证医学研究,深度挖掘临床价值。

研究工作主要涵盖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研究、质量标准提升研究以及抗肿瘤类原料的制备工艺研究等多个方面。

积极探索主导产品抗肿瘤系列产品在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包括临床疗效再评价研究、斑蝥酸钠衍生物研究及治疗肝癌的技术评价研究等,以此增强该系列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推动公司抗肿瘤系列产品销售持续稳健增长,显著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壁垒。

(四)生产管理:强化产销衔接,保障市场供应2024年,受行业政策变化影响,公司销售策略不断调整,致使生产排产计划变动频繁。

公司多年来形成的精细化管理排产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实现神奇制药旗下五家生产基地的有效协同、高效联动与无缝衔接,生产管理团队以“创新提升、确保执行、严控红线、持续改进”十六字方针为指引,秉持“融合、聚焦、提升”的管理思路,坚持“质量为先、绿色生产”的理念,积极开展工作。

通过一系列努力,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以及员工工作意识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提升,高质量完成了市场供应任务,为公司的持续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五)质量管理:坚持质量方针,完善保障体系公司始终坚守“质量为神、疗效必奇”的企业质量方针,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与药品管理制度。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以及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循环机制,主动预防并化解各类风险。

公司建立了契合药品生产要求的GMP管理系统,配套有效的质量管理应急响应机制与药物警戒体系,运用数据统计、FMEA、PDCA等质量管控手段,严格把控产品质量风险,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有效且具备可追溯性,并以高标准的质量合规体系予以巩固,全力保障药品的安全性。

公司持续更新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围绕“固基础、补短板、强监督、重实效”的方针,全面落实生产管理的“一品一策”行动计划。

坚持以内部检查为主要方式的内部监督机制,持续推进上市产品的工艺质量提升工作,有效降低质量风险。

(六)党建引领:贯彻党建精神,开创党建局面1、2024年,神奇制药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致力于人类健康事业,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和党的政策同向、和国家命运相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发企业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践行“传递健康、铸造神奇”的社会责任,在谱写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过程中贡献神奇力量。

2、2024年是神奇制药以党建领航、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贯彻落实年度工作任务,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确保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快速推进。

神奇制药一直秉持“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念,牢记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创新作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决策层和经营层对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

坚持党建引领,难中求稳、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聚焦产业发展和效益提升,立足发展实际、锚定市场动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推动神奇制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七)降本增效:聚焦开源节流,着力提质增效1.2024年,公司紧密围绕生产经营目标,深入推进精益管理项目,以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效能。

在生产资源管理领域,全面整合神奇制药旗下10个生产基地的资源,从人力、财务、物资、管理、生产、技术、工艺以及原辅料等各个维度展开系统性的资源整合工作。

同时,全面开展成本对标活动,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推进集中采购,以实现低成本采购目标。

不断提升技术转化能力,从工艺设计源头着手进行成本设计与优化,大力推进卓越运营评价体系建设,提升运营质量。

通过这些举措,力求实现节能降耗,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推动公司生产运营效率大幅提升,为公司利润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公司持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重点强化对成本费用率等关键指标的控制。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管控带息负债规模,降低资金成本。

同时,着重加强对下属公司的治理力度,促进内部协同合作,全力提升质量与效率。

在提升管理效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八)品牌强化:坚持品牌战略,提升行业地位神奇制药持续将品牌战略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推进,致力于塑造优良的品牌形象。

公司深度挖掘并充分发挥“神奇”的品牌潜力与内涵,始终秉持“继承品牌、锤炼品牌、发展品牌”的品牌建设方针,将品牌建设全方位融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在确立母品牌核心价值与定位的基础上,公司大力规范品牌系统,精准明确品牌定位,精心打造了包含“神奇娃娃、神奇康正、神奇康莱、神奇经典、神奇大药房、神奇印象、神奇乐爽、神奇速可停、神奇速宁达、神奇奇宁达、双降泰、洁如意”等在内的多品牌发展体系,成功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显著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

经过长期发展,神奇品牌积累了丰富的优势资源。

早在2002年,神奇品牌便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并连续多次获评中国十大著名商标,屡次获得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赞誉与认可。

发展进程

公司原名上海永生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境内公开发行A、B股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于1992年7月22日经批准由原上海永生金笔厂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

后公司名称由“上海永生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永生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