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市北高新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Shibei Hi-tech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上海市静安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604.SH
  • 注册资本: 187330.4804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2-03-27
  • 大股东: 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5.08%
  • 董秘: 胡申
  • 董秘电话: 021-66528130
  • 所属行业: 房地产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宁、阮喆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上海市共和新路3088弄2号1008室
  • 概念板块: 房地产服务 上海板块 富时罗素 沪股通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预亏预减 AB股 租售同权 阿里概念 央国企改革 沪企改革 长江三角 创投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3-11-10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6072255050
  • 法定代表人: 孙中峰
  • 董事长: 孙中峰
  • 电话: 021-66300333,021-66528130
  • 传真: 021-56770134
  • 企业官网: www.shibeiht.com
  • 企业邮箱: zhengquan@shibei.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江场三路262号1楼
  • 邮编: 200436
  • 主营业务: 产业地产开发运营,产业投资孵化,产业服务集成为核心业务
  • 经营范围: 企业管理咨询,投资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会展服务(主办、承办除外),建筑规划方案咨询;物业管理;建筑装饰材料的批发、佣金代理(拍卖除外)(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A股代码:600604;B股代码:900902)是市北高新集团旗下的一家以园区产业载体开发经营、企业服务集成及产业投资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司以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高新产业、繁荣区域经济、服务企业成长为己任,以“加快科技化步伐,打造国际化园区”为主线,积极推进市北高新园区的开发建设并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一个视野国际化、产业科技化、生态园林化、服务集成化,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
  • 发展进程: 公司系于1991年12月10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沪府办[1991]155号文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2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以(92)沪人金股字第5号文批准,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股票并上市交易;1992年5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以(92)沪人金B股字第1号文批准,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股票并上市交易。1995年10月4日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名称与2012年9月13日由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2024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亦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进的关键之年。市北高新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承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高新产业、繁荣区域经济、服务企业成长的使命,紧扣“加快科技化步伐,打造国际化园区”这一主线,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的实践,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稳健前行。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2亿元,同比上升152.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3.09万元,实现扭亏为盈。1、依托“云数智链”一体化优势,构建“数通链谷”、“视听静界”产业增长新引擎报告期内,公司运营的市北高新园区紧密围绕静安区“3+3”产业发展导向,依照“云、数、智、链”产业演化路径,大力培育区块链、超高清视听两大新兴产业赛道,持续推动“数通链谷”特色产业集聚,协同打造“视听静界”上海超高清视听产业集聚区,全力发展数智经济,积极布局新兴赛道,致力于打造“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市级示范区”。在区块链产业领域,园区成功引入康存数据、链图科技、格瓦票务等多家优质企业。充分发挥浦江数链“头雁效应”,带动近百家企业形成“群雁活力”,平均每月吸引3家区块链企业入驻园区。截至2024年底,园区内区块链企业总数突破100家,其中“数通链谷”入驻的核心区块链企业达47家。园区每周举办“市北论链”产业论坛,创新性推出“区块链+”场景集市系列活动,并搭建起六大综合服务平台。在区块链核心企业的推动下,金融、教育、医疗、社会公益等15个区块链创新应用场景成功落地转化,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超高清视听产业方面,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协同打造“视听静界”上海超高清视听产业集聚区行动方案(2025-2028年)》,将“视听静界”建设视为重大发展契机,充分发挥作为首批“上海市超高清视频产业示范基地”的平台优势,以“数据智能+文化创意+示范应用”为主线,助力上海超高清视听产业集聚区建设。截至目前,市北高新园区已汇聚超高清视听领域相关企业30多家,逐步构建起“5G+8K+AI”的特色优势,初步形成了涵盖设施设备、数字技术、内容制播、终端呈现的完整产业链基础。截至2024年年底,园区注册企业数突破5000家,在地经营企业数达2600家,园区企业总营收约2600亿元。园区现存在地经营企业中,包含跨国地区总部28家,央企、民企类总部企业14家,全球服务商企业13家,数据智能企业800余家。2024年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全年销售项目签约面积达5542.62平方米,签约金额2.50亿元,同比增长854.13%,当年全部确认销售收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出租房地产总面积38.40万平方米,全年实现房地产租金收入4.95亿元。2、深耕创新创业沃土,助力城市更新,推动“一谷一环一走廊”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坚决落实《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走马塘整体转型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进程。2024年,公司分批次推进走马塘整体转型区存量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致力于打造创新社区、活力社区和生态社区,并纳入上海市城市更新项目库。报告期内,公司运营的市北高新园区推动实施了市北百联创新科技产业中心等5个更新项目。在2024年12月举办的“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大会”静安推介活动上,数通链谷项目、走马塘整体转型区项目、静安国际科创社区项目脱颖而出,成为静安城市更新的重点推介项目。秉持“数字化产业社区服务运营商”的发展定位,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一谷一环一走廊”建设,精心培育创新创业优质环境。“一谷”——数通链谷,拥有8栋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办公面积6.6万平方米,定为“数通链谷先导区”,截至2024年年底,已聚集企业近100家,办公人数近2000人,注册资本达54亿元。“一环”——静安国际科创社区,已基本建设完成。曾经见证上海工业文明发展的“老厂房”,如今焕发出“中环数字产业创新带”的“新地标”,静安国际科创社区可提供30万平方米办公空间,助力静安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区样本。“一走廊”——走马塘整体转型区,坚持生命健康总部集聚高地、技术研发基地、增值服务中心的发展定位。截至2024年底,该区域已启动6个地块的更新工作,更新总量约16万平方米,区域内首个“联合转型”项目顺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3、强化科创基础,打造“双创孵化+投资助力+专业服务增值+产业资源赋能”一体化科创引培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静安区打造金融科技联动发展新高地的政策,依托自身“直投+基金”的投资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投资生态圈和金融服务链,紧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加大对金融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投资基金6支,基金投资金额达5.6亿元,撬动产业投资基金81.8亿元。公司坚持“投资+孵化”的科创引培模式,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创业营+产业生态”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孵化体系。报告期内,聚能湾孵化器全年组织政策培训、垂直路演、企业家创业营等活动51次,连续两年获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优秀(双A级)认定。截至报告期末,聚能湾累计孵化苗圃项目457项,孵化器企业423家,加速器企业80户。2024年,园区联合思爱普中国设立SAP(中国)科创赋能中心,为创业人才和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提升其创业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公司产业孵化正不断强化创新策源、培育创新企业、促进成果转化,践行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自承接科创赋能职能以来,公司制定了《市北高新科创体系建设方案》,搭建起园区的科创服务体制机制,发起的科创引培计划已累计吸纳优质企业80余家。截至报告期末,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71家,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96家,39家企业入选静安“百企成长计划”,成为静安创新发展的核心策源地。4、创新服务保障,构建“需求对接—资源匹配—成果落地”全链条服务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以企为先”“以人为本”的运营理念,在园区服务工作中突出“科技服务、营商服务、配套服务”,全力推动产城融合向产业社区转变。在政策支持方面,公司面向总部型的“链主龙头”、发展型的“产业中坚”、创新型的“初创企业”,形成了具有针对性、较为完善的配套政策供给体系。在人才服务方面,公司充分发挥上海静安留学人员创业园、“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平台功能,集聚、培育专业人才,携手打造静安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创新港,构建集技术研发、服务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际顶尖人力服务平台。在深化产学研融合方面,园区建立“1+X”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格局,通过14个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或工作站为企业提供对口服务。在园区服务方面,公司持续优化园区“15分钟服务圈”,实现主要服务阵地全覆盖;“职工健身驿站”有序运营,制度日益完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全年无休服务户外职工,“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累计发放慰问品千余份;“请喝一瓶水”爱心水站公益行动提档升级;“健康服务点”进一步拓展服务方式,将个性化的健康义诊服务送进园区各地块、楼宇和企业。园区构建的一体化智能服务矩阵,为入驻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