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湘电股份 - 600416.SH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2-07-18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Xiangta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Ltd.
成立日期
1999-12-26
董事长
张越雷
注册地
湖南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湘电股份
股票代码
600416.SH
上市日期
2002-07-18
大股东
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17.05 %
董秘
李怡文
董秘电话
0731-58595252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上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冯建林、王雪垠
律师事务所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303007170467196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湖南
成立日期
1999-12-26
法定代表人
张越雷
董事长
张越雷
企业电话
0731-58595252
企业传真
0731-58610767
邮编
411101
企业邮箱
mail@xemc.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下摄司街302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设计、生产、销售发电机、交直流电动机、特种电机、船用推进系统、电气控制设备、机电一体化系统、变压器、互感器、风力发电机;开发、研制地铁车辆牵引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开展新能源项目和节能环保项目的技术开发、工程总承包。

经营范围:设计、生产、销售发电机、交直流电动机、特种电机、轨道交通车辆牵引控制系统、电气成套设备、变压器、互感器、混合动力汽车、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机、电气产品的修理、改造、安装;各类模具、夹具、刃具、量具、非标、二类工装等设计、制造、修理;盘类、轴类、箱体类结构件加工;废旧物资和设备的回收处置;委托收集和处置危险废弃物、金属切削液、危化品;新能源项目与节能环保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工程总承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及咨询服务;公司范围内的动能管理服务(不含动能的生产、经营);动能设备设施的设计、安装、制作、维修;代理和自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湘电集团集中主业部分的优良资产,于1999年12月底联合北京地铁总公司等六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并于2002年7月在沪上市(湘电股份600416),成为湖南省首家核准制下的上市公司、湘潭市第一家上市公司。

公司是我国电工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国务院确立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创新型企业。

公司主要为我国国防、电力、能源、矿山、交通、化工、轻工、水利、石化、冶金等建设事业服务,大型国防装备、电工成套装备、风力发电机等装备的开发应用在国内起主导作用。

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3个省级技术创新研发平台。

拥有有效专利454件,其中发明专利108件;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防重点工程项目30余项;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83项;先后荣获国家金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5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及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发明创新奖50余项。

面向“十四五”,公司将秉承“兴业报国,共赢共享”的企业宗旨,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全面聚焦“电机+电控+电磁能”核心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智造+服务+成套”新产业模式,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流电气传动企业和机电一体化系统方案解决商。

商业规划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408.18万元,较上年同期上涨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843.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64.51万元,同比增长12.98%;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1.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效能。

公司坚持高端化、差异化研发策略,围绕10个战略级产品研发方向和20个产品类型,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

首先,多项产业化成果应用落地。

永磁节能系统应用节能效果显著,节能率超过20%;承制的30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调相机在光伏电站全部顺利并网,标志着新能源领域技术与工程能力再上新台阶;飞轮储能系统成功在广州落地首个试点项目;为全球水利行业最大功率离心泵配套的40000kW超高效同步立式变频电动机(用于滇中引水工程),突破转子磁轭热套、定子机座焊筋等4项关键工艺,树立行业新标杆。

其次,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

积极发挥系统方案中心(技术中心)的系统集成功能,整合一级研发平台资源,建立了以一级研发平台为中枢,联动制造中心、营销中心两大主体,辐射多个产学研合作单元的研发体系。

研发机制上,平台以“项目制”为依托,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围绕创新链布局成果转化链,技术突破加速落地,由公司研制的湖南省首艘内河纯电动集散两用运输船“湘江绿电001号”成功首航,实现了电机、电控、电池三大核心技术的协同突破,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船舶领域通过“技术研发—产融结合—试点示范—商业推广”的模式取得了成功实践。

再次,公司高度重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10项项目成果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7项。

2.优化营销资源配置,深化市场开拓布局。

公司纵深推进“三大三新”营销攻坚,通过强化内部协同与支撑、激励机制优化、供应链与运营保障等,驱动市场订货持续取得突破。

公司自主研制的50Mvar分布式调相机上半年接连中标多个电网重大项目;船舶行业10种型号多台轴带发电机和推进电机中标,实现新行业零的突破并成功开拓重要主机厂。

成功入围某企业2025年度低压电机框架协议招标项目,石化防爆市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上半年创汇大幅增长;积极参加国际展会和论坛,参加了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走近非洲”经贸对接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3.重构组织管理体系,夯实运行保障基础。

围绕组织创新和管控模式调整、管理流程优化、薪酬绩效管理体系重塑等加快推进改革任务。

第一,调整管控模式。

取消事业部,公司本部管理层级由三级变成二级,财务由二级核算变成一级核算。

坚持科学合理授权、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的原则,制定子公司授权清单及总部管控权责明细,提升经营主体的自主决策能力。

第二,重塑薪酬绩效管理体系。

全面重塑薪酬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结果导向,通过战略解码,构建贯穿所有层级和岗位的绩效考核体系。

第三,压实重大专项工作责任。

确定年度十大攻坚任务,由高管作为责任人并签立绩效捆绑军令状,实施穿透式任务分解,将目标精准下沉至部门级作战单元,设定里程碑节点分步推进,确保专项工作刚性兑现。

第四,强化预算刚性要求。

全面实行零基预算,把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并建立预算执行情况月度考核和季度综合分析纠偏机制。

第五,优化业务管理流程。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健全完善以《公司章程》为基础的经营管理制度,完成了一、二、三级管理制度的修订。

第六,筑牢安全防控底线,上半年无重大安全事故、重大泄密事件、突发环境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公司整体平安稳定。

4.深化数字转型变革,赋能产业升级进程。

公司聚焦流程顶层布局、管理模式及效率提升等核心领域,推动信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各大系统运用、数据互通、流程提效得到持续提升。

门户平台已初步构建成型,公司经理层驾驶舱已开始运行,初步实现了主营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控。

各项业务管理均辅以线上审批流程,确保程序合法合规,流程科学合理,执行规范高效。

合同评审、询比谈、钉钉及费用管控审批等流程实现了可视化分析与时效评估。

发展进程

公司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函(1999)209号文批准,由湘潭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以其全部主营业务和主要的经营性资产作为出资,联合为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铜材厂、湖南株洲特种电磁线厂、天津开发区兴业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12月26日,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已于2002年7月8日采用全部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定价配售方式成功发行了每股面值1.00元的人民币普通股股票7,500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