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机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9-11-26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705514765U
  • 法定代表人: 王建刚
  • 董事长: 王建刚
  • 电话: 010-58354818
  • 传真: 010-58354844
  • 企业官网: www.avicairborne.com
  • 企业邮箱: hondianzq@avic.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5号院16号楼25层A区
  • 邮编: 100028
  • 主营业务: 航空机载系统产品
  • 经营范围: 各类飞行器配套的机载航空电子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机电系统及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投资与管理;各类发动机配套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及传感器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投资与管理;航天、船舶、电子信息相关的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汽车部件及系统、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设备、智能系统及设备、机械制造设备的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电子设备及系统、机电设备及系统、制冷系统的研制、生产、销售;软件信息化产品研发、生产及服务;信息系统及产品、软件产品、安全与服务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中航机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飞行控制系统、雷达系统、光电探测系统、座舱显控系统、机载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火力控制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大气数据系统、综合数据管理系统、控制板与调光控制系统,为国内外众多航空主机厂所及其他军工产品平台提供配套系统级产品,具备国内领先的航空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能力。
  • 发展进程: 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用飞机开发公司、中国航空工业供销总公司、安徽江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9年11月26日在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成立。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1〗35号文批准,公司于2001年6月2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开发行11000万普通股,并于2001年7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公司名称变更为"中航航空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中航电子",公司股票代码和股票简称保持不变。2013.5.18公告根据2013年5月10日召开的2013年度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于近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完毕公司名称的变更手续,公司名称变更为“中航机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代码和股票简称保持不变。公司中文名称由“中航机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航航空电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名称由“CHINAAVICELECTRONICSCO.,LTD.”变更为“CHINAAVIONICSSYSTEMSCO.,LTD.”。 近日,公司名称变更事项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名称已由“中航航空电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航机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英文名称由“ChinaAvionicsSystemsCo.,Ltd.”变更为“AVICAirborneSystemsCo.,Ltd.”。 公司证券简称将于2023年9月5日起由“中航电子”变更为“中航机载”,公司证券代码“600372”保持不变。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对标对正中航工业决策部署,聚焦聚准首责主责主业,装备建设、民机业务、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果,人才力量不断加强,合规风控持续强化,经营管理稳步提升,年度科研生产任务有序推进。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利润同比减少,未完成公司2024年预算目标,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受市场环境、行业发展周期及有关政策等因素影响,重要客户航空防务装备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民用航空产品及汽车产品收入的显著增加不足以抵消航空防务装备下滑带来的影响。装备建设取得新成绩。加强骨干装备产能挖潜,加快实施产能提升工程,加强供应链管理水平,提高交付速率与质量,年度产品交付任务有序推进,持续满足各主机均衡生产目标需求。条件建设从任务保障型向体系效能型转变。引导所属子公司对准机载系统能力建设规划,统筹资源,以体系效能型为导向,布局条件建设,提升产能。民机业务领域稳步推进。国家大飞机项目相关工作深入推进开展,配套产品从设备级向系统级稳步迈进。公司参与了大飞机C919、AG600、MA700研制,建立了民机机载系统研制体系,公司多家子公司为C919项目配套供应商。低空经济紧跟发展机遇,公司紧跟低空经济等未来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强化低空经济产业布局,并取得一定成效。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在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通用航空运营及空域管理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依托自主研发的航空电子、飞控系统和新能源动力,公司支撑中航工业打造了系列无人机/eVTOL平台,涵盖长航时侦察、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多场景应用。同时,公司大力投入低空经济产业相关研发,2024年,公司累计投入科研资金近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低空机载产品谱系。公司所属子公司已与多家低空经济领域头部eVTOL企业形成系统级、部件级配套合作,提供满足适航标准的机载计算机、航空电子、传感器、电源动力、机电作动成熟产品。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对低空经济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关注和投入,坚定发挥航空机载产品链主带头及引领作用,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强化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中航工业党组“创新决定30条”,深入推进五大创新行动,三级创新体系稳步运行。多项航空机载新兴技术应用于科研生产,多项航空机载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有力支撑产品研制和生产交付。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巩固改革成果,开展改革三年行动“回头看”。对围绕改革深化提升41条具体工作举措实施台账管理,定期跟踪实施进展,研究推进思路举措。当前相关工作全部按计划推进。深入推进合规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司合规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体系,编制公司《合规义务清单(2024版)》。持续关注子公司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事项,2024年未发生重大违规事件。党建引领作用有效发挥。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进新时代航空工业高质量党建工程“1122”工作体系落地落实。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高质量党建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