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研新材 - 600206.SH

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9-03-19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Grinm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成立日期
1999-03-12
董事长
艾磊
注册地
北京
所在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有研新材
股票代码
600206.SH
上市日期
1999-03-19
大股东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3.09 %
董秘
杨阳
董秘电话
010-62369559
所在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李祝善;张建彪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汉达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100007109241877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1999-03-12
法定代表人
艾磊
董事长
艾磊
企业电话
010-62369559,010-62023601
企业传真
010-62362059
邮编
100088
企业邮箱
stock@gria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号D座有研科技创新中心18层1801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公司主营业务定位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纯金属靶材、先进稀土材料、特种红外光学及光电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材料领域,将公司产业分为电磁光医四个板块,其中电板块主要包括集成电路用薄膜材料、贵金属等业务,磁板块包括稀土金属、磁性材料及磁体等业务,光板块包括特种红外光学、发光材料等业务,医板块包括生物医用材料及口腔医疗器械等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用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经营范围:稀有、稀土、贵金属、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锗和化合物单晶及其衍生产品,以及半导体材料、稀土材料、稀有材料、贵金属材料、光电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相关技术开发、转让和咨询服务;相关器件、零部件、仪器、设备的研制;实业投资;进出口业务。

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新材”),原名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3月成立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有研新材注册资本84655.3332万元,注册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3号。

有研新材主要从事稀土材料、微光电子用薄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有金属及贵金属、红外光学及光电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是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

有研新材控股或间接控股企业18家,其中较为重要的子公司5家,分别是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研国晶辉新材料有限公司、有研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山东有研国晶辉新材料有限公司。

商业规划

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总结如下:1、聚焦聚力科技创新,推进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报告期内有研新材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强化重点领域布局,精准把握新材料产业链发展方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上半年,“稀土矿的冶炼分离方法(ZL201510276646.7)”获中国专利金奖,“高性能耐热稀土粘结磁粉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基于镁盐-有机酸体系的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协同浸取基础和应用”获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高端电子信息用贵金属功能材料的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获2024年度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上半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有国家及地方政府各类科技项目立项23项,验收/结题17项。

新参与制定28项标准,其中5项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授权国外发明专利9件、国家发明专利12件。

绿色冶炼分离技术持续推广应用,在广西、福建建成的2条500吨REO/年规模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浸萃一体化技术实施工程连续稳定运行。

进一步优化开发镁盐体系选择性超常富集等产业化技术及大型装备,拟在江西、广西建设1000吨REO/年规模浸萃一体化生产线,为离子型稀土矿山全面绿色规模化开发提供产业化技术模板。

在新产品、技术开发方面,电板块,持续推进提升先进制程集成电路用12英寸靶材技术,铜及铜合金、钴、镍铂、钽等系列靶材均通过多家先进逻辑、先进存储客户验证,实现批量应用;12英寸高纯钽靶取得技术突破,在先进封装TSV领域通过验证并开始大批量应用,在铜互连领域持续稳定供货,高纯钽靶份额持续攀升;12英寸高纯钴靶制备技术进一步提升,微观组织均匀性和表面处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靶材制备样件正在先进制程客户端验证使用中。

在贵金属功能材料领域,贵金属装联材料、医用贵金属材料、贵金属浆料及粉体材料等高端新材料进一步优化技术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

磁板块,稀土钢用合金通过多家钢铁企业应用评价,实现小批量应用;稀土永磁材料方面关键制备技术持续提升,开发出多款智能装备专用产品满足终端应用需求。

光板块,开发成功硫化锌小头罩自动化精磨加工技术,小头罩产能提高20%以上;设计优化大变倍比、大焦距连续变焦长波非制冷镜头,优化全硫系长波非制冷镜头,提供客户验证;ZnS窗口电磁屏蔽金属网栅工艺成熟度获得较大提升,成功交付客户;高纯锗单晶进一步固化了制备全流程工艺,可稳定批量生产13N高纯锗单晶。

医板块,成功开发系列不同成分设计的低相变温度、高弹性、高疲劳的钛镍合金丝材,多种规格光亮带材,应用于医疗器械及智能穿戴电子消费品领域,销量持续提升。

2、聚焦聚力战略推进,优化高端产品产业布局报告期内,有研新材战略规划稳步推进,产品产业布局成效显著。

电板块,靶材扩产项目昌平生产线有序运转;山东德州项目引入自动化设备及信息化管理系统,持续搭建起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涉及热处理、机加工、清洗等多个工序,产品生产效率及质量一致性持续提高;完成铜系靶、钴靶及阳极、钽靶全流程转产,实现12英寸高端靶材产能快速提升。

磁板块,稀土资源绿色提取分离技术持续在中国稀土集团、中国北方稀土所属企业广泛推广,入选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技成果转化双推双促工程”2025年新动能百优项目;与国内头部钢企项目合作成效显著,已开展工业中试;聚焦主责主业,转让了硫化锂业务相关资产,与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硫化锂相关产业发展。

光板块,紧抓行业发展机遇,积极推广新产品如红外硅、金属网栅、高纯锗等产品销售,争取市场份额;推进红外光学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加大光学元件、红外镜头产品市场营销力度,提升市场占有率;优化全硫系长波非制冷镜头,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医板块,持续优化无托槽矫治器方案设计流程与制造工艺,缩短方案提交周期和产品制造周期;成功开发系列不同成分设计的低相变温度、高弹性、高疲劳的钛镍合金丝材,应用于国内知名品牌,推动公司业务成功进入3C产品产业链。

3、聚焦聚力产品优势,开拓市场新局面报告期内,有研新材始终以强化效益目标为市场开拓的切入点,深入研判市场需求,全方位发力开发市场,内外部市场不断取得新进展,多类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

电板块,随着全球半导体需求延续回暖态势,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对高性能芯片的持续拉动,铜锰、铜铝,钽,钴等高端靶材产品需求旺盛。

公司加快产能释放节奏,加速推进产品验证,提高12英寸高端靶材在先进制程芯片制造领域的应用渗透。

上半年,公司新增送样产品63款,在验证产品163款,77款通过验证实现批量销售;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加强与重点区域客户的战略合作,针对欧美、日韩等高附加值市场优化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同时把握东南亚市场新建FAB厂验证机遇,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公司将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加强与海关等政府部门的协同及合规管理,保障出口业务稳定性,持续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高性能、超精密金锡预成型焊片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电子浆料粉体与同期基本持平,进一步寻求新增长方向;医用贵金属材料销量快速增长,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磁板块,持续深耕消费电子、微特电机等领域,聚焦智能、节能、绿色等应用,积极拓展智能家电、汽车电机、电动工具、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积极拓展市场。

光板块,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承接Ⅱ-Ⅵ产品批量订单,达成订单额9000余万元;促进锗产品出口许可证审批,实现国外锗产品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同比增幅显著;大力开发光学镜头(组件)产品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

医板块,克服经济下行压力,适时调整市场推广规划及销售政策,固定正畸托槽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23%;高性能镍钛光亮丝、光亮带材保持与客户的紧密沟通,积极及时配合客户产品的开发验证,销量同比增长172%。

4、聚焦聚力提高生产效能,打造高质量的管理能力报告期内,有研新材立足企业实际,加强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改造,加强成本管控,提高运营效率,多举措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电板块,持续改善新加工工艺,提高高纯金属制备效率,降本增效效果显著;通过优化焊接工艺,有效提高产品良率,大幅降低成本;开发原材料供应渠道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

磁板块,实现了稀土金属高效制备工艺迭代,提升物料周转速率,有效降低加工成本;持续优化部分产品配方及工艺,提升产品经济效益。

光板块,采用套圆方式加工硫化锌圆片,硫化锌平板利用率提高10%。

医板块,加速产业研发一体化进程,优化组织架构,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镍钛丝材产量及成材率,上半年,镍钛丝材产量同比提升超60%。

5、聚焦聚力产业需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贯彻人才强企战略,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系统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人才发展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坚持系统思维,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发展生态。

以"选、育、用、留"全链条管理为主线,重点打造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立体化培养体系。

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序列人才特点,实施差异化培养方案:对于管理人员,公司重点组织开展领导力专项培养,系统提升管理人员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对于专业技术人员,依托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和项目实践平台,强化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对于新入职员工,实施"导师制"培养方案,通过导师的指导帮助使其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掌握工作技能,全方位助力新员工成长。

各培养计划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衔接,形成了层次分明、覆盖全员的人才培养网络。

公司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理念,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任务组建攻坚团队,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通过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

通过实践锻炼,一批业务骨干快速成长,在关键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司始终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抓手,通过文化引领+机制保障的双轮驱动模式,为人才成长注入持久动力。

一方面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系统完善职业发展双通道体系,既畅通管理序列晋升路径,又拓宽专业技术发展空间,确保各类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赛道。

同时,持续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开展职业发展规划辅导,帮助员工实现与企业共同成长。

6、聚焦聚力安全生产责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报告期内,公司全级次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全员签订责任清单,共修订安环制度67项、操作规程25项,安全教育6390余人次。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安全开年第一课、安全意识提升和安全文化建设专项培训,开展关键岗位安全生产应知应会培训考核和抽查检查,开展安全大讲堂137次,举办有研新材消防应急比武大赛和安全月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开展多轮综合、专家和交叉检查,实现全级次生产科研单位半年全覆盖。

组织开展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专项活动,持续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粉尘涉爆、燃气及工业气体三个专项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强化相关方、危险作业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严格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加强机械化自动化工作,切实提升公司安全水平。

7、聚焦聚力企业文化建设,以优秀文化助推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紧密围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增强文化软实力,为生产经营和团队凝聚提供了坚实支撑。

公司始终把强化思想引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上半年,公司以"党建引领文化、文化助推发展"为主线,通过组织专题党课、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实地研学等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特别是结合当前主题教育要求,创新开展一系列活动,让理论学习更加生动鲜活,切实筑牢干部职工的思想根基。

注重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引导全体员工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员工使命担当。

在文化宣贯与品牌塑造方面,公司持续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以公司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为核心平台,系统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宣贯工作。

通过开设"追光而行、荣耀绽放"专题栏目,深入挖掘和宣传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诠释文化内涵。

有效提升了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和品牌影响力。

在推动文化融合、服务发展大局方面,公司着力构建文化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通过系统性地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体系、业务流程,使文化理念具象化为可执行、可量化的行为规范,成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8、聚焦聚力公司治理,助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落实深化改革提升行动和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构建更加高效、透明的治理体系。

上半年,公司累计召开三会(含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17次,累计审议议案97项,会议的召集与召开程序、出席会议人员的资格、会议表决程序、表决结果和决议内容均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董监高履职方面,公司董事会全体董事勤勉尽责,严格执行各项决议,持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进了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为公司科学决策和董事会规范运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充分发挥外部董事专业职能,组织参与重大事项事前讨论、深入生产一线调研,及时掌握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并提供指导性意见建议;组织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参加北京证监局、上交所以及上市公司协会组织的专业培训,提高监管意识和专业水平。

信息披露方面,持续加强信息披露质量,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应批尽批,上半年累计发布临时公告34项,上传备查文件近百项。

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建立了多渠道的投资者沟通机制,组织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线上/线下投资者交流200余人次,设置投资者热线电话和互动服务平台,及时回应投资者诉求,加强投资者关系维护。

公司持续深入推进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机制,加强法律审核工作,保证三项法律审核100%。

在合同审核方面,为全面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切实防范法律风险,持续深化合同管理,对外签署合同的进程中,严格把关合同审查环节,及时提出专业的法律意见,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上半年,有研新材及所属公司共审核经济合同约6500份;在规章制度审核方面,坚持严格把关,确保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全面贯彻“合法、合理、规范、科学”的原则。

所有公司层面的规章制度均需经过严格的法律审核程序,以保障其合法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进而推动制度的科学实施。

本年度有研新材及所属公司共审核规章制度45项;在重要决策事项审核方面,总法律顾问及首席合规官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参与重要合同起草、会签内部文件、出具相关法律意见书等重要法律事务工作。

本年度有研新材及所属公司共审核重要决策49项,保证了公司重要决策的合法合规性。

公司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结合宏观政策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动态及利益相关方期望诉求,将ESG理念融入公司的发展战略、重大决策和生产经营中在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公司治理的要求。

上半年,WindESG评级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度ESG报告评级结果为A级,较上一年度提升两个级别。

发展进程

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公司。

于1999年3月12日成立。

2014年03月13日公司名称由“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GrinmSemiconductorMaterialsCo.,Ltd.”变更为“GrinmAdvancedMaterials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