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高新技术产品、电力、新能源、环保技术的开发、研制、技术服务及咨询、开发产品的销售;环保工程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科技工业园开发及管理,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资质二级);针纺织品,百货,五金交电,计算机及配件,通信设备(专营除外),普通机械,电器机械,建筑及装饰材料零售兼批发;承接通信工程安装及设计;组织科技产品展示活动;仓储服务;发布路牌、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等户外广告、广告设计制作;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代理、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咨询服务;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移交;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移交;各类工程项目施工的承包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环保咨询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大气污染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仪器仪表销售;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工业工程设计服务;针纺织品销售;日用百货销售;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零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通信设备销售;机械设备销售;建筑材料销售;建筑装饰材料销售;会议及展览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园区管理服务;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广告发布;广告设计、代理;广告制作;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软件外包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硬件销售;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销售;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应用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大数据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网络技术服务。(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房地产开发经营;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湖高新集团”)成立于1993年,1998年作为国家科技部推荐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600133);2011年6月,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东湖高新集团。
公司业务广泛分布于湖北、湖南、安徽、浙江、上海、广东、重庆、海南、新疆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并进军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
依托全球产业布局,在国内打造华南、华东、华中产业发展中心,在比利时打造欧洲产业发展中心。
目前,公司已连续多年荣获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湖北企业100强、武汉企业50强、中国园区运营TOP4、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年度十佳非凡雇主。
目前,公司园区运营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前四,垃圾焚烧发电烟气治理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第一,火电烟气治理装机规模行业前五,水务治理在运营规模华中地区领先。
公司现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授权发明专利近百项,环境、工程、电力、信息技术等各类专业资质三十余项,连续多年获“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湖北企业100强”“武汉企业50强”“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一、园区运营板块园区运营板块起步于东湖高新集团诞生之初,是集团经营最久的业务板块。
2021年12月,根据省属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湖北联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定位“三全三商”,东湖高新集团承担重要职能,全力打造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功能园区全生命周期运营商。
园区运营板块经过30年创新发展,产业聚集取得一定成绩。
公司连续6年位列中国产业园区TOP10,2023年位列第4名。
东湖高新集团坚持“平台+运营+投资+生态”大运营模式,以产业链为核心,向前挖掘科研链,向后延伸资本链,重点聚焦智能制造和生命科技两大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围绕电子信息、软件信息服务、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基因诊断、医疗器械、大健康生物等领域,在全国布局主题产业园区。
同时,东湖高新集团正布局全产业链轻资产运营服务,向智慧化园区运营转型。
公司成立武汉智园科技运营有限公司,以成为“智慧园区的引领者,科技赋能的推动者”为发展目标,为资产方提供从产业规划、产业招商、产业运营到产业投资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扩展园区运营规模,实现企业相对共性化需求的挖掘,为科技创新和赋能打好“软基础”,提供智慧园区一站式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CT技术,打造“安全、舒适、高效、绿色”的新型智慧化园区实现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的“硬支撑”。
二、环保科技板块东湖高新集团环保板块于2007年起步,在国内首创并率先采用BOOM模式参与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的烟气脱硫,开创了烟气第三方特许经营先河。
以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泰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家子公司为主要平台。
核心业务覆盖大气治理、水务治理、固废处置,以及碳咨询、碳资产管理、工业节能、低碳园区及低碳工厂等业务,提供咨询服务、项目投资、工程施工、委托运营、合同能源管理等一体化环境服务。
东湖高新集团凭借独创的“安全、达标、增效、规范”的精细化运营理念赢得市场口碑,累计服务国内外政府和企业客户案例300多个。
项目广泛分布于湖北、湖南、安徽、浙江、广东、四川、新疆等20多个省市,并延伸至东南亚及非洲等地区。
其中垃圾焚烧发电烟气治理业务占据国内70%市场份额,行业排名第一;火电脱硫装机容量达16380兆瓦,行业排名前五;水务日处理规模近200万吨,华中地区行业领先。
目前,东湖高新集团“气、水、固、碳”业务体系全面形成,污染防治和绿色低碳业务协同增效。
在“3060”的双碳目标下,公司提出“大园区+大环保”发展战略,发力低碳园区业务,通过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相关科技研发、孵化和应用,着力打造碳中和科技产业投资发展平台。
东湖高新集团将充分发挥“以技术为核心、运营为基础、投资为驱动”的竞争优势,通过搭建业务协同、优势互补的环保产业集群,服务产业绿色发展,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新型综合节能环保服务商。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31.66%,营业成本7.78亿元,同比增长40.94%,实现毛利润2.90亿元,毛利率27.14%,同比减少4.80个百分点。
(一)主营业务分行业、分地区情况1、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2、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注:园区运营板块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厂房销售业务收入占比提高,厂房销售业务毛利率相比租赁业务较低。
(二)各板块经营分析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18万元。
1、环保科技近年来公司以“稳存拓新”为指导思想,持续巩固传统气、水业务,壮大新兴固、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谋求通过收并购等手段加速延伸环保业务边界,谋划布局环保新赛道,持续培育增长点并深化技术护城河。
(1)大气治理大气治理业务分为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烟气综合治理BOT业务以及垃圾焚烧发电、水泥、化工等行业烟气综合治理EP/EPC/PPP/BOT业务。
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烟气治理业务以光谷环保为主体经营,拥有存量项目14个,非电烟气治理BOT项目1个,2025年1-6月均安全平稳达标运行,累计完成脱硫电量289.52亿度,实现营业收入3.60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延展环保业务技术服务能力,前期旗下创新研究院承担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行业VOCs—二氯甲烷开发白油吸收新型工艺的中试及放大设计研究”已完成验收并获评良好。
报告期内,公司将此研发技术应用于上海化工研究院的有机废气回收设备项目并实现中标,成功进军新材料行业VOCs治理领域。
2025年上半年泰欣环境攻坚拓展,垃圾焚烧及非垃圾焚烧烟气治理“签约+中标待签约”项目共20个,金额约4.7亿元,但执行中的项目上半年仅交付7个,确认营业收入4,273万元,管理、销售、财务及研发费用仍在刚性发生,致上半年阶段性亏损。
(2)水务治理水务治理业务致力打造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以“投资驱动,技术和运营并重”为指导思想,报告期内,运营污水/供水处理规模达27万吨/日,存量项目生产运营稳步推进,监利化工园项目顺利竣工,房县红塔项目等按进度在建。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
市场拓展方面,报告期内成功中标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2.85亿元。
(3)固废处置近年来,公司依托旗下光谷环保BOT项目运营经验和泰欣环境领先的技术优势协同发力、联合拓展,市场开拓成绩斐然。
已中标的3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近9亿,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工程建设,预计2026年投产。
报告期内,新中标山西长治市西南部(长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3.7563亿元,特许经营期限40年。
上述项目整体建成后垃圾处理规模合计约为2000吨/日,为固废业务打下稳健基础。
(4)节能降碳为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公司积极响应“双碳”国策,依托旗下创新研究院,积极培育碳咨询、碳规划、碳资产管理、节能降碳领域等前后端技术能力,全力谋划自身项目碳资产开发,开拓工业领域节能降碳项目,为公司现有绿色低碳业务的开拓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撑。
报告期内,节能降碳领域项目整体推进态势良好:一是节能降碳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依托内部园区应用场景+外部拓展方式,积极拓展智慧能源项目。
2025年上半年已投运节能项目10个,开工建设项目7个,成功签订徐州美凯龙等3个项目合同,并完成2个零碳示范园区的建设方案。
节能降碳技术创新实现突破,首发自主开发的“绿色低碳智控系统1.0”,赋能零碳园区/工厂等场景智慧化管理;在推进实施的某能源站项目中,完成热泵耦合控制升级,显著提升能源梯级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联合产学研力量,攻关湿法脱硫智能控制与智慧环保岛技术,构建高效智能工业解决方案,为企业降碳目标提供强支撑。
二是碳咨询业务实现全产业链贯通。
报告期内,依托与华中科技大学开展“基于‘能源-经济-环境’耦合模型的园区零碳发展路径研究”项目,助力光谷环保成功中标安徽无为林业碳汇评估咨询项目,将依托项目的评估成果推动林业资源碳汇通过国家资源减排机制或者安徽省林业碳票机制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同时前期实施的乡村温室气体核算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安徽长丰县林业碳汇评估项目完成了评估报告,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后续将重点拓展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项目的核证减排量开发服务。
三是工业节能领域取得新突破。
光谷环保承接的国铭铸管EMC项目(总投资1.54亿元)成功并网发电,运行平稳,项目总装机容量34MW,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利用业主生产过程中的富余高炉煤气资源,大幅提高煤气发电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报告期内,中标并签约首钢水钢高质量发展焦系统结构调整项目(一期)干熄焦工程项目,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由光谷环保投资建设1x110t/干熄焦装置及30mw发电系统,项目总投资约2.15亿元,运营期10年,开辟了干熄焦工业节能领域新的业务增长点。
2、园区运营2025年上半年,面对市场下行压力,公司主动调整园区战略布局与经营策略,从顶层设计切入,深挖内生动力,加速业务优化与转型升级。
一是主动优化轻重资产配置开发结构,推动发展方式向服务增值型、创新驱动型转型。
一是加速构建全生命周期轻资产运营体系。
以全产业链模式落地宜昌、武汉2个轻资产项目;参与共建工信部火炬中心中部中心,成立武汉火炬中心运营有限公司,全面承接火炬中心功能定位,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旗下海创园项目,成功引入湖北光谷实验室,致力培育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报告期内荣获2025中国新质生产力优秀产业运营商,排名第一;旗下全资子公司武汉智园科技运营有限公司荣登“2025中国轻资产服务力优秀企业”榜全国第三,运营服务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二是重资产坚持“优中选优”投资开发策略。
2025年上半年共有在建10个,在建面积约52.44万平方米,重点聚焦武汉、上海、长沙、合肥等核心城市的开发与去化,力争现金流快速回笼;同时通过“存货去化+资产盘活”专项政策及“一园一策”精细运营深挖存量效益。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93亿元,公司新增销售面积6.58万方,签约落户企业139家,其中上市公司(含分支机构)、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88家,占比63%。
二是坚持精准价值投资,深化从“房东”向“股东”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旗下基金投资成果取得多维突破:继达梦数据成功上市后,禾元生物7月1日成功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核,成为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过会企业。
新增3家企业取得新三板挂牌函件,持续夯实上市储备梯队。
所投项目中,3家企业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TOP100,达梦数据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70%入选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以上入选各级“金种子”企业,技术实力与创新价值获得高度认可。
3、数字科技2025年,公司数字科技板块,以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及应用为产业并购核心,加速团队建设与资源整合,坚持标的储备与渠道拓展并行,推进项目立项及尽调工作。
联动高新数科产业投资与东湖投资基金孵化,打造“资本+技术+企业”共生体系,推动产业生态培育。
4、战略规划展望未来,公司将抢抓发展机遇,以打造“一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运营商”为目标,以提升服务公司战略转型、服务业务协同发展、服务自身价值壮大、服务股东投资价值“四个服务”能力为使命,统筹推进“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品牌运营、资本运作、治理提升”六大工程,打造以园区为功能底座,以环保科技、智能制造为主导,以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为培育方向的“1+2+3”产业体系,通过基金培育和股权并购双轮驱动,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成势,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有效利用全球资源,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久久为功、善谋善成,加快形成“一体两翼、适度多元、创新引领、全球布局”的产业发展格局。
力争两年内战新产业营收、利润比重显著提升,对冲经济波动能力显著增强;五年内在高科技领域并购成效明显,打造创新要素集中、高端产业集聚、行业地位领先的科技型、创新型、引领型上市公司。
具体实施路径如下:一是深化党建引领,统领转型新格局。
以“党建领航新征程、人才赋能固根基、文化铸魂树品牌”为三大支柱,深入推进党业融合,汇聚战略转型发展合力。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打通“政产学研用”全要素协同通道。
加快做实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的联合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以科技创新合作加速专利获取;深化“创新研发-产业孵化-资本赋能”创新体系,联合江夏实验室、光谷实验室等加快形成成果转化项目筛选机制,加速科创成果转化;2025年下半年,计划组织光谷环保、泰欣环境等完成电力建设国家级协会科技进步奖申报;未来三年,计划新增省级或国家级协会科技奖项2-3项,新增创新平台或政府科技项目2-3项,加速提升公司科创影响力。
三是加快传统产业创新,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和产业生态优化的增值曲线。
一是打通“创新研究院-东湖投资-科技园”业务协作链条,构筑“研融产”高效协同模式,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者、园区企业健康发展助力者、政府产业氛围营造者和中介机构高质量服务集成者”为目标定位,打造多方合作共赢的园区产业新生态。
二是持续巩固链主企业地位,通过产业链横向、纵向延伸,不断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以EPC+O、BOT、TOT“投资+运营”为主的综合服务发展模式;通过创新研发、技术并购、智慧化升级加速推动转型,提升科技属性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赛道。
索元数据科创产品持续迭代升级,智慧水务加快研发打造爆款产品,科讯智园持续强化园区服务商的科技属性。
同时,依托产业优势重组设计研究院,拓展专业产业咨询服务赛道;依托旗下智园科技、索元数据以及欧洲公司等,发挥广阔应用场景和企业资源优势,开辟高端服务咨询业务。
四是升级品牌运营,筑牢战略发展根基。
重点围绕“空间筑基”“产业育态”“绿色赋能”“全球链接”四个维度全面发力:一是依托科技园平台底座、智园科技"e+运营",构建“特色空间+全量场景”载体体系。
二是联动高新数科科技投资、东湖投资产业孵化,打造“资本+技术+企业”共生体系。
三是围绕智慧能源“零碳园区”建设,融合环保大气碳规划、泰欣环境碳资产运营经验,构建“绿色替代-系统治理-碳效提升”一体化能力,促进绿色产业增值。
四是以旗下欧洲公司为枢纽,嫁接东湖投资跨境资本、高新数科国际合作渠道,搭建“国外引进+国内孵化”双向通道,推动国际合作互联。
五是强化资本运作,推动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
通过基金培育和股权并购双轮驱动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成势。
环保科技、高新数科聚焦节能环保、工业自动化及高端装备制造及应用2大方向开展收并购,东湖投资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服务业3大产业开展创投。
六是创新治理机制,激发转型动能。
加快构建“人才+组织”“监督+容错”“研究+投后”“差异化考核”四大机制体系,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1993年1月12日经武汉市体改委[1993]1号文批准,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现更名为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城市综合开发总公司(现更名为武汉市城市综合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庙山实业发展总公司、武汉市建银房地产开发公司、武汉市信托投资公司五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字[1997]524号文批准,公司于1998年元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上网定价”方式发行3,600万A股,另向公司职工发售400万公司职工股。
公司A股股票于1998年2月12日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公司职工股已于1998年8月12日上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