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ST逸飞 - 688646.SH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3-07-28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
吴轩
企业英文名
Wuhan Yifi Laser Corporation Limited
成立日期
2005-12-30
董事长
吴轩
注册地
湖北
所在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ST逸飞
股票代码
688646.SH
上市日期
2023-07-28
大股东
吴轩
持股比例
25.9 %
董秘
曹卫斌
董秘电话
027-87592246
所在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李顺利,陈清松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20100781982958N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湖北
成立日期
2005-12-30
法定代表人
吴轩
董事长
吴轩
企业电话
027-87592246
企业传真
027-87592246
邮编
436030
企业邮箱
ir@yifilaser.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开发区高新四路逸飞激光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从事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激光设备、机电一体化、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租赁、批发兼零售;软件开发及批发兼零售;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工业设计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不含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货物及技术)。(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在武汉中国光谷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电芯自动装配线、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等自动化产线及各类精密激光加工智能化专机,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动力、储能、消费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制造领域,同时也应用于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公司深耕新能源锂电池装备领域,服务客户包括宁德时代、国轩、亿纬、鹏辉、比亚迪、LG、中创新航、远景、蜂巢、派能、海辰、ATL、珠海冠宇等国内外知名锂电池生产企业,以及广汽、长安、蔚来、小鹏、印度TATA等新能源汽车厂家。

公司率先突破了圆柱全极耳电池制造工艺技术难题,攻克了全极耳集流体无损成型、集流体焊接、壳盖自动化装配、高速精密传送、智能产线信息化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发出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系列设备。

2022年10月,公司“圆柱全极耳锂电池激光焊接设备及全自动组装生产”入选由工业和信息部、中国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第七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在技术、工艺、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策略,构建了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等三大省级创新平台,形成了以精密激光加工技术为核心、以智能制造装备为载体的技术和产品体系,实现了从激光器、激光单机、自动工作站、自动产线到智能产线的研发突破与升级。

截至2023年2月,公司已授权知识产权共计356项,其中发明专利44项、软件著作权60项,并荣获“中国科协2021年先导技术榜”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营。

未来,逸飞激光将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后盾,持续巩固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并不断拓展激光与智能装备的更多应用领域,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

商业规划

(一)整体经营情况2024年,全球新能源电池面临周期性结构调整,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持续聚焦主业,全面启动“激光+智能装备”平台化升级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滚动创新体系优势,积极拓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平台优势,通过投资、并购、孵化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拓展新兴业务,推动业务与资本协同发展。

公司进行数字化、精益化管理平台升级,同时全面落实动态回款机制,提高回款效率,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加速全球化发展步伐。

受锂电池市场需求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锂电设备毛利率短期内有所下滑,加之公司研发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大幅增加,导致公司业绩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2,068,745.41元,同比下降0.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326,190.71元,同比下降75.94%。

(二)聚焦主业,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聚焦主业,全面启动“激光+智能装备”平台化升级发展战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创新和质量双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新能源电池装备领域“结构件装配-电芯组装-模组PACK-回收/拆解-智慧物流装备与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电池装备领域,公司全新推出了高速磁悬浮全极耳大圆柱电池装配线、方形电池高速装配线、方形电池CTP模组全自动生产线、新型电芯结构件装配线、钠离子电池智能装备、固态/半固态智能装备等新产品。

其中,在圆柱电池装备方面,公司围绕核心技术、量产装备、市场应用等构建了全面领先优势,累计申请相关专利420余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52项,并推出了直线、转盘、环形、转塔、高速磁悬浮等不同装备形式的全系列装备,效率覆盖25-360PPM,全面用于直径18mm、21mm、32mm、40mm、46mm、60mm等全系列圆柱全极耳电池量产应用,以满足圆柱电池加速量产的市场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圆柱电池设备订单大幅增长,圆柱全极耳电池系列装备全面量产出货,46系大圆柱全极耳电池智能装备实现批量交付;在模组PACK装备领域,公司基于市场多元化需求特征,推出了单机、工作站、半自动产线、全自动产线到电池系统组装整厂解决方案的模组PACK全系列产品和服务,实现不同规格圆柱、方形、软包电池模组PACK的多样化、高效率、高质量生产,报告期内,公司方形电池CTP模组全自动生产线凭借其智能化、柔性化特征,也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并出口至欧美、亚洲等多元市场。

公司战略并购新聚力,拓展智慧物流、半导体业务版图。

随着双方业务的深度融合,新聚力在报告期内发布东风系列AMHS系统产品,包含天车搬运系统(OHT)、高速塔式提升机(Tower)以及线边密集库(Stocker)等核心设备,部分设备已实现了国产替代,能够满足国内外客户的多元化、定制化需求,目前已实现了头部客户的交付。

(三)创新升级,强化技术积累,提升研发转化效率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92,636,747.99元,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39%,同时,公司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公司及子公司研发人员共计43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43%,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保证公司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以及能够快速攻坚新技术、新产品。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授权有效期内的知识产权为633项,其中发明专利103项、软件著作权152项。

公司依托研究院全新构建的“研发创新-工程转化-分析测试”为一体的新型创新平台,建设有先进激光元器件、激光系统、激光工艺、智能软件、智能装备、数字孪生等23个专业实验室,配套有工业CT、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光束质量分析仪、分光光度计、电性能检测等200余套先进设备,能够实现涉及机械结构、材料成分、光学性能、电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119项分析测试项目,搭建了电池结构件、电芯中试验证、电池成组应用、电池回收拆解等全产业链中试验证平台。

研究院以新能源电池、钙钛矿及相关新型材料应用等先进产业的应用需求为导向,指引新能源电池装备与激光应用技术的全面创新突破,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器件、新装备的融合创新机制,打通成果转化垂直链条,全面提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整体效能,助力新能源电池等先进产业创新迭代与智能化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成果丰厚,开发了高动态激光加工技术、焊接质量闭环监测系统、精准定制激光调质系统等新技术,推出了光伏钙钛矿装备、结构件装备、激光超快加工设备、激光刻槽设备等新产品。

同时,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与科研院所、专业企业共同推进激光技术与固态电池材料、工艺的联合开发,将激光微加工技术用于固态电池的极片涂层表面处理、激光极片快速干燥等工艺,有效降低固态电池电解液质量分数、优化NP比,进一步拓展了固态电池的激光应用与激光装备需求。

公司积极推进公共验证测试平台建设,注册成立武汉逸智信诚技术检测有限公司,配备了先进的验证测试设备和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开展检测业务,包含微观晶体结构、材料成分、光学器件系统分析、电性能等多项测试,覆盖领域包含新能源电池、半导体、电子、汽车以及五金等领域。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第三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CNAS实验室(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筹备工作,并同步规划CMA、TUV等权威资质能力建设。

未来将服务链上企业验证测试需求,为产业链研发创新提供更加专业、科学的技术与产品支持。

(四)资本协同,拓展边界,打造可持续发展能力自上市以来,公司充分借助资本市场平台,通过投资、并购、孵化等方式,不断寻求产业整合的机会,以扩大业务规模,拓展新兴领域业务,实现内生式和外延式双轮驱动的发展。

2024年,公司完成了对新聚力51%股权的战略并购,收购完成后,双方相继召开了业务融合工作会、新聚力战略伙伴大会等,积极推动业务以及市场、客户、技术、供应链等资源的深度融合,实现“1+1>2”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智慧物流与智能装备的协同效益,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智慧物流、智能装备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高效协同,并拓展了半导体、医疗健康、消费电子、食品等其他领域业务,推动实现多元化业务布局。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逸智先进投资福勒尔数智绿能(广东)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逸智信诚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广东天瑞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五)有序扩产,推进多样化产能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华中智能制造基地二期、华东智能制造基地二期、珠海逸科兴基地均已投入使用,武汉总部基地项目和IPO募投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中,2025年公司将推进华中智造基地三期项目的建设。

公司将会加强募投项目管理,积极稳妥、保质保量地推进上述项目的建成落地,力争早日全面投入使用,以满足客户对产品多样化和产品性能提出的更高要求。

(六)精益管理,提质增效,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推进数字化升级和精益化管理,完善ERP系统、MES系统等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并深入开展“5S管理与目视化管理”专项行动,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助力提质增效;同时,公司进一步强化大营销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升客户服务效率,有效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市场口碑,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切实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后盾”的经营理念。

公司推行产品事业部制,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缩短管理半径,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业务多元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此外,公司不断优化财务费控管理体系,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并全面落实动态回款机制,进一步提高回款效率。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推动国际化人才战略,通过人才培养与引进,构建了一支具备创新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国际化团队。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员工持续自我提升,激励人才成长。

同时,积极引进海外市场、研发、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蓄力。

此外,公司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调“求实、进取、创新、协同”的核心价值观,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提升员工凝聚力、向心力。

发展进程

2005年12月18日,吴轩与吴建春签署《武汉逸飞科技有限公司章程》,共同出资组建逸飞有限,系发行人前身。

逸飞有限成立时注册资本50万元,其中吴轩以货币形式出资人民币24.5万元,吴建春以货币形式出资25.5万元。

2005年12月23日,湖北敬业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出具了“鄂敬验字(2005)第163号”《验资报告》,审验确认截至2005年12月23日止,公司已收到吴建春缴纳的注册资本人民币5万元,出资方式为货币。

2005年12月30日,逸飞有限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并领取了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20年10月15日,逸飞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由公司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将逸飞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与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书》,截至2020年4月30日,逸飞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为26,397.75万元,净资产评估值为36,784.82万元。

2020年10月15日,逸飞有限全体股东签署《发起人协议》,同意以2020年4月30日为改制审计基准日,将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26,397.75万元折股成股份公司股份6,000万股,由各发起人按照其所持有的逸飞有限股权比例相应持有,其余20,397.7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020年10月15日,逸飞激光召开创立大会,会议通过了股份公司章程,选举了公司第一届董事会及第一届监事会成员。

2020年10月15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20】第ZE10579号”《验资报告》,确认发起人出资额已按时足额缴纳。

2020年10月20日,公司在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工商登记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20100781982958N。

2019年6月26日,吴轩与吴建春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协议约定吴建春将其所持有的公司2.362%的股权以61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吴轩;2019年8月10日,吴轩与李庆伟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协议约定李庆伟将其所持有的公司2.362%的股权以61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吴轩。

2019年8月15日,逸飞有限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了上述股权转让事项。

2021年8月31日,逸飞激光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增资872.6956万元的事项。

同日,博力威、湖州潺智、合肥轩一、中珈资本与公司及其全体股东签署了《增资协议》,约定博力威以货币资金3,000万元认购163.6304万股、湖州潺智以货币资金5,000万元认购272.7174万股、合肥轩一以货币资金4,000万元认购218.1739万股、中珈资本以货币资金4,000万元认购218.1739万股。

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由6,000万元变为6,872.6956万元。

2021年10月10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次增资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21】第ZE50195号”《验资报告》。

2021年9月16日,逸飞激光在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了本次增资的变更登记手续。

2021年12月13日,逸飞激光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增资及股权转让事项。

其中,共青城逸扬以货币资金3,967.50万元认购公司264.50万股;共青城逸兴受让公司实际控制人吴轩31万股,对应转让金额为465万元。

同日,共青城逸扬、共青城逸兴分别与公司及吴轩签署了《增资协议》及《股权转让协议》。

此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后公司注册资本变为7,137.1956万元。

2022年4月10日,立信会计师事务(特殊普通合伙)对本次增资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22】第ZE50103号”《验资报告》。

2021年12月29日,逸飞激光在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了本次增资的变更登记手续。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吴轩 2025-07-29 50000 28.98 元 24651093 董事
吴轩 2025-07-15 50000 28.98 元 24601093 董事
吴轩 2025-05-30 30000 25.89 元 24551093 董事
吴轩 2025-05-16 40000 26.32 元 24521093 董事
吴轩 2025-05-09 52013 26.67 元 24481093 董事
赵来根 2025-05-08 67252 26.6 元 453536 董事
赵来根 2025-05-07 7883 26.43 元 386284 董事
赵来根 2024-10-08 43201 35.09 元 378401 董事
赵来根 2024-09-30 90000 27.45 元 335200 董事
赵来根 2024-09-27 40000 25.55 元 245200 董事
赵来根 2024-09-18 15000 23.48 元 205200 董事
赵来根 2024-09-13 85000 24.28 元 190200 董事
赵来根 2024-09-12 20000 24.96 元 105200 董事
赵来根 2024-09-09 30000 23.65 元 85200 董事
赵来根 2024-09-06 35000 24.62 元 55200 董事
赵来根 2024-09-04 20000 24.97 元 20200 董事
赵来根 2024-08-28 200 25.4 元 200 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