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1998-02-25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0007042008605
  • 法定代表人: 吴东明
  • 董事长: 吴东明
  • 电话: 0571-88132917
  • 传真: 0571-88132919
  • 企业官网: www.hzsteel.com
  • 企业邮箱: hggf@hzsteel.com
  • 办公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路178号
  • 邮编: 310022
  • 主营业务: 钢铁及其压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经营模式以自产自销为基础,另外进行部分原燃材料以及钢材的贸易。
  • 经营范围: 钢铁及其压延产品、焦炭及其副产品的生产、销售;冶金、焦化的技术开发、协作、咨询、服务与培训,经营进出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限制或禁止的项目除外),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管道特种设备制作、安装、检修(凭有效许可证件经营)
  • 企业简介: 杭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于1998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0126”,股票简称“杭钢股份”。公司属于控股型企业,拥有宁波钢铁有限公司、浙江德清杭钢富春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5家全资子公司及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下属的浙江兰贝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浙江新世纪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1家控股子公司,业务涵盖钢铁、贸易、再生资源及IDC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主营业务为钢铁及其压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经营模式以自产自销为基础,另外进行部分原燃材料以及钢材的贸易,公司主要产品为热轧卷板,消费行业为冷轧压延、建筑用钢(钢结构)、集装箱制造、管线制造、汽车制造、造船、刀模具等行业。公司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实施全面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以钢铁制造产业为优化升级的坚实基础,聚焦新制造要求,继续深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经营策略,增强钢铁制造产业竞争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推进数字经济产业运营升级,致力于将杭钢股份打造成为“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双主业协同发展的资本平台。
  • 发展进程: 杭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系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1997]164号文批准,由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独家发起并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2月12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1997]527号、528号文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了人民币普通股8,500万股(其中内部职工股850万股),面值1元/股,发行价6.45元/股。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始终坚持“低成本、高效率”经营策略,积极应对钢铁市场下行压力,深度对标、极致挖潜,持续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经营平稳有序,虽然数字经济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均实现盈利,但对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效果仍然有限,无法消除钢铁行业市场大幅减利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生产铁水427.80万吨、板坯433.82万吨、热卷429.0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36.64亿元,同比增长14.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8亿元,同比下降444.68%。(一)钢铁产业1、狠抓精益生产管理,构建生产组织动态新平衡积极克服生产组织与项目建设并轨、废钢入厂模式切换、烧结原矿直供等新挑战,以高炉稳定运行为中心,动态优化经济性生产组织新模式,圆满完成主工序年度生产计划,多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2024年焦炉单孔装煤量月平均达28.87t/孔,同比提升0.16t/孔,创历史新高;高炉长周期稳顺运行,休风加焦同比减少25%;创新刚性两炉两机生产组织模式,钢铁料消耗月平均1068.16kg/吨坯、煤气回收热值0.87GJ/T、炼钢夹杂改判率0.24%,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热轧工艺提质降耗,创新“三加热炉加待料”经济生产模式,月卷数、月产量、小时产量等指标突破历史最高,热轧原因钢卷改判率两次刷新历史纪录。设备系统以设备状态管控为核心,持续推进备件延寿和国产化,确保主线设备和重要产线平稳高效运行。物流系统完成废钢堆场新旧场地切换保产,落实清洁运输常态化管理,扎实推进数智物流建设,持续打造可靠的物流保障体系。2、抓实抓牢两端市场,持续增强敏捷经营能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强化内部外部协同发力,创新采购模式,控风险抓机会,竭尽全力降低输入端成本,全年累计策略采购降本8,247万元。打破传统安全库存,探索金融工具使用,多措并举防范库存风险,大宗原燃料库存周转天数由原35天压缩至20天以内,有效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为先,深化“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聚焦高端盈利品种拓展,拓需求、优结构,全力增强品牌价值创造。深化细分市场调研,深挖高端、高增效产品需求,2024年一类产品拓展4.65万吨,同比增长22.47%。持续推进供应链延伸服务拓展,新增镀锌产品交货形态,为进军高端家电市场奠定坚实基础。3、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产品高端化战略全面实施技术创新和产品领先战略,着力提升高精尖产品技术研发能力。自主研制的超高强复相钢CP800-M稳定供货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商,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流程高纯净工业纯铁冶炼控制技术取得新突破,硫、磷、锰等产品元素控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了超低硫、超低磷工业纯铁产品的稳定生产供货能力;成立取向硅钢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正式跨入中高端取向硅钢门槛;铷铁硼高磁材料用工业纯铁、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等高精尖产品首次生产,实现零的突破,获得终端客户高度认可;2024年开发新产品19个,新产品产量45.35万吨,其中“1”类产品14个,累计产量4.65万吨。“1”类产品新开发品种数量和产量双双创历史新高。建强科创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发布1项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成功立项2项行业标准,受理专利106项,授权专利45项,认定技术秘密107项。以满分通过国家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认定,成功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浙江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名单,荣获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北仑区科技创新奖二等奖1项;首获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2个产品获评2024年度浙江省优秀工业产品,2个产品获评2023年中钢协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优质产品。4、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加强日常环保管控,各项污染物排放均处于受控状态,污染物排放监督性监测全部达标,2024年颗粒物排放量下降11.8%、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4.5%、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8.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4%、降尘下降16.8%;持续推进厂容厂貌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完成建构筑物涂装、路面硬化等厂容厂貌提升项目124项。推进实施“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未来工厂”三大工程,有组织超低排放、无组织超低排放分别于5月29日、10月30日顺利公示,正式成为浙江省首家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公示的钢铁企业;“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10月8日验收公示,成为钢铁行业首批、华东地区首家公示企业;“宁钢高端钢铁新材料未来工厂”10月28日成功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培育企业,成为传统产业升级未来工厂样板。深入推进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组织开展2024年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宣传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加强公共关系建设,构建和谐绿色宁钢》案例首次入选生态环境部优秀环境公共关系示范案例,《聚焦智能制造,共赏绿色生态魅力》案例入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案例库。低碳发展持续得到政府和行业认可,焦化工序首次入选国家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煤制焦炭行业名单,废旧钢材回收循环利用项目荣获宁波市2024年节能降碳典型示范案例,“推进产城融合、循环共享,加快绿色发展”案例成功入选浙江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成果汇编。(二)数字经济产业1、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业务渠道。公司稳步推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布渠道、拓业务,以塑品牌提品质为抓手,持续增强客户信赖度和粘合力,实现数据中心机柜上架率稳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杭钢云数据中心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中,项目规划机柜9670个,已建成机柜约4000个,加数据公司原投入机柜1500个,现有机柜合计约5500个,其中3438个机柜已投入运营(承载服务器26450台),杭钢云其余二期、三期项目尚在建设中;浙江云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北区)规划5栋数据楼,已完成3栋的建设和交付,其中B栋已启用机柜1163个,C栋已启用机柜692个,A栋已完成终验并交付;D栋、E栋数据楼按计划稳步推进中。2、完善业务架构,提升公司云服务能力。积极推动杭钢云从通用数据中心转型升级,已部署信创云、国资云、医保云等五朵云,构建起银行、气象、设计院等六大场景应用。抓住国家信创替代机遇,加大信创云在国资国企的拓展力度,信创云客户入驻和营业收入逐年提高,2024年新入驻信创云客户5个。国资云平台升级扩容项目已实施完成,截至2024年底已网络覆盖20家省属国企,部署了25个国资监管系统。(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报告期内,再生资源公司持续深化优化“一平台、多基地”发展模式,新增辽宁凌源、吉林长春、嘉兴绿博和安徽宣城四个废钢产业基地,完成山东烟台不锈钢基地的清退工作;德清产业园一期自备码头扩建及配套厂房新建项目投入运营,废钢加工经营规模逐步扩大,2024年累计实现废钢回收加工超70万吨,创历史新高;充分利用国家“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政策,着力开展报废车精细化拆解和回用件再利用工作,2024年已回收报废汽车27000辆,同比增长170%;积极探索品种废钢、废不锈钢、废铜、废铝以及进口废旧金属的经营模式,2024年累计销售除废钢以外的有色废旧金属超10万吨;着力提升产业数字化质效水平,建设再生资源基地一体化管控平台,以“监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模式金融化”为目标,积极完善产业平台功能,不断提升产业基地运营效率,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