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1994-06-30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0001347789857
  • 法定代表人: 路庆海
  • 董事长: 莫思铭
  • 电话: 0512-63271201,0512-63272489
  • 传真: 0512-63271866
  • 企业官网: www.yongding.com.cn
  • 企业邮箱: zqb@yongding.com.cn
  • 办公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江苏路1号
  • 邮编: 215211
  • 主营业务: 立足“光棒、光纤、光缆”等网络基础通信产品,延伸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等产品及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与信息服务,电力传输产业包含电力工程总承包、汽车线束、超导、电缆、特缆等。
  • 经营范围: 电线、电缆、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电子产品、通信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的研究、制造,国内贸易,实业投资,实物租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机电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管理咨询,铜制材和铜加工(冷加工)及其铜产品的销售,移动通信设备开发生产及销售,计算机系统及网络技术服务,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承包境外与出口自产设备相关的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新能源汽车线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信息科技领域内光电器件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技术服务;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系永鼎集团旗下核心企业,创建于1994年,于1997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荣誉上市,是中国光缆行业首家民营上市公司。 历经二十载的创新与发展,永鼎股份已从最初的单一通信线缆制造,发展成为如今涵盖光纤光缆、电线电缆、特种光电缆、光器件、通信器件及设备、通信大数据及工程服务、系统集成方案提供等通信全产业链覆盖的业界领先企业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大背景下,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等实施规划的引领下,永鼎股份率先致力于海外工程、汽车产业、超导产业的创新发展,已形成了以通信科技产业为核心,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旗下拥有数十家控股、参股公司和研发机构,并在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公司,公司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成就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永鼎”品牌。 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永鼎股份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CNAS认可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依托这些平台,永鼎股份提升创新动力,强化创新氛围,集聚创新人才,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转型。 长期以来,永鼎始终以诚信为基础,国际化发展为方向,战略和人才为依托,技术创新为重点,旨在实现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 发展进程: 公司于1994年4月29日经江苏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苏体改生[1994]153号文批准设立,现发起人股份持有者为永鼎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内电话发展总公司、上海富欣通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所发行的A股于1997年9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数字中国规划布局”,顺应全球“清洁低碳”的新经济发展趋势,形成了“光电交融,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并秉承“以人为本,以诚载信,质量为根,创新为魂”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创新为主线、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工厂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光通信领域,公司深化垂直整合战略,已构建起覆盖光棒、光纤、光缆等基础通信产品,延伸至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光网络集成以及信息通信技术ICT(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数据安全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布局。通过综合性的战略部署,不仅巩固了在通信行业的市场地位,更凭借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和定制化的服务能力,持续满足客户数字化转型需求。在电力传输领域,公司持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电力工程布局,加速拓展新能源汽车线束业务,深化传统电线电缆业务,通过绿色制造工艺升级,保持中低压电缆、特种电缆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国际工程+新能源配套+传统业务”多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为全球客户提供覆盖电力传输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解决方案。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公司大力发展激光器芯片以及高温超导带材业务。形成了从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到光网络集成的全产业链布局。随着AI产业和数据算力建设的发展,公司光芯片业务发展迅速。高温超导产业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公司加强创新研发,扩充产能,推进高温超导带材在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磁拉单晶和核磁共振等领域的应用,公司超导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1亿元,同比下降5.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42.00%。主营业务具体如下:1、主营业务板块结构性分化(1)光通信产业:受益于前期中标运营商订单在2023年末释放,光缆产品于2024年进入集中交付期,产销量同比双增;同时通过拓展非运营商客户,铜缆产品产销量同步提升,叠加库存周转率优化,推动该板块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2)汽车线束产业:受燃油车市场销售下滑影响,主机厂需求下降导致产销量同比下降。核心客户业绩下滑,叠加客户产品策略调整影响,板块整体呈现营收利润收窄态势。(3)海外电力工程产业:收入端较上年度降低主要系本期执行的项目规模不及上年同期,但整体业务进展顺利。(上年同期孟加拉库尔纳200-300MW电厂项目竣工验收,该项目规模大、总额较高)2、经营质量改善措施公司通过优化客户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等举措,有效对冲了业务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当前业务重点布局方向与市场需求动态基本匹配。同时,公司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随着光芯片业务快速推进,超导带材产能持续扩充,将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图1:公司办公大楼图2:公司办公大楼(一)光通信产业1、光棒、光纤、光缆产业协同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2024年,公司全面优化光棒、光纤、光缆产业链布局,拓展运营商与非运营商市场,加强海外市场拓展,通过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竞争力,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传统通信与AI数据中心建设对光纤的需求,推进数字化建设与智能制造升级,开展绿色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耗与环境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海外市场稳固在拉美市场的既有优势,积极开拓欧洲与亚洲市场,密切关注各国市场需求动态与政策变化,灵活调整市场策略,确保海外业务稳定健康发展,逐步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与影响力。2、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全产业链发展公司已构建覆盖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到系统集成的垂直整合产业链,以运营商市场为基础,逐步扩张到互联网超算中心及激光雷达、医疗、消费电子等新兴领域。基于IDM(集成芯片设计与制造)模式的自主可控能力,公司建立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其中DWDM(密集波分复用)滤光片和高速激光器芯片已通过多家客户测试验证,并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为后续业绩提供支撑。3、以数据安全为核心,技术驱动多维拓展​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坚守“数据采集分析安全平台”核心业务模式,聚焦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实现稳健发展。在数智化领域,公司依托5G、物联网等新兴需求推动订单增长,并在运营商大数据领域通过软硬件解耦趋势,向数据应用、安全服务及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延伸,巩固运营商市场优势的同时开拓增量空间。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智能算法、高性能信息采集、安全态势感知等关键技术,推出创新产品,深化行业政企合作,提升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二)电力传输产业1、稳健运营、做专做精海外工程2008年至今,公司累计承揽输变电和电站的总承包项目52个。在南亚以孟加拉国为中心辐射周边,在东非以埃塞俄比亚为中心辐射周边,长期扎根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公司谋求持续发展,稳固并深挖现有市场,精细化管理现有项目,积累口碑、延伸运维服务。2、传统车型加速更替,新能源汽车线束业务持续提升公司汽车线束业务运营稳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传统车型快速更替,公司与更多不同汽车主机厂、零部件厂展开合作,公司先后通过了岚图汽车、UZAUTO(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汽车制造商)、小鹏汇天、安道拓亚太等客户的体系认可。共有来自岚图汽车、猛士汽车、小鹏汇天、沃尔沃、UZAUTO(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汽车制造商)、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康明斯、延锋国际等多个项目,为公司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旗下的金亭线束公司多台自动插接机、自动贴标签机、自动盲栓机、全液晶工装板、3D打印设备已交付使用,物流AGV(自动导引运输)系统完成交付并稳定运行,WCS/MES(仓库控制/制造执行)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开发与应用了线边智慧盘点系统,实现了ERP(企业资源计划)财务模块全面上线运营。PLM系统(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已正式上线运行,公司将重点建设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信息化以及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3、高温超导产业规模与日俱增,国内外应用领域迎来重要突破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高温超导带材产能与技术工艺,以“市场-研发”双轮驱动强化核心竞争力,夯实高温超导全产业链基础,推动超导带材产业加速发展。报告期内,高温超导带材及其应用项目收入增长,规模化进程加速。公司依据业内独有的超导薄膜磁通钉扎技术,研制应用于强磁场下的高性能超导带材,逐渐实现超导材料在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以及磁拉单晶、核磁共振、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公司与国家电网深化合作,加大探索超导电力应用场景,推进超导应用项目快速落地。2024年,公司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南京大学、东北大学、苏州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打造重点创新平台,获多项政策支持及科研项目认证(如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重点新材料示范目录),并斩获“科创江苏”大赛等荣誉;通过高端人才引进与交流平台的建设提升研发实力,聚焦智能算法、稀土功能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公司技术不断进步。公司作为“苏州市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应用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超导带材技术标准化与规模化应用,拓展电力传输、核磁共振、磁悬浮等应用场景,为高温超导产业链协同发展做出贡献。4、线缆业务多元化拓展,新兴市场增长与行业利润承压公司线缆品类丰富,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楼宇综合布线系统、5G/4G移动通信数据中心、安防监控等领域。公司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在工业制动化电缆、新能源电缆、汽车用高温电线、军工用电缆、特种电缆等领域上稳健发展,立足于国内市场,不断开拓国际市场。2024年,中国数据电缆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尤其5G应用、AI终端、云计算、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领域对高质量数据电缆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行业发展。因为市场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上升,市场价格下降,产品附加值较低,导致整体利润率较低。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