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广州发展
  • 企业英文名: Guangzhou Development Group Incorporated
  • 实际控制人: 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098.SH
  • 注册资本: 350630.6868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7-07-18
  • 大股东: 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57.9%
  • 董秘: 吴宏
  • 董秘电话: 020-37850968
  • 所属行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张曦、司徒慧强
  • 律师事务所: 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临江大道3号30楼、31楼自编B单元、32楼自编A单元
  • 概念板块: 电力行业 广东板块 破净股 沪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天然气 光伏高速公路 可燃冰 充电桩 央国企改革 风能 太阳能 节能环保 新能源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2-11-13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101231243173M
  • 法定代表人: 蔡瑞雄
  • 董事长: 蔡瑞雄
  • 电话: 020-37850968
  • 传真: 020-37850938
  • 企业官网: www.gdg.com.cn
  • 企业邮箱: 600098@gdg.com.cn
  • 办公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临江大道3号31-32楼
  • 邮编: 510623
  • 主营业务: 公司从事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节能、环保、能源金融等业务投资开发和经营,为广大客户提供电力、煤炭、天然气、蒸汽、成品油等能源产品,同时提供天然气、煤炭和油品装卸、运输和储存服务。金融业务主要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现产融结合。
  • 经营范围: 从事能源(电力、煤炭、油品、天然气、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综合能源业务)、节能、环保等业务的投资、管理,与上述业务有关的物资、设备、产品的销售(国家有专项专营规定的除外)。物流业、城市公用事业、工业、商业的投资和管理。批发和零售贸易(国家专营专控项目除外)。
  • 企业简介: 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广州市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简称“广州发展”,证券代码:600098),围绕建设国内领先的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企业集团战略定位,打造了电力、能源物流、燃气、新能源及能源金融等能源全产业链体系,坚持业务联动产业协同融合,坚持创新驱动。上市以来,广州发展在资本市场中树立了绩优、蓝筹的良好形象,成为上证公用指数、上证公司治理指数成份股。公司连续13年上榜《财富》中国500强,荣获“2023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优秀企业”,取得中诚信AAA国内评级、穆迪A3国际评级。电力业务:拥有丰富的电力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火电机组可控装机容量530万千瓦,电源涵盖燃煤发电、燃气发电、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站,拓展售电、配电网、能源检修与技术服务,建设增城旺隆气电替代工程、金融城综合能源等项目,是广州市最大的发电企业。2023年,公司火力发电企业完成发电量190亿千瓦时。能源物流业务:已建成并持续完善资源开发、运输、中转、仓储、营销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是全国有影响力的煤炭供应商之一,在珠三角地区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第一,被纳入首批国家电煤重点保供贸易企业;拥有67万立方米大型油库及配套8万吨级石油化工专业码头,是华南地区油品仓储行业的标杆和典范,为华南地区甲醇集散中心,建成广州市危险物品卸载(仓储)南沙基地。2023年,煤炭总销售量超4000万吨。燃气业务:统筹全市高压管网建设和上游气源采购、下游天然气输配及分销,是广州市城市燃气高压管网建设和天然气购销唯一主体。投资广东大鹏、珠海金湾LNG接收站,建成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打造天然气一体化产业链。燃气高、中、低压管网总长度超过7300公里,天然气用户超过230万户。2023年,天然气供气量达51亿立方米。新能源业务:加快推进光伏、风电、充电桩等各类新能源项目,加速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新能源可控发电装机规模超400万千瓦,在广东省能源企业中位居前列,推动集团绿色低碳能源装机占比超过66%。储能业务:组建广州储能集团,是国内首创国有和民营混合制的储能产业投资运营主体,聚合资源推动本地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能源金融业务:成立市属国有企业集团第一家财务公司,充分发挥资金归集、结算、监控以及金融服务平台功能;稳步开展涉及新能源、船舶、电力、燃气等领域的融资租赁业务。 近年,广州发展不断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成立广州发展集团研究院,现有19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8家省级研发平台,取得有效专利750余项。牵头承担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可燃冰开采气体的高效储运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工业园区多元用户互动的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 长期以来,广州发展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加乡村振兴、赈灾助学、慰问共建、社区服务,支持社会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发展等社会公益及慈善活动,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多次获中国公益节年度公益集体奖等奖项。 展望未来,广州发展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企业集团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绿色低碳战略、科技创新战略、智慧能源战略、“走出去”战略、人才强企战略等“五大发展战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
  • 发展进程: 公司是由原国有独资的广州电力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整体改组后向社会公开募集人民币普通股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于1997年6月2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亿股,并于1997年7月11日募集成功并设立,1997年7月18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本公司2000年11月2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证监公司字[2000]183号文批准,向社会公众股股东配售5,400万股普通股,并于2000年12月25日完成配售。本次获配的5,400万股社会公众股于2001年1月5日上市交易。本公司2004年8月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2004]122号文批准,向社会公众股股东增发12,000万股普通股,并于2004年8月3日完成增发。本次增发的12,000万股社会公众股于2004年8月18日上市交易。公司名称于2012年9月13日由"广州发展实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2024年,面对国际能源市场动荡、国内能源供需失衡、电价持续走低、煤炭消费增速放缓等不利因素,公司立足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一年”,在“固本、兴新、拓外”上全面发力,以细化精益管理对冲市场下行影响,以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持续经营能力,以优化市场开拓提升业务发展质效,推动公司经营业绩向高、产业结构向优、规模发展向广、竞争优势向强、机制体制向新、党建效能向好,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保持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可控电力装机达到1,026万千瓦。(一)产业协同,增强企业聚合力进一步完善产业协同机制,制定实施煤、气、电协同联动方案,以构建“大产业链”为思路,广联动、大协同、深融合,有效抵御经济周期波动风险,力促各业务板块在生产经营、市场开拓、绿电交易、项目建设等方面协作共赢。电力业务与能源物流业务深化煤电协同,属下燃煤电厂通过优化燃煤结构、提高经济煤种占比,大幅压降发电成本;电力业务与燃气业务深化气电协同,高效组织气源,有效保障公司燃气发电机组平稳运行;旺隆气电项目与配套燃气管线项目协同推进,双双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能源业务与电力业务紧密合作,降低绿证采购成本。新能源业务与储能业务协同联动,共享优质资源,抢占“新能源+储能”新赛道;能源金融业务与各业务深度融合,优化贷款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获取资源效率。(二)深入挖潜,提升价值创造力1.电力业务充分发挥发售电一体化优势,积极应对电价下行压力,协同中长期交易和现货市场,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不断优化调整发电和交易策略,售电均价高于全网平均水平,公司主要火力发电厂继续保持稳定盈利。做好机组运维管理,设备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容量电费获取率超过99%。加大配煤掺烧力度,促进经济煤种安全高效利用。建立燃料市场化运作机制,提升经济性进口煤采购比例,抓住价格优势气源采购时机,全力压降燃料成本。报告期内,合并口径火力发电企业完成发电量170.5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61.77亿千瓦时,受西电东送增量及现货电价维持低位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10.05%和9.39%。2.能源物流业务巩固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整合划分北部、中部、南部三大销售区域,煤炭销售量4,302万吨,同比增加4.66%。巩固拓宽资源渠道,开辟疆煤、蒙煤等新煤种,发展上游煤炭供应商15家、下游终端客户75家,国内业务扩至19个省市;进一步拓宽海外资源渠道,新增采购菲律宾煤及哥伦比亚等煤种,国际煤炭经营量突破1,800万吨。推进油品仓储改造,生物类油租赁量逆势增长,打造区域生物类油集运中心。创新开展甲苯等转口贸易、低硫保税船供油加注等业务,危化品仓储许可经营品种增至1,000种,海关目的地查验、出口集拼、仓配一体化等业务初见成效。3.燃气业务打造资源、接收、运输(管网)产业强链,科学研判市场,大力拓展用户,实现天然气供应量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多渠道丰富资源池,开拓与省外供应商合作,成功将川气资源通过国家管网送至广州。国际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天然气批发量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国际气源获取能力、议价能力进一步提升。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投产首年实现接卸海外液化天然气50万吨。天然气利用四期工程整体竣工投产,打通广州市西北气源大动脉,实现燃气管网与国家管网连通,管网年输配能力超90亿立方米。优化发展城市燃气管网,增强跨区域输气能力。挖掘“广燃优选”增值空间,燃气保险代销收入和燃气具销售额超8,000万元。4.新能源业务全力破局,抢占资源,实现内蒙古、陕西、天津等地零的突破,投产项目覆盖国内18个省市;深耕西南、华北、华南等地,助力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探索布局国际市场,海外业务开发工作稳妥推进。强化精益运维,26个场站上榜中电联行业对标优胜名单,优胜占比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8个新能源场站获评5A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充电骨干网络,充电站规模达67MW,自有平台用户量同比翻番。挖掘绿色电力价值空间,完成绿电交易超5亿千瓦时。创新推行区域集约化管理,实现场站联合运维。5.储能业务加快培育、加速布局,补齐补强产业拼图,积极布局大型抽水蓄能项目。新投产新型储能项目7个共59.4MW/118.9MWh;累计已投产储能项目15个共127.5MW/201.6MWh;首个独立储能项目,洪湖一期50MW/100MWh储能项目成功受电,整体建成后为国内最大容量的钠离子储能电站。把握投资节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在建项目共246.95MW/499.87MWh,储备项目约400MW/880MWh。佛山高明416MWh储能电站开工建设,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惠然实业储能项目(100MW/300MWh)开工建设,是目前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用户侧储能项目。6.能源金融业务发挥产融功能,大幅压降融资成本。财务公司加大信贷投放,年末贷款余额突破50亿元,创历史新高;融资租赁公司围绕能源主业和转型升级战略方向,新增业务投放金额超3亿元。绿色低碳产业基金首批投资的广西防城港2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广东怀集120MWp地面光伏项目并网。及时锁定资源,储备项目规模超100万千瓦。有序推动REITs申报工作,搭建新的投融管退资产运作平台,实现产融互促。(三)拓域突围,培育发展新动能公司坚持“扎根广州、深耕华南、优拓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思路,培育新业态,拓展新区域,探索新模式,推动形成价值创造和价值增长新优势。旺隆气电替代工程项目顺利完成主要拆卸工程、主厂房第一罐混凝土浇筑,配套管线工程开工建设;金融城综合能源项目实现首个商用冷站投运;珠江电厂等容量替代项目取得核准批复,公用系统改造全面推进;天然气利用四期工程整体竣工投产。抓住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红利,推动一批存量项目升级改造,中电荔新实施#2汽轮机通流改造,发电煤耗下降超15g/kWh,获中央预算内投资1,80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680万元;发展碧辟完成#4罐区工艺改造,生物类油租赁业务实现逆势增长;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升级至具备靠泊17.5万立方米LNG船型能力;更新老旧管道97公里,进一步提升供气可靠性和安全性。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78万千瓦,广西上思那琴实现200MW全容量并网;推动四川冕宁等项目开工建设,实现省外自建风电项目落地。扩大“珠电煤”品牌辐射范围,发展国际公司开启煤炭业务国内外双轨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四)“数智”驱动,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以“智”提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研究制定公司科技创新改革方案。构建技术支撑体系,自主技术监督工作覆盖机组容量超350万千瓦。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投入研发费用6.86亿元,围绕新能源、数智融合、储能、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重点研发项目650项,其中“首台(套)H级M701J型燃机高效智慧发电系统”获评广州市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从化明珠工业园多元互动多能协同示范工程”获评能源互联网最佳实践案例。累计有效专利800多项,初步形成由13项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20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专精特新企业组成的创新型企业群。以“数”为擎。公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数字化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平台”推广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启动建设,BPM、OA等办公系统优化升级,全方位带动公司生产经营从“资源上云”迈入“深度用云”。促进“数实”融合,智慧电厂、智慧港口、智慧燃气、智慧工地平台等数字化项目加快建设,推动产业向高阶智能化迭代升级、转型发展。(五)强基固本,基础管理走深走实2024年,公司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三外”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取得成效,基层和基础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夯实;数字化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系统全面推广应用,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一企一清单,一点一对策”安全风险辨识及管控机制持续完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深入推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走深走实,大力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燃气用户端隐患基本实现动态清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应急能力建设,确保生产经营安全稳定,筑牢城市运行安全屏障。聚焦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建设,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开展对标一流价值创造行动。强化资本运作,积极推进REITs申报工作。以课题管理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双增双降”专项行动和“合理化建议6000”全员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健全风控体系建设,落实“大监督”工作机制。推动人资改革,实施工资总额周期制管理,出台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综合施策推动提升公司回报能力和投资价值、治理水平。加强市值管理,多维度提升信披质量,连续3年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考核A类评级。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