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光格科技
- 企业英文名: Suzhou Agioe Technologie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姜明武
- 上市代码: 688450.SH
- 注册资本: 66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7-24
- 大股东: 姜明武
- 持股比例: 20.44%
- 董秘: 孔烽
- 董秘电话: 0512-62950156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孔令莉、李丹、钱婷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 注册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东平街270号澳洋顺昌大厦3C,3D
- 概念板块: 仪器仪表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机构重仓 微盘股 机器人概念 地下管网 国产软件 物联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10-04-28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594554649549N
- 法定代表人: 姜明武
- 董事长: 姜明武
- 电话: 0512-62950156
- 传真: 0512-65117280
- 企业官网: www.agioe.com
- 企业邮箱: investor@agioe.com
- 办公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东平街270号澳洋顺昌大厦3C,3D
- 邮编: 215123
- 主营业务: 专注于新一代光纤传感网络与资产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研发、生产、销售:电力设备智能化监控系统及设备、隧道综合监控系统及设备、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及设备、管道光纤监测系统及设备、光纤传感系统及设备、工业测控系统及设备、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智能巡检分析系统及设备、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电子测量仪器、计算机集成系统及工业监控软件、云软件,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云计算科技、人工智能科技、物联网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市政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机电工程、消防工程、安防工程的安装、施工、维护和保养。(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专注于新一代光纤传感网络与资产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形成电力设施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海缆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综合管廊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网、海上风电、综合管廊、石油石化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上述系列产品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边缘计算网关、智能终端和资产数字化运维管理软件平台等组成,通过感知、通信、计算,为资产密集型企业的线性资产提供状态监测、预测性维护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解决方案,实现资产的数字化、精益化、智能化管理,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公司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技专项,参与制定了多个行业标准,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综合管廊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做出积极贡献。作为国内以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为核心的资产数字化运维管理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参与了众多重点工程和创新项目的资产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供应,公司产品分布于全国各省市区域。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宏观经济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等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内需不足、外部压力等诸多挑战,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建设投资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增加及城投融资受限,导致狭义基础设施建设放缓。公司向不同行业客户提供以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为核心的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行业整体波动与宏观经济形势具有一定的关联性。2024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公司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结构,布局新兴市场,加大加快对港口码头、矿山能源等工矿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研发投入及市场开拓,并取得初步成效。1、经营业绩分析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47.2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0.0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756.6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3.91%;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230.3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8.89%。主要原因包括:在经济环境波动的背景下,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效率受到地方财政压力传导影响,行业客户需求释放有一定递延趋势。项目招标延期以及部分项目交付延期导致报告期新增订单不及预期、报告期收入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公司高度重视新产品新行业方面的拓展,同时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导致销售费用及研发费用增加;因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期末未完工项目合同履约成本增加,导致公司按照会计准则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不再确认同时冲回以前年度确认的除租赁税会差异之外的其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导致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增加。2、市场开拓与业务布局报告期内,公司以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为牵引,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优化业务战略布局。公司在电力电网、海上风电等现有优势领域保持销售拓展资源的投入,继续深耕重点客户。公司积极参加了2024年智慧电厂论坛、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全国第十二次电力电缆运行经验交流会、2024绿色与安全港口大会、第三届中国智能化油气管道与智慧管网技术交流大会、第六届中国深远海海上风电大会暨智能运维高峰论坛等展会或行业交流会议,持续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客户需求,新行业应用加速落地取得积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的三大主力业务板块电力电网、海上风电和城市综合管廊中,城市综合管廊业务受到较大不利影响。基于项目质量和风险因素的综合考虑,公司在综合管廊领域主动采取战略性收缩策略,同时积极调整市场策略及销售团队架构,集中资源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快速满足新行业新场景客户复杂多变的新需求,拓展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落地应用,有效应对当前形势下的风险挑战。报告期内,公司港口交通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四足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智能终端新产品,均持续有订单落地并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其中,港口交通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2024年度实现收入2,056.34万元,为公司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点奠定良好基础。3、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执行募投项目的规划,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公司持续提升研发队伍的技术实力,不断丰富产品线,拓宽产品应用场景,更好落实“应用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策略。公司专注于新一代光纤传感网络、AIoT资产运维系统、具身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终端的研发,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边缘计算网关、智能终端及资产数字化运管软件平台等硬件、软件产品的研发方面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2024年度研发投入6,573.65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为36.03%,研发投入较上期增加1,716.17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49人,占比41.50%,研发技术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9人,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发明专利申请30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0项,累计拥有有效授权的专利139项,有效软件著作权177项。公司获得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苏州机器人技术创新奖,协办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团体标准审查会并参与相关团体标准编制,同时,公司参与编制的行业标准《海上风电场工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在线监测系统设计规范》(NB/T11299-2023)于2024年起实施。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行业痛点,聚焦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研发并响应行业实际应用需求,满足工业场景的复杂性和高可靠性要求。研发部门重点围绕电力、海缆、港口交通、矿山、冶金、油气能源等行业的大型资产设施的运维、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数字化等客户痛点需求,持续深化开发解决方案。例如,公司带式运输机无人巡检解决方案,针对带式运输机托辊数量众多、胶带撕裂等难以及时发现、运维成本高、巡检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难题,创新性的采用分布式光纤声波、振动、温度传感和AI算法分析技术,通过对沿线任意点的温度、声纹、振动、视频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处理,实现带式运输机托辊、胶带、辊筒、驱动设备、转接料斗、电缆桥架等设备资产的运行状态监测、分析、预警和维护,实现上述资产设施的实时巡检和预防性运维以及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以科技之力为带式运输机行业智能化运维转型注入新动能。公司AQR系列四足智能巡检机器人,专为复合环境下的自主巡检应用设计,能够在变电站、配电房、厂区等复杂工业场景中,解决传统人工巡检面临的效率低、风险高、数据不精准的难题,随着物联网、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度融合,四足智能巡检机器人逐步成为拥有“脑、眼、腿”三位一体的具身智能体,感知、决策并动态适应复杂世界,以硬核科技实力诠释具身智能在工业巡检领域的创新应用。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