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丛麟科技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Congl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朱龙德,邢建南,宋乐平
- 上市代码: 688370.SH
- 注册资本: 13710.787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8-25
- 大股东: 金俊发展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2.31%
- 董秘: 黄爽
- 董秘电话: 021-60713846
- 所属行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周密、王晶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闵虹路166弄3号2808室
- 概念板块: 环保行业 上海板块 破净股 融资融券 节能环保 预亏预减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2017-07-3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112MA1GBNPD17
- 法定代表人: 宋乐平
- 董事长: 宋乐平
- 电话: 021-60713846
- 传真: 021-60910799-8604
- 企业官网: www.cn-conglin.com
- 企业邮箱: ir@cn-conglin.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闵虹路166弄3号2808室
- 邮编: 201103
- 主营业务: 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致力于危废处理的资源循环利用
- 经营范围: 环保科技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环保建设工程专业施工(工程类项目凭许可资质经营),环保设备、机械设备、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的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公司凭借可追溯的二十多年行业经验及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牢牢贴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积极践行国家战略和社会责任,是危废处理技术、危废综合处理新模式和危废管理体系现代化的创新者和领跑者之一。公司充分发挥“融合、共享、协作”的平台作用,以创新为导向,以研发为依托,遵循“求稳不求快,求精不求多,求强不求大”的战略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全国布局,已先后在上海、江苏、山东、山西等地投资建立多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水平管理”的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基地。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力争成为全国危废处理领域的领军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助力“美丽中国”的全面建设。
- 商业规划: 公司以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为主营业务,是集危废处理技术、危废综合处理新模式和危废管理体系现代化优势于一体的现代城市和产业综合环保服务商。公司主要为上游生产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危险废物提供处置服务,是工业经济发展产业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聚焦危废处理主业,以无害化业务为托底,做精做深资源化业务,进一步加大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同时公司紧跟“双碳”战略发展机遇,积极寻觅契合自身发展需求与战略布局的新业务项目标的,并在深入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于2025年1月战略性布局生物柴油新能源赛道,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一)总体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529.66万元,同比下降6.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02.08万元,同比上升1.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423.07万元,同比上升10.9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3.38%。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18,004.14万元,较报告期初下降3.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66,717.25万元,较报告期初上升0.24%;公司股本13,710.7879万股,较报告期初减少0.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19.45元,较报告期初上升1.09%。(二)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全国危废产生量总体增速放缓,部分区域省份出现下降趋势,同时行业前期快速发展中所积累的如产能过剩、产能错配等问题尚未消化,因而市场竞争仍然激烈,绝大部分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纷纷降低处置价格,压缩利润空间,其中不乏因连续亏损导致停产倒闭的企业。行业仍处于整合和规范的过程中。面对外部严峻的市场环境,报告期内,公司咬定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不放松,在确保安全合规运营的前提下,紧密围绕“开源、降本、提质、增效”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保证公司盈利水平的同时不断“练内功、强基础”,持续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努力在逆境中实现稳健发展。1、开源公司继续以“挖存量、拓增量”双轮驱动为市场拓展总体策略,一方面通过深耕现有市场,提升客户价值,即对现有客户开展分类管理,制定差异化服务方案,同时通过技术升级和增值服务帮助客户降低综合成本,增值存量业务;另一方面通过拓展新市场与新客户群体,确保整体市场份额,即密切跟踪上游新改扩建项目建设情况,及早与客户进行沟通对接,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处理能力,延伸业务领域。作为集团型公司,公司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协同作战的优势。在公司层面,牵头推动各子公司每季度对所在区域供需结构、竞争格局、政策动态、客户需求等进行调研与分析,并就调研成果结合经营目标召开动员会、沟通会,一方面挖掘子公司之间可协同开发、服务的跨区域业务的客户,进行协同拓展与管理;另一方面共享典型客户服务案例,进行策略联动。同时,在子公司层面,面对区域危废市场的差异性,则因时因地因势施策,及时调整具体市场策略,确保区域策略灵活适配,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例如,有的区域从主攻大客户转为同时兼顾小客户,有的区域采用指导价限价接收策略,确保边际贡献为正。2、降本公司继续深化精益生产、精细管理,从意识形态、管理机制、实施路径等方面狠抓降本增效“组合拳”。在意识形态方面,公司积极开展全员培训与宣传活动,强化员工的成本意识和效率观念。通过逐级定期组织成本管理研讨会、案例分析会等,让每一位员工深刻认识到当前市场形势下降本增效对于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通过树立降本增效的先进典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降本增效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在管理机制方面,公司逐级施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在年初与各子公司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通过锚定盈利能力、成本控制水平、经营性净现金流等关键指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考核目标;子公司内部则继续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全员绩效均与公司经营目标进行挂钩,打造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在实施路径方面,公司基于管理思维将成本分类为可控变动成本、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变动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针对成本不同的性态开展针对性、差异化的控制策略,例如,对于可控变动成本,同时对单耗、单价进行控制和考核;对于可控固定成本,则对总量进行控制和考核。在上述成本管控总体思路下,各子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精准的、具有操作性的降本增效实施路径细则,包括技术改造、采购降本、数据赋能、人员优化等措施。3、提质增效公司以“精简高效”为原则,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一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市场变化调整优化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二是优化内控流程,通过流程重构和信息技术赋能,强化合规与风险管控;三是深化业财一体化,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个系统的数据,打破信息孤岛,以数据为核心打通业务与财务壁垒,实现管理效能倍增;四是加强条线管理、服务与支持,充分发挥集团化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与促进资源协同方面的关键作用。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公司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来源。坚决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提高危废资源化循环利用率及产品附加值、降低危废无害化处置成本为方向,不断技术攻关,攻克行业技术难点;同时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发展,紧密围绕危废行业“绿色化、资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依托多年积累的雄厚技术研发实力,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创新研究,持续巩固深化公司技术行业领先水平的同时,为危废行业创造新质生产力。报告期内,公司在研项目14项,其中《危废处理行业碳核算方法及减污降碳协同技术研究》项目部分研究内容列入了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第二批科研项目。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夯实公司的技术竞争力,同时紧密围绕危废行业“绿色化、资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依托多年积累的雄厚技术研发实力,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创新研究,致力于核心技术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危废行业提供新质生产力。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聚焦危废主业的同时,还在积极探索寻觅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前期大量的市场调研和技术经济评估,先后形成项目标的长名单、短名单,且通过深入细致地尽职调查、充分论证与审慎决策,于2025年1月投资广西融合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性布局生物柴油新能源赛道,扩大延伸公司资源回收利用业务领域的同时,助力国家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升级转型,为建设美好中国贡献力量。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