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莱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州新莱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新莱福
  • 企业英文名: Guangzhou Newlife New Material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汪小明
  • 上市代码: 301323.SZ
  • 注册资本: 10492.28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6-06
  • 大股东: 宁波新莱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持股比例: 34.81%
  • 董秘: 许永刚
  • 董秘电话: 020-62283186
  • 所属行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张扬、刘洪亮
  • 律师事务所: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经济区沧海四路4号
  • 概念板块: 塑料制品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核污染防治 食品安全 稀土永磁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8-05-0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116708238794Y
  • 法定代表人: 汪小明
  • 董事长: 汪小明
  • 电话: 020-62283186
  • 传真: 020-62283131
  • 企业官网: www.kingmagnet.com
  • 企业邮箱: info@kingmagnet.com
  • 办公地址: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经济区沧海四路4号
  • 邮编: 511356
  • 主营业务: 致力于吸附功能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其他功能材料等领域中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 经营范围: 橡胶制品制造;塑料制品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金属材料制造;文具制造;玩具制造;家居用品制造;工艺美术品及礼仪用品制造(象牙及其制品除外);五金产品制造;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磁性材料生产;橡胶制品销售;塑料制品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磁性材料销售;金属材料销售;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销售;玩具销售;家居用品销售;合成材料销售;电子元器件批发;文具用品批发;平面设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物业管理;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
  • 企业简介: 广州新莱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开发型企业,专注以磁性材料和电子陶瓷材料为代表的新型功能材料研发与生产。新莱福是宽幅柔性磁体材料的全球领军企业,是享誉全球的微电机用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宽幅柔性磁体和环形压敏电阻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公司设有广州黄埔,增城,宁波,越南4个生产基地,总面积超过10万平米。公司设有广州,深圳,宁波,上海,北京,美国,欧洲等多个销售分支机构,并在全球超过60个国家设有经销商。2021年,新莱福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6月,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323。
  • 发展进程: 1998年4月3日,广州市天河区对外经济贸易局出具《关于设立合资企业广州新莱福磁电有限公司的批复》(穗天外经贸业[1998]33号),同意金德工贸与福溢香港共同设立新莱福有限。1998年4月1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外经贸穗合资证字[1998]0012号)。1998年5月8日,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新莱福有限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核准新莱福有限设立。 公司系由新莱福有限整体变更而来。2020年8月25日,新莱福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审议通过了将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2020年8月20日,天健安徽分所出具了天健皖审[2020]727号《审计报告》,经审计,截至2020年5月31日,新莱福有限账面净资产为人民币555,454,648.31元。同日,坤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坤元评报[2020]2-22号《广州新莱福磁电有限公司拟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的相关资产及负债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经评估,新莱福有限在评估基准日2020年5月31日的净资产评估值661,406,990.88元。2020年9月12日,全体发起人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同意新莱福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折股方案为:由新莱福有限截至2020年5月31日止经审计的净资产555,454,648.31元折股投入,折合股份总数75,000,000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未折股净资产余额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2020年10月12日,天健出具了天健验[2020]5-14号《验资报告》,对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进行了审验,确认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公司已收到全体出资者所拥有的截至2020年5月31日止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555,454,648.31元。2020年10月14日,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此次整体变更向发行人核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40116708238794Y的《营业执照》。 2019年10月28日,新莱福有限召开董事会并作出决议,同意将公司注册资本由1,500.00万元增加至1,518.95万元,新增加的18.95万元注册资本由春阳正诺以660.00万元人民币认缴;其中,18.95万元计入公司注册资本,641.05万元计入公司资本公积。2020年1月21日,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本次增资事宜。2020年12月22日,新莱福召开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同意公司股份总数从75,000,000股变更为78,692,167股,新增3,692,167股分别由宁波磁诚、王小冬认购;其中,宁波磁诚以其持有的宁波新莱福24%的股权认购431,227股(认购价格15.33元/股),王小冬以现金方式认购3,260,940股(认购价格15.33元/股)。2020年12月31日,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新莱福本次增资。
  • 商业规划: (一)主营业务概述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专注功能材料,智造美好生活”的理念,致力于吸附功能材料、电子陶瓷材料、辐射防护材料、其他功能材料等领域中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二十多年来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自主设计并建设了多个自动化生产平台,报告期内拥有有效专利104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37项,美国发明专利3项),成为相关领域全球领先的功能材料制造商之一。在吸附功能材料领域,公司最早于2007年提出吸附式广告展示系统的概念,并成功开发出柔性宽幅、可直接印刷的广告用磁胶材料,大大拓展了吸附功能材料的应用边界。公司生产的该类产品目前最宽可达1,626mm,厚度最薄可达0.08mm,均为行业先进水平。公司还特别关注产品的环保性和安全性,陆续研发出无卤、无VOC、耐火阻燃等具有较高环保及安全标准的绿色产品。公司的广告用磁胶材料可直接印刷、喷绘,即印即用、快速换新、无毒环保,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展示、家居装饰、办公教育等场景。2024年,公司吸附功能材料产品销售量超过2,400万平方米,是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供应商之一。在电子陶瓷材料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环形压敏电阻、片式压敏电阻和NTC热敏电阻等电子陶瓷元件。在环形压敏电阻产品方面,公司目前已开发出氧化锌和钛酸锶两类产品,通过多年的产品迭代创新及生产工艺的优化,公司目前已经具备宽压敏电压、多材料体系、大功率、多电极型号的产品生产能力,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2024年,公司环形压敏电阻销量超过14.5亿只,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工艺技术先进、品类齐全、市场占有率领先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在片式压敏电阻产品方面,公司已建立起从低压到高压、从小尺寸到大尺寸、从低功率到高功率全系列规格的片式压敏电阻产品体系。在NTC热敏电阻产品方面,公司掌握从芯片制备到器件封装的完整核心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生产及检测设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辐射防护材料领域,公司研发的无铅辐射防护材料主要应用于医疗、安检、食品检测、核工业等领域。在安检领域,公司开发的安检防护帘的无铅特性可以降低安检设备对工作人员及旅客的伤害;在医疗领域,公司开发的医用高能射线防护材料已用于医用防辐射服、医用散射射线防护毯、医用防辐射手套、医用防辐射围脖等产品上,医用防辐射服轻量化特性可以降低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的负重,医用散射射线防护毯可有效减少手术中辐射剂量,增加成像清晰度,该产品是公司首创。此外,针对国家在医疗、核电、核工业领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公司着重开展了透明射线防护材料(防护眼镜及防护板)、核射线防护手套等产品的研发工作,公司研制的可塑性透明防辐射材料已进入了中试阶段,2025年将建设量产线,该产品允许可见光通过,但X射线等高能射线不能通过,又有很好的热塑性,在医用眼镜、医用面罩、移动屏风、手套箱观察窗、手持式牙片机挡光板等方面可广泛应用,目前只有个别海外国家能生产此类产品,公司成功研发出该类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二)主要产品情况1.吸附功能材料公司生产的吸附功能材料主要指应用于广告展示、办公教育、装修装饰、玩具工艺品等领域起吸附作用的产品,具体包括磁胶材料、消费制品两类。磁胶材料是指磁胶素片及磁胶复合材料。磁胶素片是由磁性粉体与合成橡胶共混、成型制成的柔性材料。由于加入了磁性粉体,磁胶素片可稳固的吸附于铁磁性材料表面。磁胶复合材料是指磁胶素片与PVC、PP、PET等裱覆物复合而成的材料。在广告领域,传统广告材料的安装及更换往往需要专业人士操作,需要在墙面打钉或者通过胶水粘贴,这将破坏墙面或在贴面上残留胶水,更换广告的过程也较费时费力。公司创造性的提出了可吸附广告展示系统的概念,并自主研发出宽幅柔性广告用磁胶材料,其主要特点为超宽超薄(幅宽可达1,626mm、最薄仅为0.08mm),在裱贴PVC、PP、PET、铜版纸等膜材后,可实现直接印刷的功能。广告用磁胶材料在办公教育领域,公司在深入研究表面涂布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系列可擦写磁胶材料——磁性白板材料。通过优化可擦写涂层配方,提高了涂层的致密性及产品的擦写效果。涂层附着力达到0级(最高级)、涂层硬度达到1H以上,总可擦写次数近10万次。消费制品是指公司生产的,终端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的消费类产品,包括具有可吸附功能的文具、教具、玩具、礼品等。2.电子陶瓷元件公司生产的电子陶瓷元件为环形压敏电阻、片式压敏电阻和NTC热敏电阻。环形压敏电阻主要应用于直流有刷微电机,是一种电阻值随电压的增加而急剧降低的半导体电子元件,同时具备电阻、电容特性。环形压敏电阻利用其压敏特性吸收换向器产生的瞬态高电压,保护电机的电刷和绕组,使电机的工作寿命得到延长;同时利用其电容特性抑制电磁干扰,降低电机对周围电子元器件的影响。该类产品终端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汽车、医疗器械、办公自动化、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电动工具等。片式压敏电阻是用氧化锌非线性电阻元件作为核心而制成的电冲击保护器件,起过电压保护、防雷、抑制浪涌电流、吸收尖峰脉冲、限幅、高压灭弧、消噪、保护半导体元器件等作用,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光伏、风能、通信、铁路、智慧城市、建筑、电器、仪器仪表等各种过压保护和防静电保护。热敏电阻是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半导体电子元件,可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公司主要生产NTC热敏电阻,主要功能是温度补偿、温度测定、温度控制等,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医疗卫生等需要进行温度控制或测量的领域。3.辐射防护材料公司研制的高能射线无铅防护材料是能够屏蔽X射线和γ射线等高能量射线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兼具轻质、柔软、无铅环保特性,主要应用于医疗、安检、食品检测、核工业等领域,可全面替代传统的含铅材料。公司该产品已通过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屏蔽性能测试,也通过了美国FDA注册,符合欧盟ROHS标准。在相同防护效果下,公司生产的高能射线防护材料相较于传统含铅材料可轻30%以上。在安检领域,公司开发的安检防护帘的无铅特性可以降低安检设备对工作人员及旅客的伤害;在医疗领域,公司已开发完成医用防辐射服、医用散射射线防护毯,医用防辐射服轻量化特性可以降低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的负重,医用散射射线防护毯可有效减少手术中辐射剂量,增加成像清晰度,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针对国家在核电、核工业领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公司着重开展了透明射线防护材料(防护眼镜及防护板)、核射线防护手套等产品的研发工作。4.其他功能材料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和工艺积累,在合金配方设计和粉体制备上已具有独特的核心技术。MIM项目团队对MIM工艺(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制出一系列高密度、高精度、高复杂度的精密结构件及高比重合金产品。该类产品可用于压缩机、汽车、手机、空调、可穿戴设备、电脑外设等领域,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在供应商管理方面,采购部门根据公司需求以及原、辅材料技术标准开发新供应商。在确定合作关系前,公司会对供应商的工厂规模、生产能力、交货能力、品质保证能力及售后服务进行评估,并组织小批量试样。试样通过后,公司方会将其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原辅材料到厂后由品质管理人员按照相关检测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公司原辅材料采购由物料部负责管理和实施,主要采取“以产定购”的方式进行采购管理。生产部门根据库存状况、生产计划提出采购申请,审批通过后,采购部实施采购。2.生产模式由于产品高度定制化,因此公司主要根据客户下达的订单组织生产,即按照“以销定产”的模式进行生产管理。具体而言,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下达的订单和原材料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将生产任务和产品质量要求下达到具体车间和工段上,产品生产完成并检验合格后入库。公司主要生产过程均为自主生产,仅少量辅助性工序存在外协生产的情况。3.销售模式公司设有营销中心对销售活动进行统筹管理,营销中心设有营业部、市场部和多个销售部。其中:营业部主要负责客户订单跟进、进出口报关、售后服务等职能。市场部主要承担市场调研、参与行业展会、销售策略分析及制定等职能。销售部主要负责新客户开拓,客户关系维护,客户需求响应等职能。公司的客户可分为两类。其一为厂商客户,该种客户具备生产加工或产品开发能力。其二为非厂商客户,该类客户包含两种情况:一部分客户同样具备生产加工或者产品开发运营能力,但其从公司采购产品后,除了会将一部分产品进行加工并对外销售外,还会将剩余产品直接对外销售;另一部分客户不进行生产加工或产品开发,其从公司采购产品后直接向其下游客户销售。无论何种类型客户,公司对其的销售模式均为买断式销售,即均为直销模式;公司不会对其下游终端销售情况进行管理,不会干涉其与其他公司进行业务合作。1.概述2024年,我国经济虽保持韧性增长,市场需求呈现回暖态势,但仍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等挑战。面对复杂形势,公司继续深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专精特新”发展路径,以市场导向与研发突破双向协同,强化内部管理效能,优化产品体系布局。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功能材料核心领域,加速技术攻关与工艺升级,推动产品性能及生产效能持续优化,主营业务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产品线研发能力与生产韧性同步提升,为应对宏观不确定性构筑了坚实壁垒。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639.2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4.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24.51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674.12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2.13%。(1)吸附功能材料业务202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多变。从国内来看,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惠民生政策举措,如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使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8万亿元,同比增长3.5%,但消费市场全面回暖仍需时日。在此背景下,吸附功能材料业务板块一方面持续深化过往有效经营策略,进一步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深挖成本降低空间,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优化成本结构;另一方面,紧密关注市场动态,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从国际市场层面,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加大了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但公司国际化布局优势凸显。凭借前期在全球市场积累的品牌声誉与渠道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新兴市场。吸附功能材料业务主要包括磁胶材料和消费制品两大类产品。2024年,该业务板块出货量达到2447.28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增长8.60%;实现销售收入60,034.44万元,同比上年上升7.05%;毛利率(含运费)较2023年提高了0.18个百分点。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该业务板块通过精准响应需求、优化成本管控及强化技术壁垒,展现出显著的抗风险能力与增长韧性,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2)电子陶瓷元件业务2024年,尽管压敏电阻与热敏电阻市场需求呈现结构性增长,但受贵金属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核心原材料银浆成本攀升)影响,行业整体承压。面对挑战,公司电子陶瓷元件业务采取多维应对策略:聚焦新能源等高附加值细分市场,强化定制化服务以提升客户粘性;通过工艺优化与低成本原材料替换对冲成本压力;加速自动化产线升级,优化质量管控体系以提效降本。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5,338.38万元,同比增长19.01%;在原材料价格不利环境下,毛利率(含运费)逆势提升3.48个百分点,持续达成收入与盈利双增长,凸显技术优势与精细化管理效能,为后续拓展高端应用奠定基础。环形压敏电阻产品方面:报告期内,环形压敏电阻行业在消费电子需求复苏与新能源应用扩张的双重驱动下迎来增长机遇,但银浆、氧化锌等原材料价格波动迫使企业向高附加值及原材料技术替代领域转型。报告期内,公司在该项目上实现了工艺技术的诸多进步,并发挥自身优势,比如能供应高电压产品、特殊规格产品,以及高度重视生产管理细节减少浪费,促使项目得到了良好发展,特别是钛酸锶环形压敏电阻进步明显(如耐焊接性、抗脉冲性能及产品的电压一致性即成品率等都进步明显)。2024年环形压敏电阻出货量为14.51亿只,实现销售收入9,243.95万元,出货量同比上年上升13.58%,销售收入同比上年上升24.28%,产品毛利率(含运费)也相应得到了提升,相比2023年提升9.37个百分点。片式压敏电阻产品方面:公司该产品凭借在光伏、风能、通信、铁路及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过压与防静电保护功能,构建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其中以适配SPD(浪涌保护器)的大尺寸产品为核心优势,尤其在光伏逆变器市场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业绩增长引擎。2024年,该产品出货量达4,188.53万只,实现销售收入4,468.49万元,同比增长10.40%,凸显新能源赛道需求红利。然而,受银浆价格同比上涨30%的冲击,业务短期承压。对此,公司通过技术降本与客户结构优化双向发力:一方面改进银浆涂覆工艺提升材料利用率和铜浆替代银浆降低主要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加速拓展风电变流器、智能电网等领域新客户,对冲客户依赖风险。为强化长期竞争力,公司于2024年5月启动惠州工厂向广州沧海基地的战略搬迁。未来,公司将依托广州区位与产业链集群优势,深化与新能源头部企业的协同创新,加速开发耐高压、低残压的迭代产品,同时探索银浆替代方案以缓解成本压力,推动片式压敏电阻业务向高附加值领域持续跃进。NTC热敏电阻产品方面:公司在该项目上长期聚焦手机、笔记本电池及充电宝温控领域,虽技术成熟,但受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率走低,叠加产品微型化(芯片尺寸细小)导致自动化设备投入成本高企,人均产值与利润增长空间受限。为突破困局,项目团队启动“技术升级+场景创新”战略,向医疗健康、高端制造及智能家居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报告期内取得三项关键突破:一是医疗级体温监测传感器,针对介入手术中人体体温实时监测需求,攻克0.41%超高精度与抗老化性能难点,产品通过严苛验证并进入量产,作为医疗耗材对接海外终端客户,毛利率较传统产品提升20%以上,且与公司防辐射材料业务形成协同;二是金电极玻璃封装高温传感器,突破3D打印设备高温封装工艺瓶颈,已通过客户评审,有较大市场前景;三是智能家居水温传感器,用于扫拖一体机、咖啡机、饮水机等小家电领域,已与行业头部品牌开始合作,有望开拓增量空间。2024年NTC热敏电阻出货量1.30亿只,实现销售收入1,625.94万元,出货量同比上年增长28.97%,销售收入同比上年增长15.86%。(3)辐射防护材料业务全球高能射线防护材料市场长期由含铅产品主导,德国MAVIG、美国Bar-Ray等老牌企业占据主要份额,国内厂商如双鹰、华宁亦聚焦传统铅基材料。近年来,随着环保法规趋严及无铅化需求兴起,英国Kemmetech、美国Bar-Ray及厦门钨业等少数企业开始布局无铅防护材料。公司自2018年无铅辐射防护材料研发成功,2022年产品全面上市后迅速打开市场,2024年实现出货量34.38万平方米,销售收入7,222.42万元,出货量同比上年增长151.71%,销售收入同比上年增长112.35%,跻身全球无铅辐射防护材料头部阵营。核心产品覆盖四大场景:穿戴型医用防护材料(如医用射线防护毯有效减少介入手术中辐射剂量、医用防辐射服较铅基材料可减重30%等)、核应急防护材料(符合国家LD86-1996100KeV以下核防护服的测试标准,较传统材料减重40%)、安检防护材料(提升安检效率,合作全球头部设备商)、食品检测防护材料(耐腐蚀性强,获ROHS认证)。公司产品通过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核心专利构建技术壁垒,产品防护性能通过了GBZ/T147-2002《X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BSEN61331-1:2014usingthemodifiedBroadBeamGeometry等检测及认证。报告期内,产品技术突破聚焦两大方向:材料创新与工艺升级。研发端,完成透明防辐射材料中试,突破可见光透射与X射线屏蔽双重性能,填补国内空白,可应用于医用面罩、移动屏风等场景,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同步推进X射线设备屏蔽部件、电离辐射防护板材、医用射线防护手套、核射线防护手套等项目的小试验证。生产端,通过相关工艺革新和改进,良率提升至较高水平,防护服材料、安检帘、防护毯和透明材料(亚克力)四大类产品产量提升明显,整体产能提升至超过30万平方米,支撑业绩放量。市场上的无铅防护材料多以铋、钨等贵金属为原材料,制造成本高出铅基产品50%-200%,影响市场推广。无铅化是辐射防护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其普及依赖成本降低,公司的柔性无铅防护材料在价格上已与市场上传统含铅产品基本相当,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连续2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公司将充分利用现有海外销售资源,深耕欧洲和北美等优势区域市场,实现辐射防护产品销售的快速增长。同时加快布局东南亚、中东等快速增长的新兴区域。在国内市场,重点攻坚医疗、安检、核电等领域,通过产品定制,帮助标杆客户实现产品的无铅化和轻量化。产品围绕“环保+高性能”双主线,不断扩宽产品线,开发防辐射手套、无铅硬质防护板材、X射线设备屏蔽部件等系列化产品,通过几年时间成为环保高性能射线防护解决方案的领军供应商。(4)其他功能材料业务公司凭借多年在高比重合金领域的技术沉淀,形成了系统的合金配方设计与粉体制备能力,近几年重点攻关MIM(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技术,突破高密度、高精度、低成本等制造瓶颈。2023年下半年公司整合研发资源,将MIM项目组与高比重合金团队合并为MIM项目部,实现研发、生产与销售资源协同。新架构下,聚焦MIM工艺类产品与高比重合金产品的联合创新,提升技术转化效率。报告期内,MIM产品出货量达62,716.97公斤,销售收入2,730.23万元,同比增长25.61%。报告期内,公司MIM项目处于市场开拓与量产爬坡的关键阶段,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产品多元、材料的工艺差异大,导致生产工艺切换频繁、成品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产线设备调试周期长,量产爬坡期在技术验证、客户试样等方面投入较高,短期内成本压力增加。尽管收益未达预期,公司坚定看好MIM技术前景:MIM产品其高精度、复杂结构的特点契合智能穿戴、机器人、高端制造等领域高速增长的需求。下一步将围绕技术痛点精准突破——通过模块化模具设计、喂料适应性优化、简化多材料工艺差异,同步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集中资源突破成品率瓶颈;同时强化市场分层策略,重点服务智能穿戴等高附加值客户。随着技术迭代与规模效应释放,预计MIM项目将逐步扭亏,三年内打造为公司新的增长极。在钐铁氮产品开发上,公司2024年主要聚焦于高性能钐铁氮磁粉的开发,应用方向为电机等对工作温度应用要求较高的领域。吸附用钐铁氮磁粉制备成注塑磁体后,存在矫顽力下降较多的问题,造成长期使用温度被局限在80℃以内,应用范围局限性较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开发出可将磁体矫顽力和磁性能达到较高水平的粉体材料,达到这一性能指标后,该材料将可覆盖大多数应用领域。2025年,公司将重点推进在电机上适应性更好的高性能钐铁氮磁粉的批量化生产,并在电机领域实现具体应用及推广。(5)研发创新投入持续加大,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报告期内投入研发费用8,509.9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9.38%。通过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升级设备及优化研发管理体系,构建以微纳粉体研究基础的多元化创新矩阵。研发中心的年轻团队在新型材料研发中表现突出,推动多个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1)红外吸收材料项目从预研论证到正式启动,再到关键工艺技术的突破与多场景应用验证,全流程用时仅一年,原创性地解决了红外吸收材料行业中纳米高效吸收剂粉体无法低成本、大批量制备的共性技术难题,制备出的粉体性能参数超越多数市面竞品,成本优势显著,实现了从粉体制备到应用验证的全流程闭环评价,为进军隔热膜市场奠定基础。2)透明防辐射材料项目实现了从原料制备到板材生产及制品加工的全流程自主可控,工艺成熟度已达量产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产品系列化开发工作进展顺利。3)金属电子粉体与电子浆料开发项目成功实现了从200纳米到10微米粒度区间内球形金属电子粉体的精确定制化、低成本化制备,并进一步开发了系列金属包覆粉体,粉体的极限中值粒度在实验室已下探至30nm水平。同时,部分粉体产品已作为关键原料用于公司高性能电极浆料的研发,有效助推了公司压敏电阻器件的迭代升级。目前,项目粉体产品制备已进入连续批量测试阶段并已与各行业多家知名厂商建立协作关系,反馈积极。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推动公司进军光伏、半导体封装、电子电路键合、电子元件电极制备等全新领域,为公司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4)特种超细金属粉体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建设、改进与提升,项目现已建成中试线,并完成了连续10吨级总量近40吨的批量测试,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预期,项目所制备粉体已在相关制品上开始应用,制备出的制品全面达到了公司要求的各项技术设计指标,大幅度超过了客户的要求指标,产品现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5)高性能钐铁氮永磁粉体项目通过新工艺实现高性能突破,正在量产准备与设备适配性评估。6)无机高填充印刷膜材项目通过四川大学相关教授专家的技术指导,中试工作推进顺利,产品兼具环保性与成本优势。该项目瞄准千亿级印刷耗材市场,突出的优势在于碳酸钙高填充,环保、节能,减少使用石油资源,目前正在进行核心设备采购,未来将依托磁材公司二期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6)新莱福磁材二期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公司全资子公司新莱福磁材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作为公司战略级工程,总建筑面积达113,775平方米(其车间面积约9.5万平方米)。该工程项目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公司以“百年基业”标准严控品质与成本,严审总包方的施工方案、材料选型及工艺标准,积极优化工程设计、加强安全监督,工程建设推进顺利,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主体工程的建设任务。目前该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正在推进联合验收,现阶段已陆续开展室内装修和相关生产设施的安装调试工作,部分车间于2025年4月开始试产。该工程的新建厂房将主要用于复合功能材料(磁胶材料、高能射线无铅防护材料等)等募投项目及研发中心重点几个新项目的中试转产,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硬实力基础。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