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聚和材料
  • 企业英文名: Changzhou Fusion New Material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刘海东
  • 上市代码: 688503.SH
  • 注册资本: 24203.3643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12-09
  • 大股东: 刘海东
  • 持股比例: 11.2%
  • 董秘: 林椿楠
  • 董秘电话: 021-33882061
  • 所属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范国荣、姜旭焜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广发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浏阳河路66号
  • 概念板块: 光伏设备 江苏板块 专精特新 沪股通 基金重仓 融资融券 TOPCon电池 HIT电池 5G概念 太阳能 新材料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15-08-24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400354589561B
  • 法定代表人: 刘海东
  • 董事长: 刘海东
  • 电话: 0519-81230751,021-33882061
  • 传真: 0519-81697519
  • 企业官网: www.fusion-materials.com
  • 企业邮箱: ir@fusion-materials.com
  • 办公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浏阳河路66号
  • 邮编: 213031
  • 主营业务: 新型电子浆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半导体材料、电子原料及产品、电子元器件、环保节能材料、电子浆料的生产、销售和研发;电子科技及环保节能材料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道路货物运输(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核定范围)。(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和材料”,股票代码:688503),以“持续为光伏行业增效降本,助力太阳能早日成为人类的主力能源”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材料科技集团。聚和材料创立于2015年,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光伏导电浆料科技企业。此外,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和电子浆料等非光伏领域,聚和材料也通过创新的研发理念和高效快速的协作研发,持续不断为市场和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成为与客户共同成长的伙伴。
  • 发展进程: 2015年8月11日,天合星元和刘海东等12名自然人共同签署《发起人协议》,设立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同日,聚和股份召开创立大会暨2015年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章程》,并选举董事、监事。2015年8月24日,公司取得了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320400000059513的《营业执照》。2016年6月12日,江苏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常州分所出具苏亚常验(2016)5号《验资报告》,截至2016年3月31日,公司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人民币五千万元整(RMB50,000,000.00),均为货币出资。2020年12月15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信会师报字[2020]第ZF11025号《关于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验资复核报告》。截至2016年3月31日,聚和股份已收到股东天合星元和自然人股东刘海东、吴伟忠、邱在峰、周炜、肖美容、田伟、颜海涌、金琳、蒋欣欣、张晓梅、敖毅伟、柴兵投入的注册资本5,000.00万元,实收资本占注册资本的100%。 2017年11月,天合星元与有则科技签订《天合星元/有则科技关于聚和新材的股权转让合同》,天合星元将其所持公司1,496.25万股股份(对应持股比例为29.9250%)以2,826.3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有则科技。根据江苏中天资产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在评估基准日2017年10月31日,聚和股份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为9,413.53万元。本次股权转让的价格参照评估值确定,定价为1.89元/股。2019年5月30日,公司召开201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将公司股本增加至6,250.00万股,新增股份500.00万股由陈耀民以375.00万元认购187.50万股,史国志以625.00万元认购312.50万股。新增股份的价格为2.00元/股,系根据《战略投资框架协议》的约定确定。2019年7月2日,聚和股份取得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400354589561B的《营业执照》。2020年12月17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信会师报字[2020]第ZF11027号《验资报告》,截至2019年7月15日,公司已收到股东陈耀民、史国志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股本)合计人民币伍佰万元整(RMB5,000,000.00),均为货币出资。变更后的累计注册资本人民币62,500,000.00元,股本人民币62,500,000.00元。2019年11月15日,公司召开2019年第六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将公司股本增加至6,666.6667万股,新增股份416.6667万股由陈耀民等7名自然人以2,500.00万元认购。新增股份的价格系按照公司投前估值3.75亿元由双方协商确定为6.00元/股。2020年3月30日,公司召开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将公司股本增加至6,792.50万股,新增股份125.8333万股由新股东宁波鹏翼以755.00万元认购。新增股份的价格为6.00元/股,系参照2019年11月外部投资人增资价格确定。2020年7月23日,聚和股份取得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400354589561B的《营业执照》。2020年12月19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信会师报字[2020]第ZF11029号《验资报告》,截至2020年5月14日,公司已收到宁波鹏翼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股本)合计人民币1,258,333.00元,均为货币出资。变更后的累计注册资本人民币67,925,000.00元,股本人民币67,925,000.00元。2020年9月16日,颜海涌与石磊签订《股份转让协议》,颜海涌将其所持公司100.00万股股份(对应持股比例为1.2925%)以2,544.3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石磊。本次股权转让的价格系双方协商确定,定价为25.443元/股。2021年4月16日,苏州卓煦与郑仕麟签订《股份转让协议》,苏州卓煦将其所持公司100.00万股股份(对应持股比例为1.1917%)以5,815.496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郑仕麟。本次股权转让的价格系双方协商确定,定价为58.15元/股。2021年4月19日,石磊与冯文军签订《股份转让协议》,石磊将其所持公司100.00万股股份(对应持股比例为1.1917%)以5,234.0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冯文军。本次股权转让的价格系双方协商确定,定价为52.34元/股。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鉴于2024年全球光伏需求稳步增长,N型迭代加快并成为主流电池技术,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积极推动相关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确保年度目标稳健达成。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2%。2024年,公司光伏导电浆料出货量为2,024吨,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其中N型光伏导电浆料出货量为1,576吨,占比达77.87%。报告期内,公司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1、紧跟技术路线发展趋势,推出全套金属化解决方案依靠长期自主研发,公司已构筑品类丰富、迭代迅速的产品体系,产品线覆盖目前市场上所有主流电池技术路线:①TOPCon领域,成功实现TOPCon电池LECO烧结银浆、TOPCon电池密栅窄线宽背面细栅银浆、P+型Poly接触银浆系列产品量产;②HJT领域,实现HJT银包铜浆料产品的体电阻、接触电阻率和银含量大幅降低,20%及其以下银含低成本浆料实现大批量量产,完成金属网版印刷技术升级,实现8-12μm开口印刷,完成0BB技术的超低银含45%主栅开发及量产;③X-BC领域,完成P区和N区的钢板印刷高效银浆量产;④无银化领域,公司首创推出可用于光伏电池的铜浆产品,已在多个头部客户内部进行测试并实现小规模出货,可灵活匹配市场主流电池技术路线,有望大幅度降低光伏电池金属化成本;⑤钙钛矿领域,完成单结钙钛矿超低温固化的背电极浆料开发,成功得到单结钙钛矿电池厂家的极大认可,在钙/硅和钙/钙叠层方面,开发出适配的超低温固化浆料。2、向上延伸产业链布局,横向拓展产品矩阵公司深知核心原材料的自主研发与大规模生产对于保障稳定供给、提高产品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报告期内,公司拟投资12亿元在常州建设“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公司将具备大规模量产电子级金属粉体的能力,并同步设立全球领先的粉体研发中心,当前量产金属粉体已实现PERC、TOPCon、HJT、X-BC、非光伏电子浆料的全系列产品覆盖;公司拟投资3亿元在常州建设“专用电子功能材料工厂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将具备年产300吨无机粉体生产能力,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材料研发与工艺改进中心。依托对光伏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度理解,公司前瞻性布局胶黏剂系列产品,为客户提供全套功能性材料解决方案。报告期内,旗下子公司德朗聚开发出新一代光伏组件封装定位胶、绝缘胶及电池保护胶等系列产品,并在ECA导电胶等产品上建立性能领先优势。未来将与光伏导电浆料产品实现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在光伏领域之外,公司精准切入新能源与电子行业交叉领域的功能材料市场,形成覆盖射频器件、片式元器件、PDLC(电致变色玻璃)、EC导电胶、LTCC(低温共烧陶瓷)、高性能导热材料等多维度的电子浆料产品矩阵。报告期内,旗下子公司匠聚已在高端电子浆料领域打破海外企业垄断,凭借产品性能、服务响应速度等抢占市场份额,在多个产品领域进入头部客户供应链体系。综上,公司通过多措并举的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在光伏导电浆料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各项资源,积极开发、推广非光伏领域用功能材料产品,在上下游市场实现深度协同,不仅有利于新业务开发与合作,更有助于增厚收益,建立护城河,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严谨、稳重、理性的态度,推动业务持续、健康发展。3、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8.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74%。这表明公司在持续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并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凭借“材料-工艺-设备”全栈自研体系,在光伏导电浆料领域构建了覆盖TOPCon、HJT、X-BC及钙钛矿叠层电池的全场景技术矩阵,实现了多项金属化技术里程碑突破,包括“TOPCon技术领域LECO(激光增强接触)高性能银浆”、“抗UV衰减银浆技术”等,助力电池客户迈向LECO高方阻时代,全年累计效率增益+0.2%,兼具优异的可靠性能;“超窄线宽印刷技术"以及“铜浆烧结技术”的突破,使得单片银耗量大幅下降,推动电池客户成本进一步下降;30%以下银含浆料实现规模化量产,并突破低银化与可靠性难题;“P+poly接触浆料”采用轻掺杂玻璃体系,结合“全开口钢板印刷技术”,解决客户低银耗下的接触难题;“钙钛矿叠层专用浆料”攻克超低温(≤130℃)固化下电极稳定性瓶颈,为产业级叠层组件量产扫清障碍。同时,公司与国内多个科研院所、海外研究机构建立深入合作关系,积极布局下一代印刷技术、金属化技术和新电池应用结构技术。公司目前在高活性、良印刷金属粉体路线上实现了突破。随着新粉体工厂的投产使用,相关的粉体产品会逐步实现量产。同时,公司提前布局超细线化、少银化方向,并积极配合市场推进技术落地。此外,公司成功将导电技术与粘接界面技术拓展至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光学器件行业。通过配方设计、纳米材料表面处理等核心技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导电性、附着力、耐候性的差异化需求,开发出超低插损射频器件匹配浆料、被动元器件全套浆料、EC和PDLC低温导电浆料、LTCC导电浆料以及光学模组用功能胶水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积累并持续突破,成功进入电子元器件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通过浆料研发推动下游客户产品创新。4、前瞻性搭建海外市场渠道,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报告期内,海外光伏产业链正在逐步构建,导电浆料海外市场需求呈现高增长。2024年,光伏需求分布区域呈现多元化,以中东、印度、非洲等为主的新兴市场在能源转型、资源优势等驱动下实现高速增长,同时部分国家和地区出于能源安全、促进本土制造业及经济发展的目的,有意扶持本土光伏产业链。为应对国际贸易变化,国内光伏企业也在加快海外产能布局。公司早年瞄准海外市场需求,提前适配其电池技术要求并成功融入海外客户供应链体系,至今已建立起较强客户粘性,成为走出国门的光伏知名材料品牌,被大多数国家的客户高度认可,已具备行业领先的全球化需求响应能力。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巩固在光伏导电浆料行业的市场地位,通过扩充生产能力、招聘核心人才、优化研发环境、扩充产品品类等措施,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以加速提升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的份额。未来三到五年,公司将继续围绕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人才结构、产品结构等进行持续优化,预计公司经营规模、行业地位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报告期内,公司首创可量产应用于光伏领域的铜浆产品,包括纯铜浆料及银包铜浆料。公司通过在铜粉中添加自主研发的抗氧化剂及烧结剂成分,突破性实现了纯铜浆料在空气氛围下300℃快速烧结,无需传统氮气保护工艺,从根本上攻克了铜在空气中易氧化的技术瓶颈;同时,公司通过引用“种子层”技术,显著降低铜离子与电池硅基体直接接触所导致的复合损失问题。根据实测数据表明,在相同单片银耗条件下,采用纯铜浆料的电池效率表现与银浆对照组基本持平,优于铝浆对照组+1%。公司铜浆产品不仅能大幅降低电池金属化成本及碎片率,更是助力光伏行业正式迈向无银化时代,开启铜浆应用元年。报告期内,公司已对接主流一体化组件客户及配套设备厂商,同步完善铜浆产品专利布局,针对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客户诉求定制开发铜浆产品,并围绕新一代全开口网版及0BB等技术对铜浆产品进行进一步优化,全面掌握铜浆产品材料配方、设备匹配、工艺参数的Know-how。报告期内,公司铜浆产品在多轮可靠性测试中性能表现优异,并已实现小批量出货,若未来行业降本诉求加速,叠加终端电站业主对铜浆组件接受意愿提升,公司铜浆产品大规模出货后可能会对业绩造成一定积极影响。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