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制冷设备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及研发:制冷产品及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压力管道元件、阀门、电子电器及控制系统;经营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业务(未取得国家规定专项许可的项目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浙江同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制造企业,总部设在浙江新昌,拥有天津、大连、重庆、合肥、杭州、广东六大生产和研发基地。
产品应用于轻商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空调、干衣机、冷链运输制冷系统等领域,主要产品有换热器、制冷系统管组件、汽车空调管路和制冷单元模块等。
(一)行业发展状况1、轻商制冷行业2025年制冷行业保持稳定增长,呈现绿色化、智能化、多元化发展趋势。
核心市场包括轻商设备、冷链物流、家电及数据中心制冷三大领域,行业整体正加速环保制冷、节能技术升级和智能化转型。
根据《制冷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实施指南》工作目标,到2025年,在运行工商业制冷设备中,能效达到节能水平及以上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将达到40%,当年新生产高效节能工商业制冷设备占比将达到55%。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轻商制冷设备的更新替换需求将显著增加,预计需要更新改造的工商业制冷设备约为3500万台(套),远超2021年的销量2463万台,市场增量可期。
同星科技作为轻商制冷设备零部件龙头,凭借多年的制造经验、领先市场的技术和广泛深度的合作客户,在巩固本身优势项目换热器的同时,大力发展包括冷链物流及数据中心制冷领域的多品类产品。
同时为了更好地顺应全球范围内环保减碳的趋势、中国“双碳”的目标,热泵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汽车零部件行业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继续推进,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AlixPartners最新报告(2025年7月)指出,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头部品牌年销量合计约2000万辆,占市场总销量的75%-76%,推算整体销量约为2667万辆。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汽车用制冷需求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推动制冷设备行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制冷系统的发展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演进的。
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制冷系统经历了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高效能的转变。
同星科技在新能源汽车车载空调领域不断开发新的客户,做大市场份额。
另外,不同路线的新能源汽车均对汽车热管理产品提出了新要求,更趋于技术密集型发展。
3、数据中心行业公司新的成长曲线业务包含数据中心的液冷恒温控制系统,换热器、能源输变储的热管理、工业热管理、民用热管理等。
近日,BISResearch发布了其题为“数据中心冷却市场”的最新研究。
研究显示,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价值预计达187.8亿美元,并将在2032年增长至424.8亿美元。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正经历高速增长期。
根据《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研究显示,2028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将达到105亿美元,2023-2028年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8.3%。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新基建、数字化转型及数字中国远景目标等,这些政策为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存储和计算的信息基础设施,其需求也将同步持续增长。
而数据中心的主机密度高、功率高,给数据中心的热量管理和能源效率带来了巨大挑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受海内外市场需求的驱动,国家政策的引领,数据中心温控系统产业有庞大的市场空间。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设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CNAS实验室。
是中国制冷学会单位会员、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会员,参与制定了《绿色产品评价商用制冷器具》国家标准、《飞翼式换热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T/CAS437-2020)、《新能源汽车R290热泵空调系统技术要求》等行业团体标准。
拥有近200项专利,公司的热泵干衣机一体化换热芯体、新型环保制冷剂R290高效换热器、CO2波浪型高效换热器等产品符合节能、高效、环保的发展趋势,在行业一直作为先行者。
经过多年潜心发展,凭借先进的研发能力、高水平的生产工艺、严格的质量管控以及完善的产品体系,公司已成为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换热器制造商。
技术上,公司已在高效换热器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分析检测等方面形成了自主核心技术,并具备对相关产品设计、优化、工艺的持续创新和改进能力,使公司产品始终保持行业优势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被多家客户授予“战略合作供应商”、“优秀合作伙伴”、“卓越品质奖”及“技术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美的集团、LG电子、星崎电机、星星冷链、长安汽车集团、奇瑞汽车、开利、英维克等大型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翅片式换热器产品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三)主营业务情况公司坚持“创造美好传递价值”的价值理念,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制造企业,公司专注于四大产品线(换热器;冷媒管路组件;制冷小部件;制冷、热泵模块)。
公司致力于制冷零部件及产品,新能源汽车空调零部件及热管理,数据中心恒温控制领域的专业化经营。
根据战略性业务和成熟性业务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轻商制冷领域,家电制冷、热泵领域、汽车零部件业务及数据中心业务。
轻商、家电领域主要以翅片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等主要产品为主,广泛应用于冰箱、冷链物流、干衣机等领域;汽车零部件业务专注于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及热管理领域的布局,另外发展第二生长曲线业务涉及数据中心恒温控制系统,液冷业务的研究开发及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及其经营模式均未发生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041.01万元,同比增长7.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77.38万元,同比下降9.88%。
(四)主要产品及应用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制冷设备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制冷零部件及产品、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等。
公司的产品应用领域涵盖轻商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热泵、干衣机、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冷链物流等领域。
目前公司已有翅片式换热器产品逾2,000种,具备年产翅片式换热器超1,000万个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轻商领域客户需求。
公司主要产品:(五)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及其经营模式均未发生变化。
1、盈利模式公司主营业务为制冷设备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面向轻商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汽车、热泵干衣机等领域。
公司与客户签订合同,并以客户具体订单或排产计划为导向组织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制造,从而实现销售和盈利。
公司生产具有多批少量、型号种类多、模具快速切换、柔性化生产的特点。
公司充分利用几十年的技术积淀、较强的研发实力与较好的市场口碑,在下游整机厂商的设计研发阶段先行介入,包括提出设计思路、材料选型以及成本规划,配合下游厂商全面考虑产品性能、成本等各种要素,从而提高产品开发成功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超越客户需求。
2、采购模式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铜管、铝管、铝带、胶管等。
原材料主要采用以销定购的方式,由采购部根据销售订单的耗用情况进行订货,并适度备货。
公司与主要供应商签订采购框架合同,具体采购需求以订单形式下达。
对于铜管、铝管、铝带的采购价格,公司通常与主要供应商约定按照电解铜、电解铝价格附加一定加工费的形式执行,铜、铝价格主要参考长江有色金属现货市场约定时间节点前一个月的市场平均价格,同时采用部分锁价的方式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有些材料公司与主要供应商采用年度议价,或产生购买需求时向合格供应商进行询价,优先选择价格合适的供应商执行采购。
3、生产模式公司的生产模式以订单驱动,以销定产为主,备货生产为辅;重视快速及时反应,根据客户的订单或计划,为其配套开发产品,安排生产。
由于客户订单往往具有多品种的特点,因此公司产品呈现规格型号众多的定制化特征;公司通过柔性化生产,响应客户需求,有效组织公司生产。
4、研发模式公司一贯坚持自主创新,坚持科技发展战略,始终将创新置于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市场信息进行动态收集,结合终端用户反馈与行业趋势、市场热点元素、技术发展方向等信息,研判产品演变趋势,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开发,不断完善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工程改良与工艺改进等环节。
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完善研发体系和制度,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经过多年积累,逐渐形成了以自主研发设计为主,合作开发为辅的研发模式。
5、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模式以直销方式为主,产品主要面向轻商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冷链物流、汽车、热泵干衣机等产品的生产商。
公司与主要客户签订框架协议,具体采购通过订单执行。
部分客户按照市场状况、生产计划事先预估未来一段时间的采购需求,供公司参考备料和备货,实际供货按具体订单要求执行。
为了更好地从技术、生产、服务一体化的快速反应服务客户,公司不断布局属地化配套合作,为客户提供端对端服务,不断提高战略客户市场份额。
出口业务按客户订单提前下达,约定日期交付,不断增强全球属地化拓展及售后服务能力。
围绕国内外重点客户,制订了单独的客户战略规划。
(六)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市场机遇: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的持续、冷链物流、热泵干衣机的兴起,国家“两重两新”概念的提出,制冷设备不断向商用市场转移,使其行业边际逐步扩展,相关市场动态受到制冷产业圈内各企业的密切关注,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虽然目前商用制冷设备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新的发展机会和潜力相对较大(轻商制冷设备处于食品冷链物流的末端环节,位于快消品进入消费环节的最后一公里,其性能对食品品质和安全具有关键作用,和民生息息相关,新增需求较为旺盛),同时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促成热泵干衣机成长空间不断加大。
2、行业深耕: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制冷设备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在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始终以换热器产品为核心,并围绕制冷设备相关产品,发展制冷系统管组件、汽车空调管路、制冷单元模块等相关业务,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与成熟产品的优化升级,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
3、创新变革: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设有国家CNAS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外国专家工作站,利用其平台优势,构建科学合理的研发组织架构,从了解客户与市场需求出发,与客户同步无缝对接,先期介入新产品研发,加快新产品产业化进程;与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方式,共同攻克技术壁垒,捕捉行业前沿信息技术、强化新产品开发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降本增效:公司与主要客户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产品售价、采购价格与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原材料价格波动传导性较强,有利于减少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部分未采用联动机制的客户,公司采用锁价的方式规避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带来成本的影响。
内部运行与成本密切捆绑,形成由上到下,自下而上的成本控制意识,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星制冷设立于2001年1月9日,设立时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张良灿,住所为新昌县城东青山工业开发区,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制冷机械及配件、纺织机械、电器、电子产品(未取得国家规定专项许可的项目除外)。”2000年11月28日,新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新)名称预核私字[2000]第319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核准企业名称为“新昌县同星制冷有限公司”。
2000年9月18日,新昌信安达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信会所验字[2000]第217号”《验资报告》。
经该所审验,截至2000年9月18日,同星制冷已收到全体股东以货币缴纳注册资本(实收资本)100万元。
2006年10月15日,同星制冷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公司增加注册资本280万元,其中张良灿以货币增资209万元,张天泓以货币增资71万元,出资时间为2006年10月21日;同意修改公司章程相应条款。
2006年10月21日,新昌中大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新中大验字(2006)第249号”《验资报告》。
经该所审验,截至2006年10月20日,同星制冷已收到全体股东以货币缴纳新增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280万元。
2017年6月18日,经同星制冷股东会决议,同意将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6,000万元,其中原股东同星投资增资1,380万元,原股东张良灿增资736万元,原股东张天泓增资184万元,出资方式均为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根据同星制冷2017年8月21日股东会决议及各股东签署的《发起人协议书》,同星制冷以经天健事务所审计的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净资产185,578,669.33元为依据,将净资产中的6,000万元折合为6,000万股,每股面值1.00元,剩余净资产125,578,669.33元作为股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
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前后,各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变。
2017年8月20日,北京中天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上述出资资产进行了评估,并出具了“中天华资评报字[2017]第1428号”《资产评估报告》。
2017年8月29日天健事务所出具“天健验[2017]337号”《验资报告》,经审验,截至2017年8月28日止,公司已收到全体出资者所拥有的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同星制冷经审计的净资产185,578,669.33元,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公司的折股方案,将上述净资产折合实收股本6,000万元,资本公积125,578,669.33元。
同星科技于2017年9月5日在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注册资本6,000万元,并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306247265987348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