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北路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南京北路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北路智控
- 企业英文名: Nanjing Bestway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于胜利,金勇,王云兰
- 上市代码: 301195.SZ
- 注册资本: 13206.98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8-01
- 大股东: 王云兰
- 持股比例: 18.08%
- 董秘: 赵奎
- 董秘电话: 025-86127716
- 所属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周缨、毕坤
- 律师事务所: 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南京市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宝象路50号
- 概念板块: 软件开发 江苏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机器人概念 鸿蒙概念 UWB概念 华为概念 无人驾驶 车联网(车路云) 高送转 人工智能 5G概念 物联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7-08-13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115663777275W
- 法定代表人: 于胜利
- 董事长: 于胜利
- 电话: 025-86127716
- 传真: 025-86127716
- 企业官网: www.njbestway.com
- 企业邮箱: ir@njbestway.com
- 办公地址: 南京市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宝象路50号
- 邮编: 211161
- 主营业务: 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生产与销售,能够为下游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整体方案设计、软硬件产品开发、信息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 经营范围: 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矿用通信设备、电子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技术服务;通讯工程、计算机网络、机电工程、煤矿自动化工程的设计、施工、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安防工程设计、施工;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矿山机械制造;矿山机械销售;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汽车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南京北路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195.SZ)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南京市江宁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专业从事矿山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智能矿山管控平台、矿山信息化类应用软件、矿山网络通信信息系统、矿井生产控制系统、矿井生产辅助系统、矿井采掘工作面配套系统等应用,涉及矿山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领域,能够提供从子系统应用到平台的智能化矿山产品和智能化矿山整体解决方案。
- 商业规划: 1、公司的主要业务公司专注于工业互联网领域,通过将物联网、数字孪生、软件、人工智能、通信等核心技术深度融合于工业制造全流程,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与智能化协同,最终构建成工业领域的智能化生态系统。基于煤矿行业对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政策导向的强力支撑及其在工业智能化进程中的领先优势,公司持续深耕煤矿垂直领域,打造了行业标杆级解决方案。伴随国家“两化融合”战略深化与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公司正加速布局非煤矿山与化工领域,通过技术迁移与场景适配,推动传统工业向数据驱动型智造范式演进,全面助力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2、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公司在智能矿山领域的主要产品为智能矿山信息系统,包含如智能矿山管控平台、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智能辅助运输监控系统等,是公司根据下游客户具体的信息化、智能化需求,自主开发系统软件、硬件设备并外购少量第三方组件后所集成。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整体架构一般分为设备感知层、网络传输层、生产执行层以及平台应用层四大层级,能够覆盖从全面自主感知、高效信息交互、动态预测预警、精准协同控制到智能分析决策的完整流程。公司依托自身在通信、监控、自动控制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通过建设研发中心等方式不断进行企业技术升级、延伸,实现了在危险化工品生产领域、非煤矿山领域的技术借鉴和拓展,确保通过“强链+延链”的方式实现公司业务的高效可持续成长。公司目前的产品体系如下:图1:井下一体化通信系统架构图2:人员精确定位系统软件产品图3:矿用智能化巡检机器人系统图4:无人驾驶矿卡(试验项目阶段产品形态)3、经营模式(1)销售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销售团队及较为完善的销售体系,在各客户集中区域均设有销售网点或办事处,并由技术服务部和售后服务部提供销售支持,在产品使用周期中持续提升产品使用体验以及客户粘性。属地办事处的设立对就近快速提供服务和支持,有效挖掘和解决客户诉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更符合客户的问题解决习惯。通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公司已经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体,与众多国有大型煤矿企业及其他重点客户建立起了牢靠的业务关系。属地办事处的服务经验与解决方案经验可复制、可积累、可深化,对于长期的扩充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采取直销、经销相结合并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在直销模式下,公司通过市场开拓获取客户订单,并直接面向客户销售产品;在经销模式下,经销客户向公司买断式采购产品后,自行销售至下游客户。公司充分发挥技术特长、产品能力、服务优势等通过市场招投标作为主要开拓业务的方式,在高度市场化的业务环境中,业务体量稳健提升。(2)采购模式公司根据客户订单情况及销售预测情况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并且依据原材料通用性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采购模式。对于通信及控制模块等非常规性专用原材料,公司充分分解,在强化自身生产能力的同时综合考虑排产订单与交货期进行采购;而对于电缆线材等常规性通用原材料,公司一般会结合生产需求等因素进行采购,并形成安全库存量。公司采购的基本流程为:开发管理部、生产部根据客户订单情况以及研发需求情况向物资保障部下达采购需求;物资保障部知晓采购需求后,根据具体的原材料参数要求在公司的合格供方体系中实施采购;质量部负责实施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入库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公司生产流程。公司制订了较为完备的采购流程管理相关规定,全方位、全流程地实施了对原材料采购的质量控制。(3)生产模式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为主、备货式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其中,系统产品的非标组件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公司会根据客户的订单安排原材料的采购及产品的生产;而系统产品的标准组件及一般性备件以备货式生产为主,公司主要基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及对往年同期销售情况的判断,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另外,由于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智能矿山系统产品的整体方案设计、软硬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等,因此对于部分非核心生产环节,例如防爆外壳等金属结构件的铸造、线路板的焊接及系统设备的就地安装等,公司通过外协加工的方式缩短生产流程。公司自制产品的一般生产流程为:销售部门结合客户需求与市场情况向生产部门提供次月预计销售计划;生产部门结合生产原材料的需求量及库存量,向物资保障部提出原材料的采购申请;与此同时,生产部门根据生产原材料需求量,制定生产指令单向原料仓库发出领料申请;生产部门领取生产原材料进行产品生产;产品经过质检部门检验后,最终完成验收入库。(4)研发模式公司作为一家专业化提供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高度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工作,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建立起了一套集需求分析、技术预研、开发立项、开发设计、现场试验于一体的成熟产品研发流程。公司的研发工作主要分为自驱型和响应型两大类,自驱型研发工作是通过时刻聚焦信息技术领域前沿技术及最新发展成果,结合对智能矿山行业发展动态及趋势的把握,以确定产品或技术的研发方向,从而实现对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储备;响应型研发工作主要是通过充分接触一线客户,深入了解客户的关键性需求,积极响应并开发新产品及新技术,这样既保证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效率,又能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进而提高公司产品技术的行业领先程度。公司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过程中,积极将技术科研成果申请为专利权、软件著作权等,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成果。公司与所有研发团队成员均签订了技术保密协议,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4、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公司是国内少数产品能够覆盖感知层、传输层、智能应用与决策层三大层级的智能矿山领先企业,公司的软件实力、融合通讯、辅助运输、高精度定位、监控等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2022年9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首次发布《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报告》开始,公司一直位于煤炭行业信息技术企业20强榜单(其他信息公司)前三。5、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工业对信息化、智能化的迫切需求,政策的支持以及研发的优势等,具体驱动因素如下:(1)安全、少人化、无人化需求公司目前主要客户为煤矿客户。国内由于地质特殊性的原因,多为井工煤矿,安全水平较低、工作环境恶劣、生产效率差,其过去曾依靠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实现发展,不仅酿成了诸多安全事故,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及资源浪费,如何提升矿山生产的安全、减员增效实现少人化乃至无人化的目标成为了煤炭行业的内在需求,而煤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则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所在。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矿山信息系统,是公司根据下游客户具体的信息化、智能化需求,自主开发系统软件、硬件设备并外购少量第三方组件后所集成,其广泛运用于采煤、掘进、运输、通风、排水等多种煤矿生产作业场景,能够有效满足煤矿生产过程中诸如井下信息高可靠传输交互、煤矿工作全场景可视化监控及智能分析、煤矿生产设备智能集中控制、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升级等需求,从而有效提升煤矿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少人化乃至无人化作业,最终达成煤矿生产安全提升、减员增效、节能降耗的产业升级目标。(2)增效降本需求工业互联网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从管理效率、生产效率、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四个维度重构传统工业价值链,形成系统性增效降本机制。以煤矿生产为例,与传统的管理手段相比,基于物联网、数字孪生、通信监控等技术的智能管控平台,可以及时、高效、准确地抓取井下实时的图像和数据,上传给调度室及管理层,助力管理人员监督生产工作以及调度指挥,并通过如智能单兵设备等终端传达给井下执行人员,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以公司的主煤流运输智能集控系统为例,可以通过AI监测皮带煤流量,实现对皮带的多段综合变频调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该系统能够检测出如皮带异物、大物体、堆煤及人员禁区闯入等异常情形,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科技方案满足客户对于降本增效的内在需求,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动力。(3)行业政策(4)技术升级迭代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及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渗透,智能矿山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各类产品更新频率大大加快,下游客户的产品需求加速变化。公司通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根据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持续创新,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从小灵通时代到3G到4G到WIFI进而拓展到5G时代,从简单的语音通讯到如今可以立体调度指挥通讯,从区域人员定位到精确人员定位,包括目前在研的矿山无人驾驶、AI、矿鸿产品等,每一次的技术迭代,公司都准确把握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和产品技术的演进路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效完成产品的一次次成熟应用,不断丰富完善产品体系,这也为公司开拓市场奠定了技术保障基础。(5)第二增长曲线公司根植于物联网、软件、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厚实力以及煤矿领域的扎实基本盘之上,横向拓展了非煤矿山、化工等新领域,并创新性地开拓了井下无人驾驶业务。非煤矿山、化工等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进度相对煤炭领域发展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公司井下无人驾驶矿卡已于2024年底成功研发落地,在陕煤集团的首个无人驾驶科研型项目“5G+新能源无人驾驶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完成初步验收。此外,公司与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兴顺新材料达成井下智能化运输合作协议,包含无人驾驶新能源车辆、智能驾驶中台调度软件、智能驾驶井下定位系统等业务,标志着无人驾驶业务在非煤矿山领域开始拓展。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公司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积极推动年度经营计划的贯彻落实,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926.81万元,同比增长12.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21.23万元,同比下降10.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7,735.61万元,同比下降15.8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759.09万元,同比下降40.48%。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