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凯格精机
  • 企业英文名: GKG Precision Machine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彭小云,邱国良
  • 上市代码: 301338.SZ
  • 注册资本: 1064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8-16
  • 大股东: 邱国良
  • 持股比例: 36.18%
  • 董秘: 邱靖琳
  • 董秘电话: 0769-38823222-8335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陈莹、彭秋华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通商(深圳)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东莞市东城街道沙朗路2号
  • 概念板块: 专用设备 广东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玻璃基板 工业母机 半导体概念 华为概念 苹果概念 LED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5-05-0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1900775087033K
  • 法定代表人: 邱国良
  • 董事长: 邱国良
  • 电话: 0769-38823222-8335
  • 传真: 0769-38820799
  • 企业官网: www.gkg.cn
  • 企业邮箱: gkg@gkg.cn
  • 办公地址: 东莞市东城街道沙朗路2号
  • 邮编: 523000
  • 主营业务: 自动化精密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支持服务
  • 经营范围: 产销:钢网印刷机,精密机械设备,表面贴装技术周边设备,电子设备,输送设备;自动化设备的研发与技术服务,自动化设备租赁;货物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GKG Precision Machine Co.,Ltd.)是一家专注于高端精密自动化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工艺方案的提供商,是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1338)。公司旗下拥有精密钢网印刷设备事业部、高速精密点胶设备事业部、精密封装设备事业部、柔性制造系统事业部。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网络通信、显示照明、汽车电子、新能源以及半导体领域,远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首批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 发展进程: 凯格精机前身凯格有限成立于2005年5月8日。凯格有限设立前,邱国良、彭小云夫妇已设立并经营东莞市格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设立于1998年11月,已于2019年5月注销)。2005年凯格有限设立之初,邱国良、彭小云因新设企业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为避免对已稳定经营的东莞市格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的业务和声誉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发行人实际控制人邱国良、彭小云分别委托邱美良(邱国良之胞弟)、彭天寿(彭小云之胞兄)代为持有凯格有限的股权。其中,邱美良持有的凯格有限60.00%的股权系代邱国良持有,彭天寿持有的凯格有限40.00%的股权系代彭小云持有,双方口头约定确认代持关系。凯格有限设立时,其出资来源全部为被代持方邱国良、彭小云的自有资金,邱美良、彭天寿并未实际出资。2005年4月20日,彭小云作为开户代理人以30.00万元和20.00万元开户资金分别为邱美良、彭天寿开立了个人银行账户,其中,30.00万元取现自邱国良的银行账户,20.00万元来自于彭小云的自有现金。2005年4月22日,上述款项作为凯格有限的出资款,从邱美良和彭天寿新开设的账户划转。2005年3月4日,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粤莞名称预核内字[2005]第0500076079号),核定企业名称为“东莞市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2005年4月25日,东莞市协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协诚验字(2005)第2112号),审验结果表明:截至2005年4月22日止,凯格有限(筹)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50万元,其中邱美良缴纳出资30万元,彭天寿缴纳出资20万元,全部以货币出资。2005年5月8日,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了本次变更,并向凯格有限核发了注册号为“441900233866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是由凯格有限于2019年10月15日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2019年7月15日,信永中和出具“XYZH/2019GZA30209”号《审计报告》。根据该《审计报告》,凯格有限截至2019年5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为17,524.65万元。2019年7月18日,广东联信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出具“联信评报字[2019]第A0493号”《东莞市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拟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所涉及其经审计后全部资产及负债资产评估报告》,确认凯格有限截至评估基准日2019年5月31日的净资产账面值为17,524.65万元,评估值为23,071.46万元。2019年9月7日,凯格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XYZH/2019GZA30209”号《审计报告》审计的截至2019年5月31日账面净资产值17,524.65万元为基础,按照3.5049:1的比例折股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其中5,000.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折合5,00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其余12,524.6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各股东按照各自在有限公司所占注册资本比例,确定在股份公司的股份比例,有限公司股东变更为股份公司股东。2019年9月24日,信永中和出具“XYZH/2019GZA30218”号《验资报告》,审验结果表明:截至2019年9月23日,公司已收到经审计的净资产折合注册资本5,000万元,均系凯格有限净资产折股投入,共计5,000.00万股。2019年10月15日,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上述变更,并向公司换发了新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41900775087033K。 2017年12月11日,凯格有限召开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邱国良将其所持公司5%的股权以人民币375.00万元转让给余江县凯格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同意彭小云将其所持公司5%的股权以人民币375.00万元转让给余江县凯格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同日,凯格有限通过新的《东莞市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章程修正案》。同日,股东邱国良、彭小云与余江县凯格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书》。2018年1月25日,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了本次变更,并向凯格有限核发了《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900775087033K)。2017年12月11日,凯格有限召开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邱国良将其所持公司5%的股权以人民币375.00万元转让给余江县凯格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同意彭小云将其所持公司5%的股权以人民币375.00万元转让给余江县凯格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同日,凯格有限通过新的《东莞市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章程修正案》。同日,股东邱国良、彭小云与余江县凯格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书》。2018年1月25日,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了本次变更,并向凯格有限核发了《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900775087033K)。注册资本提出异议;3、公司编制了2017年年末的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截至2017年末,凯格有限资产总额41,482.35万元,负债30,560.08万元,净资产总额10,922.26万元,公司净资产为正,满足减资条件;4、2018年1月25日,余江凯格通过受让邱国良、彭小云持有的公司股份成为凯格有限股东,凯格有限股东变更为邱国良、彭小云及余江凯格。基于上述情况,2018年1月31日,凯格有限再次就减资事宜召开股东会并作出股东会决议,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0.00万元减少至5,000.00万元,减资后各股东出资比例不变,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2018年8月23日,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了本次变更,并向凯格有限核发了《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900775087033K)。 2020年5月5日,凯格精机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0年增资方案的议案》《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及《关于召开公司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2020年5月21日,凯格精机召开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全体股东同意《关于公司2020年增资方案的议案》及《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根据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1)公司的注册资本由5,000.00万元增至5,150.00万元,增资价格为10.00元/股;增资金额共计1,500.00万元,其中150.00万元进入公司注册资本,1,350.00万元进入公司资本公积。(2)本次增资全部由东莞凯创、东莞凯林认购,其中东莞凯创以793.75万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79.375万元;东莞凯林以706.25万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70.625万元。本次增资价格与2020年6月,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增资外部投资者增资价格相同,增资价格的确定依据详见本节(五)2020年6月,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增资。2020年6月2日,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本次变更,并向公司核发了《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900775087033K)。2020年7月13日,信永中和出具“XYZH/2020GZA30250”号《验资报告》,截至2020年5月29日,公司已收到东莞凯创、东莞凯林缴纳的出资合计1,500.00万元,均为货币出资,其中新增注册资本150.00万元。2020年6月3日,凯格精机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0年第二次增资方案的议案》《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及《关于提请召开公司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2020年6月18日,凯格精机召开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全体股东同意《关于公司2020年第二次增资方案的议案》及《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根据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1)公司的注册资本由5,150.00万元增至5,700.00万元,增资价格为10.00元/股。(2)本次增资全部由平潭华业、鑫星融、中通汇银、世奥万运及朱祖谦认购,其中:平潭华业以1,500.00万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50.00万元;鑫星融以1,500.00万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50.00万元;中通汇银以1,000.00万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00.00万元;世奥万运以1,000.00万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00.00万元;朱祖谦以500.00万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50.00万元。同日,全体股东签署了新的《公司章程》。2020年6月22日,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本次变更,并向凯格精机核发了《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900775087033K)。
  • 商业规划: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称号,拥有“广东省精密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电子器件生产装备CAE应用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公司主要产品为锡膏印刷设备、点胶设备、封装设备和柔性自动化设备。其中,锡膏印刷设备、点胶设备及柔性自动化设备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制造领域的电子装联环节,下游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网络通讯、医疗器械、航空航天、智能家居等行业的生产制造。封装设备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制造领域的封装环节及半导体封装环节,可应用于LED照明及显示器件、半导体芯片封装环节。公司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GKG”,产品销往全球五十多个国家与地区。1、锡膏印刷设备公司锡膏印刷设备主要应用于SMT(电子装联)及COB工艺中的印刷工序,通过将锡膏印刷至PCB/基板上,进而实现电子元器件/裸芯片与PCB裸板/基板的固定粘合及电气信号连接,属于SMT及COB工艺中的核心环节。同时,公司的锡膏印刷设备还能应用于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通过将锡膏/银膏/环氧树脂均匀印刷至焊盘/晶圆表面,进而实现芯片与基板间的电气互联。设备稳定性、加工精度及工艺能力,对成品封装模组的可靠性、耐久性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公司锡膏印刷设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随着电子产品和LED显示器件发展逐渐小型化、轻薄化;PCB表面组装的电子元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英制0201、英制01005、公制M03015、公制M0201等超小规格元器件及0305、0204等微小型芯片应用日渐普及,SMT及COB工艺亦随之蓬勃发展。锡膏印刷设备具备高精度化、高智能化、高稳定性已成为基础应用要求。随着SMT、COB与电子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态势,锡膏印刷设备在电子装联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公司锡膏印刷设备的核心型号如下:2、封装设备公司的封装设备主要应用于LED及半导体封装环节的固晶工序,固晶设备是一种将裸芯片从晶圆转移至载具基板/引线框架上并实现芯片的固定或粘合的自动化设备,公司同时掌握了Pick&Place和刺晶两种技术路线。公司封装设备的核心型号如下:3、点胶设备公司点胶设备主要应用于电子装联环节和半导体制程环节的点胶工序。电子装联环节主要是通过将胶水喷射在PCB板或者元器件上,实现电子元器件与PCB板的固定、粘合、包封及填充,具有防水、防尘、散热、防震、保护等作用,为电子装联的基础生产工序之一,对产品的品质、寿命等具有重要影响。公司半导体点胶设备主要应用于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器件的封装和保护。半导体行业对品质和可靠性要求极高,要求点胶机能够保证涂覆胶水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避免器件受到损伤或腐蚀,公司的点胶设备能有效的满足上述要求,从而提升客户产品质量和长期稳定性。公司点胶设备的核心型号如下:4、柔性自动化设备公司柔性自动化设备(FMS)主要应用于电子装联及组装环节中对应工序的柔性化制造,柔性自动化设备将电子装联工序分为通用部分和特定功能部分,其中通用部分为FMS平台,特定功能部分通常是运输模块、操作模块、功能模块、上料模块的组合。通过通用部分与特定功能部分的灵活组合,实现不同的功能,从而达到柔性制造的目的。FMS以标准设备平台为基础,通过匹配不同的执行模块,能让设备实现不同的自动化功能,为客户减少了因不同生产需求而购买不同功能设备的成本和繁琐的更改产线工作量,使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使电子制造厂商实现“设备共享模式”成为可能。公司柔性自动化设备的核心产品如下:FMS产线示意图(二)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专注于自动化精密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支持服务,主要通过向客户销售自动化精密专用设备获取相应销售收入,公司的盈利主要来源于设备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2、采购模式公司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即根据生产计划和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安排采购。公司将原材料分为标准件和定制件两类,其中标准件主要包括丝杆、导轨、轴承、电机等,由采购部向合格供应商直接采购;定制件主要包括铸造件、钣金件、小五金件、机架等,由公司提供设计图纸或者规格要求,向供应商定制采购。3、生产模式公司的锡膏印刷设备、点胶设备和封装设备主要为标准化机型,客户可以根据需要在标准化机型上选装定制化模块;柔性自动化设备为定制化产品,公司根据客户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参数为客户定制相关产品。(1)标准化产品针对标准化产品,为缩短供货周期并保障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公司按销售预测组织生产。该模式下针对标准化产品,公司市场部定期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测并提交《市场预计需求表》至物控部编制生产计划。(2)定制化产品针对定制化产品,为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运营成本,公司采取按订单生产的模式。该模式下公司依据实际订单情况安排生产。其中需要定制化的主机及模块由公司工程部参与设计,并由物控部安排相关物料采购及生产装配计划。公司由物控部统一负责生产事宜,包括生产运作系统运行,制定生产计划管理方案、安排物料采购计划以满足生产计划需求。生产部依据物控部生产计划安排具体生产任务并完成产成品入库。采购部依据物控部采购申请下推采购订单,公司品质部负责生产过程检验、产品入库检验及系统入库审核。4、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模式分为直销模式和经销模式两种,其中直销模式为主要的销售模式。(1)直销模式由于公司生产的设备主要应用于专业性较强的电子装联及精密封装行业,受下游行业电子产品规格不一、技术迭代更新较快、生产工艺路线多样等因素影响,不同客户对生产设备具有较强的定制化需求,因而行业内主要采取直销的模式,以便于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对设备在工艺、功能、效率及精度等方面的技术开发要求,并方便为客户提供检测维修、零件更换及软件升级等持续稳定的售后服务。直销模式下主要为公司市场部业务人员直接与客户洽谈并签署销售合同或由客户向公司下达采购订单,经与客户沟通确认各项技术参数标准后,公司依据备货情况安排物料采购及设备生产,将产品直接运送至客户处,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安装调试并与客户进行结算。(2)经销模式在直销模式为主的基础上公司开发经销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A、部分经销商掌握特定的渠道资源,能够广泛的搜集市场信息,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公司与之合作能够更好的推广公司产品。同时,经销商从地理区域和信息沟通方面,更为贴近终端客户,能够根据客户需求针对性提供适合的产品、售后和技术支持。B、受到物理距离、语言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与外销终端客户之间的需求沟通、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成本较高,因此公司与境外知名设备经销商合作可以减少沟通和服务成本,更高效的服务客户,扩大销量。(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下游行业因素从公司产品布局来看,锡膏印刷设备、点胶设备、柔性自动化设备的下游主要是电子装联相关的制造企业,终端应用主要为消费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各终端企业在细分应用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整个电子产业链持续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带动算力相关硬件设施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带动网络设备的需求;AI大模型与终端产品的结合,推动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的回暖。公司封装设备的下游主要以LED显示及照明行业中游封装企业为主。从行业趋势上看,新型显示如小间距、MiniLED的需求保持较快速的发展,渗透率提高带动整个行业的市场需求。TrendForce集邦咨询统计,2024年全球LED封装市场规模达127亿美金,同比增长1%,MiniLED与车用LED成为主要增长动力。2、工艺及技术水平因素公司所在行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链上的企业对其产品的性能、良率、成本等有着不断优化的追求,因此行业对专用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公司始终重视产品技术水平在行业内的先进性,重视客户对新工艺要求的需求,在研发方面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投入。公司与下游头部企业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在合作过程中紧紧抓住行业发展的趋势,巩固自身技术和工艺实力,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电子装联设备领域,公司的锡膏印刷设备在良率控制、印刷精度、印刷效率、产品一致性及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其对准精度、印刷精度等关键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公司在点胶设备的研发上亦投入较多资源,攻克并掌握了先进的喷射阀关键技术,点胶阀除自用之外还实现了对外销售。面对LED封装市场技术路线的竞争和芯片小型化趋势,公司依托强大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产品,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3、海外市场因素近年来,东南亚以及欧美等海外地区均开始不同程度的发展本地包括电子产业在内的制造业,部分地区的投资活动十分旺盛;另一方面,东南亚及印度等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居民消费上升为电子产品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也为电子装联及封装设备带来了市场机遇。公司自2007年开始关注海外市场,并在新加坡设有一家控股子公司,在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墨西哥等电子行业集中的境外市场区域设立了服务网点,加上公司品牌和市场地位具有国际影响力,有助于拓展海外市场。未来公司还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为公司的业绩做出贡献。4、政策因素近年来,为了提振消费市场,国家出台了一揽子刺激政策,如《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等,提出了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和优化消费环境、实施手机及平板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消费市场的景气将会带动公司下游企业的需求,进而带动电子装联、先进封装等领域设备的市场需求。(一)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660.20万元,同比增长15.7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51.62万元,同比增长34.1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358.16万元,同比增长60.25%;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32.21%,同比增加2.38个百分点;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6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69%。报告期内,锡膏印刷设备实现营业收入44,425.97万元,同比增长10.62%,主要原因系下游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需求回暖、AI服务器需求的增长、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等带来电子装联设备需求的增长。封装设备实现营业收入22,870.84万元,同比增长5.72%,LED封装设备逐步获得下游客户的认可,实现了从单一大客户向多个大客户的跃升。点胶设备实现营业收入8,883.02万元,同比增长55.87%,主要系技术的沉淀、产品的升级增强了点胶设备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充分发挥在电子装联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及客户协同效应,市场占有率得到稳步提升。柔性自动化设备实现营业收入7,097.81万元,同比增长49.56%,产品被全球知名客户认可。报告期内,净利润同比增长较快,主要原因系营业收入的增长及封装设备毛利率的提升。公司整体收入的增长及高毛利率业务收入结构占比的提升对净利润的增长有积极影响。封装设备中的小间距LED固晶机出货量取得突破之后,通过研发推进产品设计优化,有效提升了产品毛利率。(二)主要经营工作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践行“提质增效”,坚持开源节流,通过研发创新、产品拓展、管理优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经营质量。研发创新方面,我们坚持“好产品是设计出来的”研发理念,持续加大对研发中心的投入,完善研发中心共性技术及共性模块的建设,优化并灵活运用共性技术模块,提高研发效率。报告期内,研发中心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与应用,如将AI视觉模型应用于封装设备中的芯片检测及缺陷检测、点胶机的胶点检测、植球机的缺陷检测;开发了一套图灵完备的低代码视觉平台,以快速应对不断变化的视觉需求,多个新项目中得到应用;将3D视觉应用于五轴点胶机的胶路引导与检测环节,提高了点胶的精度、稳定性和检测的效率;电气工程领域升级了电气集成开发方式,并开发出特有的能嵌入到机械模组的控制驱动产品;研发并储备了先进封装领域“印刷+植球+检测+补球”的整线技术。公司成立2025实验室,攻克研发底层需求的算法模型,依靠工艺数据和材料学逐步建立工业AI模型,如根据工艺相关因素建立关联关系模型,通过工艺数据训练模型使得设备具有自我调整能力;根据金属疲劳规律,建立自我补偿模型从而保证设备持久的精度和稳定性。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华为生态中重要的合作伙伴,荣获华为“年度协同创新奖”,与华为联合申请了印检贴一体机发明专利。产品布局方面,公司坚定落实“共享技术平台+多产品+多领域”的研发布局,实现产品从单个“单项冠军”迈向多个“单项冠军”的战略。依托公司研发中心,锡膏印刷设备不断巩固单项冠军的市场地位,提升高端市场及高精密印刷市场的占有率;封装设备迭代升级有效提高了产品盈利能力,产品应用完美跨入到泛半导体市场领域,多个下游大客户获得新的突破;点胶机的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推出了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各类别点胶机,产品营业收入取得大幅增长,同时点胶机核心零部件点胶阀除自用之外还实现了对外销售;柔性自动化(FMS)成功开拓光通讯行业应用场景,推出800G光模块自动化线体;研发储存项目逐步交付市场,在SIP封装,半导体封测及汽车电子领域的交付取得了新进展。面向先进封装及半导体行业储备了多项核心产品,如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SIC晶圆老化设备及SICKGD测试分选设备。管理优化方面,公司持续推进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完善和优化工作流程,构建能够支撑公司未来快速发展的高水平管理平台。深入贯彻降本增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成本管控,加强精益化管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品质管理部门强力推进“强品管”工作模式,为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做出了切实有效的贡献。制造中心深度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在质量提升、交付提效和成本降低上再登新高度,如导入智慧车间工序管理,车间任务、进度透明化;持续推动生产自动化,新增多款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开展“技术小组教练式”指导、培训以确保新机型高效、高品质导入。人才培养方面,公司根据业务发展战略,持续开展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工作。报告期内,公司针对技术人才建立相对完善的专业培训体系,通过“IPD研发管理”及技术人员分类培养提升技术人才能力水平,为公司培养技术人才队伍;针对制造中心持续推进“精益生产组长级管理培训”;针对新入职的应届大学生,公司开展了“凯格新星180天”培养计划,由企业内部导师辅导并评估,提升新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公司坚信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将持续优化培训体系,不断推出新培训项目,打造学习型组织,以适应未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