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国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杭州国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国泰环保
- 企业英文名: Hangzhou Guot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陈柏校,吕炜
- 上市代码: 301203.SZ
- 注册资本: 80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4-04
- 大股东: 陈柏校
- 持股比例: 36.38%
- 董秘: 沈家良
- 董秘电话: 0571-83733615
- 所属行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徐晓峰、蔡季
- 律师事务所: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启迪路198号B座3层
- 概念板块: 环保行业 浙江板块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节能环保 QFII重仓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1-07-13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100730325819L
- 法定代表人: 陈柏校
- 董事长: 陈柏校
- 电话: 0571-83733615
- 传真: 0571-82896399
- 企业官网: www.hzgthb.com
- 企业邮箱: gthb@mail.hzgthb.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惠路398号8楼
- 邮编: 311201
- 主营业务: 污泥处理服务、污泥处理和新能源产业环保成套设备和水环境生态修复等
- 经营范围: 不带储存经营:化工原料(详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服务:环保技术和环保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让,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环保设施运营服务,机械、电气、仪表、电信和控制系统设备的运营维护及检修服务,计算机软件开发、销售、技术服务及系统集成,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安装服务,市政工程、机电工程、电子工程、园林景观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水利水务工程、节能工程、环保工程、城市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承接,河道、土壤生态修复,建筑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处理(除危险废物经营),企业管理咨询,建筑劳务服务;批发、零售:环保材料,环保设备,景观喷泉设备、照明灯具、化工设备、环保化学品(除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建筑材料,环保产品,苗木(除种苗)、花卉;生产、加工:氧化铁泥,制砖配合料,铁质校正剂,基质土,有机肥料(除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环保设备;含下属分支机构经营范围。(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杭州国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污泥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生态修复及资源循环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具有较强的研发与工程应用技术团队,在污泥处理、资源综合利用与水环境生态修复领域,已研发成功多项系列专有技术,承担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其他科技成果十余项。公司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成为国内前列的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放眼未来,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充分发挥公司在污泥深度脱水、成套设备系统设计与集成、脱水干泥资源化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优势,以污泥处理服务、成套设备销售以及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为前进的动力,持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力争将公司的核心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将产业领域拓展延伸到城乡混合固废处理领域。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为项目所在城市的环境保护、“无废城市”建设和二氧化碳减排作贡献,助力我国生态环境提升和美丽中国建设。
- 商业规划: 公司主营业务为污泥处理服务、污泥处理和新能源产业环保成套设备和水环境生态修复等。1、污泥处理公司专注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致力于打通全过程技术链条,为解决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难题提供了一条经济效率高、关键装备国产化、资源利用率高、能源节约且碳减排效果显著的新路线、新途径。公司污泥处理服务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污泥处理运营服务,将城市、工业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深度脱水燃料化,脱水干泥用于高温焚烧发电或水泥生产利用,实现污泥的闭环处置与资源化。公司污泥处理项目累计总规模约300万吨/年,领先同业上市公司。而且公司污泥处置项目的性价比及效率水平突出,公司典型污泥处置项目相较于采用海外技术项目,可节约投资90%、运营期缩减运营成本50%,深度脱水工艺比热干化工艺节能90%以上。依靠领先的市场地位与技术优势,公司正加速开拓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1)主要项目(2)公司污泥处理所处行业地位、技术水平和特点公司在污泥处理行业主要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核心技术优势明显。与传统技术相比,公司技术在经济性(大幅度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节能降碳、闭环处置资源化、安全稳定性和普遍适应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处理规模国内领先。目前公司污泥处理项目总规模约300万吨/年,领先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其中,杭州临江4000吨/日项目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理项目。杭州七格项目、绍兴项目等多个大型项目稳定运行十年以上。标杆服务口碑卓著。国内规模最大的前8家特大型污水处理厂中,已有三家应用公司的污泥处理技术。技术装备自主研发。2、装备制造与销售公司在污泥处理、VOC处理与资源化等领域实现成套装备研发与深度应用,还对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副产物、废弃物进行高值转化技术创新与成套装备设计。其中,正极NMP回收系统及负极热能回收设备可以满足锂电池生产企业在涂布烘烤过程中挥发的NMP和热能回收利用需求,污水处理站设备则为客户设计了一种专门针对锂电池生产污水的处理工艺及设备。同时,公司基于在废气处理(VOC)、溶剂回收、多类重金属和固废资源化领域20余年的深耕和持续研发、工程实践及技术积累,为锂电池、新材料、化工行业客户研制开发节能环保、废弃物高值资源化等方面成套装备,部分设备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例如:电池箔压延生产线压延油循环利用系统,回收航空煤油,为客户节省航空煤油使用量约30%;锂电池水性粘结剂生产企业VOCs处理成套设备,解决精细化工企业厂内低浓度VOC安全治理的需求,实现环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环保达标和经济性的统一。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芬顿高级氧化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已应用于某12万吨/日印染污水处理项目。3、生态环境修复公司作为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的先行者,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主要技术包括河湖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引水净化技术、生态系统循环净化技术等。河湖底泥污染控制技术是主要对受污染河流、湖泊内源污染物的清理、处理及处置,是河湖水环境治理系统的关键之一,通过对河湖底泥处置技术,清理河湖底部污染物,并通过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等系列措施,最终实现河湖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引水净化技术通过分析流域内入河污染负荷总量、充分挖掘流域水资源用于河道补水、采取水力调控的手段改善河道水动力条件,采用净化技术改善补水水质,增强水体循环;生态系统循环净化技术构建稳定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体系,恢复“草型清水态”自净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质量。2024年公司依托上述核心技术体系,承担了河庄街道四工段直河闸口水质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包含32条河道以及152个小微水体。项目的主要目标为提升河道整体水质,同时进行水生态修复及沿线生态景观构建,通过采取合理的技术路线和有效的工艺组合净化河道水质并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最终实现水环境的长效改善目标。为此,针对河庄街道现状河道水质存在的上游来水水质不佳、外源污染输入负荷大等问题,公司以来水水源净化技术和底泥处置技术为主,并辅以微纳米等深度净化技术、应急处理技术及水利调控手段等,最后在公司成熟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与应急处理技术的应用下,钱塘区河庄街道池塘经水质净化和沉水森林修复后,水质优于III类,清澈见底。公司水环境生态修复类业绩(二)经营模式1、污泥处理服务经营模式(1)现有项目1)运营模式和期限公司污泥处理项目及运营模式如下表所示:2)定价结算模式和价格调整机制公司污泥处理的收费价格一般以招投标、政府核价或同类业务市场价格为基础协商谈判等方式确定。公司的运营合同对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地点、服务标准、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予以约定,具体视运营项目的实际情况而定。公司与业主单位签订合同时一般已约定了合同期内污泥处理价格的调价机制,调价周期通常为2-3年,若在一个周期内原材料、处理服务要求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双方可以协商进行价格调整。(2)新业务承接1)目标城市公司污泥处理服务的主要目标项目为500吨/日(污泥含水率80%计)以上规模的污泥处理项目,在项目稳定运行且处理能力有富余的情况下,可接收项目周边地区小型污水处理厂及企业产生的污泥。公司目标项目的业务承接主要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主要基于如下原因:①大中型城市污泥量较大,存在迫切的污泥处理需求。②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较大,单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生量也较多。③大中型城市或其周边地区一般建设有垃圾焚烧厂、热电厂以及水泥厂等协同处置单位,可为脱水干泥的就近多元化处置与资源化提供条件。2)客户类型公司污泥处理服务的客户可以是污泥产生单位,如污水处理厂或其主管单位,也可以是污泥集中接收处理单位,如各城市已建成的污泥处理项目。公司为客户提供污泥处理服务需要结合公司自主研发的污泥处理工艺路线和成套装备,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①新项目建设采用公司技术路线并配套新设备;②客户现有污泥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如为采用传统深度脱水或热干化技术路线的客户提供完整的工艺路线改造和成套设备,并提供运营服务。基于公司技术路线在经济性、节能降碳、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的全面优势,技术改造和委托运营通常可为客户大幅度减低污泥处理成本,减少污泥处理过程碳排放,并提高运行稳定性,为客户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种增效。与采用国际品牌污泥热干化技术的项目相比,公司技术可节省投资90%以上,节约运营成本50%以上,同时公司深度脱水工艺比热干化工艺节能90%以上。因此,公司技术在经济性和节能降碳方面的显著优势为存量项目客户提供了采用公司技术和装备进行改造升级的内生需求。公司可考虑通过业务合作、股权合作、并购、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模式,承接存量传统工艺项目升级和代运营业务,大幅降低项目运行成本,与客户共享增效收益,并实现显著的碳减排效益。2、成套设备销售经营模式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和项目实际情况设计、集成并销售定制化环保成套设备。目前公司成套设备主要包括污泥处理成套设备和新能源产业链环保成套装备,其中污泥处置成套设备与公司核心业务污泥处理形成良好协同。经过公司的持续研发、工程实践与技术积累,公司在节能环保、废弃物高值资源化等方面已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广高盐废水处理与资源化、硫自养反硝化、芬顿高级氧化等污水处理成套装备,助力污水处理低碳化和资源化升级。3、水环境生态修复经营模式水环境生态修复业务,主要客户为地方政府,通过招投标、政府应急采购等方式获得项目,服务内容通常分为环保工程或技术服务。(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现有项目持续运营,为公司业绩稳定提供可靠保障和稳步增长预期公司主要客户是以水务公司为代表的地方国有企业,主要客户本身的市场地位领先、资金实力雄厚、现金流稳定、信誉良好、合作关系稳定。七格项目、临江项目、绍兴项目等主要污泥处理项目均已稳定运营十年以上,当前公司是杭州排水(七格项目业主)、杭州蓝成(临江项目业主)的唯一污泥处理服务供应商,是绍兴水处理的主要污泥处理服务供应商。在项目运营期间内,随着七格项目、临江项目、绍兴项目业主单位的污水处理规模扩容、污水排放标准提升、污水处理工艺改进,各项目收入和处理量持续提升。与主要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健的保障。此外,公司主要项目服务的客户或地方政府在近三年内均有增加污水处理规模、提标改造或对早期填埋泥进行处理处置等规划。公司系上述客户的主要污泥处理服务供应商,随着客户未来规划的逐步落实,公司主要项目的污泥处理服务量有望逐步增加。主要客户污水处理能力未来规划2、政策驱动与需求升级,引领污泥处理设备更新与技术升级新风口(1)政策驱动污泥处理需求升级,公司技术优势明显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双碳"目标的关键节点,国家顶层设计对污泥处理领域的战略定位已发生深刻变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指导文件的相继发布,为污泥处置行业锚定了从末端治理向资源循环利用转型的航向。在这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污泥处理已明确将处理技术与处理设施升级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点,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撑体系。公司自主研发的污泥深度脱水-清洁焚烧发电技术,在经济效益、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运行安全稳定以及广泛适用性等方面均展现出了突出的优势,符合国家政策的倡导和支持方向,为构建低碳循环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核心支撑。1)节能降碳优势:相比于国际知名环保企业如威立雅和苏伊士所采用的传统热干化工艺,公司污泥处理技术在污泥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国泰技术与传统热干化技术比较2)经济性优势:与应用安德里兹、苏伊士、威立雅等国际知名环保品牌污泥处理技术的典型项目相比,在完成污染物规范处置(处理过程对环境影响更小)的前提下,公司污泥处理技术大幅降低了吨投资、运营价格,大大降低了污泥处理社会成本。国泰技术与同行业国际巨头投资及运行成本比较(2)政策引航、技术赋能,公司污泥业务将乘势而进作为污水处理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当前我国城市污泥处理主要由地方水务集团等国有企业主导。受限于专业技术储备,多数地方国企仍依赖热干化等传统工艺,导致项目普遍面临投资成本高、运行能耗大、稳定性不足等痛点。作为聚焦污泥处理技术创新的民营环保领军企业,在技术推广进程中需突破与地方国企的合作模式瓶颈。近年来,国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持续落地,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元合作机制为技术型民企破除了与国企的协同壁垒。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既能释放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动能,又能整合地方国企的市场资源优势,为行业向低碳化、资源化转型注入新动力,也为合作双方开辟经济效益提升的新路径。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13号)的发布,进一步加速了污泥处理行业的设备更新改造进程。针对采用传统热干化焚烧工艺的大中型城市存量项目,公司凭借经济性与节能降碳的技术优势,可有效激活存量客户的改造升级需求。公司技术体系不仅实现污泥处理全流程的节能降耗与能源回收,更推动行业从单纯污染物治理向城市碳资产管理与能源运营的价值升级。根据《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鉴》《2023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23年我国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33466.7万吨/日,全年实际共处理污水939.7亿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生量为5333.2万吨。其中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为处理量为6518686万立方米,干污泥产生量为1505.44吨。我国部分主要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武汉、重庆等城市主流的热电厂协同焚烧受电网负荷调度周期影响造成污泥处置能力存在明显的峰谷周期;水泥窑协同处置受产能制约和下游出路影响,污泥处理处置规模和安全可靠性受限;上海、成都、东莞(在建)等城市热干化独立焚烧项目普遍存在投资昂贵、运行成本高、能耗高等缺点。公司技术在“统一大市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相关政策引导下,有望充分发挥经济性好、节能降碳的技术优势,实现存量项目的逐步替代和新建项目的加速应用。3、市场需求驱动技术革新,催生多元化应用场景(1)污泥处理装备多元化发展:面向国内多样化的城市需求及国际市场的多元化诉求,公司依托经济性、节能低碳等方面超越国际品牌的工艺技术,提升了污泥处理成套装备的智能化程度,实现全过程参数智能感知、自主学习、工艺动态调整及处理效果反馈协同等功能。以此推动污泥处理向低碳化、能源化和资源化转型,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打破垄断,实现高端污泥处理装备的国产替代。研发高含水废弃物高效低压脱水设备,拟拓展至养殖废弃物资源化、食品、医药、染料、石油加工等行业。(2)锂电新能源配套:围绕该行业,公司推广定制化节能环保装备和资源循环技术。凭借在废气处理(VOC)、溶剂回收、重金属与固废资源化等领域20余年的研发积淀与工程实践,公司在锂电池、新材料、化工行业节能环保及废弃物高值资源化装备研制与推广中建立了技术与客户信任基础,已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并应用于行业龙头。并规划2025年开展《固态电池电解质前驱体—电池级硫化锂绿色合成及提纯技术》与《基于AI技术的污水、污泥全过程处理节能降碳技术研发》项目,通过"新能源材料+智慧环保"双赛道技术突破,构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公司正布局高效矿产开采、深加工及伴生资源循环技术,服务于非洲、东南亚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利用率低的国家和地区。(3)高端化学品国产化:响应紫外光吸收剂、燃油添加剂等关键原料国产替代需求,公司运用在化工合成领域的深厚积累,为行业龙头定制阿伏苯宗、天来施、PEA等精细化学品的国产化合成技术,实现核心原料进口替代,突破国际技术壁垒,降低成本,保障供应链安全及产品自主可控供应。(4)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在国内高难度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公司开发的超高效膜分离与高级氧化技术在催化剂性能提升、反应条件优化及与其他技术耦合等方面取得突破,有望实现工业化应用,如公司在2024年针对新疆等地油气田开展《油气田高盐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成套装备与技术研发》项目,通过集成高性能膜技术,构建多维度解决方案。在降低处理能耗的同时,推动盐分资源化回收与废水循环回用,形成“净化-回用-回收-监测”绿色闭环体系。而对于国际客户,公司根据各国水管理需求,提供适应性强的解决方案,如为缺水地区提供高效、灵活的污水处理与再生水技术;为饮用水生产和污水处理设施相对完备的国家推广先进的污泥减量化、能源化及符合当地法规的协同处置技术。(5)循环经济与碳汇经济: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公司运用智能化、数字化与循环资源化技术,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农业。同时,公司紧跟“双碳”政策,布局林业碳汇项目,进军碳汇市场,提前抢占未来碳定价机制中的竞争优势。公司积极升级与拓展技术体系,以核心技术深度拓展为战略驱动力,打破业务边界,从单一污泥处理领域迈向涵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广阔领域,实现服务链全面延伸与多元化业务布局,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积极对接国际市场,满足全球客户需求,开辟新的市场蓝海,驱动海外业绩增长,提升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地位。1、概述公司主营业务为污泥处理服务,并向成套设备销售和水环境生态修复领域延伸。公司专注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致力于打通全过程技术链条,为解决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难题提供了一条经济效率高、关键装备国产化、资源利用率高、能源节约且碳减排效果显著的新路线、新途径。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1,560.94万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净利润13,437.42万元,同比减少5.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92.35万元,同比减少4.8%。金额单位:元。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