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天臣医疗
- 企业英文名: Touchstone International Medical Science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陈望宇,陈望东
- 上市代码: 688013.SH
- 注册资本: 8115.5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9-28
- 大股东: 陈望宇
- 持股比例: 25.85%
- 董秘: 田国玉
- 董秘电话: 0512-68601988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娄新洁、韩鹏卓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东平街278号
- 概念板块: 医疗器械 江苏板块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微盘股 医疗器械概念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3-08-18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594761502929D
- 法定代表人: 陈望宇
- 董事长: 陈望宇
- 电话: 0512-68601988,0512-62991907
- 传真: 0512-62991902
- 企业官网: www.touchstonesurgical.com
- 企业邮箱: tsbs@touchstone.hk
- 办公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东平街278号
- 邮编: 215123
- 主营业务: 专注于高端外科手术吻合器研发创新和生产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医用口罩生产;进出口代理;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生产(Ⅱ类医疗器械)(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日用口罩(非医用)生产;日用口罩(非医用)销售;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生产(Ⅰ类医疗器械);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国内贸易代理;软件开发;医院管理;医护人员防护用品批发(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成立,是专注于高端外科手术吻合器研发创新和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近17年来不断自主研发创新,公司已拥有管型吻合器、腔镜吻合器、线型切割吻合器、荷包吻合器和线型缝合吻合器5大类产品,应用范围涵盖心胸外科、胃肠外科、肝胆脾胰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手术领域。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先行,专利布局”的方式,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创新成果丰硕,在境内外实施了相应的专利布局。截至2019年底,公司拥有境内外专利380项,其中发明专利228项,覆盖中国、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有效突破了美国医疗器械巨头在该领域垄断多年的知识产权壁垒,成为国内高端外科手术吻合器出口的领先企业。公司始终坚持高质量研发投入,包括人才引进、专利布局、研发实验设施完善等,不断提高创新研发能力,持续输出技术领先、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新产品。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建立了完整、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了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及售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也获得了欧盟、巴西和韩国等相关组织机构的认证。公司将持续努力创造更具临床价值、更高品质的吻合器产品,致力于成为高端外科手术吻合器的创新和生产基地。
- 商业规划: 在全球经济承压背景下,公司秉持长期主义发展理念,深化国内外双轮驱动策略,聚焦微创外科领域智能化核心技术研发创新,通过运营效率优化与专业化团队建设等积极举措,保持业务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7.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89.48万元,同比增长9.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674.08万元,同比增长24.46%。报告期主要经营情况如下:(一)积极拓展市场,国内国外双轮驱动公司持续通过CRM和PRM的定制化结合,利用数据挖掘和AI技术进一步推动营销数字化转型;同步加强全球学术推广与产品准入工作,有力支撑国内外市场拓展。国内市场方面,公司严格执行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要求,保障中选产品稳定供应;认真评估市场竞争态势,积极响应国家和各地集采政策,在保证产品临床质量为第一要素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内部潜力,平衡公司健康发展指标,采用合理竞价的方式参与集采招投标。报告期,公司中选国家级项目“福建省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以及省级项目“昆明市第一批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和“山东省部分类别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接续采购”;公司在西北地区的重点医院供货量快速增长,腔镜吻合器产品在华北地区实现销售突破。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国内准入事项的办理,加快实现未来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国内产品注册证2张。公司不断加大海外业务投入,深化与世界领先的专业医疗设备及器械公司德国贝朗医疗(B.Braun)的合作,持续推进空白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报告期,公司成功拓展3个国家市场准入,新增海外产品注册证39张,海外市场覆盖国家和地区达62个,全球化布局取得显著突破。(二)坚持创新驱动,完善产品线布局公司专注于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开发,围绕未来十年构建对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的发展战略,完善术前、术中、术后的产品布局,持续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领先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投入使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全球新增专利申请数量52件,新增授权138件,其中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新增授权数量为116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与德国贝朗(B.Braun)达成的MicroCutter项目合作中,118项微创外科相关专利已完成转移,使公司未来数年在该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助力术中关键时刻所需要的各类新型微创产品的开发。公司“一次性使用电动腔镜切割吻合器和钉仓组件”荣获苏州市创新名优产品称号。公司按照计划推进项目研发工作。截至报告期末,“TSN电动吻合器”、“TSF电动吻合器”和“EMG电动/手动通用腔镜吻合器组件”已取得了产品注册证;“Clean&Clear冲洗吸引器项目”处于产品验证阶段;“第三代腔镜切割吻合器和钉仓组件”和“TSK电动吻合器”处于产品中试阶段;“OELC腔镜吻合器组件”处于产品设计阶段;因市场需求变化,公司决定终止“TELC腔镜吻合器组件”的研发,重新选择技术路径。基于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研判,公司持续优化研发资源配置,对战略研发项目进行动态评估和优先级调整,布局开发了微型化、轻量化的集约式智能手术系统及配套末端执行器械,确保研发投入效益最大化。(三)加强质量管控,生产流程智能化公司持续践行“安全、规范、敏捷、创新”的质量方针,并基于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国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持续完善、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提高公司管理品质。在生产线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持续改进供应链体系的质量管理和品控能力,打通上下游质量管理联动,拓展质量管理新模式,提升质量协同效率和供应链安全,降低组织运营成本。深入开发制造执行系统(MES),优化灭菌管理的整个流程,增强生产计划与调度的灵活性;优化质量管理系统,增添更多的质量检测点和检测标准、完善从零件来料到市场产品反馈的信息追踪系统,达成全面的质量追溯;借助实时的数据监控,持续加强质量管控力度,提升生产效率与敏捷性。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数字化。公司生产车间内已实现网络全覆盖,通过工艺改进与革新,引入新的智能设备,并对原有设备进行互联网升级改造,结合智能传感设备、工业网关设备与控制系统,形成集成化、自动化产线。主要生产设备全部接入工业以太网,并集成应用MES、ERP、PLM、CRM等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互联互通、生产环节的数字化衔接,以及各环节数据交互,不仅提升了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还大幅减少了人工干预,实现了管理一体化、生产可视化,提升了车间的生产效率、产品良率、质量和管理水平等,并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报告期,公司获得了“苏州市级智能车间——微创外科吻合器智能制造车间”称号。未来将继续加大智能车间建设,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四)优化内控机制,业务流程数字化基于发展需求以及未来战略,公司通过“业务流程数字化、管理信息化、产品智能化”,逐步推动战略转型,打造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原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更新系统架构,升级基础设施及服务,提升响应速度及工作效率,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报告期,公司获得了“江苏省四星级上云企业”称号。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中优化管理流程,实现PLM与MES数据的流通和共享;在客户管理系统(CRM/PRM)中强化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验证,完善数据清洗和整合功能,实现移动端的可视化管理;在飞书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中优化审批流程、信息推送等环节,同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相关能力的建设,搭建AI应用工作站,培育AI应用人才。(五)持续培养和激励人才,提升组织效能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长期主义、开放包容、靠谱、成长”的文化价值观,持续加强人才队伍的选优汰劣和能力培养,坚信人才是第一资源,组织是实现公司战略的核心要素,组织变革和组织效能提升是保障公司持续稳定成长,达成战略目标的关键。报告期,以打造面向未来的组织为目标,公司全面地梳理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流程,更新并完善了招聘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员工福利制度等;同时,为了提升人才密度,聚焦高潜力人才的选拔与发展,通过优化人才结构,增加核心人才储备,进一步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以科学且完备的职级体系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和发展通道、管理团队领导力提升项目、关键岗位继任计划等,全面立体的建设公司的人才梯队;公司完成了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第三批股份归属、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第二批股份归属和第三期股权激励计划第一批股份归属,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薪酬激励体系,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共同关注和推动公司健康长远的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