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广康生化
  • 企业英文名: Yingde Greatchem Chemical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蔡绍欣,蔡丹群
  • 上市代码: 300804.SZ
  • 注册资本: 74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6-27
  • 大股东: 蔡丹群
  • 持股比例: 34.89%
  • 董秘: 陈海霞
  • 董秘电话: 020-38319242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韦宗玉、曾玉连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君合(广州)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英德市农用化工产业链专用基地(沙口镇红丰管理区)
  • 概念板块: 农药兽药 广东板块 创业板综 微盘股 预亏预减 农业种植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3-10-1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1881755600266B
  • 法定代表人: 蔡丹群
  • 董事长: 蔡丹群
  • 电话: 020-38319242,(020)38319242
  • 传真: 0763-2551846
  • 企业官网: www.greatchem.com.cn
  • 企业邮箱: ir@greatchem.com.cn
  • 办公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普路97号A-B座6楼(601-603房)
  • 邮编: 510640
  • 主营业务: 农药原药、中间体、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生产、销售:农药化工原料、农药中间体(凭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农药(凭许可证经营)、生物农药(凭许可证经营),研究和开发新型农药产品,自营和代理各类农药化工产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农药原药、中间体、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公司经过十多年发展,建设了先进的产品研发、工程、生产、质量、成本精益管理体系,具备了安全、环保、健康管理的能力,是广东省内颇具规模的国家定点农用化学品生产企业。是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理事单位、中国石油化工优秀民营企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AA级信用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 公司是国内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三氯甲基硫类杀菌剂、联苯肼类杀螨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主要经营产品包括联苯肼酯、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噻呋酰胺、克菌丹、灭菌丹、土菌灵、萎锈灵等杀菌剂;甜菜宁、甜菜安、乙氧呋草黄等除草剂。 具有良好的产品开发能力、规模生产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安全环保健康等管理能力,具备化合物分子结构设计、构效关系研究、合成路线设计、合成工艺优化等综合研发能力。经过多年潜心研发,公司已掌握了主要经营产品关键中间体的核心技术,并创新性地发明了克菌丹及灭菌丹的工业化清洁生产工艺等先进生产工艺,符合国家关于农药发展方向的引导;以自主研发的用于生产甲基硫类杀菌剂的关键中间体全氯甲硫醇技术为基础,采用微通道技术进行氯化反应,并利用分子筛膜回收有机溶剂,主要杂质成分得到定性、定量控制,实现了部分产品路线和部分工序工艺的创新,保证了公司生产的稳定和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现已建立了严格、规范的生产管理体系,通过了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45001-2020/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现已发展为广东省内规模较大的农药生产企业之一。 经过长期市场积累,公司已形成三大系列下多品类的产品矩阵。在国际市场上,公司已进入美国、欧盟、印度、巴西、以色列、日本等市场,主要合作合伙有UPL、ADAMA、Albaugh、SUMMITAGRO等国际知名客户以及诺普信、海利尔等国内知名企业。
  • 发展进程: 发行人前身为于2003年10月17日成立的广农康盛有限,设立时注册资本为200.00万元,由利农康盛和自然人蔡绍欣分别以货币出资120.00万元及80.00万元共同设立。2003年10月16日,英德市英洲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对前述出资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验资报告》(洲会验字[2003]62号),确认该等注册资本已经足额缴纳。2003年10月17日,广农康盛有限领取了英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4418222000159) 广康生化系由广农康盛有限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4月29日,广农康盛有限召开股东会议,决定以整体变更的方式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同日,广农康盛有限全体股东签署了《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约定以广农康盛有限截至2016年3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158,789,337.54元为基础,以1:0.3149的比例折股,折股后公司股本为50,000,000股(每股1元),其余108,789,337.54元计入资本公积。2021年3月5日,信永中和出具《验资复核报告》(XYZH/2021SZAA50005),确认各出资方应缴出资已实际缴足。根据国众联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出具的《英德广农康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拟实施股份制改造所涉及英德广农康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资产评估报告》(国众联评报字[2016]第2-354号),确认截至评估基准日2016年3月31日,广农康盛有限在资产基础法下净资产的评估值为20,169.99万元。2021年1月25日,国众联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出具了《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上市材料涉及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市场价值追溯性资产评估报告》(国众联评报字(2021)第2-0089号),根据该报告,广农康盛有限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净资产评估价值为20,198.18万元。2016年5月10日,广农康盛有限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并通过决议,选举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代表监事。2016年5月16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与股份公司设立相关的各项议案,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及第一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2016年6月8日,公司在清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变更登记,并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881755600266B) 2020年9月21日,经公司2020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同意公司新增股本325万元,新增股本由华拓至远叁号、华拓至盈贰号以及佳诚十四号认缴;2020年9月25日,各增资方与公司签署了相关增资协议。本次增资价格为15.00元/股,其中华拓至远叁号以975万元认缴65万元股本,其余91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华拓至盈贰号以2,025万元认缴135万元股本,其余1,89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佳诚十四号以1,875万元认缴125万元股本,其余1,750万元计入公司资本公积。截至2020年11月6日,本次增资款项均已完成足额实缴。
  • 商业规划: 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不适用。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不适用。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从事化肥行业从事农药行业1、公司主要产品介绍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农药产品国内登记情况如下: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农药产品国外登记情况如下:公司主要产品以海外市场为主,公司农药产品竞争力明显,进出口税收政策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从事氯碱、纯碱行业1、概述回顾2024年,全球经济环境依旧复杂多变,尽管部分地区经济复苏迹象初现,但整体仍面临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挑战,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在此背景下,全球农药行业延续去库存周期,虽然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但农药产品的价格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印度农化工业的持续崛起,继续对中国农化行业构成挑战。在国内市场,农化产能持续释放,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迎难而上,持续优化生产经营管理,积极拓展市场,努力稳定公司经营基本盘,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348.08万元,同比上升46.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8.13万元,同比上升15.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05.21万元,同比下降11.45%。公司在报告期内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研发创新工作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合计为3,882.9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37%。公司持续完善研发体系,推动自主创新与技术研发,以满足客户对新产品及新技术的需求。通过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研发流程优化及项目管理升级等多方面举措,公司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和质量,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方面,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人才队伍的建设,成功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其中包括多名经验丰富的博士、硕士及工程师。这些人才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公司的研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公司加强与国内各大院校及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项目,拓宽研发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在研发管理方面,公司全面优化研发流程和项目管理,通过加强流程管理,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和质量,缩短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周期。同时,公司对研发项目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及研发成果的高效转化。在专利申请与授权方面,公司报告期内取得显著进展。自主研发的两项核心技术——“一种叶菌唑的合成方法”与“一种联苯肼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一种联苯肼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的发明,预期将大幅提升公司联苯肼酯的生产效率与品质标准,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显著增强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种叶菌唑的合成方法”的突破性发明,为公司农药业务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探索新市场领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石。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计获得19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5项,充分彰显了公司的创新实力。此外,尚有7项发明专利正处于申请流程中,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知识产权储备。(2)生产管理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在工艺技术、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持续改进和提高。通过不断完善生产组织体系、工艺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安全管理体系,公司整体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工艺管理方面,公司通过JCC(工作循环检查)管理手段,不断完善生产操作规程,使得工艺管理更加规范、可控,为生产过程的高效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设备管理通过引入TPM(全面生产维护)理念,建立了设备管理体系,为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和低故障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公司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积极强化安全信息化管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安全管理工作可控、高效。此外,公司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全面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报告期内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切实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公司的稳定运营。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公司通过早例会、班前班后会、生产调度会、技术改造调度会等多种形式,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进行高效全面的组织,确保了各项生产任务的顺利推进和目标的达成,2024年,公司产品总产量达1.29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时,公司积极引入精益生产管理,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并始终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努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环境,报告期内,公司全力完善安全文化体系,制定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根基。在成本管控方面,公司卓有成效。通过工艺优化,公司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同时,通过计量系统改造,为各个生产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有效控制能源消耗,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3)市场开发与营销工作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公司秉持积极进取的态度,以产品自主登记为切入点,全力推进公司产品销售全球化。报告期内,公司加快了重点产品的全球登记与布局,成功完成甲氧虫酰肼原药的欧盟等同登记,进一步拓展了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准入范围。同时,公司在巴西、墨西哥、加拿大和柬埔寨的原药和制剂登记工作也在稳步进行中。在市场营销方面,公司持续强化市场营销工作,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规模实现显著增长,销售额达到约7.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15%。公司积极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ACE国际农化产品展览会等国内外展会,持续拓展境内外新客户资源,报告期内成功开拓原药新客户2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34%;拉动新客户销售额约3,11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9%。公司在巩固原药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启动了“原药与制剂协同发展”的业务布局,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报告期内,公司设立下属制剂销售公司——广东融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完成了制剂团队的组建工作。公司依托自身核心资源,对融康生物的制剂业务进行了全面布局,覆盖全国10个省份。围绕公司原药优势,融康生物重点开展核心制剂产品的布局,成功开发了包括甜菜除草剂、联肼系列杀虫剂、克菌丹系列杀菌剂在内的12个核心制剂产品,覆盖柑橘、大田、甜菜等作物。此外,公司还启动了64个制剂产品的登记工作,为公司未来在制剂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综合管理工作在内部控制方面,公司严格遵循中国证监会、深交所等单位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紧密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持续深化规范运作,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一系列核心治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与修订,新增制定了《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制度》《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制度》等重要制度。同时,对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关键领域的相关二级制度进行系统调整,共制定或修订二级制度44项。通过上述举措,确保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与最新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公司运营管理模式紧密契合,从而提升公司运行效率和规范运作水平,保障公司科学决策及高效运营的实现。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加大了供应商的开发力度,根据实际需求从多个维度对供应商展开全面考量与严格评审,全年成功开发上百家合格供应商,有效分散了供应链风险,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公司从采购端入手,实施精细化成本管控,严格落实比价流程,引入新供应商参与竞价,针对部分特殊原料,采取策略性采购手段打破价格同盟,推动鎓盐、氯甲酸异丙酯、三甲基溴化亚砜等材料采购成本的下降。同时,公司优化了供应商账期,进一步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公司积极推进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的搭建,致力于实现供应商准入、询报价、订单协同、检验送货、对账等环节的供应链全过程管理,报告期内,该系统已进入技术开发阶段。结合系统建设,公司对现有及潜在供应商开展实地走访和评估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已顺利完成86家供应商的走访,进一步加深了与供应商的合作与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公司持续完善用人机制,吸纳优秀人才,不断完善薪酬福利体系,逐步建立了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公司打通了员工的横向、纵向发展通道,持续宣贯薪酬福利与职业发展通道的相关规定,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关注工作结果、定期复盘工作过程,并对各层次人才开展定期盘点,确保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公司的战略紧密匹配。报告期内,公司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试行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制度,使人力资源与业务紧密结合,及时解决业务端在人力资源模块中的各类问题。公司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沉淀文化氛围,报告期内开展了多样化的员工活动,并结合人才培训模块进行人才晋升评定。通过这些举措,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知力显著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财务管理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优化预算管理与预测。公司持续完善预算管理与预测体系,对收入、费用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精细化跟踪和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成本预测、采购价格预算、技术研发预算、工程项目预算以及销售价格预测,为下一年度的系统预算管理奠定基础。此外,公司重新设计了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管理成本报表,提升了管理的整体效能。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与痛点,公司明确了管理主体,构建了生产车间、设备维管部、财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提升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三、上线NC系统,将新业务流程嵌入NC系统,实现业务与系统的深度融合,为公司管理基础平台的搭建提供了有力支持。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